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岁月--夜卧露天电影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2 1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橙 于 2013-11-12 18:35 编辑


     文革前,父母所在的动力机厂算是长沙屈指可数的大企业,每到周末都会在灯光球场放露天电影,逢节假日还会连放几场。在那里我看过无数场国产经典名片和外国名片,可以说是电影伴随着我的成长。然而真正使我终身难忘的一次看露天电影却是在当知青下乡以后,着迷于电影的我居然有在电影场睡了一夜的经历。

    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文化生活奇缺,知青生活更是枯燥而单调,在业余时间里我经常感到无所适从,带去的几本小说被翻得稀烂,就连半导体收音机也无钱购买。当时能欣赏的戏曲只有“八大样板戏”,电影故事专放“三战片”,即《南征北战》,《地道战》和《地雷战》我也百看不厌,只要听说哪里放电影从来不打听电影名称,不管路远,就会跟着田埂上手电筒乐此不疲地寻电影看。

    一天双枪刚过,听说全民公社放电影,我跟着十几个社员兴趣十足地踏上去全民十几里的路程去看电影。其实一天的劳累已让人够呛了,是电影让我忘记了一天的劳顿。随着人群时而走大路、时而绕小道、时而翻山坡,走着一条我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夜色蒙蒙之中只有稀疏星星在闪烁,月亮在黑黑的云层中时隐时现,田埂边的蛙声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前方的手电筒光已汇成了一条“龙’”,亮闪闪地向前延伸,弯曲,煞是好看。我一时兴起唱起了样板戏插曲,马上就有人附和,大家一曲一曲地唱,不知不觉中十几里路抛在了身后。电影场设在靠山边的一片荒地上,早已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黑压压的一片,能看到的地方全站满了人。我拉起队里的菊妹子说:“走,我们找个坡地去。”我们脱离了同伴,围着电影场转了一周,只有银幕后面人少些,我们在后面找到了一个堆着几码稻草的土坡,我对菊妹子说:“我们就靠在这里看蛮舒服的,”我刚伸直发涨的双腿,加映片就开始了,又是一部防治蛔虫病的片子,随着“蛔虫卵耐冷不耐热……”的解说词,倦意袭来,迷糊中我闭上了双眼。

    也不知过了多久,在黑暗之中,我遇上暴风雨,狂奔着却老在原地。一阵冰凉让我惊醒,原来是天上下起了小雨,我赶紧爬起来一看,放电影的地方早已是人去场空,连银幕都撤了。我的心都凉了,急忙推醒了熟睡中的菊妹,此时天色几近黎明,一片寂静中的四野黑魆魆的,远处的山影,近处的树木,村庄都变得十分鬼魅。菊妹吓得打颤,我还算是胆大的,此刻也觉得背脊透出一阵阵寒意,回去的路又不熟,现在只有凭记忆和方向寻路回家了。我掰了一根树枝一边打着路边的草丛给自己壮胆,一边教菊妹子唱知青中流行的歌曲,跌跌撞撞地走了近两个小时。此时天幕好像在一刹那间拉开了,晨曦中我们看到了远处队里的那棵大枫树,像张开巨大的双臂准备拥抱我们,我们也像久别家乡的游子见到母亲一样激动。

   过了好久,大家仍笑我如此看电影,但只要有电影我还是会不辞辛劳地跟着去。

                                                                                         2001年9月13日发表在三湘都市报“湘韵”栏目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26 收起 理由
一江春水00 + 6 赞一个!
千尺浪 + 3 让人取笑终不悔的汀妹子!
快乐老船长 + 2 赞一个!
冰雪乐人 + 2 很给力!
渤海辽河 +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3-11-12 19:32 | 只看该作者
时过境迁,但是回忆永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1-12 20:37 | 只看该作者
也有类似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1-13 05:20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13 07:23 | 只看该作者
下乡那会儿,也常由青年营出发,
走五公里路到大队部前面的空地看电影,
还好,我们这距离是平路,
每次都有好几十号青年营的同学同往。
我们也结伴返回,没有楼主那惊险的经历。

点评

谢谢欣赏!  发表于 2013-11-14 2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13 07:23 | 只看该作者
青岛海边大哥 发表于 2013-11-12 19:32
时过境迁,但是回忆永存。

枪杀八人,知青史上最惨痛的一页!

——摘自我的长篇纪实文学《如戏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
     核心提示: 40分钟,一阵枪响,八条人命瞬间倒下;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我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件经过以及前因后果,真实地展现给读者…
公元一九七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中午,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包括凶手在内八条人命倒在枪下。这一震惊全国的血案,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下放知青所为。其枪法之准确,行动之快速,手段之残忍,计划之周密,令人咋舌,难以置信!
 三伏天气,酷热难当,社员们都在家乘凉睡午觉。别人休息我不能歇下,至今没有一间房子,贫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多拉一趟,那个聚钱的小木箱就可以增添两角四分钱。
 我顶着骄阳,拉着板车向山上走去。马路被太阳晒得冒油,一脚踩上去一个鞋印。中午时分,很少有人出门,路上显得空荡荡。行走间,忽见大队民兵营长周善爱迎面跑来。他气喘嘘嘘,脸色苍白,见他神情紧张的样子,我忙问:“出了什么事?”他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说道:“不得了啦!有人端着冲锋枪见到大队干部就开火……已打死好几个人了!……”说罢,他继续向闫家湖方向跑去。
  这消息令人吃惊,难以置信。清平世界,光天化日之下,怎么可能发生枪击事件?此人与大队干部有什么仇?枪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放下板车,大着胆子向大队部跑去。由下放“知青”引发的一桩血案,震惊全国!八条人命瞬间倒在枪下。大队石料厂也因此倒闭。随之,我拉板车的生涯也就此结束,生活将再次面临新的选择。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我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件经过以及前因后果,真实地展现给读者:夏农大队是坐落在淮南线上的一个村庄,紧靠九龙岗车站车站,不足千米,大队部就设在知青大院内。倪某和千千万万个知识青年一样,怀着对老人家的无限忠诚和满腔革命热情,告别亲人走进“广阔天地”,分配到我们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又一批的知青被招工返城。一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能早点回到身边,不惜花钱买路子,拉关系,走后门;还有一些女知青,为了拿到一张招工表,不得不奉献出自己的身子。不管是内招外招,都得经过大队革委会、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贫下中农协会推荐,批准盖章后方可走人。一句话,“知青”的命运、前途掌握在个别人手里。
  周圩生产队队长周某某,以招工表为诱饵,奸污了好几个女知青。其中一位女学生刚来不久就被他盯上,他以照顾干轻活、推荐返城为诱饵,将她骗到了手。他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只要兽行发作,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肆意胡为,甚至多次在生产队猪圈里强行与该女知青发生性关系(事后被判七年徒刑)。到了一九七八年,大部分知青相继返城,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不是父母无能,就是家庭出身不好。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惟成份论年代,家庭出身往往能左右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倪某,就是因为祖父有问题成了“黑五类”。在“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极左思潮影响下,干部们把他视为“可教育”对象,多次招工与他无缘。他多次找过干部们,也曾苦苦哀求过,然而面对一张张冷酷的面孔,他彻底绝望了。眼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都走了,深感命运不公,便心灰意冷。他认为在大队、生产队干部们的压制下,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决心与他们同归于尽。一场自杀性的报复计划在悄悄进行着,而那些蒙在鼓里的干部并不知道,死亡正在一步步地向他们逼近……
  为了迎接“八.一”建军节,大队基干民兵定于八月一日举行实弹演习,并于七月三十一日上午分发了近千发子弹。按规定,子弹与枪支不准存放在一起,但是知青大院只有一间临时的武器保管室,加上大队“革委会”领导一时疏忽,将子弹也存放在里面。谁也未曾料到,这一疏忽会给他以可乘之机,引发了一场惊天血案。
  负责保管武器弹药的基干民兵宋某,也是下放知青。他家住火车站,中午回家吃饭时离开了保管室。倪某趁此机会砸锁撬门,潜入室内。他取下一支冲锋枪,迅速将枪梭装满二十五发子弹,接着又带上四个枪梭。当他身上挂满二百多发子弹,端着上膛的冲锋枪准备离开时,恰巧宋某饭后回来堵住了门口。倪某二话没说,扣动扳机,宋某应声倒下。他成了第一个死在倪某枪下的冤魂。随后,倪某挎着冲锋枪直奔大队书记、革委会主任周某某的家。据目击者闫立蒲称:书记全家正在睡午觉,其妻见倪杀气腾腾跑来,预感事情不妙,急忙上前用身子将门堵住。倪某瞪着愤怒的双眼,对准她的胸口扣动了扳机。枪声惊醒了正在熟睡中的周某某和他十四岁的儿子。他刚要起身观望,连鞋子还没来得及穿,就和儿子一起倒在了血泊之中。贫协主席B某某和妻子正在吃中饭,猛地抬头看见倪持枪站在门口,以为是开玩笑,并招呼他进来喝茶。啪!一声枪响,B某倒在饭桌上。倪转身就走,刚出院门就听B妻大声呼救:“不好啦!打死人啦!”倪顺手将枪搭在低矮的院墙上,瞄准她射出一梭子子弹,一连打死了六条人命。杀红了眼的倪勇,端着枪去寻找最后一个目标——生产队民兵排长C某,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C某也死在他的枪下。倪某将他心中的仇人杀死后,提着枪沿村高喊:社员们!害人虫都被我解决了!你们放心我不会伤害你们的……”然后,迅速转身回到知青大院。这时,已经有人报案。公社武装部长王某某同大队分管石料厂的R副主任一起向知青大院走去。刚进大院,一梭子子弹扫来,武装部长闪身躲进屋内,R某却应声倒下。不知是枪法不准,还是没把他当目标,结果子弹没有击中要害部位,只是腿被打伤,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倪某开枪后,迅速跳出后窗,来到不远处的玉米地里,将枪口对准自己,用脚趾踩着扳机,猛地一蹬,一梭子弹射入胸膛,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一场悲剧,八条人命。多么可悲,多么可怕!真是惨绝人寰,骇人听闻!这恐怕是“知青”运动史上最残酷的一页了。倪某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报复行凶固然可憎、可恶、可恨,但究其根源,与当时的政治大气候不能说没有关系。一个健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应因个人家庭出身而受到歧视,应当在各方面为青年一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还应在思想上、组织上对他们加以引导,进行理想和道德的教育。假如大队、生产队干部对他耐心做好工作,讲清政策,给其出路,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悲剧也许不会发生。然而,他们不过是一群农村基层干部,顺应“革命”潮流是他们的指导思想,朴素的阶级感情使他们坚持立场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宁左勿右不敢越雷池一步。正是这样,为这场悲剧埋下伏笔,留下隐患。
 一年后的1979年,全国近千万知青大返城时,各级公章随便盖,再也无需哪位干部点头,哪级领导批准。这固然有造成损失的消极一面,如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它又是必然会发生的。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敲响的警钟,告诫世人,再用已往那套极左路线来指导青年工作是行不通的。可惜,倪某没有等到这一天。他的毁灭,除了归咎于自身主观原因外,更有它的历史因素。往更深一层看,也是时代的悲剧。在这次枪击惨案中,负责分管石料厂的大队干部受伤住院,采石工Z某某也因与倪某有亲戚关系被牵连,遭到拘留(后查清与他无关而释放)。大队领导班子又处在调整阶段,石料场基本无人管理,面临关闭。
  这天早晨,星星还在闪烁,我已经来到山上了。一车石头装好之后,我接到通知:这是最后一趟,明天别再来了。我知道,拉了三年板车的生涯,随着枪声宣告结束了。我没有立即下山,而是走向高处,恋恋不舍地眺望着:映入眼帘的远山,重峦叠嶂,巍巍峨峨,沐浴着金色的霞雾;错落的丛林,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虚无飘渺;天际的云朵,镶着金边,融融然与远山同色,浑然一体。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感慨良多:这座山给我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也压干了我浑身汗水。我能忘记一切辛勤的付出,但却忘不了大自然给我的恩惠。我满怀眷恋,依依不舍地拉着车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下山后的路该怎么走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翻翻覆覆的历史变故,没有打退我的意志,辛辛勤勤的汗水没有冲掉我的勇气,六年的磨砺没有让我丧志,生活的艰难没有压垮我的精神!今后的生活也许会再次面临困境,但我并不感到惊慌,因为我已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注:摘自我的长篇纪实文学《如戏人生》第五十二章,略有删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13 09:11 | 只看该作者
日不落 发表于 2013-11-13 07:23
枪杀八人,知青史上最惨痛的一页!

——摘自我的长篇纪实文学《如戏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谢谢欣赏!  发表于 2013-11-14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13 10:14 | 只看该作者
     我当知青的时候,曾为放映队担过电影机,又看电影,又挣工分,算是一件美差。不过,当夏橙睡着的时候,我还要担着电影机连夜赶往另一个公社。能打动人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完以后,数十年之间记忆犹新。夏橙的文章也是这样,生动而真实,每篇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是“秀才”,胜似“秀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23:22 | 只看该作者
日不落 发表于 2013-11-13 07:23
枪杀八人,知青史上最惨痛的一页!

——摘自我的长篇纪实文学《如戏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

令人震惊的往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1-14 1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雪乐人 于 2013-11-14 12:57 编辑
夏橙 发表于 2013-11-13 23:22
令人震惊的往事!
        谢谢夏橙和日不落老师的回忆文章,让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知青生活经历,我虽然没有下乡,但二个姐姐在68年和69年都去了兵团农场,我那时13岁,正赶上文革,学校停课,分别跟二个姐姐一同去了萝北宝泉岭农场和军川农场前后住了二个多月,看到和听说过不少知青艰苦的生活经历,而在生产队插队的知青们的经历则更曲折,更艰苦,故事也更多一些。


                                     同处磋砣岁月,深体艰难历程,历经苍桑人长成,如今鬓发霜映!
                                     虽然人生苦短,往事云烟浮萍,感悟世事是非明,尽享快乐人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20:08 | 只看该作者
都市游人 发表于 2013-11-13 10:14
我当知青的时候,曾为放映队担过电影机,又看电影,又挣工分,算是一件美差。不过,当夏橙睡着的时候 ...

谢谢游人老师点评!当年你当放眏员够潇洒的了,虽然累一些,但比我们一线知青强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2:35 | 只看该作者
冰雪乐人 发表于 2013-11-14 12:33
同处磋砣岁月,深体艰难历程,历经苍桑人长成,如今鬓发霜映!
...

冰雪乐人你有两个姐姐都是知青吗?农场知青确实比插队知青强一些,起码不用自己愁吃的,我们当年就是像社员一样,生活上一切自理,自己种菜,上山砍柴,一到冬天不出工的日子我们就只能够到社员家里烤火,我们自己就能省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1-15 1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雪乐人 于 2013-11-15 20:18 编辑
夏橙 发表于 2013-11-15 12:35
冰雪乐人你有两个姐姐都是知青吗?农场知青确实比插队知青强一些,起码不用自己愁吃的,我们当年就是像社 ...

    是的,我的二个姐姐都是知青,大姐是在68年去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开始在生产连队,因为能干肯吃苦,后调到战备值班连,全副武装,天天打靶,军训。早上累得都起不来床,经常受批评,罚站岗。又调到军械大修厂,师部托儿所,最后招工回城。头几年吃了不少苦。      
   二姐是69年去的,始终在二师十一团十七连,是生产连队,后来回城接了我父亲的班。她们那离中苏边境很近,每月有工资32元,天天吃馒头,条件比起农村生产队要好,但是农活很累,虽然机械化程度很高,但农忙的时候也是累的要命,夏天大瞎蠓很历害(一种当地很大很蜇人的昆虫,听老一辈人说,过去那里的人若犯了地方规距,一不打二不骂,绑到树林里,不到一天,人就看不出原模样了,生给蜇死了。)她们每天都戴上大纱帽下地,回来后身上也全是大包,一根垅铲一天都铲不到头,若没有人送水的话,就爬下地上喝积存的雨水。
   那时在黑龙江兵团或农场的全国知青,若回家探亲,都费尽周折往家带白面,豆油和北大荒65度白酒。我一邻居男知青,很顾家,身强力壮,往家里带面油,回回都用手推车去火车站接站,(在当地买很便宜,有的是老乡送的)最后返城时,把一苏联产的新的跨斗摩拖车搞到家里来了。那些年,我们家里的白面豆油没少吃,爸爸也没少喝那纯正的纯粮食酒,真是借了二个姐姐的光。
   那里也经常出现军队干部借招工上学的机会,诱奸女知青的事,听说五师有个团长先后祸害了一百多名女知青,中央都知道了,后来给枪决了。也有男知青因为各种原因,跑到苏联,又给潜送回来,最后不知给弄到哪里去了,,,,, 。      

   现在二个姐姐都六十多岁了,儿孙满堂,提起那个时候,也是感慨万分,酸甜苦辣全都有了。值得欣慰的是,全国千万知青的特殊经历,日后成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了国家方方面面的栋梁之材,如习近平,李克强等现在的国家领导人,都有知青经历,夏老师能成为出色的医生和文笔流畅的才女,也肯定与这段知青经历有关的。



点评

你家里两个姐姐当知青,我们家里两个姐姐和我还有妹妹都先后下农村,我们家是四个知青,就大姐和弟弟没有下乡,大姐56年就参加工作了,弟弟是我妈妈坚决不同意,和居委会叫板,看谁家比我们家下的多,才幸免  发表于 2013-11-16 1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20:05 | 只看该作者
冰雪乐人 发表于 2013-11-15 19:45
是的,我的二个姐姐都是知青,大姐是在68年去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开始在生产连队,因 ...

看了你说的这些,我就知道你姐姐她们实际上比我们吃的苦多,好在一切都成为历史,她们都儿孙满堂,过上了好日子。当年我们虽然是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但农活没有那么苦,只是南方就是水田里有蚂蝗,吸起血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当你发现时蚂蝗就是鼓鼓的血虫了,开始我们看着都心里发麻,到回来我们也学着社员捉住蚂蝗搞根树枝把它翻过边插在田埂上暴晒以解心头之恨想想那些日子不禁哑然失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1-15 21:48 | 只看该作者
让人取笑终不悔的湘妹子。(评分中湘字错成汀字了,不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3:20 | 只看该作者
千尺浪 发表于 2013-11-15 21:48
让人取笑终不悔的湘妹子。(评分中湘字错成汀字了,不好意思。)

谢谢您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2 01:23 , Processed in 0.05074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