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季养生避开五大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3 0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误区一:衣服穿得越多越好
       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只起到隔离的作用,它缓冲了外面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之间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生理学角度看,穿衣过多会抑制身体体温调节机能的适应性,减弱人体的御寒能力。所以,冬天穿衣只要达到适宜的厚度即可。

        误区二:关紧门窗感冒少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整日门窗紧闭,以为这样屋内温度高,人不容易感冒。其实不然。专家介绍,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余种化学物质,而仅从呼吸道排出的就有149种之多。空气中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在这样的空气中,人容易感冒、咳嗽,所以应该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新鲜。
        误区三:戴口罩防感冒
       实际上,鼻子吸进的冷空气在进入肺部时已经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与生俱来,并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使人的耐寒力明显提高。戴口罩人为地阻止了这种生理功能本应得到的锻炼,使人的抵抗力变差,稍微受寒反而容易感冒
        误区四:喝白酒可御寒
       不少人以为喝白酒可以御寒。实际上,人喝酒后,受酒精刺激,血管扩张,身体的热量会大量释放,所以会有发热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会很快消失。尤其是热量释放到一定程度时,人反而会感觉冷。棉袄、羽绒服之所以具有持久的御寒能力,是因为它们能减少热量的流失,而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它们本身不但不会产生热量,反而会造成热量的挥发。
        误区五:从室外进屋先暖手和脚
       许多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时,首先把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边烤或用热水泡,其实这一冷一热的骤然交替对手脚极为不利,很容易使手脚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手脚相互摩擦,使表皮温度自然回升,然后再用热水泡,放到取暖器边烤。
       下面介绍5种冬季养生方法,让你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季。
        1、多点水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3、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4、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5、早点睡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 收起 理由
郑点牛排 + 2
我心向佛 + 4
爱国龙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1-13 07: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13 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1-13 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13 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13 11:1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13 1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13 13:48 | 只看该作者
养生有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13 20:03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健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1 20:30 , Processed in 0.05264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