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3461#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35 | 只看该作者
一日禅:空白也是一种色彩
2017年07月17日 06:42:03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83人参与 7评论



人们忙忙碌碌,争取金钱和地位,沉溺于琐事和俗务,让头衔、身份,财产充满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没有空白的生命,最终有几个不是赢了别人,输了自己。空白能解开功名的绳索,能卸下利禄的重负,它是享受生活的营地


留白的艺术(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人们忙忙碌碌,争取金钱和地位,沉溺于琐事和俗务,让头衔、身份,财产充满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没有空白的生命,最终有几个不是赢了别人,输了自己。空白能解开功名的绳索,能卸下利禄的重负,它是享受生活的营地,是生命大吐芬芳的良宵。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艺术,有时就是一门留白的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2#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37 | 只看该作者
印光大师:邪淫痛快一时 后患一世
2017年07月17日 06:38:43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393人参与 35评论



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于俄顷之欢娱。


印光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编者按:茫茫业海之中,最难断除的就是色欲;滚滚红尘里,世人最容易触犯的就是邪淫。
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神诛戮。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故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于俄顷之欢娱也,哀哉!——《印光法师文钞》
【备注】至于说邪淫这件事,实在无廉无耻、极秽极恶,是以人身来行畜生之事。所以当有艳女前来投奔或有妖姬鼓惑献媚之时,君子把这看成莫大灾祸,从而严词拒绝,这样必然导致福曜照临,得到皇天眷佑;小人把这当成莫大幸福,从而接纳她们,这样必然会使灾星降临,招致鬼神诛戮。君子是因祸而得福,小人是因祸而加祸,所以才说福祸无门唯人自招。世人如果在女色关头不能够彻底看破,这就是把最高的德行、最大的安乐以及子孙无穷的荫、来生贞洁美好的眷属,断送在这片刻欢娱之中,真是可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3#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42 | 只看该作者
本源法师:关键时刻谁最管用?信谁不如信他
2017年07月17日 06:51:27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本源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14人参与 5评论



嘴巴在念佛,结果心里面在为自己考虑。为自己考虑的那是贪嗔痴,就是魔。一念是佛,一念是魔。所以学佛就在一念之中。


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闫秀勇)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们念一句佛号,很多人念佛号怎么念呢?在喉咙里面念,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个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嗓子也枉然。嘴巴念佛,但是你的心很散乱。你把嗓子喊破了也没有意义。我们要知道口念是缘,心念为本。嘴巴念是形式,念的是什么意思?比如:阿弥陀佛,嘴巴在念阿弥陀佛,就是在提醒你的心,也是在提醒能够听得到的人,你的心就要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自私自利吗?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无私奉献为众生考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如果你为自己考虑,那你就心口相伪。嘴巴在念佛,结果心里面在为自己考虑。为自己考虑的那就是贪嗔痴,就是魔。一念是佛,一念是魔。所以学佛就在一念之中。你嘴巴在念佛的时候其实就是提醒你的心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心像阿弥陀佛,你的行也像阿弥陀佛。你的口业散发出来的也是清净的口业。心如功曹,心是参谋长,他主宰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心都要像阿弥陀佛一样。
当我们身口意都安住在佛号上面的时候,如果你的身、口、意,身很恭敬跪在那面不动,心里面没有妄念,你的嘴巴在念佛,这个时候很容易进入念佛三昧状态。什么叫念佛三昧呢?在禅宗里面叫禅定。什么叫禅定?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没有时间跟空间的概念。没有时间跟空间的概念,忘记了时间,这个时候就进入禅定的状态。因为你的心完全安住在这句佛号上面了。
如果你的心不在这句佛号上面,你跪在那个地方,跪一会儿又受不了。因为你脑子里面没有想到佛,你对他没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你跪在那个地方,你会感觉到,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你的心没有安住在这个上面,跪在那个地方马上感觉到腿痛,什么原因?因为你对佛没有信心。所以有很多人上网,几天几夜不睡觉。打牌、打麻将,几天几夜不合眼,他都可以。但是你让他来念经,念十分钟他就要瞌睡了。我们大众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谁?靠释迦牟尼佛,靠阿弥陀佛。特别在临终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特别在你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谁也靠不住,只能靠信念。你在念佛,希望佛来救度你,其它谁也靠不住。所以大众要对佛生起十足的信心,有了信心就会得度。我们在世俗里面讲心诚则灵,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4#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47 | 只看该作者
佛门财富观: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2017年07月17日 06:14:19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大安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44人参与 2评论



有个西方政治家曾说:“如果一个富人临死的时候,还留下很多的财富,这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


布施(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请问一位富翁能不能带他的全部财产回去?末学有问过很多人,他们说不能带回去,但是末学觉得能带回去,又能带回来。
大安法师答:你的“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他是可以带回去。但是他怎么带回去呢?在生前把他所有的财富全都布施掉,他就能够带回去。如果他不能布施,他是带不回去的,他就是一生忙忙碌碌“为他人做嫁衣裳”——去提供别人用。
自己能带什么?带他在这个世间争取财富的业力——唯有业随身。所以真正一个富翁有智慧的话,他赶紧要布施,就好像这间屋子已经燃起了大火,他赶紧要把屋子里面财产运出来,运到安全的地方。虽然他的屋子被烧了,但他运出的这个财富还能够重新建房子,还能够重新享用。
布施跟这个道理一样,趁着这个无常的大火还没有让你死亡之前,赶紧去布施。这个布施就等于把这个财产从烧起的屋子里面搬到空旷的地方,等到烧完了,你下一辈子能够用——你搬到空旷的地方重新盖房子,还是你的东西。明白这个道理吧?
所以大家一定要行布施。佛为什么不断地讲要布施布施布施?就是要把我们贪吝的心,把它对治下去。这个西方人他都——有个西方政治家都说:“如果一个富人临死的时候,还留下很多的财富,这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赶紧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50 | 只看该作者
想清凉“爽一夏”吗?峨眉“三大游”是首选
2017年07月17日 08:43:42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张黎萍 吴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0人参与 0评论



想全家出游、静心“洗肺”、泡天然温泉吗?想牵手爱人、金顶定情吗?来峨眉山体验清凉游、浪漫游、养生游吧。


定情锁(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原标题]夏日峨眉“三大游” 天赐“凉缘”等你来
世界著名景区四川峨眉山除了拥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外,亦以清凉著称于世。炎炎夏日已经到来,想清凉“爽一夏”、免费耍水吗?想全家出游、静心“洗肺”、泡天然温泉吗?想牵手爱人、金顶定情吗?来峨眉山体验清凉游、浪漫游、养生游这三大时尚休闲度假吧!
清凉游:自在消夏享凉仓
现代都市,无处不在的空气污染、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随时响个不停的手机,难免使人感到身心疲惫。在天朗气清、自在休闲的峨眉山,95%的森林覆盖率保证了充沛的负氧,目光所及,处处是铺天盖地的苍翠,遮天蔽日的葱茏,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让人感到舒心惬意,暑气顿消。
云海缥缈,好似蓬莱仙境。(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夏季的峨眉山平均气温在21.6°C左右,这是身体最为舒适的温度,也是最适合人与人亲密的温度。峨眉山林海浩瀚,泉流清冽,凉气袭人,有效地隔绝了外界的燥热,还人们一个无比清凉的夏季,让酷爽伴随着清幽萦绕整个身体。此外,盛夏在峨眉山可以随意欣赏到无处不在的清凉仙境:金顶远眺,雪峰妖娆;杉林举目,浓荫密布;象池望月,寒光皎洁;清音看水,飞翠流丹。
养生游:佛国仙山泡温泉
在峨眉山,可供选择的温泉有不少:有红珠山天然森林温泉、峨眉山大酒店的瑜珈温泉、峨眉山欢乐谷的灵秀温泉等。中医有“夏天汗不流,秋天鼻涕流,毒留百病留,无毒健康游”一说,对追求修身养性、想要“洗肺”“静心”的游客来说,去素有佛国仙山之称的峨眉山泡温泉是最佳选择。
峨眉温泉,养生的最佳选择。(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夏日泡温泉,可以去除身心浊气,让疲惫的身心得到全面的放松。泡在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温泉中,略高的水温可以打开全身的毛孔,起到排毒之效;周围的松柏古木郁郁葱葱,释放出极高的负氧离子,可以起到“洗肺”之效;眼前是峨眉山清爽怡人的绿意,脚下是千年流淌的温热泉水,可以静心养气、使人仿佛和自然融为一体。
浪漫游:金顶佛前定真情(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浪漫游:金顶佛前定真情
浪漫峨眉,缘起云海。(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夏日的峨眉是浪漫的:在这仙山福地,可以和爱人在佛前祈福,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和爱人登上金顶,许下今生不离不弃的诺言;可以和爱人在山巅云海中互诉思念,一把情人锁锁住三世情缘…… 自古宗教故事让这里充满了神秘与梦幻,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与浩瀚的云海、变幻莫测的圣光和云雾缭绕间的古刹一起将那份浪漫到骨子里的情怀深深地烙印在了峨眉的词典中。无数年轻情侣在峨眉山定下终身,亦有白发老夫妻携手重返故地、回味年轻时的浪漫。浪漫游峨眉,你动心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2:55 | 只看该作者
楼宇烈:面对当今科学时代 佛教定位何在?
2017年07月17日 06:49:44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楼宇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3人参与 1评论



在我个人看来,从佛教发展需要来讲,首先需要注意求异。只有知道它跟我们的异在哪里,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定位。


编者按:任何一种文化、一种宗教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种文化、一种宗教要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对自己已有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调整、补充或改造,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存在的理由,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位。那么佛教在当今时代应该如何定位?楼宇烈教授发表了文章《面对当今科学时代佛教定位何在?》。楼老是我国现代著名国学泰斗,他一生致力于哲学、佛学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楼老站在时代潮头冷静的分析了近百年来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客观的阐述了科学与宗教的互补关系,并在历史的高度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行云流水,不蔓不支,笔酣墨饱,字字珠玑,堪称笔力独扛,凤凰佛教佛教观察家栏目摘录如下:
国学泰斗楼宇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当今时代是一个讲科学的时代,是一个科学占据了话语霸权的时代。所以,什么问题都要被问一个科学不科学。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所有的文化、思想只有被证明为是合于理性的、合于科学的,才可以被认同,才有存在的资格。否则,则被视为蒙昧、迷信,以至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而其中,宗教常常是首当其冲地被科学批判、否定的对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科学与宗教矛盾、冲突的现象,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由来已久。首先,在古代来讲,我们的知识是很混同的,任何一个知识体系都是包罗万象的,象今天我们所讲的“科学”、“宗教”等,在那时完全是混而不分的。然而,随着近代知识文化的发展,知识体系不断地分化,学术的分科也越来越细致。这样就引来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分野、比较和矛盾,也引来了现在分科知识和传统的混而不分的知识之间关系问题。
其次,西方中世纪是基督宗教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它是一种一神信仰的文化,对至高无上的神意志的信仰,排斥人的理性,也排斥由理性发展出来的科学文化。于是在当时就产生了宗教与理性的对立,与科学的对立。因此,当西方社会从中世纪走出来,在冲破基督宗教原先那种独断论文化状况的时候,人们充分强调理性和科学,并且把理性、科学与宗教对立起来。于是,社会开始激烈批判宗教。我们都知道,欧洲17、18世纪,一批战斗的唯物主义者对宗教的批判是非常严厉的。在中国,这个问题的发生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来“科学”与“民主”两大旗帜,在中国也开始发生了科学与宗教冲突的问题。在五四前后,社会上成立了一个反宗教大同盟,当时几乎所有的被称为先进的人士,都参与了这个大同盟,对宗教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一种非理性的东西。
其实,宗教概念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是有发展、变化的,而且不同的宗教,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很大差别的。在中国,科学对宗教,包括佛教在内的批判,同时也就引来了宗教和佛教对于科学的回应。在这种回应里面,我觉得可以看到三种情况,大致也可以看作是三个阶段。
第一种情况或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用科学道理来批判宗教信仰,指斥其为迷信、否定理性、违背科学,毒害民众、危害社会等等。宗教的回应则主要是在辩护自身有与科学相通处,或声称在自身的教义、理论中早已包含有科学的内容。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近代中国佛教在回应这方面问题的一些情况。其一,如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先生,他就认为佛教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接纳西方文化的一个桥梁。如他说,佛教(唯识法相学)是从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从分析到排遣,与科学的方法是一致的。所以,他明确表示,佛教是可以来回应当代科学的。其二,近代的一些信仰佛教的科学家,如著名数学家、电工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王小徐(季同)先生先后撰写《佛法与科学之比较》、《佛法省要》等论文,无线电工程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尤智表先生撰写《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佛教科学观》等论文,都是极力论证佛教中有现代科学内容和精神的。
第二种情况或第二个阶段,是想通过科学的传播、普及来消除宗教的影响,甚至最后期望以科学来取代宗教,包括佛教。这在许多科学家,包括后来强调以马列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人们中,都是希望用科学最终来消除宗教。他们认为,宗教是人类在蒙昧时期所产生的文化,它有它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最终也必然有它的消亡。怎么会消亡呢?就是靠人类知识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知识的发展。因为从认识的根源来讲,人类在蒙昧时期,还不能掌握自然的发展规律,一旦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能掌握了自然的发展规律,人类能战胜自然,那么宗教自然就会消亡。一直到现在,在很多人脑子里也还是这样想的。然而,宗教问题上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看到的事实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也在同步地发展,甚至比以往发展得更快。
科学的精神是尊重事实,以上的宗教在现代社会旺盛生命力的现实,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于是,开始出现了对话中的第三种情况,或者说第三个阶段。很多科学家在他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从宗教中,包括佛教的教理和思维方法中,获得许多的启迪,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这种启迪,笼统地讲也就是人文知识体系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发展的启迪。
整个近代以来的文化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是人文学科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读、研究人文学科中的许多问题,应该说这种科学知识体系方法的引入,在近代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成绩。到后来,发展到现在,我们又看到了人文学科对实证科学的巨大影响。人文学科研究中运用的诸如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非线性等整体、动态的思维方法,被大量地运用到了科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去。于是,我们的实证科学发展成为了现代科学。我们现在讲的科学与实证科学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实证科学强调的是普适性、确定性、可重复性等等,而我们现在科学并不是强调它的普适性、确定性。现在有很多学者提出来一个复杂性科学的概念,而把原来的实证科学称之为简单性科学以示区别。对于复杂性科学这个概念是否准确,恰当不恰当?我不知道。比如,现在有人为了回应否定中医,说中医不科学的一些说法,就说中医不是简单科学,是复杂科学。
同样,我们的宗教文化,现在也有人在把它纳入复杂性科学的概念里面去。这就是把科学性概念扩大了,把科学分成了有简单性科学,有复杂性科学,用复杂性科学解决简单性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科学角度来讲,其实就是它本身的发展过程,从实证科学发展到现代科学。由于我们现代很多人脑子里还停留在实证科学概念下面,所以对很多随机性的科学思维方式,并没有很关注到。我们一讲科学,人们还是以普适性,可重复性来衡量它。我想这个就是科学概念需要在我们脑子里有一个变化,现在的科学确实是从人文知识体系的方法上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这也正是不少西方科学家讲的,我们从东方传统的文化当中,可以不断获得科学发展的启迪和源泉。
反过来,从佛教方面讲,近代佛教也借用了很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在科学内容中也找到很多可以印证佛法理论的内容。其实,在当今学科已经分化到这样的情况下面,我们不再适宜用一种一统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任务是要探索在这个知识多元化的时代中,每一种文化体系或样式怎么样来自我定位的问题。中国的古圣早就说过,我们以以同求同,万物皆同,以异求异,万物皆异。实际上在知识的领域里,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文化体系或样式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中的同点,也可以找到其中的异点,因为都是人类的知识。
因此,就出现了一个我们究竟是要异中求同,还是同中求异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不应该这样来提,我们既需要异中求同,也需要同中求异,在这两个方面,我们不可以偏执。我们偏执于异中求同,那么就会把双方尽量地去附会;相反,我们过分偏执于同中求异,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对立。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采取中道。不仅要中道,我们既要求同,还要明异。在我个人看来,如果就佛教现在的发展需要来讲,首先更需要注意的是求异。因为明异其实是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我们只有知道了彼,它的特点在什么地方,它跟我们的异在什么地方?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定位在什么地方?我们不应该再用一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我常常讲近年来在中国哲学界有不少讨论港台新儒家的问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港台新儒家最大的问题就是儒家情节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还是试图用儒家文化体系来一统天下。所以,新儒家提出来要三统并建,即仍然要以儒家文化来整合政统、学统、道统这三方面。这个就是没有认识到现代时代发展学科的多元分化、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儒家究竟要定位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佛教也有这个问题,在这个知识多元化结构的时代,我们如果明了了各种和我们不同的文化样式、知识体系的情况,那么我们佛教究竟应该定位在什么地方也就会清楚了。佛教应该找出这个与其它文化样式、知识系统不同的东西来定位发展。
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文化知识体系绝不仅仅只有科学知识体系一种体系,更不应当认为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最高的一种知识体系。时下科学占据话语霸权地位的状况,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就人类知识体系来讲,细分的话可以有许许多多,而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人文知识体系和科学知识体系。这两大知识体系有相通之处,其思维方法也可互相借鉴,但不能相互取代。
宗教文化属于人文知识体系,佛教所探讨的根本问题是人文的问题,当然也归属于人文知识体系。中国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曾明确说过:“佛教问题即人文问题”,“故佛教问题,实为全世界人文之所系,应时行化,不容缓矣!”(《佛乘宗要论》)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佛教是以人文的理念和方法来探求和解决人的生死烦恼的问题,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以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比附它,也不需要求得科学理念和方法的认同。
当然,人文知识体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形态,不同的人文文化形态也都应当找到自己的特点和定位,尽管这种特点和定位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变化和发展。同时,人文问题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来找到佛教的人文特点和定位呢?
在中国,隋唐以来人们常用“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来给儒、佛、道三个主要传统人文文化形态来定位,这对我们今天给佛教文化定位仍然是很有启发的。
此外,在与其它宗教文化比较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宗教都是借助于神道的精神和理论来关注人文问题的,具有浓厚的神道色彩。唯有佛教则自释迦牟尼创教之时起,即充满了重视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毅力来自我解脱的人文精神。即使在大乘佛教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浓厚神道色彩的一面,然其解脱修证的理论、实践,以及以人为主体的根本精神,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根据以上的简单分析,我想应当可以根据佛教(大乘佛教)的基本教理,为佛教在今天这个时代找到一个自我定位的参考方向。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科技信息时代和激烈竞争的经济社会,更加速了人类的自我异化,人们因而也更迫切地要找回失落了的自我、了悟自我,社会也需要更多更深切的人文关怀。所以,大乘佛教以人为主、自我解脱的古老人文精神,在今天具有了新的现实意义。
用佛教来治心,来救助人们的心灵,应当给人以当下真实的感受。因此,弘扬大乘佛教,特别是中国禅宗强调的“本性清净”,“是心即佛”,“自性自度”,“不借外求”,以及“不断烦恼而得菩提”,“不离生死而证涅槃”的不二法门等根本教理。使人们认识到修行就是要回归本来清净的自心自性,要把出世的修证与入世的生活融通起来,在入世的有为法中,修证出世的无为法,从而在不离日用的“本分事”、“平常心”中,获得当下真实的“自在”“解脱”。
如果今天佛教做了许多其它的工作,而没有在人的心灵感受上让人获得当下的感受,当下的真现实量,这就偏离了佛教。只有我们明了了这种跟科学的不同,跟其它宗教、文化的不同,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运用的领域。所以互相取代是完全不可能的,科学跟宗教,谁取代谁都是不可能的,同时谁要把谁包括进去,也是不符合时代多元文化精神的。
中国近代其实已经有过一个非常深刻的经验。上世纪的20年代,在社会上发生过一场相当大的思想争论,就是科学跟玄学的论争或称科学与人生观的论争。当时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生观的问题科学也可以解决,而一些思想家则认为,科学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人生观的问题是科学不能解决的。他们人为,一个人价值选择,一个人的心灵感受,科学怎么能够给我解决呢?但是它又说不出一种定量定性的客观标准系,于是科学家就骂他们是玄学鬼。所以,就出现了一场科学与玄学的大争论。这场论争的结果是谁也没有说服谁,谁也不能替代谁,所以现在还是并存的。
在今天,科学知识体系与人文知识体系同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问题是我们每个知识体系要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位置,在各自的特点和位置上解决人类所遇到的不同问题,在各自的特点和位置上去进行发展。
总之,探讨科学时代下佛教定位的问题,首先要开展科学与佛教的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对话交流中,一定会发现许多思想可以并存的,很多思维方法也是可以互相启发的。在现代这样一个多知识、多文化、多元结构上面,怎么样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再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是每一种文化、每一种知识体系共同面临的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7#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3:17 | 只看该作者
夏天水果圣品 不但好吃还是防癌明星
2017年07月17日 06:44:59
来源:生命时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2人参与 7评论



芒果不但香甜可口,还对身体有多种好处。近日,美国新闻网站对芒果的健康功效进行了总结。


芒果不但香甜可口,还对身体有多种好处。近日,美国新闻网站对芒果的健康功效进行了总结。
芒果
有助预防癌症。由于天然抗氧化物和维生素含量高,芒果可以降低人们患癌症的风险。研究表明:芒果中的黄芪、槲皮素、鞣酸等化合物能帮助身体对抗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 、
改善大脑功能。芒果富含维生素B6,它对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正常运作十分重要。芒果还含有谷氨酰胺,有助于提高人的专注度,并改善记忆。
保护肝脏。芒果含有大量强效抗氧化剂,有助清洁肝脏中的毒素。
降低胆固醇。芒果中的膳食纤维和果胶含量高,它们有助于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水平。
改善消化系统。芒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有助清除消化道内的废物和毒物,从而有益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保护消化系统。此外,芒果中还富含钾,缺钾会引起体液失衡,并且导致便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8#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7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717课堂笔记136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524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 ... CEQeQtu7W0k1g1gqrs_
截止201706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69,35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鱼象鱼热线公告】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为道日损】【为学日增】【看破,少欲】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五)【天天纯素】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大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愈加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69#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0#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43 | 只看该作者
世间人知足则幸福常存2017年07月10日 08:27  显密文库  我有话说(8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世间人知足则幸福常存
  文/慧律法师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
  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
  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教导我们行善时,不要想‘我有在作善事’喔!我有在帮助人喔!真正的‘纯善’,是牺牲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占有。
  由牺牲奉献当中你才会懂得,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的分享,你的成就才有意义,你的自私才得以融解,你才会知足、感恩,心也才会安啊!
  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可以是推动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
  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当然就得不到安祥。
  嘴巴喜欢说是非的人,朋友远离,没人尊重,欲望太高,喜欢涉足不正当场所的人,内心无法清净,怎能安祥?耳朵整天只听是非,不懂得听闻佛法,那么幸福又从何而来?心猿意马的人,专心都谈不上了,那谈得上有什么修行的成就?
  所以,一定要‘宰制官能,惩治我欲’。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控在你的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1#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0 | 只看该作者
弘一法师为什么对印光大师服膺不已?大德名山汉江行走的博客汉江行走2017-07-17 10:18
[url=]分享[/url]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54评论 收藏

弘一大师 (资料图)

文/汉江行走

印光大师,1882年在兴安县(今陕西安康市)双溪寺取得度牒,受具足戒于印海律师座下。是对弘一法师有直接影响的人。

据《弘一大师行谊大事年表》,“一九二三民国十二年(癸亥),四十四岁,初春,由温州经杭州、上海,云游至衢州,住莲花寺,刺血写经。四月在上海太平寺谒印光大师。腊月,恳请普陀山印光大师列为门墙。印祖劝告专修念佛三昧。”此后,弘一法师多次“参拜”、“谒”印光大师,其中一次专门在印光法师身边“侍奉七日。”

对印光大师,弘一最推崇的是他的“盛德”。

弘一法师1941年在泉州檀林福林寺念佛期专门讲演《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印光大师 (资料图)

他评价说:“大师为近代之高僧,众所钦仰。其一生之盛德,非短时间所能叙述。今先略述大师之生平,次略举盛德四端,仅能于大师种种盛德中,粗陈其少分而已。”

他说,大师“生平不求名誉,他人有作文赞扬师德者,辄痛斥之。不贪蓄财物,他人供养钱财者至多。师以印佛书流通,或救济灾难等。一生不畜剃度弟子,而全国僧众多钦服其教化。一生不任寺中住持监院等职,而全国寺院多蒙其护法,各处寺房或寺产,有受人占夺者,师必为尽力设法以保全之。故综观师之一生而言,在师自己决不求名利恭敬,而于实际上能令一切众生皆受莫大之利益。”

对于大师的“盛德”,他认为“师之种种盛德,多非吾人所可及”,因此,“今所举之四端,皆是至简至易,无论何人,皆可依此而学也。”如,习劳。

他说,“大师一生,最喜自作劳动之事。余于一九二四年曾到普陀山,其时师年六十四岁,余见师一人独居,事事躬自操作,别无侍者等为之帮助。直至去年,师年八十岁,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师既如此习劳,为常人的模范,故见人有懒惰懈怠者,多诫劝之。”

书法《清高勤苦》 (资料图)

二是惜福。他介绍,“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一九二四年,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碱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

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及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饭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弘一法师对印光大师的敬重,并延伸到其它领域。前已介绍,法师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而弘一法师书法艺术风格后期的变化正来自于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曾经在一封书信中指点弘一法师说:“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而后弘一重新苦练工楷,直到最后印光大师首肯:“可依此写经”。

单纯从所谓学识来看,弘一法师在多个领域的造诣均非印光大师所能及,何以弘一如此虔诚?这里的关键还是一个“德”字。李叔同在与友人信中表达,应使文艺因人传,不可人因文艺传。“先器识而后文艺”,注重品德修养,这是领悟他们之间关系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2#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8 | 只看该作者
一日禅:金钱是流动的财富
2017年07月18日 06:49:13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03人参与 17评论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时,落入你口袋里的金钱是天使;取之无道时,落入你口袋里的金钱是魔鬼。金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满足你正常需要的金钱是天使;满足你欲念膨胀的金钱是魔鬼。金钱是流动着的财


流动着的财富(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有乐禅师)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时,落入你口袋里的金钱是天使;取之无道时,落入你口袋里的金钱是魔鬼。金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满足你正常需要的金钱是天使;满足你欲念膨胀的金钱是魔鬼。金钱是流动着的财富。有的人挣了钱对朋友不吝啬,有的人钱多了对自己不慷慨,这里面都有天使的点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3#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2:00 | 只看该作者
神奇效果!人人遵守七诫 可净化人心改造风气
2017年07月18日 06:47:39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星云大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41人参与 3评论



《佛光菜根谭》:七诫运动若遵守,何悉乱象不能消?一诫烟毒,二诫色情,三诫暴力,四诫偷盗,五诫赌博,六诫酗酒,七诫恶口。


七诫运动若遵守,何悉乱象不能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今日社会,有很多懵懂的青少年,不知道恶道艰险,任意为非作歹,等到东窗事发,懊悔己迟。所以希望大家都能遵守并广传七诫。诫,指的是七种生活的指导,人人奉行“七诫运动”,就能提高国民的生活素质,建立祥和社会。
社会问题何时了,净化人心最重要,七诫运动若遵守,何愁乱象不能消;一诫烟毒把命保,健康平安笑到老,拒烟反毒做得好,家齐国治罪犯少;二诫色情切莫嫖,夫妻恩爱神仙侣,可怜雏妓年纪小,助人助己菩萨道;三诫暴力瞋恨少,处处禅和有礼貌,凡事忍让退步想,如意吉祥好果报;四诫偷盗莫贪小,知足守分没烦恼,清心寡欲走正道,以无为有乐消遥;五诫赌博不贪心,十赌九输惹灾祸,尔虞我诈伤和气,身败名裂划不来;六诫酗酒莫狂饮,神迷智昏愚痴因,甘露法水润我心,大愿慈悲日日新;七诫恶口积善缘,好话一句三冬暖,毒言一句六月寒,积德行善福绵延。——《佛光菜根谭》
【备注】七诫运动,全称“净化人心七诫运动”,星云大师在佛光山发起此项运动,所谓“七诫”即诫烟毒、诫色情、诫暴力、诫偷盗、诫赌博、诫酗酒、诫恶口,期能提升社会品质、净化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4#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2:04 | 只看该作者
逃亡将士发愿戒杀 当下感应绝处逢生
2017年07月18日 06:30:29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8人参与 3评论



编者按:在中国古代著作中,有不少故事很神异;即便在正史中,也有很多类似故事,常人不明其理,往往怀疑其真实性。其实若用佛教义理衡量,这些故事都很容易理解,比如轮回转世、因果报应、念佛感应之事,在佛教中本


卢度借助木头浮力,渡过淮河,顺利脱险。(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编者按:在中国古代著作中,有不少故事很神异;即便在正史中,也有很多类似故事,常人不明其理,往往怀疑其真实性。其实若用佛教义理衡量,这些故事都很容易理解,比如轮回转世、因果报应、念佛感应之事,在佛教中本是常理。今天这则故事,出自《历史感应统纪》,原文见《南史·高逸顾欢传》。
南朝人有一人名叫卢度,是广东始兴人,曾经学过一些法术。卢度年轻之时,跟随张永将军到北方去攻打魏朝,结果张永大军战败,遭到魏军追杀。卢度一路南逃,来到淮河边上,却没有船可以顺利渡过淮河,后面魏军很快就要赶上。这时真可说是千钧一发,卢度心中默默发誓:“如果我能免除一死,从今往后,永远不再杀害生命。”卢度发完誓言,不过片刻时间,就有两根木头从上游漂下来,卢度借助木头浮力,渡过淮河,顺利脱险。
从此以后,卢度放弃世俗功名利禄,来到江西庐陵西昌县三顾山,就在山中隐居下来。卢度此时心胸广阔、慈心爱物,所以山中的鸟兽都愿意和他相处,成天跟随在他身后。一天晚上,从山中出来一头鹿,撞到卢度居处的墙壁上。卢度就对鹿说:“你撞坏我的墙壁了。”鹿也能听懂卢度的语言,不再碰撞墙壁,应声而去。
卢度居住的房屋前有个池塘,他在池塘中养了许多鱼,并给每一条鱼起了名字。卢度每次喂鱼之时,喊着每条鱼的名字,这些鱼儿就按名字先后,有秩序地前来接食,然后再游回去。卢度隐居之后修行境界越来越高,提前预知自己要去世的具体年月,和亲友们一一告别。齐武帝永明末年时卢度自在往生,得享高寿。
《历史感应统纪》编者感慨:卢度心里刚刚发愿不再杀生,马上免掉一死,这样快的感应速度多么神奇!由此可知,为求取个人的正当目的而做善事,这是佛菩萨天神完全允许的。鱼儿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说明各种动物都一样有灵性。卢度能够预知去世时间,说明他守戒守得好,由戒而得定,由定而生慧,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2:10 | 只看该作者
谁能决定你的颜值智商?佛法告诉你!
2017年07月18日 06:19:39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学诚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68人参与 3评论



有时候可能发心很好,但正做的时候,贪、瞋、痴、慢、疑什么烦恼都混合在一起,于是很多业就不清净了。


回向决定造业的方向(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却非常地聪明;有些人看起来四肢非常发达,可头脑却很简单,这些差别都跟业有关系。有些人相貌非常庄严,那是因为前世造过这种业,比如向佛供花等等,但有时候说话也许会吓你一跳,声音很难听;而有些人虽然长相不美观,但声音却非常悦耳。这就是说,人的声音和相貌,有时候会不匹配。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非常多,这是因为过去生在造业的时候,善恶夹杂,今生感果时也就苦乐参半了。别别造业,感别别果,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如《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说:“若诸有情,所作之业,善恶相参,杂受其报。”
知道业决定一切的道理之后,在当下种因时就要很注意了,因为种什么因,以后就感什么果。每个人都有一块心地,就跟田地一样,耕耘时种下什么东西,到时候收成的就是什么东西。古德常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最怕因种错了,而众生畏果,果报来的时候,他就害怕了。果是由因决定的,如果真的怕不好的果报,就要在因地上努力避免。同时,对于所希求的好果报,也要在因上努力造作。
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造善业还是造恶业跟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做任何事情时,一开始的动机就非常重要,动机要正确,要善良,到最后的时候,回向也要如法,也要善良,这样才能够确保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善的。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有时候可能发心很好,但正做的时候,什么业都夹杂在一起,贪、瞋、痴、慢、疑,什么烦恼都混合在一起,很多业就不清净了,现行的时候,肯定是杂染、清净搅杂在一起。那怎么办呢?就要靠最后的如法回向让它清净。因此,对于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回向都要把握好,尤其以最后的为准,因为最后的回向决定了造业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10:20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718课堂笔记132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524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 ... CEQeQtu7W0k1g1gqrs_
截止201706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69,35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鱼象鱼热线公告】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为道日损】【为学日增】【看破,少欲】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五)【天天纯素】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大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愈加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7#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8#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11:16 | 只看该作者
读佛经不可不知三件事2017年04月26日 14:00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21人参与) 收藏本文      


读佛经不可不知三件事
  文/宗立法师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佛经,需要注意的大致有三点,那就是时、处、法。
  一、什么是时呢?
  时,又包含几种意思:
  1、读诵佛经所选择的时间段
  一般我们建议在清晨读诵佛经,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能够在早晨读诵经典,那接下来一整天都可以用经典加持自己,其中的利益自不待言。
  还有同学说实在无法早起,那能不能在中午或者晚上读诵呢?如果无法早起,那在其他的时间读诵也是可以的。
  在晚上睡前念诵,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佛经可以更好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有同学问起晚上能不能念《地藏经》,这是因为他们听说有些人在晚上念诵《地藏经》会遇到与其有缘的众生出现而受到惊吓所以才会这么问的。
  其实不必担心,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可以说是特例。
  如果万一遇到,心中保持镇定,用慈悲心诵经,最后一并回向给于自己有缘的众生就好。
  当然,如果实在是害怕的话,那就选择白天念经好了,毕竟,念经是为了让自己安心,而不是让自己闹心,不是吗?
  值得注意的是:读诵经典有个大的前提,那就是念经时不要打扰到其他人,不要让别人生起烦恼就好。否则对别人、对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2、读诵佛经时间的长短
  读诵佛经的时间长短,一般没有特别的要求,视自己的精进程度而定。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以也没有过多的硬性规定。
  如果非要加个限制,那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居士至少要每天抽出十五分钟来念诵经典,这样才能形成相续,让经义在自己的心中慢慢地沉淀,潜移默化地增加自己的智慧。
  当然,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能够读诵越长的时间越好,多多益善。
  3、受持一部经典所花的时间
  一般来说,我们都建议将一部和自己有缘的经典作为自己受持的经典,如《金刚经》、《药师经》、《普门品》、《楞严经》等等常见的大乘经典。然后将读诵该经典作为自己的每日功课雷打不动,如此日久功深,必定功不唐捐。
  如果非要加个期限,那就是尽形寿,也就是一辈子。
  另外,因为修学的需要,也可以在短期内受持一部经典。比如说,如果最近数年在学习《法华经》,那就可以定《法华经》为这数年内受持的经典。
  以某人为例,就曾受持《金刚经》两年、《法华经》三年、《圆觉经》两年、《华严经》三年,而且在受持这些经典之外,还长期受持一部经典,作为终生的功课。
  二、什么是处呢?
  顾名思义,处,就是处所,地方。也包含以下意思:
  1、读诵佛经的处所
  读诵佛经的处所,除了佛殿之外,一般就是静室,也就是无人打扰的清净屋子。总之,能够找到一个无人打扰、可以安心念经的地方就行。可以是书房、办公室、公园等等地方。
  要不,在念诵佛经的时候,突然受到惊吓,又或者被人打扰,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共修的处所
  参加过共修的同学就会知道,如果大家在一个场合里面共同修行,功德辗转增上,是非常殊胜的。
  如果有机会,同学们还是可以尝试多到寺院里面参与大众共修的。
  一则大众共修,可以互相敦促,彼此精进;二则大众共修,佛菩萨加持更胜。
  三、什么是法呢?
  这里讲的法,主要是说读诵佛经的方法,也是诀窍。大致有以下意思:
  1、读诵佛经的方式
  读诵佛经时,视环境的情况,可以选择出声念或者默念。一般来说出声念,可以避免昏沉,而且印象更为深刻。默念则适用于不方便出声,怕影响到别人的场合。又或者是想要深研经义的时候,可以选择默念。
  2、读诵佛经时的发心
  当一滴水放在什么地方不会干涸?佛陀告诉我们,是放到大海中。
  那我们读诵经典应该如何发心才可以将功德利益最大化呢?
  那就是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起得到佛法的利益,那念诵的功德,就会大到不可思议、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之外。
  3、读诵佛经的具体方法
  当我们念诵佛经的时候,观想佛陀就在我们的眼前,而我们的历劫师父师长和冤亲债主在我们身旁,和我们一起念诵经文,领受经义。
  在念诵的时候,我们的心随着经文的内容而代入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仿佛我们正在佛陀的座下闻法一般。
  这就是念诵佛经的秘笈之一。
  最后,以《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的经文和大家共勉。愿大家早证菩提,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亦复如是,有信乐心。若不闻法则生苦恼,若得闻时,信解受持,常乐读诵,甚大欢喜。当知此人,即是见佛,亦即亲近供养诸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9#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11:33 | 只看该作者
佛教诵经简单实用的仪轨2017年07月17日 09:5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16人参与) 收藏本文      


诵经简单实用的仪轨
  文/宗舜法师
  诵完《涅槃经》后,我写了点东西,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原本以为这样枯燥的文字,没有人看的。没有想到,阅读量比其他的文章还多,而且有很多朋友觉得很对他们的路子。因此,想给这些初学的朋友,列出一个诵经的最简单实用的仪轨(仪式)来,方便大家。
  一、供养
  在佛、菩萨的像(塑像、画像、照片,没有的心里想一下他们的样子也可以)前供上一杯清水。水用纯净水、白开水、茶水、饮料都可以。有条件的摆上水果点心,没有的可以省略。点一到三支香(或烧一盘香)即可,不必多烧。如果没有质量好的香,宁可不点,不要污染环境。熏坏菩萨事小,熏坏自己事大。
  二、顶礼
  向佛像顶礼三拜。念一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可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自己喜欢念的都可以),顶礼一拜,念三次,拜三拜。没有条件顶礼的,合掌念三次,心里想着自己在顶礼也可以。“南无”念“拿摩”,可不是南边没有西边有。
  三、归依
  合掌,念下面的偈子(偈,音既,不念结,当心错别字):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共念三遍。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佛、法、僧三宝,我永远归依您。我把所修行的布施等等善行的功德,回向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前两句是归依,后两句是发愿。能海上师说,每天没事的时候多念几遍这个偈子,功德就很大。这偈子有两个要点,第一是表明自己信佛的态度,第二提醒自己,修行成佛,并不是自己贪图安乐,而是为了更好利益众生。
  四、开经偈
  合掌,念下面的偈子一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南无某某会上佛菩萨。(三遍)
  某某会,你诵《金刚经》的时候,就将某某换成“般若(音波惹)”,念南无般若会上佛菩萨。诵《华严经》的时候,就念“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依此类推。
  开经偈,是唐武则天为新译《华严经》所写的,简单四句,涵义可不浅,作得很妙,所以今古流传。其大意是说:佛法是极难遇到的,现在既然见到、听到、接受、行持了,我发愿要理解如来说法的真实含义。这里包括三个阶段:见闻是一个阶段,代表一般的信。受持是一个阶段,代表由相信而实践。持,就是去做。解意是一个阶段,代表自己心同佛心,见解同佛见解,也就是具足佛的智慧功德的意思。可见,诵经求福、保平安只是小意思,诵经成佛,才是大目标。换过来说,连成佛都可以,求的那些其他事情怎么不成?不明白这个,就有点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味道了。
  五、诵经
  念完开经偈后,就可以正式诵经了。某某经第几卷,什么人翻译的这些话,念也可以,不念也可以。不必拘泥。
  六、回向
  诵完后,可以念下面的偈子: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念一遍就可以。还有“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等等偈子,喜欢哪个就念哪个,都喜欢就都念。愿意念《怡山发愿文》的,就接着念。《怡山发愿文》,我说过事理周圆,其中包含了归依、忏悔、发愿、回向等等内容,而且特别感人。有朋友说念着落泪,全身汗出,我当年开始念的时候,也是这样感动。“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只要对众生有利的事情,没有不去做的),这大概就是大悲菩萨救度众生最高的境界了。记得哪位古德说过,念《怡山发愿文》不落泪的,不是真菩萨。菩萨且不说,我觉得,念《怡山发愿文》不落泪的,肯定不是有情有义的人。只是文中有些用词和典故,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可能有些隔膜。机缘成熟的时候,我很想把这篇发愿文讲一遍。
  念完发愿文后,可以向佛求愿。自己生活、事业各方面,有什么期望实现的愿望,这个时候向佛表明。用自己的语言就可以,可以笼统,也可以很具体。如果有很多愿望,也不要紧,慢慢说,不要怕佛怪我们贪心。就像吃饭,父母什么时候嫌我们吃多了呢?都是唯恐我们饿着。但是有一条,要记住,最后,不要忘记告诉佛:可许则许。
  所谓可许则许,是说,我们自己有时候并不知道我们的愿望,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求的,都好像是对我们有利的,但事实往往不然。比如我们想吃的蜂蜜,偏偏粘在锋利的刀刃上,我们求佛成就我们,让我们吃到蜂蜜,却没有估计到最后舌头可能被割。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我们求我们的,但把处置权交给大慈悲、大智慧的佛陀,对我们有利的,就希望他成就我们。对我们不利的,尽管我们求了,也不要成功。这就是可许则许。
  求佛许愿,不是和佛做生意,所以不必讨价还价,讲什么愿望实现后,重塑庙宇、再造金身,捐献多少多少钱。这些不是不可以做,但不要把这当成是自己给佛陀开出的条件。行善事,做好人,回报社会,利益大众,让大家都得到佛法的受用,这才是佛菩萨们欢喜的。
  最后,顶礼三拜即可。不能拜的,合掌默默观想自己在拜。至此,诵经结束。
  有朋友问,哪里有佛经。纸本的佛经,寺庙里面有卖的,也有赠送的。不方便去寺庙的,淘宝网上也有。不想这么麻烦的,网络上有电子版佛经,什么经都有,搜索一下就行。不少佛教网站上也都有刊载,可以去找找。
  初学诵什么经呢,最短的《心经》,二百六十字。《金刚经》、《普门品》、《阿弥陀经》、《药师经》、《行愿品》都不算长(最多的五千字左右)。
  长经如《法华经》、《华严经》,没有时间的,可以把一卷分两次诵完,每次大约半个小时。不要说这半个小时都没有啊,网上闲逛,不知道用了几个半个小时呢。
  要紧的是,养成诵经的习惯,不能今天开心,有时间诵上几个小时,然后丢好多天不理。如果确定成为功课,每天就固定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有时间也不多加,没时间也不减少。
  有人说,看不懂。看不懂不要紧,就这么诵着。我们每天那么多看不懂的事情,日子不也就这么一天一天过来了吗?积累多了,总有恍然大悟的一天。要是都懂了,还诵什么经呢,自己都是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80#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11:34 | 只看该作者
“四大皆空”是空无所有吗2017年07月19日 08:09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这四大和合而成
  文/道坚法师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在世人心目中,出家人看破了名利,看破了世事,这就叫做“四大皆空”。但是很多人对“四大皆空”的究竟内涵并不知道。
  “四大”本是指“地、水、火、风”这四种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这四大和合而成。说人的身体是由“四大”组成,是说人身中的发毛、牙齿、皮肉、筋骨等与“地”的性质相同,故称为地大;人身中的唾涕、脓血、津液、痰泪、大小便等都是以润湿为性,与“水”的性质相同,所以称为水大;人身中之暖气、温度等都是以燥热为性,与“火”的性质相同,所以称为火大;人身中之出入息如风之好动,与“风”的性质相同,所以称为风大。
  说人身的“四大皆空”,是说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岁月的变换,发毛、牙齿有脱落,体重有增减,发毛、牙齿、皮肉没有一样是属于实在的“我”,所以说是“地空”;而血液、痰泪等都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所以说是“水空”;人的身体虽说都在37度左右,但随着春暖秋凉、夏暑冬寒,人的体温也在不断地变化,从来不恒实不变,所以说是“火空”;而人随着呼吸不断地更换着身体中的气息,以增加身体的氧气的需要,所有的这一切动作只是完全身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更换,说明白一点,只是帮助空气中气息流通而已,没有一份氧气或二氧化碳是实实在在属于我的,所以说以“风”空。
  这是从一个有生命体的人来说明“四大皆空”,若是说得更彻底一点,当一个人撒手之后,他的身体、一切都留下了,身体、毛发、血液、体温、气息,没有一点是不还给这个大自然的,这四大本来属于这个大自然,一切皆不是“我”的,所以说“四大皆空”。(来源:华岩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3 21:21 , Processed in 0.0636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