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困=自然之湿+体内之湿 饮食法吃走“湿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9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困=自然之湿+体内之湿 饮食法吃走“湿困”
2014-03-18 田原对话原创中医



侠士请剑指标题↑,点击田原对话原创中医加入我们

【小二导读】
这篇文章是茶馆的朋友分享给田原老师和小二的,里面对春困做了非常好地解析,还有一些很不错的小方法。非常感谢这些热心有爱的朋友,每次看到好的文章都会发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文章略有些长,不过内容很有意思,最后还有小问答,相信不少人也会有相类似的问题。希望能帮到被“春困”缠身的侠士们。

══════我是分割线(*^__^*)══════

哪些人易发生春困?

第一类:脾虚

第二类:肝火旺

在南方,虽然春困现象普遍,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感觉。那么,哪些人最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并引起春困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名中医王清海说,从临床看,在冬春季节转换的时候,如果本身气血两旺的人,自然能适应这一转变,从藏转为发,血气增长,就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但如果本身血气不足,就容易出现春困的症状。这主要源于体内阳气跟不上外界阳气升发的步伐。阳能化湿,就好比太阳出来,湿气就散了。因此阳气重的人,气血旺盛、精力充沛、面色红润、反应敏捷,这类人体内不会有湿,一般不太会发生春困。

在临床上,常常有两类人就特别容易发生春困——

第一类:爱熬夜的“脾虚族”

脾的功能好,湿邪就不容易产生,也很难伤人。而经常熬夜的人,必定脾虚!


脾虚一般会表现为舌苔发白、舌质嫩,可以看到齿印。刘小姐在这段时间发现了身体的异常:最近经常犯困,四肢也感觉很沉重。她说:“每天早上起床刷牙,就发现自己的舌头边缘有一圈齿印。这是不是湿气太重的表现啊?”于是到医院就诊,医生指出她脾虚,对此她很疑惑:“我平日身体不错,说话底气足,同事们还常常说我阳气重,所以不应该脾虚吧?!”

林嬿钊指出,人经常熬夜,睡眠不好,加上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脾虚,即消化功能变差,不能运化水湿。而水湿反过来又加重脾虚的症状,外湿加内湿,就加重了春困的症状。实际上,在广东待久了,这里的水土、气候导致脾虚、痰湿体质人很多。

第二类:爱发脾气的“肝火旺”族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旺、脾土伤。肝旺使得血液耗散于外,导致脾胃供血不足,脾虚日益严重。脾虚导致化生血气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体内湿浊寒气堆积。简单地讲就是,肝气过盛就会伤了脾胃。

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其体内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进入体内的水分均不能很好地代谢,以至于水湿在体内增加,会引起晚上失眠,白天嗜睡的症状。所以,春季要健脾胃,慎动肝火。如果平时肝火偏旺,有易急躁、心慌、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在这个时候也容易引起困乏。

林嬿钊还强调,中医有一个说法叫做“同气相求”,也就是说,本身湿气重的人,对外界的湿气也感应敏感;平和体质的人即便在潮湿环境中,也不一定会出现内湿;而体内有湿的人,在潮湿的环境里,就更加容易引湿入内。所以,容易内湿的人在这个季节更要注意祛湿了。


你有内湿吗?

自查:看身体的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林嬿钊指出,“湿对应的内脏是脾。脾主运化,负责把饮食中好的东西变成营养,不好的东西通过大小便排出去。当湿邪影响脾后,脾的功能就差了,首先表现为食欲减退、腹部胀气,人变得懒动,身体发沉,头脑不清爽,大便溏等。也可能表现为四肢重、舌质胖。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内湿’”。

从感觉、大便、舌质、皮肤等身体的“异常”表现,你可以对照观察,看看自己到底有无“内湿”迹象。

起床时——看感觉

春季,不少人早上睡到七八点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觉得身上有东西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中医形容其为“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其实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由此可以判断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老是粘在马桶上,冲不净。如果大便不成形、便溏,提示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另外,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有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洗漱时——看舌苔

在刷牙前不妨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的身体状况。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林嬿钊指出,头发爱出油、经常油光满面,这多数是“湿”表现在皮肤上。


湿困从何而来?

外因:空气温暖潮湿

内因:脾胃运化水湿不佳

惊蛰过后,天气转暖,雨水渐多,自然界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这时人们却容易出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春眠不觉晓”的现象。

春困的现象在南方尤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南方一到春天便是梅雨季节,尤其是岭南地区,海洋季风吹过来,让这一带潮湿多雨,空气中水分多,相对湿度大,因而更加容易出现“水湿困脾”从而引起春困。在这个季节,只要去学校或者办公室走一圈,常常可以看到趴在桌上睡觉的“瞌睡虫”。有些人还会嚷嚷一点劲儿都没有,手脚困重。此外,不少人还因为湿困,出现胃口不好、周身不爽的感觉。

对于中医来说,“春困”并不是病,它只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说,在冬天,人体的阳气内藏,皮肤表面气血流向大脑和内脏;进入春天后,自然之气呈现向外向上的萌发与生长之力,人体随着亦呈现气血向外之势。此时皮肤的毛孔舒展,体表气血增加,而供应大脑的气血则相应减少,类似于大脑缺氧,于是人们便会出现了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另外,中医还认为,春天是肝气所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脾胃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容易引起水湿内困,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所以才会感觉疲乏、嗜睡。更细一点来讲,阳气一天中也分“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而上午9点-10点是阳气升发的时刻,而此时由于水湿困脾,打破了原本的阴阳平衡状态,所以,这一个小时对于水湿困脾的人来说很难熬。

“由此可见,春困的发生与季节、天气和本身的脾胃功能有关。”林嬿钊说,春困的发生最主要有内外两个原因:一是外因,即季节因素。在春季,阳气生发,大脑的气血供应相对减少,人感觉缺氧,因而有昏昏欲睡的表现;其次是内因,即“水湿困脾”,脾胃运化功能差的人,水湿在体内得不到很好的代谢,在局部停滞,从而带来了湿气重的迹象,因而出现了身体困重的感觉。


怎样防春困?

要点:既防外湿,又祛内湿

很多人以为春困就是比较疲劳,睡个天昏地暗,不就可以解决春困了?其实,解决春困不是这样简单。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湿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很难祛除。专家指出,赶走春困,最好双管齐下,内外湿气都要祛除。

室内保持干爽,防外湿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回南天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其次,别穿没有干透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的水分,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别让水分湿气包裹着身体。最好能够买一台烘干机,把家里的毛巾、衣服等都烘干后再穿着。

一旦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应该及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使用空调、抽湿机等,使得室内空气干爽,免得湿气滞留室内。

饮食调理,祛内湿

“脾虚湿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应健脾去湿,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刘友章说,由于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要补脾。对于内湿不重的人,在饮食上,健脾祛湿,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能慢慢缓解。

脾虚:可用瘦肉、猪骨,任选北芪、党参、白芍、茯苓等药材一起煲汤饮用。

祛湿:昏昏欲睡、困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实、扁豆、赤小豆等煲汤饮用。

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萝卜、凉瓜等清肝泻火。

“外部环境仅仅是诱因,体内环境太湿才是主因。”刘友章认为,在湿气重的环境中,尽量别吃伤脾胃的食物。如凉拌食品、酸奶、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得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热带特有的水果如菠萝蜜、榴莲、芒果都属于助湿之物。回南天湿气重,大家不宜多吃,特别是当明显感到环境湿气带来的不适时。虾蟹等海鲜也助长湿气,想解馋别在这个时候吃,不如用鲤鱼、鲫鱼这类有祛湿功效的水产替代。


特别提醒

解春困,不能靠多睡!

困了当然最好就是睡觉,但春困不是真的缺觉,而是因脾虚或者血气运行不佳所致。所以,绝对不是多睡觉就能解决春困的。林嬿钊指出,《黄帝内经》里面就提到了“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意思是睡觉要晚一点,起床要早一点。因为春天充满了生发之气,白天变长,晚上变短,所以人应该顺应自然,活动的时间也要相应延长。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夜卧,指的是相对于冬天来说要睡得晚一点,但也要保证在十一点钟以前就进入熟睡状态。

不过如果睡觉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肝气的升发,人就会觉得越睡越困倦。一般来说,动则生阳,在一晚优质的睡眠过后,早上好好地舒展一下自己的身体,有助于阳气的提升,畅达头脑四肢,这样才会觉得精神爽利,精力充沛。

王清海说:“在春季,越懒得动越困顿,越睡会越困,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实际上,运动应该是最好的祛湿办法。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室内,身体很少流汗,如果去跑步、健走、做瑜珈、打太极都可以改善人的代谢功能。其实任何“有点喘、流点汗”的运动,都有助气血循环,增加体内的水分代谢。”

醒神,勿依赖咖啡!

春困令人打不起精神,不少白领和学生于是靠饮咖啡提神,觉得这是祛除春困的好方法。

对此,专家提醒,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它能刺激中枢神经,消除睡意,同时咖啡因也有扩张肾脏血管,有利尿的作用,表面看起来,这是对付春困的好办法。然而,一杯咖啡含咖啡因60-65mg,摄取过多的咖啡因,容易发生耳鸣心肌亢进(心脏跳动迅速,脉搏次数增加)等症状,所以喝咖啡也必须适量。平时不喝咖啡的人,突然喝咖啡,会导致晚上该睡的时候睡不着,很容易打乱其生物钟,影响其正常的睡眠节律。而对于那些习惯了喝咖啡的人,出现春困,喝咖啡也解决不了问题。


Q&A

Q1:喝水喝汤多,会不会引起体内湿气重?

A: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体内好的水,比如唾液、津液、血等不叫做湿,只有代谢不了的,停留在体内聚集的水才叫湿,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主要是内湿。

正常人一天喝八杯水,多喝水、多排尿,对身体细胞才够滋润。林嬿钊指出,内湿重的人,一般也不会口渴,本身不喜欢喝太多的水。当然,如果身体的代谢功能不好的话,喝水太多,的确会引起体内湿气重。

Q2:有人说,小儿阳气重,不会出现湿气?

A:在中医看来,小儿是纯阳之体。他们秉承父母的精元,从先天的精气发展而来,以肝气为主,生机盎然,新陈代谢快。所以一般来说,小儿阳气旺盛,他们受春困的影响较少。

Q3:祛湿会不会把皮肤表面的水分也弄没了,令皮肤变得干燥?

A:体内湿气重,通过健脾祛湿调理之后,体内运化水湿的能力增强,水分的新陈代谢加快,这样不仅不会让皮肤干燥,反而会让人的肌肤变好,就好比运动后人的皮肤不会变差,反而变得红润细腻一样。健脾祛湿调理,目的就是让体内滞留的水分代谢出体外,而不是把身体水分榨干!

(分享自微信号:养生之道)



2#
发表于 2014-3-19 11: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点评

谢谢,共同学习  发表于 2014-3-20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 03:39 , Processed in 0.08121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