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企鹅 于 2014-3-17 21:26 编辑 6 b9 `$ d4 ^/ ~7 g# j
4 g' X% g! M# U
随房车一起中国万里行的纤尘还未洗去,又立马启程与石家庄的朋友相聚在盂县藏山,我们的友谊就像一对“相思”已久的恋人,分别久了,就会迫不及待的会面,热烈的拥抱,相互的寒暄,诉说衷肠,场面感人!
! A8 b9 q: o0 d4 F% s% Y 我们一起去了中国的小布达拉宫大汖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深山沟谷中的大汖村,是迄今发现的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我们说的瀑布。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条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 d0 p9 p& X& C' R; M 与布达拉宫相仿,大汖是一座建造在一整块巨石山坡上的村庄。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层层叠加,参差错落。自下而上,参差十多层,80多家,依偎生存。最高处的房子,海拔达800米。所以大汖村又被誉为“盂县的布达拉宫”。
! M z" T& ?& |( N, j& G6 u! h 行走于这个古老的村落你会感觉到这里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相传,大汖村的缔造者是个南方人。现在的大汖村居民均为韩姓,元末明初,韩姓祖先移民来到离大汖不远的沙湖滩村,后又移居大汖,算起来已快400年了。但在他们的祖先来到此前,大汖已经建村。韩姓祖先由村中一座坟墓挖出的砖刻文字记载所知,首建大汖村者姓马,是个朝廷大臣,南方人。在大汖的一处山崖里,曾经发现了7尊石佛,现今仍保存在大汖村。那尊最大的石佛背上刻的文字至今依然清晰可辨。按石刻记载算,大汖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4 a! ~8 [0 T3 r/ a3 _ 大汖村原有人口320人。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大量外出工作,现在村里仅有11户,17口人,均为老年人,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超过50。 我们拾阶而上游览了这个古朴的小村庄,望着这座具有几百年的破旧的古村落,我突然一丝忧伤掠过,担心他有一天会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再也无法目睹他的容颜!
* O( t9 R3 B$ J4 S 也许我有点替古人担忧,但这的确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村庄,一些房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q7 C) H4 T5 g& p: F I7 { 我们在大汖村的农家小院里吃了一碗香喷喷的河老捞面,就去了藏山。 藏山古名盂山。国家级AAAA风景区,坐落在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大门的阳泉市盂县城北18公里处长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嶂中,东临石家庄,西接太原市,南望娘子关,北倚五台山和西柏坡,造化神奇,独钟灵秀。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程婴舍去己子,携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藏山是中华沧桑变迁的一幅重彩画卷:有藏山藏孤之历史,然后才有赵氏一脉,而后才有赵简子、赵襄子,才有韩赵魏三家分晋,方有立国二百多年的七雄之一赵国。 我们重温历史,观赏美景,拍摄留影,在夜幕降临时,返回盂县城里,下榻海天大酒店。 晚上我们在饭店举杯痛饮,共庆山河队在盂县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小县城里的胜利大会师。大家回顾了从山东半岛到六一狼牙山无数次的美好相聚,老玉米用她那浑厚的嗓子,为大家高歌一曲,把晚会推向了高潮,院长三次深情地为大家演唱了知识青年之歌,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落泪,酒过三巡,五瓶高粱白喝了个底朝天,我们每个人都醉了,沉醉在这美好、难忘的夜色中,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第二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高城山和千年古刹水神山。' a" f# S; G5 L
水神山也称烈女山,位于我省盂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海拔1200米,三山环抱,山势迤逦,松柏叠翠,在山腰处,建有一庙宇———烈女祠,亦名“圣母祠”,当地人称“奶奶庙”。相传,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为避战乱,携宫女潜入此山,面对国破家亡,回天无力,悲愤之极,自缢于山上的一棵枣树之下,后人为纪念其忠贞节烈,立庙祀之。关于这段传说,光绪七年版《盂县志》中艺文志《水神辨疑》记载:“水神山即烈女山,庙祀柴花圣母,俗称周世宗女,秉性贞烈,不欲适人,经于此山为神。旧志言之谓贞烈,为神似也。” 烈女祠始建年代难考,但从文献记载有金代盂州知州《游烈女祠诗》可以推断,该庙至迟建于金代,以后元、明、清三代历加修缮,才有今天的规模。现存于烈女祠的碑刻数量在盂县仅次于藏山和大王庙,笔者考证,大概有以下几通:明万历二十二年《重修庙记》、明天启六年《重修庙记》、清康熙二十三年《福缘善果》、清康熙五十年《题名柴花圣母祠》、清乾隆五年《柴花圣母祠山门题记》、清乾隆二十八年《新建月台记》、清嘉庆四年《重修庙记》、清咸丰二年《重修水神山圣母庙碑记》、清同治六年《流霞阁记》、清光绪二十三年《水神圣母庙》、清光绪二十三年《水神山烈女柴花圣母》。这些碑刻对该庙的描述非常生动,不失为我们现在研究烈女祠的翔实史料。 水神山灌木丛生,一到春夏,山花争艳,碧草如茵;而到了秋天,则是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如画境一般。烈女祠位于水神山半山腰,整个建筑群由低到高,依山傍壁而建,曲折迂回,高低错落。从山脚拾阶而上,路的尽头是一面石壁,上刻有民国时县知事王育昌题诗:“向前有别境,转步登云梯”。峰回路转之后,是一座石牌坊,上书“洞天福地”四个大字,再往前走,便是山门,古朴雅致,并不奢华,门上的一块红底蓝纹的牌匾写着“蕊珠宫”,落款是咸丰二年七月。进入山门,在照壁的位置是一神龛,内祀一神,左右各有石碑一通。往左转,便正式进入庙中,由低到高,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段八十一阶的石阶,石阶的左侧是厢房,右侧为碑房。拾阶而上,便进入正殿庙院。正殿前是马王殿,左右各建有钟、鼓楼,北附道院。正殿三间,进深七米,台基高约三米,殿身宽阔,悬山式屋顶,琉璃脊兽,制作精良。殿内雕梁画栋,两侧墙壁有壁画,山水人物,云龙画凤,笔力流畅,色泽鲜明,保存完好。 每到阴历四月初四,水神山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庙会,有碑记载“每年四月四日,城市乡村,男女老幼,骈然而来,虔心顶礼,即一举一动,一香一火,罔不名致其诚”。每年今日,前来赶会的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向水神山。人们游山玩水,采购物品,漫步看戏,品尝小吃,方圆几里内,人头攒动,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水神山不仅拥有绮丽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自古邑内文人墨客更是倾心此地,不惜笔墨。光绪县志和庙内碑刻记载着这样几首绝句,摘之以飨读者。邑人武全文《吟烈女祠绝句一首》:“危峦一线岭中垂,四合东西两掖奇。却怪山灵如有意,特为烈女结孤祠。”知县赵嵩年《登水神山抱泉楼》:“楼抱清泉松抱楼,泉中交影斗龙虬。草萦危石柔苔滑,云幕飞檐曲径幽。但使贞心留五代,岂知山色秀千秋。芳名惆怅埋青史,藻井朱栏任眺游。”还有一首题在钟楼石壁上的绝句“乱山深处有灵湫,三载传闻志未酬。今日敬焚香一柱,春风十里水神头。”(资料网络)
# R% d. v6 P: D k8 r; U4 Y
* `. i( C6 u$ B( @- G2 C' s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会有分手的时刻,我们相约从每年一次的聚会,改为每月一次相聚 ,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起感受浪漫的风情,.一起谱写多彩的人生,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
$ d. d' _3 C# `: e2 N 3 _6 w) q" Z* @; D+ g
' v$ o. g/ i! y" i
/ f, j, w `/ G& q- U, t8 k2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