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508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14:19 | 只看该作者
追求般若智慧 就是追求宇宙终极的因
2018
03/28
10:05
如孝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学《华严经》,就要追求宇宙终极的因是什么。宇宙很广阔:有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一切圣法共同的因——最原始的根,我们把这个因叫做“本觉”。如果你找到本觉开始了觉悟,在华严定义上就叫始觉。


  ?处处觉照,处处知道无我,在始觉和本觉之间,从当下的境界当中“寂空烦恼,洞破无明“,这就是般若智慧。


  佛陀在世的时候,当时跟随他的声闻弟子都是因为缘起法而悟道,证得阿罗汉果。可是还是很少有人打破砂锅问到底,追问“因”当做何解。


  在佛陀的菩萨弟子里面,就是以“因”为参的对境。佛教的很多经,比如《圆觉经》、《如来藏经》、《华严经》就专门谈到“因”的部分,我们把这叫做“了义”境界,这是最深的不可思议的终极教诲。


  佛陀说的法非常微妙,众生因类而解。你的根器是什么样,你就会找到与自己对应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2:09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328课堂笔记222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80228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16,519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3#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4#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3:06 | 只看该作者
学佛人必读的三部佛经
2018年03月28日 14:58  中国佛教文化网  我有话说(11人参与) 收藏本文     
学佛人必读的三部佛经学佛人必读的三部佛经
  对于《地藏菩萨本愿经》,一些人认为很容易懂,把注意力放在其它大乘经典上。《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经,修行人都离不开此经,更离不开地藏菩萨的救拔。特别在末法时代,离开此经,无有是处。发菩提心的人,行菩萨道的人,必读三部经,其它经随法门而定。


  必读的三部经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其它经典,学净土的人,要读《无量寿经》等;修密的人,要读《大日经》等;修禅的人,要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


  不论修行什么法门,戒经是相通的,虽未讲必读,却是必须受持。


  而这三部经最基础,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不知轮回业报;不读《大佛顶首楞严经》,智慧不开;不读《妙法莲华经》,不知如何转小为大而发菩提心。这三部经对修行人成就道业,有极大好处。所以,我劝诸位,一定要重视此经,都要受持此经。读诵、听闻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受持。


  怎么受持?一是,不做恶事;二是,不起恶念;三是,乐于助人;四是,一切向善;五是,瞻礼、供养,将功德回向给自己今生父母和七世以来的父母;六是,供养佛法僧三宝,依法修行。七是,持戒修福。


  这就是受持此经,这才没白听闻此经。


  最后,我们共同称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节录自净慧法师《地藏经》浅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5#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3:11 | 只看该作者
禅学论“心”画梅参禅
2018年03月28日 11:04  禅风网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学论“心”画梅参禅禅学论“心”画梅参禅
  文/何劲松


  禅是一种内心的觉悟,无法用语言表达。迫不得已,释迦牟尼姑且用一朵鲜花作为象征,将自己的证悟展示给大家,而上首弟子迦叶也正是通过这朵鲜花心领神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由此,花和禅似乎也有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内在联系。我画《百梅图卷》,也想以画梅为参禅之阶。


  撇开拈花微笑的动人故事,事实上就中国画来讲,花鸟乃至山水能进入人的审美视野,成为绘画艺术的表现对象,着实依赖于玄禅思想的铺垫,尤其是“道”、“心”本体论的支持。


  老子说“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原;庄子认为“道”自本自根,超越于一切之上。《周易》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由此决定着天地万物的生成、运动与变化。《系辞》分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不可见的“道”即存在和表现于可见的天地万物之中,如清代王夫之所言,“道与器不相离”,“不可象者即在象中”。在艺术家的眼里,山水花草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道”的表现形式,并且只有作为“道”的表现形式才能成为艺术的表现对象,才具有艺术价值。


  禅学论“心”,亦大同于玄学论“道”,认为“心”是世界和人生的真正创造者,也是解脱的主体和动因。“心”亦称作“佛性”,既超言绝相,又与万相不相分离。僧肇曾言:“佛无定所,应物而现,在净为净,在秽为秽。”意思是说,佛无处不在,一花一草都显现着真如佛性,与主体心灵息息相通。于是,山水花草就不再是原先那种有限个别的世界,不再是冷漠疏远的纯然外在物,而是一个充满了无限意义的存在。在禅家看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苏东坡也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可以说,佛性的光辉使山水花草充满了情趣和意味,从而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


  由于“道”和“心”既存在于具体的客观事物之中,同时又不可见,所以中国哲学在认识论上特别强调一种直观的领悟,即老子所说的“惚兮恍兮”,亦即禅学主张的直觉顿悟。本着“道”、“心”的这一特点,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自然,绝不是对自然现象的摹仿,而是以“道”和“心”为原则,对自然重新进行组织、加工、提炼,借以显示生命的和谐结构,以及宇宙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


  在玄禅思潮的作用下,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形成主客两忘、物我一如的认识模式。“物”与“我”不再是对立的、异己的;“物”不再只是“人”的衬托、喻体、背景。由此,自然界的美也就不再依附于“人”,其自身即具有无限的意蕴,成为与人的心灵息息相通的真正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这种时代氛围中,人们无不亲近自然,将孤独寂寞的心灵寄托在山水林木、花鸟鱼虫之中,从中得到抚爱和慰安。


  《世说新语》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所谓“会心”就是主、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会心”,自然万物在感情上“自来亲人”,由此形成一种真正审美化、诗意化的关系。同书还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大画家宗炳、大文学家谢灵运都是著名僧人慧远的弟子,他二人喜欢浪迹山林,澄怀观道。宗炳年老体衰时还将名山大川“皆图于壁,坐卧向之”。


  自然美的最大特点在于不带任何明显的社会功利性,这也正是禅的根本精神。禅之所以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中获得所谓宇宙目的,就在于天地万物本身是无目的而合目的性的。花开草长,鸢飞鱼跃,月落星移,它们自身都是无意识、无目的、无计划、无思虑的。禅学追求“无心合道”,然而就在这“无心”与无目的性之中,却又似乎可以窥见那个使之所以然的“大心”、大目的性。


  从自然美走向独立的审美历程来看,梅花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绘画乃至文学表现的对象,正是玄禅思潮的使然。回想当年佛祖拈花示众,所拈之花虽不见得就是梅花,但梅花既然是花,照样甚至更能体现禅的精神。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悟道偈就曾这样写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偶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具体到梅花的创作,我以为可以充分利用枝干的穿插和花头的疏密来体现易学所讲的阴阳。阴阳推而广之,即枝干与花朵的刚与柔、骨与肉、方与圆、迟与速、横与直、斜与正、粗与细、收与放、疏与密、虚与实、向与背。通过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来揭示作为普遍法则和规律的“道”,以及顾盼生姿、顾盼生情的自由心灵。


  梅花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实在是太多太多。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情景是那么动人。白居易曾有诗写道:“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孤山的梅花极负盛名,北宋处士林和靖曾隐居于此,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传为千古佳话。历代咏梅诗不计其数,历代画梅之作亦不胜枚举。梅花位居“岁寒三友”之列,名跻“四君子”之首。


  我喜欢画梅,特别是枯木逢春、老梅新枝。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道:“真州城东十余里准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干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一株老梅枯死四十年而复活,让我很容易联想到禅学中的“枯木禅”,即禅修中的“苦行”。位于热带的古印度就曾流行日晒火烤的苦修方法,我想梅花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独放,同样也是一种苦行,一种历炼。“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本人以画梅为参禅,参的是梅花的真精神。唯其如此,方能在笔端流露出无限天机。


  画梅参禅,有诗为证:


  老梅浑似枯木禅,料是苦修彻骨寒;


  铁干数枝超象外,心香一缕绕笔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3:26 | 只看该作者
清明节 为亡者回向的力量有多大?
2018
03/26
15:14
驿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9
  导读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除了扫墓及祭祖以外,应广修一切善行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令他们早生净域,离苦得乐,这是实践孝道的具体表现。


  回向,又作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善根追悼亡者,以期亡者获得安稳。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内容。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婆罗门女地狱救母


  《地藏本愿经》中有一个公案说:


  很久很久以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出世,像法时期有一婆罗门女,善根深厚,信仰佛教极为虔诚。但她有一个邪见较重的母亲,不但不信佛教,反而诽谤僧众、轻毁三宝。婆罗门女想尽一切办法劝母亲,但始终无法转变她的观念。


  后来母亲过世,婆罗门女很伤心,据母亲生前种种,推知她肯定堕入了恶趣。于是婆罗门女变卖家产,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在佛像面前一直虔心祈祷。之后感得佛陀在空中告诉她,要想知道母亲转生何处,回去诚心念佛号即可。


  婆罗门女回去后,一天一夜不断持念佛号,以佛的加持和威力,她看到自己来到地狱,并目睹了各种苦难惨境。有一鬼王名为无毒,前来迎接她。


  她问这是什么地方,鬼王说:“这是铁围山。”


  “铁围山不是地狱吗?我怎么会来到这里?我母亲是不是转生到这里了?”


  鬼王告诉她:“你母亲本来在此受苦,但三天前已经生天了,因为她女儿为她设供修福,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婆罗门女回到人间后,对因果更加深信不疑,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陀告诉大众说,当时的婆罗门女即当今的地藏菩萨,当时的无毒鬼王即当今的财首菩萨。


  通过这个公案可知,纵然转入无间地狱,为其超度回向,它们也能获得解脱。






  婆罗门女即现在的地藏菩萨


  印光法师开示为亡者回向的方法


  早晚功课,为亡人称名回向。森则按照普通丛林功课,每朔望早课完,礼祖时,将礼毕,有各代为生身父母,礼佛三拜,求生净土之语。故每朔望,即一人独行之早课完,亦照常礼祖。(比随众时多而详备)礼毕,即逐一称名礼佛,为之回向。如为父母回向,则拜时心中默念观想云,代为生身父母,礼佛三拜,(若一拜者,则云一拜。)忏悔业障,解除无边罪业,销释愆尤,出离苦趣,求佛慈悲哀愍摄受,早垂接引往生净土。(随拜随默念,心中随想父母形仪,同在佛前随行礼拜。一拜如是,拜拜皆然。)父母既尔,余人亦然。甚至怨亲平等,以及法界一切众生,次第普为称名礼佛回向。即非朔望,如每日早晚功课,至三皈依完,不礼祖,亦当代生身父母,及大有关系之恩人,(或有特别因缘,如新逝亲友等。)均如此回向。(答曾怡芝居士四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7#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1:22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329课堂笔记213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80228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16,519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8#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9#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2:1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
2016年03月22日 09:02  中国佛教协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释迦牟尼佛(图:资料图)释迦牟尼佛(图:资料图)
  如何达到涅槃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道谛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以戒 、定、慧三学为方法。


  (1)戒,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五戒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类。这是出家在家弟子共持的戒;十戒是沙弥(Sqmazera)持的戒(出家男子受十戒的叫做沙弥,一般是不满二十岁的人,满二十岁才能受具足戒为比丘);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持的戒。当初僧伽成立时,没有约制团体的一定规律,其后随着问题的发生而随时制戒,到佛逝世前,已制定了二百多条。南方国家所传比丘戒二百二十七条,我国西藏二百五十三条,汉地二百五十条,大体相同,仅有某些条款分开和合并的不同,汉地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


  (2)定,是精神上既不昏沉(即不瞌睡),又不纷驰的安和状态。这是印度一般宗教徒所必习的,尤其是佛教徒修持的必要条件。由于定,身心远离爱欲乐触等的粗分别,逐步发得身心轻安,终于能够把心--精神思想集中于任何一境之上,宁静安稳不受扰乱,进而引发一种无漏的智慧。定有世间的四禅和四无色定,有出世间的九次第定、三三昧等。从定而后能引发慧。


  (3)慧。慧是分别一切法的自相(特殊性)与共相(一般性),通达四谛的道理,而有断除迷惑证悟真理的作用。戒、定、慧三学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修行法门,共称三十七道品。


  这里不一一介绍,仅简略介绍一下八正道:


  (1)正见,就是于一切法上见到无常无我缘起四谛之理而明确认识它,使成为自己的知见;


  (2)正思维;


  (3)正语;


  (4)正业,是使自己的生活行动受正见的指导,使身口意合于法的法则;


  (5)正命,是正当的生活方法,反对诈欺仗势骗夺他财以养自己的邪命生活;


  (6)正精进,使身口意毫不松懈地努力向正见所指的目的前进;


  (7)正念,经常忆念着正见,使正见不忘失而经常现前;


  (8)正定,在正见指导下修习进入无漏清净的禅定。


  摘自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0#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2:40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无风絮自飞
2018年03月30日 11:0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无风絮自飞禅诗赏析:无风絮自飞
  晚春


  宋·守璋


  草深烟景重,


  林茂夕阳微。


  不雨花犹落,


  无风絮自飞。


  著者小传:


  守璋,南宋诗僧,绍兴中住归安(今杭州)天申万寿圆觉寺,赐号文慧大师。著有《柿园集》传世。


  赏析:


  这首五言诗梦王安石所言“看似平常最奇崛”,平平常常的四句偈,却匠心独运,禅趣深妙。


  首句写草深,百草深长才显得烟景重重;次句写林茂,林木茂盛使夕晖缥缈黯然,后两句以白描的手法,描摹暮春之际花嫁絮飞的自然景象,却不落窠臼,揭示万事万物法尔如是的必然。花落并非一定因为雨打,絮飞也不因为风吹,花开必有花落,絮长必有絮飞。不独花木如此,人事古今亦是如此。“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此处,向上天机彻底显现。正如杨岐示众云“春雨普润,一滴滴不落别处”,刘脊虚云“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一切法皆是佛法,一真法界不离当下。所谓“花开陇上,柳绽堤边,黄莺调叔夜之琴,芳草入谢公之句。何必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学者如何会得?头头非外物,一一本来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1#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2:43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烟暖土膏
2018年03月29日 11:05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烟暖土膏禅诗赏析:烟暖土膏
  文/觉醒法师


  烟暖土膏


  宋·虚堂智愚


  烟暖土膏农事动,


  一犁新雨破春耕。


  郊原渺渺青无际,


  野草闲花次第生。


  著者小传:


  虛堂智恿(1185-1269),南宋著名禅僧,从道场和尚得法,是临济宗第四十代。先后住育王,净慈、泾山等寺院。道倾东南,僧徒众多。后受高丽国王延请居住高丽八年。


  赏析:


  虚堂的这首诗勾画出一幅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早春耕作图,极力点染“盛世太平”的环境氛围,象征禅师清净心性的证境。新雨、春耕、农忙,郊原渺渺、花草丛生,在这样的静谧安宁的阳春三月里,一切都洋溢着活泼泼的生机,绵绵的春雨淅淅沥沥,泥土散发着淡淡的芬香。禅师完全沉浸在春意盎然的喜悦和祥和中,而没有纤毫的机心杂念。与虚堂此偈相映成趣的是大慧偈;正月十四十五,双径椎锣打鼓。要识祖意西来,看取村歌社舞!


  乡村野趣,触目菩提。质朴的农家生活,也就是喜悦的禅悟境界,农家乐即是佛家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2#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2:58 | 只看该作者
若不是心宽似海 哪有人生风平浪静?
2018
03/30
12:13
老九读佛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雨果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


  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






  西方有一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用心付出的东西一旦无法挽回,那就不必再费心思去挽回,更没必要去埋怨,去懊悔。


  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出落的清秀可人。一天,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吩咐他悉心照料。


  一天,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不想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小和尚赶回来,只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






  等到老和尚回来,小和尚已经准备好受罚,可老和尚却笑了笑,一句责骂的话都没有说,小和尚很意外: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


  小和尚就问到:“师傅,您不生气吗?为什么不责骂我呢?”


  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可不是为了生气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种心宽似海的人生态度。


  我们养花不是为了生气,同样的,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生气,我们工作不是为了生气,我们相爱不是为了生气,我们生活更不是为了生气......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憎。


  你若感恩,世间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更不是命运给了你怎样一种生活,是你为自己选择了哪种生活。


  人字有两笔 : 一笔写执着,一笔写放下。






  一个心宽似海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都能得到各种契机,保持一颗不强求,不妄念的心去努力地拼搏进取。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


  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






  一位老妈妈在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


  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项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


  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


  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洪应明在《菜根谭》曾说: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畅游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鸟乘风飞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风的存在。


  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不为环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轻松开心,顺其自然。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END》—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3#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2:19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330课堂笔记241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截止20180228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16,519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4#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5#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3:03 | 只看该作者
涅槃的高速公路
2013年03月08日 15:29  佛教导航 微博        我有话说
  自序


  《涅槃的高速公路》是在传达“乐行道,速通达”的观念。一个人学佛之后,不快乐,有闷气,有束缚,是不正常的。不快乐的人接触佛法,会变得快乐;快乐的人,会更快乐;更快乐的人,则解脱更快。这是检查佛教徒的工具,是“涅槃的高速公路”。


  佛法引导人们互相尊敬、友善,但不是拥有!真正的宗教思想不是占有或控制,不是一师、一寺、一道场或一地域的“山头主义”,而是了无挂碍,让身心获得完全的自由。自由是解脱的序曲,没有自由,犹如身处监狱。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融入了本土文化,好像食物加了调味料,虽然口味十足,但已失去了佛陀的原味思想。佛法传遍世界,大家通常只会说:“佛教在尼泊尔、泰国……”,但中国人却信心坚定地自称为“中国佛教”!这是需要大家好好省思的。


  本书的内容,有些是上课的笔记,故事的部分曾刊于《维鬘》、《妙心》等杂志。


  附录的故事出于巴利圣典,与中国佛教的味道可能不太一样,大家可以试著尝尝不同的口味。中文表达或许无法传尽佛陀教法的妙处,请读者发挥想像力,用心体会。


  《涅槃的高速公路》,有些人感觉书名奇怪,也有些人觉得蛮好的。个人出版此书的目的,是要服务大众,与大家分享佛法。读者若因此感动,请与他人分享;若觉得无聊,个人还是很感谢。


  1. 六根接触六尘产生六识,就有十八界。由此可以深入认识自己。


  2. 自问:每天眼睛见的东西有多少?算一算,能分辨的有多少?能记得的有多少?影响身心的又有多少?人们有太多的烦恼都由眼而入,所看到的不断刺激,持续消耗身体的能量。因此,一旦六根因为外境的牵引而乱跑时,坐下来,休息五分钟,或许可以使身心恢复平衡。


  3. 同一色尘,小朋友产生的眼识与大人不同。小孩的眼根较清净、无污染;大人内心复杂,又有各种习气,不能如婴儿般纯洁清净。


  4. 别人一句好话或坏话,我们往往不让它随时间过去,而把它留在脑中,存档在心里,时时影响著身心。


  5. 人们常常告诉自己:“我在想(某事)”、“让我好好想一想”,或劝告别人:“你要仔细想一想”。殊不知其中的“我在……”、“让我……”、“你要…… ”皆是根本烦恼。抓住这个我相不放,就永远不得解脱。


  6. “我”这个概念,从那里来的?“心”所制造出来的。


  7. 因应问题,一味地“想”,并不能解决。因为“想”始终只是“想”,而且想完一件,可能接著产生另一问题。倒不如以单纯喜悦的心情面对就好,不必浪费时间和精神在“想”。


  8. 学习跟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在一起,观照色(声、香、味、触、法)的来临,清清楚楚地知道颜色(声音、香气……)的来来去去,不执著。常常这样练习,可以达到如如不动的境地。


  9. “猫”不知道人们称它为“猫”;“猪”也不晓得被称为“猪”。“猫”、“猪”只是文字称呼的假定名相,并不是真实。我们也不清楚猫怎样称呼人们!我们说猪笨,它真的笨吗?说猪臭,它并不觉得自己臭。因此听别人讲一句话,不该立即相信,必须以智慧分辨。


  10. 自问:生活中,什么人、事、物控制著我们?是自己作主?或被别人控制?有人被老板控制,有人被工作和责任控制,有人被家人和同事控制,有人被钱控制,有人被感情和婚姻控制,不得自由。想想:是否被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心)所控制,成为它们的奴隶?


  11. 生命的目的是为了生存。但追求维持生存的资粮,也会反过来牵制我们。


  12. 身体、生理上的欲乐或痛苦会控制我们。做某件事之后,心理上的喜悦、快乐或忧虑、郁闷,也会使身心不得自在。


  13. 缺少智慧了解,盲目的信仰会使人迷失。


  14. 患工作狂的人被热情和忙碌所支配。


  15. 每天起床后,问自己:“○○○,你起来了!”有意识地看看诸根,自我检视,透过此法观照无常。


  16. 紧张时,有没有停下来想过?其实,紧张是自己在紧张,不是外界在紧张。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当下放轻松?


  17. 执著钱、爱钱,但钱有没有执著我们?钱说过它爱我们吗?执著外在的东西,而它一点也不在乎我们。仔细想来,是不是人比较笨?


  18. 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赚钱?”是不是为了不必再挣钱?为什么要工作?是不是为了不需再工作,想得到休息?但一般人没有“觉”,忙了一辈子,还不晓得休息。


  19. 四圣谛是佛法的根本。身为佛教徒,每天须详细观照四圣谛。不懂四圣谛,将不懂佛法;离开四圣谛,则见不到佛陀。


  20. 四圣谛是检视自我很好的工具。比如:心中存有敌人,是苦;详细检查讨厌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是集;除去敌意,不受它影响,解脱自在,是灭;培养慈悲心及正见,健全自己,是道。又如:在暗夜的森林中,心生恐惧,是苦;四周一片漆黑,是集;有光明照耀,是灭;盏盏灯火,是道。


  21. “生命”与“苦”的关系为何?出生前,在母胎内饱尝痛苦。十月住胎,狭窄、黑暗、充满恶臭,肢体被压迫,饱受热气蒸煮。母亲行走、坐立皆令胎儿颠动震荡,痛不欲生。母亲喝下冷、热汤,均使胎儿倍感煎熬。


  22. 胎儿与母亲的器官相连,母亲吃药物杀细菌治病时,为何胎儿不会受伤害而死?因为业力的能量太强。


  23. 出生那一刹那,有如自钥匙孔拉出一条巨龙,痛苦可怖,此乃最大的苦。出生后初触空气、洗澡,皆使胎儿如嫩芽般的身体倍尝苦痛。


  24. 出生后至成长期间,尚有数不尽的苦来于自己或他人。因此,生是一切苦的根源。


  25. 为何人出生时是头朝下?这是业风的能量太大,造成一出生即颠倒。


  26. 有生就有苦,“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八苦之中,“生苦”包含著其它七苦——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燃。一旦“生”之后,所有的苦便群集而至,不断投入。


  27. 生命不断地变化,所以有苦。试问:孩童时的快乐,还在吗?记得多少?可否重来?由此体会无常之苦。


  28. 为何有人老得快?主要是由于心理影响生理所致。包括:内心纷扰杂乱,背负太多的压力、闷气。而易怒,嗔恨心强,燃烧身体的能量,将加速老化。


  29. 深刻了解了四圣谛,年老时较不会紧张、害怕。学佛,从某方面来说,即是学习死亡。学佛之后,可以随时准备死亡,迎接死亡。死,是安详、平静、微笑的。面对死亡,只有寂静,没有对话,没有话说。是一种美。


  30. 一般来说,孩子们比较单纯、快乐、自在;大人反而不如小孩。孩童挨骂,一会儿又恢复笑脸;大人能否做到呢?小孩想哭,就放声哭;大人往往有许多顾忌,甚至哭不出来。


  31. 古印度习俗早婚,大多十几岁就结婚。此时思想单纯,考虑的较不复杂,问题、苦恼较少。迟至三、四十岁才结婚,心思复杂,考虑的条件太多,徒增烦恼。


  32. 纯因信仰而皈依者,容易迷失。由见“法”而皈依者,较容易有正信。


  33. 缘起法是佛教的精神,包含整部大藏经。但,缘起法不容易理解,甚至可能引起疑惑和误解。


  34. 缘起即观照事物原来的样子,没有人能够改变。因此,可以放下,不必执著。它,是一种力量,一种真理。


  35. 任何事情都有原因。找到因,就得灭。佛陀为何放得下?因他觉悟缘起、缘灭。为何我们放不下?因为不知道缘起,就不得灭。


  36. 若心想:“我有钱。”并执著钱是“我的”,则会担心失去,一失去便痛苦。观察因缘:“这钱只是恰好路过我的口袋,总有一天会失去。”了知失去也是缘起,就不会难过。


  37. 世上存在著没有原因的事物吗?这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原因,这是一种法则。


  38. 为何越老记忆力越差?因为贪、嗔、痴累积太多,影响记忆。小孩子较单纯,所以记性好。学佛最重要的,就是离贪、嗔、痴。


  39. 不懂佛法的人,老了之后可能活得不安,犹如旱鸭子掉入水中,鼓翅挣扎。学了佛法,就像习得游泳技巧,水不能威胁他。


  40. 生死一体,生死、死生,相续不已。知道人出生的因缘,就不怕死。修习“念死”,较不会苦恼。


  41. “悲”不在肉体内,而于吸气、吐气之间,和心之路上,不是“我的”。观照心路上的人、事、意念,会提高生命的价值。


  42. 学佛要能碰触到自己的心,否则徒劳无功。


  43. 静坐过程,清楚观照脑际浮现的念头,包括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每天持续将好念头记下来,长期累积,用来省察自己。感觉内心情欲太多时,可做倒立运动。


  44. 有苦,但没有受苦者。有因缘集聚,但没有我。有寂灭,但没有解脱者。有道,但没有走在道上的人。


  45. 想到星期天这一天,是自己的日子,就轻松、舒服。周一到周六,泰半为别人而活,为了家人、工作、学生……。星期天,时间应该留给自己,愉快的享受。


  46. 所谓“无明”是指:


  (1)没有知识


  (2)不懂四圣谛


  (3)没有学问


  (4)存有邪见


  (5)以无常为常


  (6)以苦为乐


  (7)以无我为我


  (8)以不净为净


  (9)以不真为真


  (10)以无神为神


  (11)不懂五蕴


  (12)不理解身和心


  47. 基督教讲神爱世人,有“爱”则易生执著,更衍生痛苦。佛陀不讲爱世人,也不讲保祐世人,只分享体悟到的真理,接不接受在个人。佛陀不会强迫别人相信,若不接受,他也不会难过,始终如如不动。


  48. 学佛之后,自己变得快乐,也要试着将佛法散播四方,随缘助人,但不求感激或回报。内心追求别人的感谢,将产生痛苦。


  49. 养儿育女是一种责任,不是为求子女的报答。应无所求、不执取,否则会失望、痛苦。


  50. 人与人相处,只要思想沟通就好,不要想主宰对方。一心想要改变对方,不但自己会很累,也造成双方的痛苦。尤其夫妻、父子、朋友间的相处,更是如此。让他成为他自己那样子,不必强求改变。


  51. 为何一般人行善,便要求得到好结果?口说好话,便求获得好反应?因为无明。怀著无明为善,最后仍会产生烦恼。


  52. 为什么做好事时,会有无明?因为执著,怀著期待,就会受伤害。如此,即使有果报,也不大。


  53. 佛陀的行动(Action),没有期待,不会受报(Reaction)。超越善与恶,行于中道,故无烦恼。


  54. 自己的行为,不论做的、说的、想的,必定要负责任。最快速的解脱方法是,做任何好事都不执著,单纯的出于慈悲。如此则易平静、安详,行为才会趋向清凉行、中道行。


  55.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我们的,因一切皆是无常。但人们往往容易取著,造成自己的痛苦。所以在家居士,最好常练习放弃自己最喜爱的东西,观想:“这东西刚好来到我家,以后必定要失去。”如此,较不会执著。


  56. 人们因为执著的缘故,已经跑得太久、太累了,实在应该放下执著,过著轻松、自在的生活。


  57. 大家都不喜欢压力,然而事实上,仍有一大堆压力围绕著我们。压力从何而来?心的无明执著制造出来的。


  58. 为何不能把压力解除?是内心打了结,故无法轻松、自在。


  59. 生命中有太多的执著,这些执著均须舍弃。包括:


  (1)对六根、六尘的执著。


  (2)对仪式、戒条的执著。


  (3)对意见的执著。


  (4)自我中心的执著。


  60. 静坐之中要求静默(Silent)。身要静默、心要静默,一切执著的东西都静默。


  61. 我们是静默国王--佛陀的弟子。要时时休息,静默。愚笨的人不懂得休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因为他的内心太急迫、太乱了。一天之内能不能找出五分钟、十分钟,真正让自己休息?


  62. 观受念处可以解脱。一切的行为都会产生受。它来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产生的受有苦、乐、不苦不乐;还有善、恶、不善不恶;时间上,有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乘起来达到一百六十二种受。


  63. 有时自问:为什么喜欢做这件事?答案往往是:因为做这件事带来的感受很舒服。比如:喜欢打高尔夫球、谈恋爱、上某一家馆……,都源自于喜欢的感受。


  64. “受”会随因缘的不同而改变。比如:饿的时候、吃到半饱与吃到饱满的时候,感受都不一样。因此,可以试著多与自己的感受做朋友。


  65. 常常感觉一下:起床后的感受?运动后的感受?喝冰水时是什么感受?生气时呢?经常以灵敏的心去觉照自己的受,将可进一步认识自己。


  66. 要有自己的风格,不必在乎别人的言论和批评,更毋须依别人的话生活,否则将迷失自己。


  67. 若问十个人:“你最想要什么?”答案可能就有十种。有人想要钱,有人追求爱情,有人要工作,有人想聪明,有人寻求解脱,有人想要……。若心中还存著“想要”的念头,就是取著和贪爱。


  68. 台湾人多半不懂如何休息,身和心不断忙于俗务,即使有时间也不休息。看看佛陀,为何总是坐著?不忙著工作?他坐著休息,身心多么舒服呀!见过忙碌奔波的佛吗?


  69. 学佛,能不能就从佛像开始?佛陀的五官令人感觉清净,他的眼、耳、鼻、舌、身全都在休息。凡夫则相反,五官均被外界所迷,色、声、香、味、触的感受牵引著,到处乱跑,停不下来。由于五官充满贪、嗔、痴,凡夫就终日活在生死疲劳之中。


  70. 日常生活中,不断执取外物,自己却意识不到。眼喜欢看美色,耳喜欢听好话,鼻喜欢闻香气,舌喜欢尝美味,身喜欢触柔,这些都是我们想要的。


  71. 人们也执取不好的东西。比如:说“我不喜欢运动。”其实,应该是“我喜欢不运动。”又如:“我讨厌打球。”这个“讨厌”本身就是执取。因此,任何念头或想法生起时,都要清楚。


  72. 佛陀虽慈悲,但也教诫人。只不过开示当时,内心清清楚楚,不会激动,也不被情绪牵著走。


  73. 凡夫无明,因此眼、耳、鼻、舌、身、心均有毛病,不正常。比如:眼迷于明星的华丽外表,心被电影情节所感动。殊不知这些全是假相,不真实的。其它耳、鼻、舌、身、心都常常被骗,不能如实知世间。


  74. 讲授佛法的老师须注意几点:


  (1)能视听者根机、层次的不同,善加逐步引导。


  (2)要从心上改变听闻者,首重在“通心”。


  (3)要怀著慈悲心教导。


  (4)莫伤害任何人。


  (5)不要想到“利”。


  75. 学习贵乎对自己有益。否则,多学不一定有用。


  76. 做优良教师的品质是:


  (1)能选择恰当的时机施教--应机而教。


  (2)真实明了自己所说的,不夸大、不欺骗。


  (3)能以柔和的言语和态度施教。


  (4)明确认清教学目的。


  (5)怀有爱心、慈悲心。


  77. “世俗人”的特质包括:


  (1)内心含有各式各样的杂染,不清净。


  (2)随波逐流,迷失在世俗中。


  (3)身、心内外,剧烈燃烧。


  (4)五根忙乱,意念迷糊。


  (5)昏沉。


  (6)五盖(遮盖著身心)。


  (7)远离戒律。


  (8)易受世人言论影响,而轻率相信;本身无正见,为他人所转。


  78. 凡夫多半活得无明,不知真理,如此则有100%的苦。一旦“想知道原因”,“想明白事实真相”,表示有自觉,烦恼立刻减少了?50%。到第三阶段,明白了缘起的道理,苦恼逐渐止息。最后是彻彻底底洞察真理,即达到解脱的境界。


  79. 为何人有苦?因为执著。对某一件事的“兴趣”也是执著。比如,喜欢享受某些东西,从中获得乐趣,却没想到这终究也会带来痛苦。佛陀不讲究享受,所以解脱。


  80. 人们常在心中执著:“这东西是我的。”事实上,它从来不属于任何人。


  81. 常常怀著:“我的家”,“我的太太”,“我的孩子”……等念头,压力和负担会越来越重。仔细想想:太太是不是我的?孩子属不属于我?若这么问自己,压力马上减轻泰半。


  82. 一般父母总认为儿子理当是自己的,殊不知结了婚,马上变成太太的。父母养儿育女,不必将儿女当作私产,负责照顾即可。看看鸟类抚养幼鸟,长大之后,就不再管它,任其自由来去,多么轻松,无挂碍。


  83. 读书一定要真正受益,才有意义,否则根本不必读。作研究、修行、念经……等等也是如此。


  84. 我们的心,“大”好呢?或“小”好?心“空”最好。心为何无法空?因为储藏太多的垃圾,有过去的、未来的。一直想,不断拿出来温习,无法活在当下。


  85. 什么时候可以活在当下?呼吸时。烦恼生起,注意力马上转移到呼吸。此时知道,人只要呼吸就好,其它的不需要也可以。正念当下呼吸,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不会执著和攀缘。


  86. 诱捕猴子的人,将食物放在窄口瓶内。猴子伸手抓取,愈贪心,抓得愈紧,被卡住,结果遭人类捕获。试想,有时候是否人也像那只愚痴的猴子一样,老执著某一样东西不放呢?


  87. 阿罗汉达到真正的清净、无烦恼,境界甚至比菩萨高。前者无执著、无渴爱,永远不会难过。后者怀著渴爱的悲心,仍有压力,也会难过。所有痛苦的原因来自“渴爱”。


  88. 静坐要能观照当下的呼吸。学习静坐,若没有“Be here and now”(活在当下),则无效。


  89. 希望有美好的一天吗?每天起床后告诉自己:“今天我要过美好的一天”。晚上睡觉前问自己:“今天过得好不好”?天天练习,试著清楚一天内做的事。


  90. 每天有没有感觉到做了什么事是美好的?如果有,内心的喜悦会多一些。


  91. 知识有三种层次:


  (1)从听讲或书本上得来的。犹如别人喝柠檬汁,我们并未尝到滋味。


  (2)用思考想像来的。就如想像著柠檬汁的滋味。


  (3)禅坐悟得的真理。如同自己喝下柠檬汁,享受真原味。


  92. 常常想,目前拥有的东西能永久吗?钱财、妻子、儿女、名誉、地位……,这些东西能维持多久?真的属于我吗?事实上,这些东西都不是我的。


  93. 人们常因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记恨了好几年。事实上,说话的人,根本不在意,或者早已忘记说过那句话,甚至不在世了。可是我们仍牢记著,怀恨在心,岂非笨蛋。


  94. 好事不记,满脑子尽是坏事。如此说来,我们正常吗?


  95. 静坐可看清自己的心,观照生活的方式。自问:生活有没有乱七八糟?轻松、舒服吗?什么情况下感到真正喜悦?自己要清清楚楚。


  96. 常观想死亡,看问题会比较深入、清楚。多修“念死”可以减除我执,逐渐产生智慧。


  97. 易受他人话语左右,心神浮动,这是缺乏“定”。


  98. 内心的污染受到刺激,就很有力量,导引到烦扰的境地,不得自在。


  99. 我们常想:我过去如何如何,现在怎样怎样,将来会如何如何。这些都不实在,只是想法而已。不要老是活在想法之中。


  100. 人的无明就像弯弯的狗尾巴,即使用绳子把它绑在棍子上做矫正,也无效。


  101. 人必须学习安慰自己。起床后,面对镜子刷牙时告诉自己:“你看起来很有精神,很帅!”以笑容、喜悦、鼓励的话迎接自己,多么美好!


  102. 努力拜佛像,佛陀不会因此而感动。不拜佛像,佛陀也不会骂我们。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觉”。想藉拜佛像得到保佑,不如靠自己保佑自己。因为是我们自己产生觉心,先皈依自己,才能皈依佛、法、僧。


  103. 佛法可以保护我们,帮助改掉不好的行为、感受、观念和习气,建立良好的人格。


  104. 知道当下活著,当下呼吸,一切烦恼马上消失。此时不用想过去,也没有未来。


  105. 调查一下,一星期内快乐的时间多,或痛苦多?以此验证学佛的结果,行为、观念改变了多少。


  106.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快乐。西方人称佛教徒是最快乐的人(Happiest Being)。要如何成为最快乐的人?须注意三方面:行为、言论、心地。倒掉心理的各种垃圾,使个人在身、口、意三方面均成为最美的人。


  107. 人的问题、不满皆在肉体里面,在六根之中,不在外面。一切痛苦均来自身体内。


  108. 学了佛法之后要会运用,用来改善生活方式,让自己远离痛苦,走向清凉、自在。


  109. 愚笨的人习于取著。执著喜欢的人,执著讨厌的人,徒增烦恼。


  110. 静坐要能观照无常,照见每天都在步向死亡的路上。


  111. 讨厌的人不在心里,不在脑子里,而在一呼一吸之间。烦恼、痛苦、忧愁也都在呼吸之间。


  112. 有人在经历苦之后,生命变得更苦;有人经过苦的历程,反而得到乐;有人在苦的磨炼后,获得解脱。这中间需要什么?智慧!


  113. 为什么会有苦?因为自认是“我的苦”、“我在受苦”。本来不苦的,变成了苦;本来苦的,苦上加苦。以无我的心态面对,较不会执著苦或自己在受苦。因为愚痴和无明,带来痛苦。


  114. 心中存有“我讨厌的人”,一直放不下。错就在自己,不在对方。


  115. 苦来时,凡夫会迷失,跳不出来,被它束缚。执著苦是我的,就不能解脱。


  116. 人执著“我的孩子”、“我的太太”、“我的房子”、“我的存款”、“我的汽车”、“我的……”,会产生痛苦。佛陀没有“我的”,没有苦。


  117. 肉体是什么?能执著它是实有的吗?肉体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充满不净,随时变化,不能由我们自主。人注定要历经生、老、病、死,死后肉体便腐烂、生虫,不值得执著。


  118. 有了心思,加上无明,便产生“我”、“我所”的假相。我们往往被假相骗了,不知“我的”观念是假的。


  119. 心爱的玻璃杯被人打破,通常会生气、难过。玻璃杯会破是无常,杯子是无我。买的时候,怀有“无常观”,知道它随时会破,较不易生苦恼。念头一转,当下解除不少痛苦。


  120. 肉体的苦,可以靠药物治疗。心灵的苦,必须靠转变心念来解除。


  121. 静坐中,慢慢看清内心的痛苦。学习放下这些苦,放下即解脱。


  122. 一天之中,有几个健康的念头?多少病态的念头?想想,生气的感觉好不好?对身体健康吗?心里舒不舒服?为什么要当作“我”在生气,这样是不是太笨蛋!


  123. 修身念处,学习“观身”,帮助了解自己。观照“吃饱”是什么感觉?“饥饿”是什么感觉?苦恼,什么感觉?睡饱后,什么感觉?……久而久之,便清清楚楚地认清身心。


  124. 养宠物,费心照顾,即变成它的奴隶。别人骂我,心中不高兴,变成他的奴隶。别人赞叹,心中高兴,变成他的奴隶。想想看,有没有当别人的奴隶?


  125. “禅”的巴利文是“JHAANA”(禅那),燃烧障碍。“JHAA”意为“燃烧”,“NA”意为“障碍”,包括五种遮盖身心的东西(五盖即贪、嗔、掉举、昏沉、疑)。


  126. 富有的人不一定快乐。心中存有贪念,十元都舍不得,心态和乞丐没有两样。


  127. 念头不正确、生锈、腐烂,就全身不舒畅。念头要改,否则到那里都不快乐。内心喜悦,不论到何方,均感快乐。此时成为一个自立的人,不需外界力量支撑。


  128. 生活及工作上,往往背负许多沉重的压力,虽不喜欢,仍得承受。倒掉不必要的负担,让身心舒畅,这很重要!


  129. 睡觉前默念:“我现在要休息”。躺下时,什么都不想,练习让心死掉,放下万缘。如此,清晨起床,心情会很愉快。


  130. 静坐的目的:


  (1)为了全身新鲜(Fresh),六根寂静。


  (2)散播慈悲心,将恨转变为爱。内心没有讨厌的人,身体也会健康。


  (3)闭上眼睛往内看,内观,清清楚楚地观照。


  131. 意念不要制造太多生命的压力和负担,让身体达到真正的轻松。


  132. 感觉身心很重、很紧,要如何变轻、放松?可以靠静坐达成。


  133. 佛法简单地说,是一种放松生命的方式(Relaxing way oflife)。


  134. 人们喜欢跟杂染游戏,与烦恼合作,始终被困在“苦”中,甚至苦上加苦。这是愚痴的代表。


  135. 禅坐的人,可以得到一种健康的能力。不但身体会变好,由于脸部肌肉放松,面貌也会转好。这是静坐净化自心,心轻安带来身轻安,身体自然健康。


  136. 静坐之后,全身放松,可以看清楚各项问题,如此一来,什么都可以解决。


  137. 肉体塞满垃圾,好东西就进不来了。


  138. 我们常作心的奴隶,心制造出许多错误的观念、假相,欺骗我们,造成身心不得安宁。因此,须调查心产生的念头,以便赢心,作心的主人。


  139. 静坐中,念头起来时要加以调查。不论是过去的、未来的、好的、不好的,都要清清楚楚的知道。透过此,了知无常,明白万事万物皆不断地变化。


  140. 做下列五件事情,要慢而不要求快。爬山要慢慢走;学习要细心的、慢慢的;赚钱要慢慢的,不求一夜致富;追求某一目标也要慢慢进行,不求速成;生气也要慢慢的,不要一下子爆发出来。


  141. 每天重覆做某事时,要在内心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心里要清楚。比如:爱喝酒的人要常自问:“我为什么要喝酒?”甚至吃饭、穿衣、洗澡……的原因,都要清楚。


  142. 人都会死。但,为何平时感觉不到死亡的迫近呢?因为生命之流的速度太快,每天这样过日子,感觉不到会死亡。停下来(静坐),就看得清楚。


  143. 心本清净,因六根接触六尘,产生许多污染,变得不清净。心不攀缘外在世界,自然安宁。因此,不要找寻目标。杀掉心,让心止息,如静止的水,沉淀杂质后所呈现的纯净。尽管外在世界如何纷扰,也不会影响心的清净。


  144. 台湾民间信仰中,神明的爱都是商人式的爱,一种有条件,有利害关系,交换式的爱,而非无所求、清净的爱。


  145. 人都有分别心。有“我”,就有“别人”,产生一种对立关系。除去这种分别心,必须练习“无我”。因为无“我”,就无“他人”。浑然一体,对人的爱心,才不会是假的。


  146. 起床后,深呼吸三次,告诉自己:别人得罪过我的,我从今起要原谅他;我得罪过的人,希望他能原谅我。如此观想,培养自己的“原谅心”,心里越来越舒服,很多心结都可以解开。


  147. 怀有慈悲的呼吸,全身都变得柔软。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我心中不再有敌人,即使是得罪过我的人,也希望他过得快乐。


  148. 菩提(Bodhi)译为“觉悟”,意即“学习看见自己的心”。这并不圆满,因为还有“自己的心”,仍属于一种根本的执著。虽看见了心,却不一定能解决烦恼。因此,应译成“觉不悟”,即学习“无心”,连“心”都没有。因为菩提里,没有心的位置。


  149. “自在”中含藏了“自己”,即“我执”仍在,一样会衍生痛苦。“自不在”,则抛弃了自我的执著,才能真正放轻松,潇洒地解脱。


  150. 静坐可说容易,也可说不容易。静坐首先要控制“心”,找到“心”,并加以调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151. 修不净观是为了了解无常,真正认知到万物不断地改变,来来去去,无可执著。洞察到身体,乃至万事万物皆属无常,随时在变化,便知不可执取任何一物,智慧就逐渐产生。


  152. 当想拥有,痛苦便伴随而来。比如执著想法、主张、学问、信仰、……。心中有了这些,自然产生对立、比较和冲突,永远不得解脱。


  153. 执著佛法的不同教派、教理,也是一种不可解的执著。


  154. 净土就在每个人心中,不在遥远的某处。因此不必执著外在的净土。认知这一点,才能享有内心真正的清净。


  155. 佛法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观照自己的身、心、六根、五蕴,直接从肉体下功夫。懂得身体内外的东西,自然能够了解佛法。


  156. 生活上往往出现许多结,这些结来自眼看、耳听、鼻闻、舌尝、身触、心想……,障蔽了我们,使我们看不到佛陀。


  157. 若心中有结,则无法找到净土。将心中的结打开,处处是净土。


  158. 不须到处烧香拜佛,祈求保佑。只要对周遭的人练习无所求的爱,快乐立即产生,佛自然会来到我们心中。


  159. 无法天天练习静坐的人,可以试试睡前作清清楚楚的吸气、吐气,放松全身,使肉体全然休息,心也休息。如此,隔天起床会感觉很舒服。


  160. 要如何才能时时擦掉内心的杂染呢?靠专注的吸气和吐气。犹如走钢索的人,全神贯注于脚下,专注不散乱,保持警觉心,达到如如不动的境地,外在声光影响不了他,此时心中便不容易带有杂染。


  171. 莫因“听说”而烦恼,否则将成为愚痴的人。新闻报导或广告不见得是真实,因此不要轻易相信而受它们误导。


  172. 呼吸时,心随气息的进、出而进、出,表示心还不定。吸气、吐气之间,观照一下有没有疑问升起。吸气、吐气时,发觉心昏沉,当下马上提高警觉心。


  173. 吸气、吐气时观照有没有过去的、未来的事在心中翻滚;有没有生气、贪爱浮现。若有,当下要它消失,专注于一呼一吸就好。


  174. 心与息的关系:


  (1)贪心的人,呼吸快速。


  (2)嗔心的人,呼吸呈现粗、热。


  (3)痴心的人,往往感觉不到呼吸。


  (4)寻心的人,想太多,呼吸呈现粗、散。


  (5)信心的人,老实,呼吸较有规律。


  (6)觉心的人,能时时觉察到气的变化。


  以上可当作六面镜子,用来体察自己的人格。


  175. 身跟心可以藉由呼吸连接成为一体,使身、心相依于息。


  176. 吸气与心分离,各走各的路,表示缺乏警觉心。此时必须靠静坐,让两者合成一条路。如此才会安详、安全,所有心灵上的问题也都能回答。


  177. 不必老是赞叹别人美,因为看到美则心生对立,自己变成丑的。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感觉是可以改的。应该认为自己是第一才对。常常告诉自己,我要变成最美丽的人,如此在身、口、意三方面经常为善,久而久之,自己会越来越漂亮。


  178. 人常迷于人工化的美(Artificial Beauty),而忽略了纯真的美。人也常陷于人工的慈悲心(Artificial Love),而非自然流露的慈悲。


  179. 何谓“想蕴”?六根所接触者,再一次想念、记载或记忆,累积聚起来的,称为想蕴。


  180. 时常想到那些事,有助解脱呢?


  (1)无常。


  (2)无我。


  (3)一切皆不净,即使外表美丽,本身仍然属不净。了知这一点,则能离贪、攀缘和执著。


  (4)肉体无用。


  (5)能舍。


  (6)不执著,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7)寂灭(出离,解脱)。


  (8)世界上没有一样可靠的东西,生活的所需非常单纯,不需一味追求外在的物欲。


  (9)诸行是不可爱的。物质和心所造之物,不永恒,会不断变化。


  (10)时时怀著警觉呼吸。


  经常提醒自己这十样,就是在修行。


  181. 各国使用的语言不同,然而人类内心的话语是一样的,亦即人的觉性是可相通的。


  182. 诸法住于心,一切好的、坏的、美丽的、丑陋的皆由心所制造,故要好好看住我们的心。


  183. 若心中存留著“长的念头”(Long Thought),剪不断,理还乱,则容易生挂碍,如同背负著一袋垃圾那么累。


  184. 阿罗汉的心境是纯净简单的,没有长的念头,没有痛苦。外境来,短暂感受之后,马上放下,不会黏著,不会存在心中反覆地想。


  185. 佛陀没有长的念头。他人的冒犯、污辱、恶行不会放在心上。发生之际即忘记,解脱自在,如如不动。


  186. 昨天的烦恼,一年前做错过的事,需要一直留在心中吗?如果让它们变成长的念头,徒然造成内心负担,不得自在。


  187. 五蕴是重担,要快快倒掉。有色,但没有蕴,让它来来去去,不要累积在身心。


  作者:护法法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6#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4:15 | 只看该作者
佛陀涅槃前道出惊天大秘密!
2018年03月31日 08:08:24
来源:凤凰网佛教综合 作者:宣化上人


13人参与 4评论







佛陀涅槃(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尔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轻其愁心而语之言:咄哉!何为愁苦?如来涅槃时至,今日虽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如来如是四问:


佛涅槃后,六群比丘,行污他家,恶性车匿,云何共住,而得示教?


如来在世,以佛为师,世尊灭后,以何为师?


若佛在世,依佛而住,如来既灭,依何而住?


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


尔时,阿难如从梦中,闻阿泥楼豆安慰其心,令致四问,渐得醒悟,哀不自胜,具陈上问而以白佛。


佛告阿难:何为忧苦悲哀乃尔?诸佛化周,施为已讫,法归是处。善哉!善哉!阿难,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


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阿难,当知皆因无明,增长三界生死大树。漂没爱河,众苦长夜,黑暗崖下,绕生死柱,六识为枝,妄念为本。无明波浪,心识策使,游戏六尘,种苦恼芽,无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我言,无明郎主念念伤害,众生不觉,轮转生死。阿难,一切众生,为此无明,起诸爱结,我见覆蔽,八万四千烦恼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


阿难,无明若灭,三界都尽,以是因缘,名出世人。阿难,若能谛观十二因缘,究竟无我,深入本净,即能远离三界大火。阿难,如来是真语者,说诚实言,最后付嘱,汝当修行。


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阿难,如汝所问,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阿难,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大般涅槃经后分·遗教品》


【注释】佛将入涅槃时,阿难以四事问佛: 一切经典之前,应以什么字义作为经首? 佛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以谁为师?佛在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而住? 佛在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调伏?本来佛将要入涅槃时,阿难尊者虽已证得初果阿罗汉,但仍痛哭流涕,好像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阿泥楼豆尊者便劝他说:“你不要再哭了,哭也没有用,你应该以四事请问佛。”阿难尊者说:“以哪四事?”阿泥楼豆便将以上的四事告之。阿难觉得很对,便立刻去请示佛。


佛解答第一个问题——佛经以“如是我闻”为开头


“世尊!您说法四十九年,讲法三百余会,但结集经典时,我们应该以为首呢?”因为外道典籍不是谈无,便是谈有。他们都是以“阿”为首,“伛”为尾。佛答:“凡是我所说的经典,开头应安上‘如是我闻’。”


可是现在却有很多外道和学者,却随便安上“如是我闻”在他们的文章上。一时“如是我闻”满天飞。甚至有些无知的人,却说《楞严经》是假的。


“如果要想佛法兴,人人先学楞严经。”《楞严经》是破邪显正,因为它太真了,所以妖魔鬼怪,旁门左道想尽办法要破坏它。《楞严经》若消灭于世,佛法就不存在。在世上,如有一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不敢出来害人。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出来为害人类,令所有人都变成妖魔鬼怪,而成为他们的眷属。所以这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


若人能受持《楞严咒》,最低限度,在七世中也能成为最富有的人,譬如那些石油大王、汽车大王,他们在前生可能受持过《楞严咒》,所以今生那么荣华富贵。可是他们又迷了,尽享受而不修道。这都是因为往昔造了善恶夹杂的因,善业成熟,便享福。恶因成熟,又造罪业。业若不清楚,往往会走错路的,所以每一个人一定要特别重视《楞严经》和《楞严咒》。 


佛解答第二个问题——佛在世时,弟子以佛为师,佛入灭后,弟子以戒为师


佛入涅槃时,我们以戒(波罗提木叉)为师。戒是“止恶防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利益人类,有贡献于社会,因此出家人不应等着人来供养。所以美国的出家人要搭衣,表示持戒,搭衣则现比丘相,这并不是标异现奇。但这世界上,人却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现在举个实例来作个譬喻。


当年一些学生从大陆到台湾,大部分的学生在急忙中都忘了带毕业证书,其中有几位学生带了毕业证书,他们也是一片稚子心,便借给其它未带证书的学生。其它人便另外伪造一些新的证书,新颖精致,考试官一看便通过。而那些真正携带证书的学生,却不能合格,因为考试官看那么陈旧、破烂的证书,便认为是假冒的。


本来佛教刚从印度传到中国时,中国比丘也是搭着衣,威仪具足。可是那时的袈裟就好像现代南传比丘搭的衣一样,没有钩环。但是中国的气候寒冷,中国比丘要穿很多衣服在袈裟里面,于是衣常常丢掉了,也不知道。那时一班人修行也是很诚心的,有的甚至持银钱戒,那么,袈裟丢了,怎么办呢?


于是大家便开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其中有一位笨祖师便提议用一个钩环把袈裟固定着,就不会掉了。他一提议,大家都拍手附和赞成通过,所以在中国的袈裟便有了钩环。后来中国比丘常要外出工作,便嫌搭衣太麻烦了。平常就不搭,只在上殿过堂时才搭。可是到最后越来越马虎,甚至连过堂上殿也不搭了。所谓“习焉不察便成风”,现在大家都认为不搭衣是对的,搭衣者反而成了怪物。


佛解答第三个问题——我入灭后,弟子依四念处而住


阿难又请问于佛:“佛住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灭后,我们将依谁而住?”佛答道:“我入灭后,所有我的弟子皆依四念处而住。”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处即是身、受、心、法。


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若不沐浴,时间一久,就生出一股汗味、臭味。而且即使沐浴了,身上的九孔还是常流不净物,如眼有眼屎,鼻有鼻涕,口有口水、痰,耳有耳垢,再加上大小便,所以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污秽不堪的。但是人为什么仍视其为宝贝,替它戴上钻石、金银珠宝,或用香水脂粉来涂抹,这岂不是用香花、宝贝来装饰一间厕所?


各位要知道,我们每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厕所,肚肠里装的皆是大小便,你那么爱惜它干嘛?年轻时,身体各器官还听话,听招呼;但到了老年,每个器官都要罢工了,头昏眼花、口齿不清晰、手脚不灵活,且又百病丛生,你说这样的身体还要爱惜吗?所以我们要明白身体是一个不干净不长久之物,不要再为它颠倒了!


观受是苦:受是感受,你们不要以为享受是快乐,其实享受是不好的,“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宁可受苦,苦尽了便是了苦。如果你现在有福受,也应惜福,不要享尽了它。


观心无常:心念念无常,念念迁流。


观法无我:观一切法没有本体、自性,没有一个“我”的存在。


我们依四念处而行,则渐渐把我执看破了,法执也空了,便容易证果开悟。我们为什么不能证果?就因为执着未破,放不下、看不破,视什么都是我的,这大厦是我的,那飞机、轮船、银行也都是我的,一天到晚都是我的、我的、我的……等到死时,两手空空,什么也带不去。


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


梦里身荣贵,梦醒在穷乡。


朝朝在作梦,不觉梦黄梁,


梦中若不醒,枉作梦一场。


所以我们不要太执着,要快点修行,学习佛法,找了生脱死的法门。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要还在苦海中飘浮沉没了,否则将无解脱出离之日。


佛解答第四个问题——对恶性的弟子,应行默摈,不予理睬


最后阿难问佛:“佛住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我们将如何对待恶性比丘们?是不是把他们关起来,处罚他们?”佛说:“不需要。我入涅槃后,对待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凡遇到不讲道理,以正为邪,以邪为正,或以是为非,以黑为白,不讲真佛法的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不理不睬他,那么久而久之,他将自己反省,知道自己的所行所为皆不如法,就会改邪归正,依教奉行了。


佛住世时,就有恶性比丘,现在离佛入涅槃的时代更远了,故恶性比丘也不知有多少。我们不要与恶性比丘争议,因为他们不讲道理,不说因果、不畏因果,且又拨无因果。这种人我们不要与他们争,要用忍耐心来容忍他们。忍也就是默。以上是佛附嘱四众弟子所应该遵守实行的。(宣化上人)


【备注】大般涅槃经,40卷,北凉昙无谶译,收录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又作《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大经》,经录家将它列为大乘五大部经之一,是昙无谶在北凉玄始十年(421),依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于姑臧(今甘肃武威)译出。


《大般涅槃经》又常被略称为《涅槃经》,但涅槃部经典可分大乘小乘二类。大乘涅槃经有二本,一即为本经,又称为北本涅槃,分十三品;二是刘宋慧观与谢灵运等对照法显所译《泥洹经》六卷,增加品数,重修而成三十六卷,称为南本涅槃。小乘涅槃经则有晋法显所译《大般涅槃经》三卷,与白法祖《佛般泥洹经》二卷、失译《方等泥洹经》二卷及《长阿含?游行经》同本。此外,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五至卷四十中,有与此经相当的记载。另外巴利《长部》第十六经〈大般涅槃经〉则与晋法显所译《大般涅槃经》最为相近。


本段经文节选自《大般涅槃经后分》,由唐代若那跋陀罗译。又作《大般涅槃经荼毗分》、《大涅槃经后译荼毗分》、《涅槃经后分》等。叙述佛入灭前后之事迹。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西藏藏经则将本经附于大般涅槃经末尾。系自汉译本中转译者,分为四品半,即憍陈如品余、遗教品、应尽还源品、机感荼毗品、圣躯廓润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7#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2:08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331课堂笔记223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222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3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3,250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8#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9#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3:57 | 只看该作者
梦参长老:念念之间都是修行
2017年12月08日 00:0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59人参与) 收藏本文     
在你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你都在修行在你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你都在修行
  文/梦参长老


  要时时注意照顾你的身、口、意三业。


  为什么对每一位受三皈依的弟子,我一再嘱咐他们:“你睡觉前,要念十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早上醒来,一睁眼睛,什么都没干,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什么涵义呢?就是使你念念不忘三宝。


  你白天一起来,在家俗务很多,你恐怕会忘记念,如果早些时候把它念好,存到那里头,“白天没念,我早上已经念了”。


  晚上一睡觉,这一天事情都过了,到晚了,夜间怕作梦啊,作梦的时候也不忘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多念一点更好,最少要念十遍,早晚相续,转变你的贪、嗔、嫉妒,这样子你会生起一种纯粹的清净心,这也叫修行。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这也行,那也行,并不是说要打坐,在那儿闭上眼睛参禅,这才叫修行。


  在你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你都在修行,不善就是恶,不是天堂就是地狱,不是佛道就是菩萨道,或是声闻道,要善用其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0#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4:17 | 只看该作者
贾宝玉出家 难道是一种必然的结局?
2018
04/01
08:30
圣玄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在《红楼梦》的第一回,曹雪芹就以佛教的般若智慧点题,指出了这场怀金悼玉的故事,是一场梦幻泡影的游戏。


  在红楼一梦之中,贾宝玉与群钗在大观园中生活、游乐,构建出一个理想的世界,而曹雪芹又通过种种暗示,坦白这个世界的虚幻不实、种种苦恼逼迫,最终摧毁了这个世界,展现出一幅宏大的悲剧。掩卷之余,不禁嗟叹!


  在这场人生大梦中,“绛花洞王”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对经世致用的事功毫无兴趣,唯以任情放达为是。


  他不仅对黛玉宝钗等小姐太太倾心相待,也平等地对待贾府的丫鬟们,并没有因为她们身份上的差别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这点在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出来:哄玉钏儿吃东西、撕扇子博晴雯一笑、帮蔷官打掩护骗老妈子、为香菱解除尴尬、照顾受了委屈的平儿和鸳鸯……如果说对丫鬟们一视同仁,平等看待仅仅是囿于人与人的层面上的话,那么在人与物的层面上,贾宝玉也没有我见与分别之见,而是重视一花一草的生命价值,将它们也视为大观园中的一员。“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 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这种“呆气”,实在可爱,宝玉的悲悯情怀不仅是对有情的呵护,乃至延及无情木石,一切唯心所现,与禅宗“生公说法,顽石点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十二回中宝玉与黛玉论禅时所言的“无立足境,方是干净”,更显出不落世间窠臼,不执一物又不舍一物的境界和情怀。


  在宝玉所居的大观园里,唯这样一位“群芳之冠”与清净的女儿,早已没有了政治秩序,却无处不体现出一种“情”的慈悲、“空”的智慧。


  这样“情”“空”的思索,正是全书的苦心,也正是宝玉和裙钗通过世俗的大观园、超越的太虚幻境所共同开显的。但在这个人物形象群里,曹雪芹时时又规避不开情感的悖论,一方面极力高唱《好了歌》、《红楼梦》,以显情之空,一面又作《葬花吟》、《芙蓉女儿诔》,知空而痴情。






  在故事开演未几,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有警幻仙姑导引,到了薄命司翻阅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饮“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酒,听十二支《红楼梦》曲,而警幻仙姑指点贾宝玉,乃是发大慈心,“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正如脂砚斋所批“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有修塔庙祈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虚幻境,以较新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


  而在俗世,宝玉也曾在大观园中“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他心中所想,就是梦中的太虚幻境!曹雪芹试图将一个寄托超越性的理想所在直接移植到现实之中,“一场幽梦同谁诉,千古情人我自知”,大观园进行和发生的故事,已然成为了曹雪芹寄托其“红楼一梦”的所在。


  可故事的主人——贾宝玉,在他的世界覆灭时,不得不出家吗?


  现实的世界躲不开“风刀霜剑严相逼”,在外部稍有动荡之时,大观园便如覆巢之卵,更何况,从建院之时,这个理想世界就不得不根植于污浊的现实世界,大观园中建筑材料、施工人员皆是最污浊的贾蓉、仆役等人所组织,更有甚者,大观园的雕栏玉砌、景观园林,竟是最混乱的会芳园的墙垣门楼所改造的。就连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水——也是会芳园所出。


  黛玉葬花时不禁感伤,“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这花遭塌了”,可见这大观园的水,来自如此一个污浊的所在,又流入一个更污浊的所在,女儿们皆是“水做的骨肉”,如此清爽,在这样一个清净雅致的大观园中,嬉戏游玩,却再清澈的水里不得不与尘世的污浊接触。


  它的归处,更是早已在书中的曲子、诗句、灯谜、名字……暗示了。宝玉与群钗的命运,不仅仅是简单的毁灭,却使以种种方式,怀金悼玉。恰如第十四支《红楼梦》曲: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依据红学诸先生的考证,高鹗做安排的结局实非曹雪芹原意,而依据前八十回的种种暗示,宝玉等人面临着大观园难以维持后必然的衰亡。


  结局是残忍而现实的。黛玉的结局如“殉道”般质本洁来还洁去,妙玉却不得不“污淖陷渠沟”,这两种最富代表性的结局,竟是人生之注定。


  一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亦道出了整个寄寓大观园之上的理想不得不面对的悲剧命运。曹雪芹将这样一个宗教世界“太虚幻境”移植到污浊的人间,可人间淤泥真能够凭空创造出一个清净世界的空中楼阁么?最富有象征性的晴雯,刚烈孤傲,在七十七回中死去,传说成了芙蓉花神的她,正是这个与浊世相对抗的缩影。一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欲以情诠空,似乎能可又不得不长歌当哭,嗟叹落泪,正是对理想世界最富有悲剧意味的自嘲。






  且说宝玉的结局,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作为这个清净世界的第一代表,贾宝玉的结局为红学家人所探讨,最终“出家”成为了最具有说服力的观点,而宝玉出家有何意味呢?


  在前八十回中,有多番关于“出家”的暗示,大约分为两类:一则因黛玉死了,无所依恋便出家了。二则是僧道与警幻仙姑种种提点,“作速回头”。书末的大观园已然渐渐败落。宝玉目睹这样的现实,也或许是陷入了经济的困窘,一如曹雪芹本人的境况,他的出家,可谓是对现实与理想的双重解脱。


  一则,贾氏家族已经衰落,他不得不面对污浊的尘世,他的结局是如黛玉一般的“死节”,还是如妙玉一般的“沦落”呢?作者为宝玉安排了一个勘破虚妄,“以情悟空”的结局,正是对现实的解脱。


  二则,此时的贾宝玉已经从大观园一场大梦中清醒了,大观园根植于污浊的现实世界,不过是他和群芳为了逃避现实而一厢情愿虚构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独存于尘世的,与真正警幻仙姑的觉悟境界尚有遥远的距离,他从对清净世界的幻想中也解脱出来了。


  正如那句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非爱恨,不过都是一时间的虚妄罢了,所有的欢声笑语,不过轮回大戏中,悲剧的前奏。宝玉和群芳在园子里,乃是面对生命无常固有的局限,覆亡是一种必然;而要从浊世中逃遁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园,也不免面临着滔滔浊世的影响和打击,最终随着这个清净世界的覆亡,失去了理想的屏障和温床。


  而真正的解脱,乃是任情自适的宝玉的最终出家!在污浊的尘世,宝玉有着悲悯的情怀;在那偏安的理想世界,宝玉有着过人的慧根。他终于看到了人间情事的悲剧本质,勘破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双重的虚妄不实,所选择的终途归宿,正是对这两个世界的超越。


  所谓“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象征着解脱的“出家”是面对无常大苦的必然还是偶然?多少人能在这温柔乡、富贵场中,“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呢?只得留给世人在对抗时光流逝的无奈中细细参详了。


  (文/圣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5 11:04 , Processed in 0.07172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