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言传不如身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0 2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冶木人 于 2013-12-10 20:30 编辑

    “言传身教”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当自身行为端正,作风正派,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他人也就会跟着学习;相反,如果自身不端正,不正直的人,而要求他人行为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他人也不会效仿学习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字经》里首先讲“养不教,父之过”,然后才是“教不严,师之惰”,就是这个意思。
    我国有句俗语: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不要嫌这句话过时,按武侠大家古龙的说法,“又俗又老的话,通常都是很有道理的话。否则这些话也就不会流传得这么老,这么俗了”。家庭是孩子从出生到思想体系基本形成和稳定前一直所处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自然尤为重要。
    您的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仅仅几年或十几年,应该说懂事不久,他们从书本学来的东西非常少,吸纳的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大人的一言一行。众所周知,孩子辨别能力差,且也能断章取义,大人的言行举止成为他们效仿的最主要的对象。大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如果说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折射。
    作为父母,您自始至终都在为您的孩子树立榜样。您根本不可能替孩子选择究竟应该模仿您的哪些行为。“按照我说的去做。”“你可别像我这样……”之类的话,很难被孩子所接受。比如,当孩子大声喊叫时,父母被激怒了,于是用更大的声音喊道:“你就不能小声点吗?”这时孩子慑于父母的威严往往会不吭声了,但是他心里可能会就此种下这样一个意识:你想让别人说话小声一点,你自己就得用比别人还大的声音去喊。
    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对于孩子的成长都会有影响,所以,父母们应该牢记:一定要随时随地注意以身作则!
    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训孩子要尊敬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一年到头也不摸书,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嘴上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能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在背后对老师品头论足,甚至破口谩骂……诸如此类的矛盾言行,在我们当今的家庭并不鲜见。
      这种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让还不明世事的孩子确实感到困惑,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往往学家长的样子,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家长身上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的处世哲学。由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一个让人苦笑的公式:“5+2=0”,即学校方面苦口婆心5天的教育成效,与家庭、社会的两天“教育”所抵消。
      在您埋怨自己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吸烟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您本人在家里是不是烟不离手?在您埋怨自己的孩子中学还没毕业就跑出去跟同学喝酒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您本人是不是经常一身酒气地从外面回家?(女儿常说《弟子规》里的一句话“饮酒醉,最为丑”。)在您埋怨自己的孩子说话居然口吐脏字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您本人平时说话是不是也是出口成“脏”?
    俄国一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句话对孩子的教育而言颇有道理。我身边经常有朋友抱怨:“家长要我们学习,自己却跑去打麻将,我们怎么能学得好?”近年国内某权威机构所作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2%的未成年人坦陈,自己是通过父母及周围亲朋好友的“言传身教”才认识酒的,大部分未成年人还有过为父母买酒的经历;约有27%的未成年人是因为看到父亲吸烟才对吸烟产生好奇的。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由此可窥一斑。
    再伟大的人也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这个问题,古今如一,中外如一。往远里说,正是因为孟母极其重视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三迁至学校附近,才成就了孟子。往近里说,2004年英国伯明翰监狱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越狱事件,两个戴着手铐的少年犯越狱之后,居然大摇大摆地来到了附近一家看管更为严密的监狱。原来他们认为原先的监狱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因为那里的犯人很容易搞到毒品和麻醉剂,他们担心自己会受到不良影响,于是决定越狱。越狱之后,他们来到曾经待过的另一监狱,希望在这个管理较规范的地方继续服刑。这个故事本身违反了人们的思维定式,但如果细究,就会发现其实它的发生不过是基于已经经历过恶劣环境的人对于美好环境的本能的希冀。
    我在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孩子生活、成长的环境。毛泽东常在大街上读书,旁边纷纷扰扰,我自岿然不动。很多人说,这说明人可以不受环境影响。其实不然,这与我所讲的环境完全是两个概念,乃是所谓逆境,它通常是塑造成功的一个条件,打个比方说,将一粒种子扔到高山的石缝之中,它仍能发出芽来;而将同一粒种子扔进长满杂草的荒地中,它就是再有前途也会被杂草抢尽养料而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正是逆境和环境的区别。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好种子,我想提请广大父母为它们创造的环境,是一片除去杂草后、可以与同类种子竞争的肥沃土壤,而不是不理会杂草的存在、只是一味地去拔苗助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 04:38 , Processed in 0.05064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