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3701#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1:38 | 只看该作者
奶奶是一位人间大菩萨菩提路腾讯佛学容铁2017-08-08 12:44
[url=]分享[/url]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17评论 收藏

奶奶是一位人间大菩萨

文:容铁

奶奶风风雨雨生活了一辈子,天生的性格使她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她不仅美丽、勤奋好学、慈悲善良,而且还贤惠大度、胆大心细、见多识广。在她身上的美德数不胜数。归结到一点应该说是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她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以身作则,同时也用自己的榜样来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儿孙们。回顾往事总有不少的故事历历在目。

笃信佛教 诸恶莫作

她要求我们首先要知道天高地厚,知道自己有半斤八两。不论今后做什么工作、或者当了多大的官,必须先要学会做人,学会爱他人,要尊重别人。凡事对人应该有礼貌,从小就必须要知道尊敬老人、疼兄爱弟,兄弟姐妹要搞好团结。最起码见人就得张嘴叫人,对人要热情。所以容家的子孙走到哪里,基本上都养成这个习惯,固然与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好,挺有人缘。

她自己笃信佛,也要求孩子们敬佛,佛教的很多戒律也是约束我们在生活中纠正不良习惯的准则。比如不说假话骗人、不打架斗殴、贪小便宜、偷人家东西、背后说人坏话等等。还有勤俭节约,衣服破了要求必须学会自己补,更不能浪费粮食、不沾染抽烟喝酒坏毛病等。所以容家的每一个人都心灵手巧,聪慧过人。

奶奶对自己人要求严格,绝对不是护犊子的那种人。只要孩子被人家告了状,那么首先得给人家笑脸赔礼道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可谓侠肝义胆。孩子有了过错轻者数落一顿,重者家法伺候。

有人说得好:“细节是魔鬼”。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细节不可忽视。比如吃饭方面,奶奶要求上完厕所必须洗手才能拿东西吃,饭桌上没有长辈发话不允许动筷子,吃相不能狼吞虎咽,也不能吧唧嘴、喝汤不能有呼噜声、不能用筷子在菜中来回扒拉,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有好吃的东西应该主动让长辈吃等等。更不能容忍的是用筷子敲击碗碟,吃完饭要把筷子放整齐,安静地等着大家都吃完才可以站起来。个人卫生方面奶奶要求头发长了要理,衣服要常换洗、睡觉前必须洗脚等。

除了这些还有,大人说话时孩子不能随意插嘴,批评你时无论对错不能顶嘴,不准说脏话骂人,不能口没遮挡地肆意忽悠,更不能嘴不留德,说一些不吉利的话。

其实细一琢磨,这些要求也并不过分,只不过是为了引导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必要刻意要求谁能都做得到,日久天长自然形成规律。

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能潜心研究每个人的心理,细心观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展开心扉,推心置腹,苦口婆心、费尽口舌,掰开揉碎地讲道理;教育自己的子孙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国家法令;纠正自身的一些坏毛病,保佑身体健康,立志老老实实做人,鼓励个人聪明才智,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很多事情点点滴滴,说也说不完,这些美德的荫福传承给容氏的子孙们,使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言传身教 厚德励志

奶奶尽管读书不多,但是奶奶的智慧和胆识是许多读书人都无法企及的。奶奶对晚辈的言传身教,重在厚德励志。能为人奠定一生的基础。

奶奶的教育方法非常朴素实用,她通过讲故事、讲社会万象、人生历练来蕴含做人的道理;通过引导、鼓励、赏识来强化人的兴趣、爱好和上进心;通过自身的勤劳简朴、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的行为举止来垂范、启迪后人。方法灵活多变,但始终围绕着厚德励志的中心。这种品德和精神的养成,仿佛在灵魂深处储备了无限能量,使人的一生都积极向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记得小时候为了防天花,在左臂上种过牛痘疫苗。奶奶却用讲故事的方法,在思想上为我们种疫苗。奶奶讲过许多做人法则,略举几例:

第一个就是学会诚信、不偷盗: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行刑之前,求见生母,怨母不教,咬断奶头的故事。这是解放初发生在山西的真实事例。该故事教会我诚实、本份、走正道;

第二个就是学会凭天理和良心做事为人。讲了一善一恶的因果报应的故事。教会我仁德、善良、做好人;

第三个就是学会忍耐和谦卑:百忍让和千忍让。讲的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该故事教会我包容、忍让、修福慧;

第四个就是勤劳。不怕吃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要靠自己打拼。教会我自强、勤奋、求上进。

奶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高兴时经常还吟几句诗。或唱几句粤剧,所以老容家各个都是多才多艺的爱好者!她老人家还善于引导和启发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勇于实践,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 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记得小时候农村过年有贴窗花和年画的习俗。奶奶买了百花齐放四幅,钟馗、老虎两幅,全是版画。边贴画,边欣赏画工精美。我便产生了学画的兴趣。马上买了画笔和颜料临摹起来,这些画保存了很多年,奶奶逢人便夸:这是我孩子画的。

奶奶笃信棍棒教育,凡是我们小男孩淘气,上房爬树,倔强顶嘴,越礼违规,必然严加管教,少不了棍棒伺候!。常常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奶奶生性爱数落人,也许是吃了祖传秘方的当归茶。一通数落没有2.3个钟头完不了。在这个胡同里算是出了名的。街坊邻居有时实在看着不落忍的,常常过来宽慰她,还教给我们赶紧认错,给个台阶才算完事。奇怪的是女孩反倒不怎么数落或挨打!甚至外孙女造她的反,她倒是能够容忍。

奶奶恪守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要求自己补衣服、袜子。劈柴、烧火、做饭、蒸窝头、运煤、倒炉灰、尿盆等,和煤切煤块,收拾小虾小鱼,这样的活基本上都是我做!当然我们之中也有智者,十分巧妙地逃过她的指使!

在六十年代初,生活极端困苦,陶然亭公园里的槐树花、榆树钱基本都被撸光了。我们吃过二米饭、玉米棒芯,南瓜蔓,豆角皮,榆树皮。然而奶奶从来不抱怨生活,

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柳树叶、苦麻菜,烂菜叶也是好东西!

奶奶时常违心地说:人生一世就是要受些苦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南来北往地迁徙,养成了她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也教育了她下膝下的儿孙!以致后来因为时代变迁,儿孙各散东西,五湖四海,也依然能坦然面对!

我也听过不少圣贤的故事,可我觉得奶奶的境界远远超出圣贤。她的心是柔软的,她的表面是坚强的。在我的心中,奶奶就是人世间大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2#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1:48 | 只看该作者
莫错过 人间处处好时节!菩提路禅尽心2017-08-09 15:25
[url=]分享[/url]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0评论 收藏

随缘度世(网络图)

文:尽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关于“无门关”的名称、体例,与宋代公案文字禅和看话禅的兴起密切相关。

《无门关》的作者慧开(生平不详)是看话禅的忠实信徒,他在书中抄录了古来闻名的48则公案,各则先举本则,次出评唱,后附自作之颂。

慧开在第一则“赵州狗子”中说:“只这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日禅宗无门关。”可见,全书即由赵州狗子无佛性的无字而来,旨在阐明“无”之境界,认为顿悟应以“无”为“门”,“无门”即是“门”。

大意颂“平常心是道”公案云:“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古尊宿》卷47《云门颂古》)”。

这首诗就是为马祖提出、南泉重申、赵州探究的“平常心是道”所作的偈诗。

南泉日:“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又说是非耶?”赵州于言下顿悟。

无门僧人慧开解说道:“南泉被赵州一问,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赵州纵饶悟去,更参三十年始得。”接下来他写了“春有百花秋有月”这首诗,作为“颂”。

“平常心”就是本来的心、自然的心,是不受任何私欲障蔽的心。最平常的事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人间最美好的光景其实唾手可得。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放下烦恼,豁然开朗。慧开这首诗冲破了封闭的内心世界,敞开了闭锁的心灵大门,让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禅悦直接投入到广阔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禅的喜悦

有些偈诗以悲苦虚幻情调为主,如“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有些则单刀直入,充满刺骨机锋,如“冻云四合雪漫漫,谁解当机作水看”;还有些会令人由衷地舒畅与喜悦,如这首《无门关》诗。

说到“禅悦”,那似乎是一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境界。以心传心,难以言说,一切源自内心又回归内心。

慧开这首诗无疑传达出一种“禅悦”的感觉。春天里各色各样的花朵仿佛就开在眼前,“折则从他折去”;炎热的夏天有清爽的凉风扑面而来,“快哉此风”,“我欲乘风归去”;秋天一轮满月,澄空似镜,“千里共婵娟”;哪怕是寒冷的冬天,那天地精灵幻化的雪花便是冷艳的洁,沉静的思,结晶的美。这份心灵的惬意是人人都可以获得的喜悦与快慰,四季的良辰美景是人人都可以共享的美好时光。

平常心是道,要“平常”到连“平常心”的意念都没有,才是真正的平常心。如果刻意怀揣着所谓平常的意念,则失却了平常心。这平常心,是灭却了浮华的清冷淡泊,虽然没有世俗的滋味,但每当它主宰心性的时候,都有活泼的机趣,在至纯至淡之中吐露着悟性的光华。

放下烦恼

当然,内心喜悦的获得并不是无条件的,要放下心头的执著,不存任何芥蒂。只有放下了污秽与芜杂,才能得到纯净与美妙。

然而人生毕竟充满了各种难以摆脱的哀乐悲欢,要把这一切抛到脑后又谈何容易。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只会增加人的负担。一旦心灵的眼睛蒙上灰尘,就看不到自然界精妙的美景了。一位摄影大师曾经说:贪得无厌是失败之源,精练简洁才能获得美的作品。摄影是一种选择的艺术,人生何尝不是呢?善于从积极的方面去体味生活,实在是人生的艺术。

杂事萦心,心为物役,“闲事”就像巨石一样压在心头,哪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凤花雪月、四季美景呢!于是不觉间我们已然错过了无数的“人间好时节”!物欲膨胀,逐物迷己,“闲事”太多,穷于应付,导致心力交瘁。求名求利,这山又望那山高,终其一生,无有止时。其实,人们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是跟着他人盲目地追求,人生中有许多追求并非必要,所求往往并不就是自己的所需。这些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追求,正是无所谓的“闲事”。“闲事”是俗务,是琐事,是一切无益生命的细枝末节。芸芸众生,为名利、为权势、为情欲,东奔西忙,蝇营狗苟,勾心斗角,费尽心机,结果引来无穷烦恼。

《无门关》第19则把“闲事”解释为妨碍平常心的事,亦即浪费心智的事。心灵的明镜若蒙上了闲事的尘垢,则反映出来的万事万物亦将失其本真。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赠质上人》诗末两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放下烦恼,抛开闲事,是打破迷关的关键,由此方能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

日日是好日

这是云门文偃的著名论断。细细体会,原来有生的日子可以天天快乐。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每一天都应该是圆满的。事物果真有好坏两面吗?是好是坏?分别全在自心。光阴莫虚度,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必让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活在痛苦的阴影之中。

一旦抛开世俗的名利欲望,那么无论在哪里,阳光都明媚灿烂,月色都清丽明亮。遇事不强求,川页任自然,于是就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使人生充满无限的乐趣!

苏轼的诗词一向以旷达著称,他在《江月五首》中写道:“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菊花开了,有了重阳节的氛围,就当是九月九好了;天气凉爽,月色正好,何必偏要等着八月十五才赏月呢。苏东坡给歌女柔奴填的词里面有一句“此心安处即吾乡”,虽然此身漂泊,但是真正的家园便是自己心灵的故乡,关键是要把心安下来。

王维有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唯有抛却心头“闲事”,现澄明清净的本然之心,才能欣赏大自然无穷无尽妙不可言的神态。胸无渣滓,心如日月,随在皆青山绿水,处处见鱼跃鸢飞。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心灵自由无碍,生命饱满充实。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高朗的月色、飘逸的秋风……这一切,让心灵变得简单而清净。不必争执、也不必算计,轻轻地放下执著,行云流水般逝去。

文悦禅师的《寄道友》一诗说:“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

山高不碍白云飞。我们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3#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1:57 | 只看该作者
一句来自《心经》的教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般若书屋禅者的初心铃木俊隆2017-04-25 09:55
[url=]分享[/url]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56评论 收藏

文:铃木俊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当你发现你的修行毫无效果,你反而不会刻意压抑杂念,而杂念就自然停止了。这时候,你就会进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阶段。

修行时不应该有得失心,不应该抱任何期许,哪怕你期许的是得到开悟也是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打坐时不应该有任何目的。修行不应该有得失心这一点,乃是源自《心经》的教诲。然而,如果你没有把这部经典读个仔细,它就会反过来让你产生得失心。

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但如果你执著于这句话,你就会很容易产生二元思维:一边是你和色,一边是空。这么想的话,你就会努力想透过自己的形相去体现空。换句话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仍然是一种二元思维。幸而,《心经》接着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就没有二元论的问题了。

当你打坐时发现杂念丛生,而你又企图去压抑杂念时,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阶段。但尽管你是抱着这样的二元思维在修行,但久而久之,你却会与自己的目标浑然为一。这是因为当你发现你的修行毫无效果,你反而不会刻意压抑杂念,而杂念就自然停止了。这时候,你就会进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阶段。

停止心念并不意味着停止心的活动,它的意思是,你的心应该流遍你整个的身体。你的心应紧紧跟随着呼吸。带着丰盈的心,你的手结成手印。带着整个的心去打坐,那么腿酸就不足以困扰你了。那是一种没有得失心的打坐。起初,你会觉得坐禅的姿势对你来说是一种限制,但是当你能不为这种限制困扰时,就会发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义。所以,在某些限制下找到自己的道路,才是修行的正道。

禅者的初心(资料图)

打坐时打坐,吃饭时吃饭

并不是说你所做的任何事都可以说是“坐禅”。当限制对你来说不再成为限制,那就是修行。有些人说:“既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佛性的显现,所以不管我做什么都无妨,坐禅只是多此一举。”但这正是一种二元性的思维。如果真的是“做什么都无妨”,那你连说都没有必要把它说出来了。你就只是打坐时打坐、吃饭时吃饭,如此而已。

当你说“做什么都无妨”时,实际上你是在为你做的事情找借口,为你的“小心”找借口。它反映出你执著于某种特定的事情或方式。这与我们所说的“只管打坐就够”或者“人们做的任何事都是坐禅”是不一样的。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当然都是坐禅,但没有必要说出来。

打坐时,你应该只管打坐,别去理会腿酸和倦意。这就是坐禅。但在一开始,要如事情之所如去接受它们,是极为困难的。你会受到修行时的各种情绪和感受所困扰。当你做任何事(不管好事或坏事)的时候,都能无所挂碍、不受情绪和感受所困扰,那就是真正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当有人患了癌症之类的恶疾,得知自己只有两三年可活时,往往会寻找一些精神上的支持。有人会选择依赖上帝的帮助,有人也许会开始坐禅。如果是选择坐禅,那么他修行的目的将会是体悟心的空性。这意味着,他努力想要从二元思维带来的痛苦中超脱出来,这就是修习“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样的修行当然会对他有所帮助,但那还不算是完满的修行。

知道生命短暂,所以尽情去品味每一天、每一刻,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佛来的时候你会欢迎他,魔来的时候你一样会欢迎他。中国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禅师:唐朝人,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扬禅法,排除二元对立观念。用棒喝、隐语、动作等方式接引学人,取代看经、坐禅传统,自成一股自由禅风,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禅宗公案。以“江西马祖”闻名于世。说过一句名言:“日面佛,月面佛。”有一次,他生了病,有人去看他时,问他:“你还好吗?”马祖禅师回答说:“日面佛,月面佛。”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这是不会有烦恼的人生。有一百年可活固然美好,但只有一年可活也同样美好。只要你持之以恒地修行,就一定能达到这个境界。

修行之初,你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时你有必要做一些努力来让修行贯彻下去。对初学者而言,不需要努力的修行并非真正的修行,因为初学者的修行是需要花大力气的。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必须非常刻苦耐劳才能略有所成,你必须竭尽全力。色即是色。你应该忠于自己的感觉,直到你完全忘掉你自己为止。

在到达这个阶段之前,要是你以为你做的一切都是禅或者以为修不修行都无妨,那真是大错特错。相反的,如果你倾全力去修行而又不带有得失心,那么你做的一切就是真正的修行。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以“把事情做好”当作唯一目的。如此一来,色就会是色,而你就会是你,真正的空性也将会体现在你的修行之中。
禅者的初心

作者简介: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禅师,法名祥岳俊隆,生于1905年5月,父亲也是一位禅师。在日本期间,铃木俊隆自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1959年,他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禅修院。 1971年12月,由于长年疾病缠身,铃木俊隆禅师辞世。著有《禅者的初心》《禅者的初心2》(原名《禅的真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4#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2:20 | 只看该作者
出家人为何一定要光头?
2017年08月13日 07:31:2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39人参与 7评论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修行的根本不在场所,不在外在形式,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出家需落发(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头吗?
潜心向佛,修行不论出家在家;而出家,因为身处佛门净地,更可心无旁骛,全身心地修行。所以说,修行,不是一定要出家的,但出家人,是要落发的。
而关于出家人为什么要落发,则有以下四种解释:
一、落发以去除世俗的烦恼
头发有“烦恼丝”的称谓,是说众生头上的头发,代表着他们心里的烦恼和欲望,虚荣和感情,所以常有“剪去三千烦恼丝”的说法。佛家认为,头发是人和世间种种烦恼的联系,剃发就可切断人与世俗烦恼的联系,去除了这些烦恼,方为佛门中人。
二、落发以切断亲情牵挂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丝毫损伤”。身体上的一切,包括头发,都是父母赐予的,一定要好好爱护,不能有损害,否则就是对父母的不敬,对父母的不孝,所以对头发看得很重。
剃发,则表示决心切断对父母亲人的牵挂,一心修行。
三、落发以示摆脱俗世不良习性
世人有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性和心态,诸如懒惰,无情,冷漠,骄傲、怠慢等等,为了表示脱离这些不良习性的决心,用落发这种行动来警示自己,也让他人对自己有所监督。
四、落发以区别与其他教派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因为佛祖最初对迦叶等五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而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佛教徒们纷纷剃发,以至于后来,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修行的根本不在场所,不在外在形式,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5#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2:25 | 只看该作者
盲人挑着灯笼走夜路 一席话惊呆了一位僧人
2017年08月13日 07:34:39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7人参与 5评论



生活在没有白天与黑夜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甚至连灯光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还挑着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耻笑?


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桑杰本
一个漆黑的夜晚。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街道上,穿梭着络绎不绝的村民。
苦行僧走到一条巷道.他看见一团昏暗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慢慢地移过来。旁边的一位村民说:“那个盲人过来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生活在没有白天与黑夜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甚至连灯光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还挑着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耻笑?
那灯光渐渐近了,那苦行僧走过去说:“敢问施主真的是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真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没有见过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只有用双手去感触,用耳朵去聆听外边的未知世界。”
苦行僧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要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点燃了一盏灯笼。”苦行僧若有所悟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的?”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自己?”苦行僧又愣了。盲者慢慢地道来:“你是否因夜色漆黑,被其它行人碰撞过,”苦行僧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后说:“但是我没有,虽然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也让别人看到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到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却没有想到佛就在我身边” 。众生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有点亮了,才能破除我们心中无明的黑暗。
是啊。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盖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我们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这样我们生命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6#
发表于 2017-8-13 12:34 | 只看该作者
人世间大菩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7#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1 | 只看该作者
小鱼儿外婆 发表于 2017-8-13 12:34
人世间大菩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8#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2 | 只看该作者
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 发布时间:2017-08-12 文章来源:中国佛教故事网 作者: 点击次数: 314   字号:[url=]放大[/url] [url=]普通[/url]
  •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在在了。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有一句歌词叫作“计较太多人易老”,可是我却觉得“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朋友初涉社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这份工作她很喜欢,兼具挑战性和稳定性,长远看来也挺有发展的潜力。她十分庆幸自己的好运,和同事混熟后,更觉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很不错。
      
      一天,她和同事在聊天时,一位比她晚进公司的同事问她月薪多少,两人比较之下,她发现自己比同事的月薪少了一千元。
      
      “那个同事比我晚进公司,工作能力又没我强,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过分了!”她生气地说,从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心情。她有种被打败的感觉,就连原来因为尽全力达成目标时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也弃之不顾。那一千元夺走了她的自尊、内心平静和自给自足的快乐。所有的事都没有改变,只因为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一些”。
      
      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10岁时,应该不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孩子比穿名牌服装。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比穿,还情有可原,年纪到了一个“整数”,就该懂事了。如果家计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应该知道父母挣钱不易,纵不能“提篮小卖拾煤渣”,也不可再给爹娘添堵心事了。
      
      20岁时,该不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计较父母的职业。十几岁时,会和别的孩子比家庭出身,比父母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也是人之常情。但到了“弱冠”之年,尚无自立之志,出身贫贱而自卑,老觉得抬不起头来:出身豪富的还处处依靠父母,在家庭荫护下养尊处优,那就离纨绔子弟不远了,会一辈子都没出息。
      
      30岁时,已成家立业,为人父为人母,有了几年家庭生活的经验,丈夫该不再计较妻子的容貌,深知贤惠比美貌更重要,会过日子的媳妇比会打扮的媳妇更让人待见:老婆该不再计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没有谋生能力的老公,纵然长成丈二金刚,还不如卖烧饼的武大郎。
      
      40岁时,该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谁爱说啥就说啥,自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50岁时,该不再计较无处不在的不公平之事,不再计较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压力,不再觊觎他人的财富。半百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秋月春风,不再大惊小怪,历尽是非成败,不再愤愤不平。
      
      60岁时,如果经商,该不再计较利大利小,钱是挣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态平和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如果从政,该不再计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个样,都成了退休老干部;如果舞文弄墨,当不再计较文名大小,文坛座次,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要心情愉悦,有感而发就行了。
      
      70岁时,人到古稀,该不再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广。年轻时争得你死我活的东西,现在只会淡然一笑,中年时费尽心机格外计较的东西,如今看来已无关紧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9#
发表于 2017-8-14 09: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心存感恩,生命会显得更可爱,更美丽;尽力报恩,生活会显得更有意义,更有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09:43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813课堂笔记164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813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73,16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1#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0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2#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0:31 | 只看该作者
极殊胜的文殊菩萨心咒2017年06月09日 09:59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11人参与) 收藏本文      


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我们的智慧
  佛学小视频:文殊菩萨心咒 [微博]文殊智慧咒注音
    这是文殊菩萨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
    嗡 啊[日/阿],巴扎那底。
    ◎文殊智慧咒注音:
    ōng ā rā,bā zhā nà dǐ。
    ◎发音注解:
    [日/阿]:读音为(rā),为罕见字,常用字典中罕有收录。也常写成“惹”或“喏”等字代替。
    梵文:Om Ara Pa Ca Na Dhih
    藏文:Om Ara Pa Za Na Di
    文殊菩萨智慧咒的其它写法:
    嗡啊惹 巴扎纳德。
    嗡阿喇 巴札那谛。
    嗡阿诺 巴札拿得。
    文殊智慧咒功德简介:
    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我们的智慧。平时长念此咒能使您于空灵中将慢慢开启智慧大门,事事如意。
    由《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可知持诵“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
    同经又说:“念诵数满五十万遍,即获无尽辩才,如文殊师利菩萨等无有异。飞腾虚空,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又念诵数满一俱胝,离诸苦恼。满二俱胝遍,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三俱胝遍,证悟一切诸三昧门。四俱胝遍获大闻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即智慧成就。难怪一般佛教徒会认为持诵“文殊咒”可令人获得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来所说法。
    文殊菩萨的不可思议功德----《大宝积经卷文殊师利授记会》
    尔时众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同声唱言。南无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南无普见如来应正等觉。说此语已。八万四千亿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善根成熟。于三乘中得不退转。是时佛告诸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何以故。彼百千亿那由他佛利益众生。不及文殊师利于一劫中所作饶益。
    尔时众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同声唱言。南无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南无普见如来应正等觉。说此语已。八万四千亿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善根成熟。于三乘中得不退转。
    文殊师利。又白佛言。我复有愿。如我所见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而彼诸佛所有佛剎功德庄严。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剎中。唯除二乘及五浊等。世尊。若我自说佛剎功德种种庄严。过恒沙劫亦不能尽。如我所愿。唯佛能知。佛言。如是文殊师利。如来知见于三世中无有限碍。
    尔时众中有诸菩萨。作如是念。文殊师利所得佛剎功德庄严。与阿弥陀佛剎。为等不耶。尔时世尊。知彼菩萨心之所念。即告师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为百分。以一分毛于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喻阿弥陀佛剎庄严。彼大海水喻普见如来佛剎庄严。复过于此。何以故。普见如来佛剎庄严不思议故。
    诵持文殊菩萨心咒的功德利益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据佛经记载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令众生智慧成就。
  2。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此陀罗尼者,即入如来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才诵一遍,如持一切八万四千修多罗藏。
  3。若能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于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成正觉。
  4。或于绢素如前画像,满五十万遍亦得成就,或以香泥涂舍利塔,梵写五字旋遶念诵五十万遍,曼殊室利现其人前而为说法,常得诸佛及执金刚菩萨之所护念,一切胜愿皆悉具足。
  5。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师利普贤随逐,四众围绕加被,是慈无畏护法善神在其人前。
  6。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
  7。有恐怖处当须摄心,念诵此咒即得除怖。
  8。若欲卧时,当诵此咒一百八遍,即得好梦,善知吉凶。
  9。若人或患疟病,持此咒者,视患疟人面,持诵此咒一千八遍,其患即除。
  10。若欲入阵,当取牛黄书写此咒带于身上,一切刀仗,弓箭(等)不能为害。
  11。若入阵时,画文殊师利童子像,安于象马上。当于三军前,先头而行,引诸军众,彼凶愚贼自然退散。画像之法须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12。若有一切众生见画像者,所有四重,五逆等罪悉得消灭,常得面睹文殊圣者童子亲为教授,即得究竟解脱乃至佛果,于其中间不被三界烦恼,痴心相应。
  13。是故劝念一切有情,行住坐卧当须念咒忆持不忘,时时每诵一百八遍勿令断绝,常得一切众生见者皆来归伏,恶人自当退散。
  14。若能每日三时念诵各一百八遍,所作称意,所求诸愿悉得随心,一切皆得圆满具足,得大富贵,所游无障,自在恣情受诸快乐。
  15。设临命终,即得圣者文殊师利童子亲现灵仪,为说大乘深妙法藏,闻法心大欢喜,即得普门三昧。得此三昧已,于烦恼生死当永隔别,即与文殊圣者及大菩萨同为眷属,位阶三地,进修不退。住文殊圣者之位,同得佛智慧,三摩地门。
  16。若有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受持,读诵书写修行,现世成就一切吉祥,诸事圆满,寿命长远,众人爱敬,生珍重心。
  17。命终之后得生天上受乐无量,或生王宫处尊重位,受富快乐身无病苦,得宿命智薄贪恚痴,善知因果宝重佛法。虽绍贵位心无憍慢,宿因力强习读大乘,愍念一切心,无胜负心,常利有情。
  18。若生于诸人中,贵豪英俊,宣言辩利,人所爱乐,寿命长远,中无灾横,所于求愿,事与心规者,无人违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3#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0:41 | 只看该作者
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佛学苑如瑞法师法语如瑞法师2017-08-13 14:47
[url=]分享[/url]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1评论 收藏

我们所受用的一切都来自于我们曾经培植的福报 (资料图)

文/如瑞法师

不管出家在家,我们所受用的这一切,衣食住行等等,都是来自于我们曾经培的福报。我们有了这份福报,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利用福报再修福报,那我们的福报就会随着我们的受用一点点地减少。

现在社会上讲,不能胡作为,但也不能不作为。对于一些企业的负责人,或者各个层次的领导们,那包括我们每一位,都应该思惟:胡作为肯定是不可以的,但不作为为什么也不允许?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清朝的纪晓岚记载了一个公案。他认识的一个人,给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书生文才很好,但屡次考试、升迁等等都落地,就是没考上,也没有提拔他去做官。那后来他当一位教书先生,开私塾,收人家学费,来教这些孩子们。

有一次他生了病,好像迷迷糊糊地来到了一个衙门的跟前。他一觉醒,想这可能是阴曹地府。进去以后,判官就告诉他说:“你就要死了。”那这个书生就不服气,说:“我一生没有做什么大的过失(意思是我也是谨慎为人的),那为什么我这么年轻就要死掉呢?”

那判官就说:“是,你没有做坏事,但是你办私塾,收学费,教学生,你没有尽心尽职地来教。虽然你的寿命还在,但是你舍了自己的福报,你的食禄没有了。”那这个意思就是说,寿命没尽,但是在这个世间没吃的了,没吃的那不也得饿死吗?听了这个话,他无言。确实,他教书只是说收了学费,应付于教书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尽到为人之师的责任。

因为老师在世间,即使当国王,类似于当现在的一个国家的元首等等,也都是离不开老师的,当臣子,当平民,所以历来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尊重老师,就是因为在世间的老师能够给予学生知识,解惑授业等等。那出家的老师要负责人家的法身慧命。因此,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会损自己的福报。那以此类推,我们每个人,你所应该做的,你没有积极努力地去做,也许你有时候就想:我能躲就躲,反正也不要表现得那么积极。你偷懒了,实际是损了你自己的福报。

就像我们出家人,出家人受十方的信施,就是要做到出家人应该做的事情,怎么样自利利他,恪守本分。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做,该随众不随众,该诵经参禅念佛,没有尽心尽力地去做,我们也在舍我们的福报。为什么有时候多病缠身?实际也是要好好地反省:我有没有尽心尽责地做到我应该做的事情?

每个人都应该很好地来反省。作为我们在家人,刚才说到,即使我现在有福报,属于父母的这种恩也好,或者六亲眷属、朋友的帮忙也好,也都是自己修的那份福报来的。如果我们只知道受用,而不知道来知恩报恩,那我们的福报,刚才说到,就会受用一点少一点。

通过这个公案是让我们明白,人生在世,为什么福是寿之依呀?就是你的寿命要依于福报的。说一种呢,寿命尽了,这个人要死;一种呢,这个人福报尽了,他要死。因此,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积极地来听佛的教导,能好好地和人们广结善缘,真心实意地,打自内心里来为我们身边的人,来为众生着想,从心的深处思惟,天天能够来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不好的语言,不好的心念,这个都是来培养我们的道德,增进我们福报的事情。

那话呢还回到那位书生那里。既然判官已经告诉他,因为不作为,没有尽到自己为师的责任,福报没了,意思你就接受事实吧。那他醒过来,回想一下刚才的情景,就通知六亲眷属,一些认识的人来到他的跟前。他把这件事情告诉大家说:“以我为戒,希望大家都能够遵守职责,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事!”那么他就咽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4#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1:19 | 只看该作者
一日禅:万物有理 大道至简
2017年08月14日 07:03:25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南怀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84人参与 14评论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


平凡而简单(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5#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09:53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814课堂笔记158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813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7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73,16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6#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0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7#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1:21 | 只看该作者
圣严法师:真正的忏悔2017年08月14日 08:19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圣严法师:敢于担负责任才是真正的忏悔
  “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忏悔的功能。
  根据佛经,忏悔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对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对我们所亏欠的人忏悔;第三则是当众忏悔。在当下承认错误的同时,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忏悔,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或是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所以会在佛前忏悔,请佛菩萨为我们作证。佛经指出,凡夫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因此,无论我们如何客观持平,都不免会犯错。尤其我们的记忆总是很快就把错的、坏的事情忘掉,或是不愿想起,甚至于把错误合理化,但是对自己得意的事、对别人的贡献,却又记得牢牢的,而变得自傲自大,不懂得谦虚。所以,无论知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我们都应该忏悔。
  其实在我们一生之中,无意间对不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很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等最亲近的亲人。我们伤他们的心,让他们受苦受难,而自己并不知道,甚至有时候让人家受苦受难,心中还在幸灾乐祸,说:“活该!希望他再更苦一点,这样才能发泄我心中的不满。”像这样的心理,都应该要忏悔。如果我们平常能够天天忏悔的话,我们的身心行为,就会愈来愈清净。
  如果做错事不忏悔会怎么样呢?佛教徒相信“罪有罪报,业有业报。”果报有好有坏,好的叫作“福报”,坏的叫作“业报”、“罪报”。如果不忏悔,我们受的苦难就会多些,如果忏悔,受的苦难就少些。
  我们的家庭、事业、学业,甚至于健康,都免不了会产生种种的挫折、磨难,这些阻碍、不如意、不顺心,其实都是我们过去在有意、无意间,所造的种种罪业而形成的果报。但是许多人不理解这个观念,一旦果报现前了,就觉得是老天没有长眼睛,而埋怨:“像我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老天对我不公平?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事?简直是没有天理公义!”甚至会进一步想:“天底下根本没有天理、良心!既然人家对我这么坏,凭什么我要对人家好?”从此自暴自弃,出现报复的心态,这样不仅害他人深陷苦难,也使自己再受一层烦恼所苦。所谓冤冤相报,无有尽期,真是苦上加苦、罪上加罪,如果还不懂得忏悔,想清楚问题的症结,情况便会愈来愈严重。
  如果不忏悔,就像欠债不还一样,总有一天债主会逼上门来,尤其到过年的时候逼得更紧。试想看看,过年、过节如果有债主上门逼债,不是很痛苦吗?忏悔以后,无论有形、无形,无论债主是不是在我们面前,至少我们良心上的负担已经减轻了。
  可是忏悔以后,并不等于罪过就此一笔勾消,而是“承认错误,愿意承担”的意思,是表示“欠你的钱我会慢慢的还,等我有钱的时候一定会还,而且会主动还”,而且忏悔并不是将所有的过失都推给佛菩萨来负责,如此是误解了忏悔的真正意思,也不符合因果观念。
  不肯担负责任,就不会改变自己,业力就永远存在,这种假的忏悔并无法净化内心,而且不忏悔改变,便无法真正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其实,只要肯接受“人是无法逃遁于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观念,就会提醒自己少做一点错事,这样便能达到防非止恶的功用。所以忏悔之后,不是什么事都没有了,而是要更努力多做功德、多行布施,以积聚善缘。
  忏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只要至诚地表明忏悔业障、罪障的决心即可。另外,也可以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它的意思是:“由于我过去贪、嗔、痴的心理,造了种种的业,透过行为、语言和思想表现出来,伤害到人,现在我来到佛前真心忏悔,愿佛菩萨给我作证,证明我已经全部忏悔了。”
  忏悔也可以用拜佛的方式,一边拜一边忏悔,一面念一面拜,或者是念完以后再拜。借由无我的礼拜及《忏悔偈》的反思,就能毫无隐瞒地彻底承认错误,并增加担负责任的勇气,达到忏悔的功用。(来源:正信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8#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1:24 | 只看该作者
济群法师: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2017年08月11日 14:1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
文/济群法师
  人类在无明的驱使下,盲目地追求幸福,结果得不到幸福,反而引来无尽的痛苦。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  
  1、消除不幸福的因缘
  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1)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无常,执著永恒等。(2)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3)贪嗔痴:假如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4)不善的行为:种不善因,招感苦果。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福的因素。假如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应该努力地消除它。
  2、无所得、不受
  有漏的世间,必然会存在种种不幸。可是有时面对同样的环境,人们痛苦的程度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1)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2)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3、广种福田──行善
  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幸福人生的获得:(1)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2)广种幸福之因。多行善事,如修十善等,开发生命中幸福快乐的源泉,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
  4、生活简单、思想单纯
  现在的都市人,大多觉得活的很累,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太复杂了,心理太复杂了。身体的疲惫,睡上一觉就能解决,如果思想太复杂了,想睡都睡不着。人类的痛苦有身苦与心苦,身体有痛苦的人只是少数,而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是普遍的。复杂的社会、复杂的生活,使人活得很累;而复杂的思想,会滋生种种烦恼、妄想。相反生活简单、思想单纯,使人轻松、自在。
  5、知足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是幸福的;相反他自己不觉得幸福,你能说他幸福吗?获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种廉价的方式。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生不起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四、结 说
  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究竟获得幸福人生的结果。
  ——本文节选自济群法师《幸福人生的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19#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1:29 | 只看该作者
唯有佛法能使众生解脱2017年08月15日 08:17  菩提书院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唯有佛法,才能使众生解脱
  文/相明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是成为佛教徒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是佛法的根本。皈依佛即以回归自性为目标,即以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导师,皈依法即承诺精进不退地修持断除障碍之种种法门,并现前戒、定、慧的功德,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证法为解脱的道路,皈依僧即誓愿一步步断尽障碍,一分分证得本智,以僧团和证悟的圣者为善知识。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一是人身难得,暇满人身更难得,它是无价的,获得人身等于得到一次决定未来命运的权利;二是念死无常,它在提醒我们珍惜现有的一切,完成今生最重要的使命;三是念三恶道苦,三恶道仅是一息之遥;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因为佛陀是真实不虚的人天导师,是德行圆满,具有度化众生的能力。三宝具有稀有难得、远离一切的无垢法、化解一切烦恼、执著的强大力量、净化心灵烦恼、最为殊胜、不变的内心六重内涵。惟有对三宝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才能从自我中心走出来,生命是一大堆混乱情绪和错误观念的综合体,又以无明、我执为核心,要想从这种生命形态中解脱出来,只有对三宝皈依,方能改变生命的素质。如何修皈依?包括忏悔、发愿、正式皈依、回向四个部分。
  我现在有两张皈依证,回想当初皈依的出发点是多么的错误和不堪。
  第一次皈依时,是无家可归的心急于找个安家之处,适逢寺庙办理皈依仪式,就蹭进去皈依了,还特意借了海青,有口无心地,振振有词地跟着师父念三皈依,感觉有了证后,就能得到佛的保佑,就能平安,心想事成。以凡夫心的起点,形式上皈依佛门,可想而知,对我的生命能有多大改变呢?
  第二张皈依证更是体现出我的无明,当时要听《弟子规》讲座,因为地点是设在旅游景点寺庙内,有了这张皈依证可以出入方便。皈依证成了我贪心的工具了。
  现在这两张皈依证不再是我以往认为的资本,而是我的无明的见证。我发心要重新皈依,皈依引领我们走向生命觉醒的济群法师,真心实意地皈依三宝,老老实实地修行,成就自身三宝具有的品质。
  我过去十年是通过诵经、念佛、烧香叩头的仪规来践行佛弟子的信仰,形式上做了很久,可心里没有如理作意,如理思维,法随法行,对佛缺少崇高地敬仰,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做每天的功课。早课是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大悲咒》和回向,晚课是《阿弥陀经》、《心经》和《大悲咒》和回向。念得是滚瓜烂熟,可行为规范还是凡夫心作主,贪嗔痴的心带到佛教信仰中,因而依旧烦恼不断,只是所缘境不同而已。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皈依修学手册》,仔细梳理法义,我才从根源上认识皈依的原因,皈依的意义,三宝的内涵和如何修皈依。现在定课,已不是为完成而完成,而是身心合一的地在导师的带领下完成仪规。心不再是浮躁,不再匆忙,心里感觉到的是一种神圣庄严肃静和从容。发愿奉行的五戒我常常读诵,时时提醒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符合这五条。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坚持这五条原则,让自己身心健康,远离伤害。修习的四无量心是培养佛子的素养,从自爱到博爱,愿我们的所有众生永远快乐安宁,愿更多的人得到佛光的指引,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要想从生老病死的忧患痛苦中解脱出来,只有去学习“无生”法,领悟不生不灭之理。唯有佛法,才能使众生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2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1:56 | 只看该作者
比丘轮回三世都是虫身 蒙佛点化终成罗汉
2017年08月15日 07:14:40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9人参与 3评论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园精舍时,身边有无数大比丘,他们全部精进修行,努力清除障蔽。只有1位比丘,吃饱饭就跑进房里,关上房门,呼呼大睡。


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如果自己不愿修行,即便有佛出世,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如果自己精进修持,即便不在佛世,也有可能成就果位。
下面这则故事,出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是《法句譬喻经》。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位比丘很贪睡,虽在佛陀身边,但却不思修行,终于命在旦夕。最后蒙佛点化,惭愧忏悔,精进修行,最终成为罗汉。这则故事另有几种版本,内容更为详实,此处则据《经律异相》原文改编而成。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园精舍时,身边有无数大比丘,他们全部精进修行,努力清除障蔽。
只有一位比丘,吃饱饭就跑进房里,关上房门,呼呼大睡,只图身心快活,不想无常,不管昼夜。
这位比丘好吃贪睡,不愿修行,因此再过七天,寿命即将完结。
佛陀怜悯这位比丘,来到比丘房中将他唤醒,并为他说精妙偈颂。比丘听到偈颂,终于在惊恐中觉悟,于是叩头行礼。
佛陀告诉比丘:“你过去生中在惟卫佛时曾经剃度出家,只因贪图身体安乐,不肯念经持戒,饱食安眠,不想无常。命终之后,神识投生到嗡虫中,熬过了五万年;寿终之后,又投生为螺蚌身上的虫和树上的蠹虫,都长达五万年之久。这三种虫生活在黑暗中,贪生爱命,喜欢黑暗,惧怕阳光,一睡下就是一百年,连绵不断,永远不能出离。现在罪业尽了,终于投生人道,剃度出家,成为沙门。为何还是如此贪睡,永不知道满足?”
贪睡比丘听到佛陀这一番话,惭愧至极,彻底醒悟,终于改变恶习,勇猛修持,清楚障蔽,最终证得罗汉果位。
本文转载“南京栖霞寺”官方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2 08:54 , Processed in 0.08770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