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5181#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2:46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风来犹作海潮音
2018年04月16日 11:01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风来犹作海潮音禅诗赏析:风来犹作海潮音
  题草堂


  元·溥光


  草堂名刹岁年深,


  三藏谈经事莫寻。


  唯有千章云木在,


  风来犹作海潮音。


  著者小传:溥光,字玄晖,号雪窗。俗姓李。山西大同人,诗文书画俱佳。与其同时代的赵孟頫对他的才华十分钦佩,曾荐之于朝,赐号“玄悟太师”。


  注释:


  三藏:佛教典籍经、律、论的总称,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故称三藏。精通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这里的“三藏“指鸠摩罗什译经师。


  千章云木:高耸入云的大树。“章“通撞,木一截为一撞,“千章”极言树木高大。《史记·货殖列传》“山居千章之材。”


  海潮音:喻指佛菩萨应时适机而说法的音声。《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此是譬喻菩萨应化之音声。


  赏析:


  “草堂名刹岁年深”,遥想当年,号称七佛译经师的鸠摩罗什大师居但在草堂寺,广说经法度化众生。“三藏谈经事莫寻”,而如今到了元王朝,早已岁深月久,所以此番诗僧来到寺里观瞻,对于罗什谈经之事,已经无法追寻昔年的盛况了。“唯有千章云木在”,忆往昔,隆盛的佛事已经远去,而寺庙中耸入云天的千章古木,却依旧常青。所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千章古木在阵阵风吹之下,“犹作海潮音”,依然发出佛门警世的海潮之音,演唱无上真谛。”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无情亦是应机而说,不待请也。诗僧沉浸于古木发出的海潮梵音中流连忘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2#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2:54 | 只看该作者
佛前有十种不求 你一定要记住!
2018
04/16
11:10
五台山文殊道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人人都希望易成、益己、顺适、无病、无难、无障,而现实情况则常是难成、损我、逆忤、多病、多难、多障....即便如此,我们常常还是一味索求,不撞南墙不回头。


  其实,如果带着智慧的觉察,你会发现前者并非完美无缺,后者亦非一无是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佛教典籍《宝王三昧论》有「十不求行」,虽是佛门修行要诀,但绝不仅仅利于佛子修行,其中蕴藏了货真价实的处世智慧。






  十不求行


  一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参禅学道的人,不要要求身体一定要健康,永远不生病,因为身体没有病,有时候容易生起贪欲、执着。“有病方知身是苦”,学道的人有时候带三分病,才知道发道心。因此,无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发精进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无病”。


  二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在世间做人处事,不要害怕困难挫折,有时太容易、太顺遂,容易骄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从艰难困苦里完成目标,反而不会遭致嫉妒、障碍。所以,“处世不求无难”。


  三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发心学道,不要要求没有障碍;没有一点障碍、干扰、困难,容易轻忽所学,做人就会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艰难,越懂得谨慎从事。所以,“究心不求无障”。






  四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不坚。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怕魔难,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难有时候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所以,“立行不求无魔”。


  五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我们无论是读书、创业,或是从事任何工作,不要急于成就,太容易成就,则志愿不坚,很容易遭致失败,所以,“谋事不求易成”。


  六


  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与人交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忙我、有利于我,这种自私的心态,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与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样给别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损道义。所以,“交情不求益吾”。


  七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与人相处,不要要求别人凡事听命于我、顺从我,事情太过顺心如意,则容易刚愎自用。所以,“于人不求顺适”。






  八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帮助别人,不要企望人家报答我。望人报答,那不是布施,是贪欲;既然布施,就要无所求,无所求的无相布施,才是真布施。


  九


  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此心妄动。


  见到人家有了好处、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羹,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生随喜心,为人家欢喜、祝福,这样就不会痴心妄动。


  十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压抑,不要急于辨白、申诉,否则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够吃得亏、看得破、放得下,有时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报。


  声明:五台山文殊道场 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3#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3:01 | 只看该作者
谁能观谁都自在 心经上的“观”字你读懂了吗?
2018
04/16
07:57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4
  《心经》上的第一个字就叫你观,观就是思惟,思惟就是你想,你一天想什么?


  经过你的想,经过你的思惟,经过你的理解,把一切诸法都看破了,生灭无常,无人、无我、无众生相,看破了、放下了,你才能自在啊!






  观自在,不止观世音菩萨一个人,谁能观,谁都自在。放下了、看破了,你自在了,不受一切烦恼束缚,则你的生命自在了,则你的思惟自在了,逆境、顺境、人我是非,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能自在了。


  观心自在,学佛法要用到你的心上,去变化你的心,变化你的态度,一切全变,你对佛法简直不会再怀疑了。就是转变你的心,变成一个清净的、清凉的信心,真信不疑,你再用起功来,比以前增加百倍。


  一定要相信业果不失,千万别做错事儿,没心眼的事儿不做。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是恶的,糊里糊涂做了,这种业好消,念经就消了,这是无心之过。


  在世间的法律,凡是无心的,它会酌情给你减刑;佛法更是了,你不是有意,你是善心做恶事的,善恶因果一定要分得很清楚,尽力善心做善事。






  还要信你自己的心是清净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是你后来给它增加负担,犯了很多的错误,给它增加了业,一生一生的,越迷越深,越深越造。


  你可以消除这个果报,从你现在的善念开始,善念逐渐增加,善果逐渐生起,恶果逐渐消失。


  还要相信一切众生都是可以度的,没有不可度的众生。说有不可度的众生,是你的菩萨心不够。没有不可度的众生,不过是有缘、无缘。缘成熟了,你一说,他就信了。你说法,他一修就成了,这就是缘成熟了。


  相信众生都可度,只是我的德不够,我跟他没有因缘,我度不了他,别人也许可以度他。但是一定相信他也是能成佛的,这叫信心,这个信心很不容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4#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2:40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课晚诵】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417课堂笔记220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410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3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3,250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5#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3:39 | 只看该作者
佛教的真空妙有如何理解
2018年04月17日 15:3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什么是实相?就是实相无相无不相。什么是实相?就是实相无相无不相。
  文/达照法师


  一般来说,大乘佛法是针对于小乘的解脱道来说的。你证悟空性只是明白“空”的本性,但是你还不明白有一个“不空”的本性。既明白“空”,又明白“不空”,两样都要明白的这叫做 “大空性”。什么是“大空性”呢?就是你不仅明白内在本体是空、无我、空性,而且你的生命也可以有无尽的庄严、无尽的妙用,可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十方诸佛都有他的净土,大乘佛法就是自己明白了无我,还要生生世世救度一切众生,成就佛的净土。


  这就是从“空”又变成“有”,这个“有”不是我们现在现实当中你、我、他、时空执着的有,而是破除了我执之后产生的“妙有”。这个“妙有”非常巧妙,我们的“有”就如同一堵墙,它是有障碍的,让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你不能从墙上穿过去,只有从门口才能过去;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到十方世界来去可以一切没有障碍,不管是山川水域、天上地下,没有一个事物能障碍得了他,所以他的“有”很巧妙,我们的“有”有的是障碍。


  比如说:我们这个课堂,你看这间教室上层只能坐二百多人,加上地下室总共容纳五百人。如果我们这间教室没有障碍的话,无论多少人都可以坐在一起,这在极乐世界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没办法,因为我们在娑婆世界。所以,大家如果都想在这个现场听课,最好我们都搬到极乐世界去,娑婆世界没有这个条件。娑婆世界条件有限,有限那也没办法,所以这个世界的“有”是有障碍的;大乘佛法中的“有”是没有障碍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有”是无极之体、清虚之身,所以他的“有”没有障碍!换句话说,如果在极乐世界,你坐在这里,其它的人也可以坐在你这个位置上,无数的人都可以坐在你这个位置上,而且彼此还没有矛盾,不会冲突;可是在娑婆世界,现在这个位置你坐了,别人就没办法再坐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极乐世界的众生,他的身体就像灯的光一样,你看这里,无数盏灯光能够没有障碍地照在一起,每盏灯的光还都是自己的光,它跟别的光还不会混淆,所以在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身体。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现在的这个破身体不仅障碍重重,还有生老病死,还很麻烦。所以,大乘菩萨乘、大乘佛法经典都以实相为体。什么是实相?就是实相无相无不相。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通解)


  达照法师 于温州妙果寺净土苑开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7#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4:10 | 只看该作者
弘一大师: 勿忘世上苦人多
2018
04/18
09:21
莲花宝宝
企鹅号

分享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评论
92


  一、释文
  草积不除
  便觉眼前生意满
  庵门常掩
  勿忘世上苦人多
  晚晴老人题晋江草庵联句
  可谓无缘同体
  字字悲心
  二、赏析
  1933年仲冬,弘一大师为晋江草庵所撰嵌名联。
  弘公与闽晋江草庵因缘深厚,曾先后三次莅临。
  第一次在1933年十一月十五日,第二次在1936年十二月初三日,第三次在1938年十二月十八日。第二次因大病至草庵,卧病期间,险象环生,已准备生西。
  曾立遗嘱以付侍者传贯法师:
  "命终前,请在布帐外助念佛号,但亦不必常常念。命终后,勿动身体,锁门历八小时。八小时后,万不可擦身体及洗面。即以随身所着之衣,外裹破夹被,卷好。送往楼后之山凹中。历三日,有虎食则善。否则,三日后即就地焚化(焚化后再通知他位,万不可早通知)。余命终后,诸事极为简单,必须依行,否则是逆子也。"
  又1936年正月初六,草庵所养蜂群误食山中毒花,因此死了百余只。法师不顾病弱之体,召集诸师为亡蜂行施食法而超度之。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自己死,不可早通知,惟恐惊动他人;蜜蜂死,则集僧众而为超度。
  如联所云,草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心系他人,爱及草木,慈悲博爱如大师者,亦稀有矣!
  三、补充
  草庵
  今址位于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市罗山街道苏内社区。明代晋江人何乔远《闽书·方域志》云: 华表山"两峰角立如华表,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时物也,祀摩尼佛。"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
  庵内依山石刻一圆形浅龛,直径1.68米,圆龛内雕刻一尊摩尼光佛,趺坐在莲花坛草庵寺佛像,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长0.32米,宽0.25米,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构设。
  草庵钟
  文/ 弘一大师
  摘自《南闽十年之梦影》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一场大病,所以我就搬到草庵来养病。
  这一回的大病,可以说是我一生的大纪念!
  我于一九三六年的正月,扶病到南普陀寺来。在病床上有一只钟,比其他的钟总要慢两刻,别人看到了,总是说这个钟不准,我说:‘这是草庵钟。’
  别人听了‘草庵钟’三字还是不懂,难道天下的钟也有许多不同的么?现在就让我详详细细的来说个明白:
  我那一回大病,在草庵住了一个多月。摆在病床上的钟,是以草庵的钟为标准的。而草庵的钟,总比一般的钟要慢半点。
  我以后虽然移到南普陀,但我的钟还是那个样子,比平常的钟慢两刻,所以‘草庵钟’就成了一个名词了。这件事由别人看来,也许以为是很好笑的吧!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看到这个钟,就想到我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了,往往使我发大惭愧,惭愧我德薄业重。
  我要自己时时发大惭愧,我总是故意地把钟改慢两刻,照草庵那钟的样子,不止当时如此,到现在还是如此,而且愿尽形寿,常常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8#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4:20 | 只看该作者
业相现前马上自省 业尽福来德行展现
2018
04/18
09:44
师子吼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在华严经第五参中,善财童子见到解脱长者,表明已发大菩提心:


  “圣者!我今以如是心。如是意乐。如是希欲。如是勤求。如是思惟。如是渴仰。如是尊重。如是方便。如是勇猛。如是究竟。如是谦下。来至圣者善知识所。” 善财童子以最虔敬的心供养,身口意三业完全托付给善知识,完全供养。






  “我闻圣者善能诱诲诸菩萨众。能以方便开佛境界。”第五住具足方便智,就能开佛境界。要到达佛境界来“示其道路。指其津济。与其桥梁。授其船筏。”


  请法从这里来,瑜伽行派重点。普贤乘行法两大甘露门,圆融,各有优胜:






  一、次第道。为修行本体,就是心法。修行次第道一定讲心法。心法前期,没入法界之前,要接受严格戒律管理,严守声闻戒,架构与善知识共识。要经得起考验。


  师父的第一个工作是调到正定。有意志力,通过这一关,自己有佛国土。成就入法界以后,戒律自然失效,戒律已改为发菩提心、大乘普贤戒。自以为是,一厢情愿,想当然耳,以偏概全,所谓所知障,未堪法器。






  二、圆融道,穷尽一切法门。讲身语意业,不需要禅定。要具备三个条件:


  Ⅰ、对三宝具足信心;Ⅱ、尽形寿行菩萨道;Ⅲ、归零功课,反省检讨,不能发嗔心。业海要填平,每天遇到一个业相,108拜,不找理由。一类业,思维厘清,一次总忏。业相没了,福报现前。






  生活中业相阻力到某一个时候,就会变成助力,这是德行展现,要修行就很快。往生与德行相应的净土,超过极乐不知几百倍。下辈子修,一步登天。圆融道没有自己国土,只有往生别人国土。净土法界以上没有邪定聚。这个行法就简单了!(海云师演华严,圆明心要笔记)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89#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4:29 | 只看该作者
一文读懂:禅 禅宗 参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018
04/18
13:15
依他起
企鹅号

分享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评论
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肯定知道,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它对后世的思想、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一项,禅宗所倡导的“禅”的理念,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今天人们一提到“禅”/“禅意”,便会本能地将其与禅宗联系在一起。
  除了禅的理念与文化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参禅,也和禅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禅意
  参禅,是禅宗修行的最基本的方式。“参”,即参究的意思,“参禅”,即参究禅道,以求“明心见性”。参禅的方法很多:独自打坐,静心审思;参见禅师,以求开示;禅师与学人的机语回答:参“公案”;参“话头”,等等,都可以叫做“参禅”。
  初学参禅的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参究禅道,大多(也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执著心外之物,便会陷入言语文字、分别意识、逻辑判断等“妄念”(或称“妄心")的窠臼,迷而不悟。禅宗历代祖师大德最初参禅时,也概莫能外。要转迷开悟,必须将心外之事和物彻底放下,以“正念”(或称“无念”)直截本体心性,才能觉见真如佛性。
  禅宗把“参禅”作为一条清规,《百丈清规》卷二说,“凡集众开示皆谓之参。”其中,“参”有“朝参”(指早餐后进堂听禅师说法)、“晚参”(指傍晚集会听禅师说法)等仪式。

  禅
  禅是由禅宗在汉地发扬光大的一种理念、一种生活/行为处事的方式,其意义,无非是让人活得自在、活出真正的自我。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禅宗所提倡的方法,便是参禅。
  无论是禅,还是参禅,都是由禅宗在汉地进一步发扬光大,为大众所熟知的。

  参禅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2:53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课晚诵】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418课堂笔记228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410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3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3,250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1#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2#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2:58 | 只看该作者
妙莲老和尚:担水的启示
2018年01月05日 17:36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4人参与) 收藏本文     
我们道业不精进,烦恼便降伏不了。你想自在、快乐吗?那就要精进,千万不要懈怠!我们道业不精进,烦恼便降伏不了。你想自在、快乐吗?那就要精进,千万不要懈怠!
  文/妙莲老和尚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老和尚今天有这种种的事,都是五、六十年前打下的基础。没有古人的风骨严格,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环境带你们、不会有创道场这一切的一切,乃至到利益未来。这是活生生的事实摆在你们眼前,看你们怎么样来真诚地学习,以利后代万世。


  说到这儿,我自自然然想到几十年前住在乡下的往事,那时的用水,哪里有水龙头一开水就来呢?总要跑个一、二里,或三、五里的路来担水。所以我初到台湾看人在担水,好像很没用的样子,因为担水用的水桶只是外省用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而已,可说都是小孩担水的小桶耳。


  我初担水时不过才十一、二岁,大人一次能担两大桶的水,我也担满了两桶,那时一担就是两个桶子。人家看到我担整桶的水,就说:“嗳,你怎么担一桶呢?半桶就好了!”但我如果只担两个半桶就觉得很丑,所以就不担半桶,一定要担满两桶水。哇!顶起来时,东倒西歪的,一走就倒了,力量还不够大嘛!可是心就是那么坚强啊!觉得担半桶水好丑啊!就这么炼锻、炼锻,十三、四岁时,我担水就同大人一样了。


  就是要这样努力嘛!有这一种毅力、精神,那你就有力量,希望大家也要如此奋斗、发奋!常住上的这些事情,一切都要把它做好,你做好就多拿一分功德钱喔!


  佛法讲平等,但平等之中也要有个公道。怎么公道?就是平等之中,不同的义务有不同的价值存在。拿苦力来说吧,苦力甲一次能担一百斤,苦力乙只能担三、四十斤,如果凭担的分量、效率来分价钱,甲做一天工,乙也是做一天工,甲一天能拿一千块钱,乙做一天工只能拿三、四百块钱。乙说:“这很不平等啊!他来做一天工,我来也做一天工,他做得轻轻松松的,我还做得这么辛苦、努力,怎么我所得的价钱这样少呢?”其实这才是因果分明、赏罚分明!是真正的公道、公平喔!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为什么生西方还分三辈九品?三辈九品的上上品并没有禁止你去,也不是你只有生在下下品的分。你生在下下品,是因为功行不如人家、戒定慧三学不如人家,那怎么争?这没办法争、争不到平等的。


  世间往往有一种苦恼人:“哦,怎么待遇不平等”?待遇不平等?但你在义务上、工作上、效率上、做事努力上、修持用功上,等不等呢?你要平 等,就要在自己身心力上来争取:“他能担一百斤,我怎么不能担一百斤”?就是拼命也要担一百斤,努力嘛!


  恭喜大家能精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道业不精进,烦恼便降伏不了。你想自在、快乐吗?那就要精进,千万不要懈怠!你看《弥陀经》上的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度一切众生精进不退、自修利他永不疲倦。祝福诸位努力,道业成就,这样我们往生就生上品。


  祝福诸位生西方,同生上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3#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3:04 | 只看该作者
东方解脱心理学医我心
2018年04月19日 09:34  菩提书院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东方解脱心理学医我心东方解脱心理学医我心
  文/李针


  回顾成长经历,我从小在一个小县城长大,那时就幻想着有一天能去大城市,感觉大城市很繁华,想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很向往。上学的唯一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逃离自己居住的穷乡僻壤。也许在高中时期经历的应试教育太苦闷、压抑了,上大学后我一下就懈怠下来了,没了目标,很迷茫。有一首流行歌曲唱到:“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我的烦恼也是从那时开始,并逐步增多。毕业后,我来到大城市,工作,结婚,生子,但总感觉自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因为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得这样。


  还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因为和领导意见不合而辞职的;结婚之后,夫妻不和,总是吵架;生完孩子之后,甚至有点产后抑郁;婆媳关系也不和睦,搞得家里鸡飞狗跳。我无法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活得很苦恼。有了烦恼后,我也会想:我为什么工作?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生孩子呢?难道别人这样做,家里老人要求我这样做,我就得这样做吗?我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特别大的兴趣,疯狂地花钱参加各种课程,参加的时候很感动,很激动,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却一动也不动,没过几天烦恼依旧,又被打回原形了。而且我越学西方心理学,越恐慌,感觉自己的现状都是之前很不理想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我得背着这些烙印继续生活下去,好像没有改变的可能性。


  就在那时,我开始接触三级修学。我明白了,原来佛法并不是迷信,是东方解脱心理学。说起解脱,一开始我很排斥,我以为解脱就是死了,如果是这样我可不想解脱。阅读济群导师的小册子后,我才明白,解脱代表心理没有迷惑烦恼,没有心灵垃圾,是心灵的解放和自由。每个众生都有觉悟的潜质,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自己才是最好的治疗师,佛法给我的生命带来了希望。


  法义中讲到:错误观念,是导致痛苦的源头之一。回想起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一直梦想来到大城市,追求吃好穿好住好的生活,喜欢和别人攀比,活得很累,欲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烦恼。满足了以后,要不了多久,又感觉空虚无聊。现在看来,我追求的这些确实是非常虚幻,短暂的。如果迷惑烦恼得不到消除,生命的底色就是苦的。


  我之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地球应该围着我转,爱人应该听我的。有时他喝酒应酬,我见到他喝得烂醉如泥回家时的样子,就怒火中烧。遇到和婆婆不同意见的时候,我容不得婆婆说我半句不好。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和家人沟通困难,甚至觉得我和我婆婆就是上辈子的冤家,水火不容,有时虽嘴上不说,但心里满是挑剔,自己总是生闷气。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水知道答案”,估计大家都听说过。同样的两杯水,对一杯水说诅咒的话,对另一杯水说祝福感恩的话,最后水的结晶将会不同。前者非常丑陋,后者非常美丽。


  同样的道理,因为我每次看家人都不顺眼,每天在内心都说一些抱怨、愤恨的话,所以,就会在内心潜意识里播下负能量的种子。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我还会暗暗后悔嫁给我爱人,甚至连离婚的心都有了。渐渐地,我就变成了后悔过去,抱怨现在,对未来绝望的怨妇。“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种负能量就成为了我心灵世界的主导。相由心生,时间长了,自己变得苦大仇深,眉头紧锁,穿什么样的衣服,做什么样的发型,敷什么样的面膜也不漂亮啊!我觉得,这就是我给自己编织的轮回大网!


  法义中讲到“选择什么,发展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我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就不能选择接纳、理解家人呢?我爱人喝酒应酬,也是为了工作挣钱,更好地承担家庭责任。我婆婆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以前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所以平时和我有不同意见也很正常。而且我和婆婆一起生活,她承担了所有家务,照顾我和孩子的衣食住行,我对这些竟浑然不觉,对婆婆没有生起一丁点的感恩心。我的攀比心,嫉妒心,嗔恨心,二元对立的心等等,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以自我感觉为中心,都是出在我这颗心上。


  我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想让心调柔,培养自己善的心理。渐渐地,我发现我对爱人不是那么执著了,他有他的生活,我会经常把所学佛法和他分享,希望他能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里的家务我也尽量承担,遇到和婆婆有分歧的地方,我会尽量跳出自己的主观认识,首先慢慢思考:按照婆婆的建议去做,是否也不影响结果呢?


  法义中也讲到:发心,即发展什么样的心理,这是代表对生命目标的选择。我选择感恩家人,理解接纳家人。渐渐地,我潜意识里的种子,就会转染成净。心净则国土净,从负能量的用心习惯里走出来,当下就能够脱离轮回。其实,我们的心本来就是平衡的,自足的,像虚空一样,不需外界支撑。


  最后愿大家都能早日明心见性,成为真正的,圆满无暇的健康者,觉悟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4#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3:20 | 只看该作者
想皈依先了解佛教三宝
2018年04月18日 15:00  溯源佛教网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想皈依先了解佛教三宝想皈依先了解佛教三宝
  文/妙祥法师


  ☞三宝为究竟皈依处


  佛在《法句经》有这么一句:“这的确是平安的皈依处。”这是指什么说的?指三宝说的。三宝是最上的皈依处。依此皈依处,人们得以解脱一切苦。


  这句话就是说三宝确实是平安的皈依处,最平安,它能使我们平安。这个平安不是暂时的平安,不是一时的平安,不是小的平安,而是彻底究竟的平安。


  谁能使我们得到究竟和彻底的平安呢?也就是三宝。什么是我们的皈依处?最上皈依处、最究竟的皈依处就是三宝。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依此皈依处,人们得以解脱一切苦。


  这个解脱一切苦不是谁都办得到的,各个宗教都说自己能解除一切人的苦,同时又设了很多的障碍:“如果不信我,就下地狱、炼狱等等,或是被割杀、毁灭,还要受种种的苦。”


  但是在佛教三宝这块儿不存在,你只要是按照佛法去做,人们得以解脱一切苦。一切苦都能解决,没有一苦不能解决的,也就能得到究竟乐,这是我们修行最大的地方,也是最上的皈依处。


  《多论》云:“以三宝为所皈,所皈以救护为义。如人获罪于王,”如同人得罪了自己国家的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彼王敕言:汝求无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


  你不要出去,在我的范围之内;你不要违犯我的教敕,按照我的教法、教育去做,必当救护。


  “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皈向三宝,魔无如之何!”就是说你只要是投向三宝,按照三宝的教义去做,按着三宝的戒律去做,必当救护。虽然你过去属于魔,最后魔对你也无可奈何了。


  “以三宝为所皈,所皈以救护为义。”我们以佛、法、僧三宝为我们皈依的对象,之所以皈依佛、法、僧三宝,是因三宝能够救护我们,脱离生死苦海的缘故。


  所以我们知道佛有救护之意,我们每个人,作为众生都有种种烦恼,没有烦恼不生娑婆,只要是众生都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人类有人类的烦恼,畜生道有畜生道的烦恼,天人有天人的烦恼,地狱有地狱的烦恼,六道众生皆有烦恼,只不过是多和少而已。


  所以想去掉烦恼,究竟地把烦恼解除,只有皈依三宝,三宝能使我们得以救护。这是第一句,三宝为救护义。


  第二句:“如人获罪于王,投向他国,彼王敕言:汝求无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


  这就如同一个人获罪以后,投向一个国王那里想得到救护。国王告诫他:你想免罪,求得无畏而来投奔我,你就不要出我的疆土,不要违背我的教导,我必当救护你。


  有时候我们众生的习性重,虽皈依三宝了,但是不肯听佛的教导。说我皈依三宝了,已经上你这儿挂名了,至于我听不听你的,那是我的事情。等到我受苦受难,你还得帮我,你不帮我还是你不对。


  这种做法有点太偏离常规了。你想得到安全,想被救护,你必须要不违背教导,你才能被救护。佛讲:如果你不违背教导,我必当救护,就像出离苦海似的。


  有的说“我想成佛”。那你就得按佛法去做,要去守戒,要按照正法去行持,你必能成佛。


  下一句:“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皈向三宝,魔无如之何。”我们众生也是如此,系属于魔,而有轮回生死过,皈向三宝以后,能脱离生死,魔就不能奈何我们了。


  这个“魔”它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烦恼就是魔。如果我们能够皈依三宝,按照佛法去做,我们就能脱离生死苦海,魔就不会奈何我们,这是必定的。


  ☞住持三宝是性中之相


  下面讲一下“住持三宝”——三宝有住持三宝。其中有佛宝:凡用玉琢、石刻、金铸、铜浇、泥塑、木雕、油漆、墨画、绢绣、纸绘的佛像,这都属于佛宝。佛涅槃以后,这些都可以代表佛宝。


  法宝,经、律、论三藏经典,这是法宝。僧宝,凡是剃发染衣的比丘、比丘尼,都属僧宝。


  因为佛入灭之后的佛教,靠这一类的三宝为之延续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传布佛教的教义,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三宝就是我们的法身慧命。这个(住持)三宝从哪儿来呢?是从我们的自性化来的。三宝就是我们的自性,只不过是自性外在的一种表现。我们皈依了外在的住持三宝,也就是皈依了我们的自性。


  有人认为,三宝只是一种形象,一种形式。这是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三宝,自性外在的表现他不懂。他以为是人们创造了一个形象,而让大众再不断地皈依他,起到一个信心的作用,这是大错特错。


  因为三宝就是我们自性的化现,一个人如果能够对住持三宝生起恭敬心,必当会得到解脱,所以这个相是性中之相。


  因为佛入灭之后的佛教,就靠这一类三宝延续着佛法的慧命。没有这些三宝,佛法的慧命就会断绝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护持佛法的慧命,不要忽视,要延续。


  怎么去延续呢?我们不光要读经,要按照去做,还要有人出家维持、延续佛法的慧命。


  ☞延续僧宝,皈依择善而从


  有的劝人不要出家。这等于什么呢?就是不让人延续佛法的慧命。因为三宝中佛最尊、最贵,法为最殊胜,但却是以僧的地位最重、最要。


  佛入灭之后,佛教的道场,要由僧宝来住持;佛教的经典,要由僧宝来保存;佛教的“文化”(指教理和法脉),要由僧宝来传播;佛教的信徒,由僧宝来接引。


  有的不让人出家,他说:“我不赞成出家,我也不劝人出家。”这等于不让延续佛法慧命一样,这要说“过失”太小——这是很大的一种罪业,是不应该这么做的。


  我们一定要延续僧宝,延续僧宝才能有法宝和佛宝的延续。因为没有僧宝,就会断绝佛宝和法宝的延续。所以要是有人说不赞成出家,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应该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不管以什么为理由,都不应该在大局上不劝人出家,不让人出家,这罪业是无量的。当然了,出家要有优良的人选,一定要选择好的。年龄大的人自己不能出家了,要选自己儿女中好的,比如你有三个儿女,你挑来挑去挑一个最懒的让他出家,这不合适,是吧?


  上回有一个家长真送孩子到我们那儿出家去了,他说:“师父,你一定要收下,他可愿意出家了,可好了!”我说:“怎么好?”他说:“现在很听话,你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我说:“他精神怎么样?”他说好像住过精神病院吧。


  就是说,他得了忧郁症或精神有点不正常,父母听别人说到三宝地能好,所以送到三宝地让他出家。虽然他相信三宝,但是没有把最好的送过来,还是不合适的。


  我说你这孩子病还没好,好了再说吧,是吧?我们应该把最好的儿女送来出家,来担负如来家业,续佛慧命,这是应该做的。


  因此,佛陀在世时,佛教以佛为轴心;佛陀入灭之后,佛教则以僧宝为中心。佛把重任交给了僧人,佛讲:未来的行来主、坐禅主、说法主是谁呢?是僧人。


  佛已经说了,将来弘法的人,住持三宝的人就是僧人。所以佛教以僧宝为中心。僧人之中,固然有龙蛇混杂的,“我人皈依”,就是我们要皈依,“不妨择善而从”,看一看,守戒的僧人我们去皈依。


  末法时期,想选择一个善知识不容易,最起码得保证两条,最少得两条:第一个是严格持戒;第二个要有慈悲心。这两个是最起码的条件,再加一个,要有正知正见。


  本来是有十条,其他的像证悟啊,我们有的人达不到,或是我们也不清楚,但最起码我们要看重这两条。有的去皈依了,对这个师父一点都不了解,不清楚——他有些行为本来已经不太正当了。


  特别有的人还皈依在家人,非常可笑。有的还搞什么“双修法”等等,这都不是我们的皈依处。


  真正的皈依应该皈依僧人,僧人能称为宝,在家人是不能称为宝的。僧人这个形象是来源于自性,是外在的化现三宝。


  虽然如此,但对于恭敬和供养之心,应该一律平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们皈依要有选择,但是恭敬之心和供养之心应该一律平等。


  佛经中说,虽是破戒比丘,仍足为人天之师,所以不得分等。就是破戒比丘,他仍可以做人天之师。虽然他犯了很大的过失,甚至破戒了,还能做人天之师。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还存在对佛的信心。作为佛的代表,三宝的形象他还没有失去,这一点和外道比,不只胜于千百万倍。所以这点确实不一样。


  头几天我听两个居士谈话,其中一个说那个僧人不好,另一个居士说:“哎呀,不要看他不好,你看人家能出家,你还没出家呢,人家这一点就比你强多了。”


  他说的确实是实话。只要敢于出家,虽然修持得不好,但将来终归有一天他会改过来的,而且他的形象是三宝的形象,所以我们一定要恭敬。


  对佛法中的事情不要妄加批评,如果知道不符合戒律,我们可以忏谢而去,就是忏悔:对不起了,我定力不足,我再换个地方。然后再找一个好的地方,就可以了。


  [附录:三种三宝]


  化相三宝:


  所言化相三宝者,如来出世,夜睹明星,树王得道,是为佛宝;


  依一实相,说四谛法,是为法宝;


  初度陈如五人,召善来比丘,是为僧宝。


  住持三宝:


  佛灭度后,以刻铸图绘如来遗像,是为佛宝;


  贝叶黄卷,三藏圣教,是为法宝;


  剃发染衣,严净毗尼,绍弘佛化,是为僧宝。


  一体三宝:


  所言一体三宝者,以实相慧,觉了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双忘双照,三智圆觉,是自性佛宝;


  所觉法性之理,三谛具足,是自性法宝;


  此觉慧与理事和合,是自性僧宝。


  而住持一体,悉称宝者,不为世法之所侵凌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所言皈依者,《显宗论》云:“救济义。以皈依三宝,能息无边生死苦轮,远离一切大怖畏故。”


  须知,舍住持三宝,别无一体三宝;离一体三宝,更无住持三宝。住持是相,相即性中之相;一体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性相一如,二而不二。迷之者,流转生死;悟之者,成等正觉。


  汝今既能深信皈依住持三宝,则本有一体三宝,法尔具足。如是性相不乖,理事双明,方为真正受三皈者。(摘自《授居家二众三皈、五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5#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3:48 | 只看该作者
憨山德清禅诗《雪里梅花》
2018年04月19日 11:04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憨山德清禅诗《雪里梅花》憨山德清禅诗《雪里梅花》
  雪里梅花


  明·憨山德清


  雪里梅花初放,


  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


  忽将鼻孔冲开。


  著者小传:


  憨山德清(1546-1623)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安徽全椒人。12岁投南京报恩寺学经教,通内外黃老之学,19岁受具足戒。一生弘扬佛法、重修祖庭、选僧受戒、立仪学、养沙弥、设立库司清规、大振祖风。后人立塔于南华天子岗,世称憨山大师。思想融合禅与华严,倡导禅净无别、三教归一说。学识之渊博,著作之丰。亦非常人能及。著有《华严纲要八十卷》、《楞严通义十卷》等,另有门人将其著作汇编《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二十卷》。诗文造诣甚高,圆寂后在曹溪留下全身舍利,供人瞻仰。


  赏析:


  这首诗把禅师闻香而悟道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意趣昂然,禅机连连。无量佛国以无量法门普做无量佛事,而以香积作佛事在《维摩诘经》中便有记载。“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惟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本诗描绘的是雪夜中的寒梅初初盛开,暗暗发出清逸的香气,香气冲开了憨山禅师的鼻孔,使他刹那间证入“诸法实相“的本来面目。为什么闻香也能悟道呢?《楞严经》有云:“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学者‘若能当下返妄归真,则法法无非入道妙门,正所谓”闻性本具圆通常,动静寤床总昭彰,若能返闻闻自性,娑婆当处即寂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3:55 | 只看该作者
问问自己,你把信仰排在第几位?
2018
04/18
14:42
昌列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4
  嘎玛仁波切精彩开示节选






  观修四无量心,获得的功德极为广大。


  让四无量心强大且坚固


  好好地修四无量心,直到力量强大稳固。最后,自他二利都能够究竟圆满,成就佛果。想想看,我们在一天之中,内心经常胡思乱想,不断产生非常多的妄念。


  所以,如果能转变心念,观修四无量心。即使每天只有五分钟或十分钟实修,甚至好好观修一分钟,获得的功德利益都极为广大。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


  信心犹如黑夜的闪电 虽短暂却明亮


  《入菩萨行论》中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因佛威德加持力,世人暂萌修福念。”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能生起学佛意愿,或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对众生的悲心。就像黑夜中的闪电,非常短暂却明亮,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这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






  身为佛教徒,一定要具备基本的谨慎恭敬


  问问自己 你把信仰排在第几位


  佛、法、僧三宝,极其殊胜,理应发自内心地珍惜珍重。学佛之后,大家可以问问自己,我把信仰排在第几位?真正虔诚的佛教徒,必然会将世俗的一切往后排,信仰才是第一位的,而且也会通过他的言行表达出来。


  身为佛教徒,一定要具备基本的谨慎恭敬,不断增强自己的虔诚心与恭敬心,就不会因无明造业了。现在嘴上说自己是佛教徒的人有很多,通过所言所行及其思想是不是如法,就可以观察自己是否达到一个虔诚佛教徒的标准。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修行不会太差。


  人生成败新标准——慈悲心


  所谓成家立业,你立的是善业还是恶业呢?


  学会用智慧的方式管理情绪。


  如何平衡好应酬和修行之间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7#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5:10 | 只看该作者
北大教授楼宇烈:做本分事 持平常心 成自在人
2018
04/18
14:53
雪域太阳部落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45




  北大教授楼宇烈:我研习佛学几十年的体会


  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大家又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因为对于禅宗的许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禅宗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将禅看成是和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很神秘的、彼岸的一种境界。然而,禅并不是彼岸世界的东西,禅也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禅就在我们中间,禅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禅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言论、行为、思想。


  禅宗是非常注重现实的,或者用禅宗的话来讲叫做“当下”。我们的生命要有意义,只能够在当下体现出来,因此要活在当下,既然要活在当下;修也要修在当下,悟也要悟在当下。就象戒烟的人总想,明天不抽吧,明天抽完了,再等明天吧,这样永远没有当下,也就永远戒不了烟。所以说,禅宗特别强调当下,人要活在当下,生命要体现在当下。


  当下讲究的就非常实际了,平凡无奇。所以很多人想问我该怎么学禅啊,那就是你该做什么做什么。对于有些人想求得一个心目中的某样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讲,这种当下的修炼是修而无修啊,也是悟而无悟的。只要是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味,就会知道,原来禅就是那么简单,禅就是不需要离开我们的当下,因为离开了当下,实际上就什么也得不到。


  慧能在《坛经》里面多处这样讲,“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哪来什么角啊,就是说,离开当下是求不到的。


  近代一位著名的高僧,太虚大师曾讲过这样的话,“仰止唯佛陀”,我敬仰的是佛陀,“完成在人格”,完成就在自己的人品。“人圆佛即成”,每个人只要修养的好那就是佛了,“是名真现实”,这才是真正的现实。我们要体悟生命,就要从当下做起。做好本分之事实际上是为理想开辟了道路。我们很多人都喜欢遐想,但再好的理想不能从本分事做起的话那也是永远达不到的。


  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学禅就是要从你的本分事做起。有人问学禅有没有一个次第、一个道路可循?有。这就是三句话,或叫做“禅学三要”,“修禅三次第”。


  做本分事


  第一句就是“做本分事”,做好你现在应做的事。河北赵县柏林寺是唐代的一位叫做赵州禅师的道场。做本分事就是赵州和尚在接引学人时讲的一句话。他的弟子不明白什么叫“做本分事”,他就解释说:“树摇鸟散,鱼惊水浑”,树一摇动,鸟就飞散了,水里的鱼一惊动,水就浑了,这是很普通的事情。


  学禅也是很普通的事情,你现在在干什么,那你就继续干什么。有人听了不解,会问“那你还修什么呢,既然你已经这样了那你要修什么呢?”但这正是佛教所讲的“无修之修”,这个其实比你要想通过学一个什么方法去修是更难的。因为就一般人来讲,他们都是不太安于自己的现状的,总是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想着另一件事,而且总觉得我手里做的这件事是委屈了我这个人,而我心里想的那件事才是真正适合我做的事。所以说要能够做好你手下的本分事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禅正是要在这个地方考验你,锻炼你。


  我们常常讲事情要从脚下开始,你怎样才能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脱离你现在所做的事,这只能成为一个空想。禅不是一个空想,它是很具体的,就在你的面前。你要是能真正做到这第一步,你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了,你也就开始认识到禅的真谛了。


  禅不是要让我们离开现实世界去幻想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而是就在现实生活中让你去体认你的自我。学人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帮我解决种种烦恼啊?帮我解脱掉绑在我身上的种种绳索啊?”


  很多禅宗祖师们在回答他们的时候,就会反问“谁绑住你了?”没有人绑住你,是你自己绑住你自己的,我们有句话叫“自寻烦恼”。你自己有了分别心,自己讨厌这个现实生活环境,讨厌这么多的包袱,就想跳出这个现实生活环境去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躲起来,可是有这样一个清净的地方吗?没有!


  看起来你是跳出这个环境了,可实际上你是放下这个包袱又去背上另一个包袱,逃出这个牢笼又去钻进另一个牢笼。所以禅宗是非常强调当下就觉悟到你的本性、本心是没有烦恼的,只是你自己把烦恼加在自己身上,所以禅宗的第一个宗旨就是“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你要离开现实的世界要去寻找一个清净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烦恼,因为你找不到。所以我们要从当下的本分事做起,这是第一步。


  持平常心


  第二句话是“持平常心”。这句话和前一句话是相通的,但是它对你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因为虽然你做好了本分事,但你是否还能做到对你所做的事没有什么计较呢?你是否在意别人对你所做的事的赞扬或批评,是否会因为别人说风凉话心里就不高兴,别人说了好话有必要就心里很舒服呢?


  做好本分事不等于就保持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动心,不起念。


  禅宗公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个禅师“你平时修炼不修炼啊”,他说当然修炼了,又问:“你怎么修炼啊?”他说我是“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别人就纳闷,说你这也叫“修’吗?他说当然是修了,有多少人是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百般的思虑啊,睡的时候不好好睡,千般计较啊。本来很普通的一件事,吃饭睡觉,可是有很多人就是要想东想西,吃到好的心里就高兴,吃到差的,心里就埋怨。


  对于这些事你能不能不计较任何的好坏呢,用佛教里的话讲就是能不能做到“八风吹不动”。哪“八风”呢?利、衰、毁、誉、讥、称、苦、乐。


  “利”就是顺利,“衰”就是衰落,“毁”“讥”就是毁谤你、讥讽你,“誉”“称”就是赞扬你、吹捧你。你做任何事情,在这种八种情况下都能不动心,那是需要很高的修养的。有时尽管你嘴上会说“这些事我都看穿了,根本就不在乎”,可是我想当别人说你几句风凉话的时候,你可能心里就不太好受。别人要是吹捧你几句,你虽然表面上说“哪里哪里”,可是心里面可能在暗暗自喜。这也是人之常情,要想能克服这一点,必须禅修达到相当的境界才行。


  我常常讲一个故事,宋代的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他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跟佛印禅师关系相当好,平时经常来往,他们一个住在江南,一个住在江北,有一次苏东坡坐船过江去看望佛印,恰好碰到佛印不在寺庙里,他就一个人在寺庙里转悠,看到大雄宝殿里的佛像十分庄严,他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写完自己觉得很得意,就交给小和尚,说等你师父回来交给你师父看,然后他就走了。


  佛印回来看到这首诗,就提起笔来在上面题了两个字:放屁!就让这个小和尚给苏东坡送回去。


  苏东坡一看很纳闷,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我写那么好的诗,居然给我的评价就是“放屁”两个字。所以他就马上坐船去找佛印禅师,要跟他辩辩理。见了佛印禅师,佛印就跟他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我这么一屁怎么就把你打的过江来了呢?


  所以你们看,苏东坡的佛学修养还是相当高的,对佛学的义理理解得也相当透彻,可是碰到这样具体的事,他就不能用一个平常心去对待。大乘佛教讲“六度”,即从此岸世界渡到彼岸世界的六种修炼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第三讲的忍辱,我们常常将它理解成忍受屈辱,比如别人打你、骂你你都能忍住,或者甚至像基督教里讲的那样,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也送上去。


  其实佛教里讲的“忍辱”不只是忍受屈辱,你还要能不能忍住人家的吹捧。“八风”里不仅有毁、讥,还有称、誉,对于别人的毁、讥,你可能忍住了,对于别人的称、誉你能不能也不为所动?而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


  成自在人


  第三句话就是“成自在人”。所谓“自在”,就是自由自在。我们没有任何烦恼的束缚了,那不就是自由自在了吗?做“自在人”是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佛教里描写的佛、菩萨他们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大自在的境界。


  《心经》的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那么怎样才能成自在人呢?什么是大自在境界?禅宗里也有描写,就是“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整日行走未曾踏着一片地。”这句话在一般的思维方式下是不好理解的,而佛教通过这个要说的是,你不要被这些外在的相状所牵动,你虽然整天在吃饭,走路,但不会被米、路这些外境所干扰,而你又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外境。


  修禅并不是要你躲到什么深山老林里去,什么东西都见不着,好象这样就不会被外境干扰了。其实就算到了深山老林里面,要是你的心不净的话,你产生的种种妄想念头可能比你在这热闹的地方更多。禅宗讲你心净了,才能佛土净,心不净到哪都躲不掉。所以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如果你能做到对境不起心、不起念、不着相,那你就自在了。


  上面我给大家讲了三个步骤,即“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有些人听了我这三句话,觉得很有意思,就问能不能给它再对上三句,让它成为一个对联呢?我想了想,觉得对上这三句话比较好,今天也奉献给大家:行慈悲愿、启般若慧、证菩提道。这三句话应该算是大乘佛教的最根本的精神。


  行慈悲愿


  大乘佛教从哪入手?就是从慈悲入手,慈悲就是与乐拔苦,对众生要行慈悲,而对自己来讲也是一个修证的过程。因为最切实的来讲,怎么才能行慈悲?慈悲就是你的本分事。


  启般若慧


  第二句话“启般若慧”,“启”就是开启,而“般若”本身就是智慧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把它翻译成智慧呢?


  因为它跟我们平时讲的智慧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我们平时讲的智慧就是指一个人很聪明,或者这个人对事物能够分辨得很清楚。我们平时的认识就是从分辨开始的,我们讲一个东西是方的,这是相对于圆的、三角形的来说的。可是正是这种分别的思维方式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分别心、执著心。


  在佛教看来最基本的一个分别就是我跟他人的分别,即“我执”,一切的烦恼归根结底来说都是来源于“我执”,将我和他人对立起来。那么要怎样才能破除这种分别与执著呢?那就是要用一种般若的智慧。


  所谓般若的智慧就是消除这种分别,它是一种平等的智慧,用《金刚经》里的话讲,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种所谓平等、无分别是在什么基点上来讲的呢?就是认识到一切事物是本来清净的、本来是空的。


  为什么说它们是空的?因为一切现象世界的事物都是因缘而生,都是“缘起”,既然是缘起的,这个事物就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性,它是各种因缘集合在一起的,因缘聚会,才有这个生命体。所谓生命体都是由“五蕴”聚合而成的,即色、受、想、行、识。所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性,在佛教里称做“无我”,因缘一旦散了,这个事物也就没有了。


  因此这样一个现象世界的事物是没有恒常性的,是刹那生灭的,所以佛教里讲“无常”,一切生命体都有生老病死这样的过程,一切非生命体也有成住异灭这样的过程,所以佛教才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般若这种智慧要你看到这一点,用《金刚经》里的话说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你就不会产生种种颠倒妄想,去执著它。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平常心,不会去计较得失。佛教就是要你用般若的智慧去消除分别心,执著心,以及由这种执著心产生的贪、嗔、痴这“三毒”。


  贪就是贪得无厌,嗔就是恼怒,痴就是不明事理。人们的一切烦恼就是来源于这“三毒”。有人会问佛教讲消除“执著心”、破除“我执”,这和有人生目标、有人生追求有没有矛盾。我想这是两个问题,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追求呢?佛教并不是要制止你有人生目标,而是说你要找到自己恰当的人生目标。


  人最难的就是自我认识,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如果你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瞎追求这个追求那个,那很可能就会出问题,可是一旦你把自己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做到最好,那就是真正的把握了自我。这并不是执著。我们不要把两种执著混淆了,做事情要有一种执著心,这是佛教里讲的“精进”,是佛教所提倡的,它不同于我们这里要破除的“我执”。


  证菩提道


  第三句话是“证菩提道”。《法华经》里讲,佛是为了一个大因缘来到这个世间的,这个因缘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佛知见就是般若的智慧。那么佛教追求的是什么东西呢?


  就是“证菩提道”。菩提就是觉悟。佛教说,这种般若的智慧就是让你悟到你自己的本来面貌。禅宗常问,父母未生你前,什么是你的本来面貌?那就是什么都没有啊。佛教最终来讲是讲人的觉悟的,觉悟人生,认识到自我,而不被现象世界的我牵着鼻子走。如果你回归到真正的自我,那你就是自由的,现在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自我的失落。


  我们所以烦恼,所以觉得没有自由,是因为你还没有认识到必然,如果你认识到必然,那么你就有了自由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把握。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规则都是一种必然性的体现,你是不能随便违背的,违背了就要惩罚你。可是你认识到这种必然性,按照这种必然性去做的话,那么你就到哪都是自由的。


  为什么孔子讲到了七十岁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七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他能够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到人生的一些必然规则。当然不一定要到七十岁,这要看各人的悟性。我今年七十多岁了,还是达不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有些人不要到七十岁就能觉悟。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个节目,其中采访的一个小女孩,我觉得她的悟性就比我高啊。这个节目是采访大连的一个叫“爱心之家”的社会机构,它是专门收养那些父母都是囚犯的孤儿的,其中就有一个12的小女孩,她父母都在坐牢,她只能在外面流浪拣破烂,在这个流浪的过程中,受到社会上的种种歧视、侮辱、打骂。但是她说她在受到别人打骂的时候从来不去还手、还口。主持人就问她为什么不还手、还口呢?她回答到,要是我去还口,他还在骂我,这不就吵起来了么,那就等于我自己换了个嘴在骂我自己,要是我去还手,他就会变本加厉的还手,那就等于我自己换了一个手在打我自己。


  我们看到,她小小年纪就能看到这一点,有这样一份平常心,是很不简单的。总的来说我们要有一种觉悟,这样才能获得自由自在的我。


  活在当下


  我讲完这两个联了,有人就会问:是不是还有个横批啊?是有个横批,就是四个字:“活在当下”。


  这就是说,佛教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是脱离世间的生活的,恰恰相反,它是从当下做起的。大乘佛教起来以后,它对原来的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即所谓“小乘佛教”最大的批评就是这些部派佛教“欣上厌下”。


  所谓“上”就是菩提、涅槃,“下”就是生死,烦恼。小乘佛教把“上”看的很重,拼命的追求,把“上”、“下”看成是对立的。但其实二者并不矛盾。佛教并不是宣扬命定论,你的命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造这样的业,就受这样的报,你一念之差,你觉得现在生活在地狱里一样,但你也完全可以改变你的心念。


  因果理论是两方面的,它并不是要你消极等待,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叫做“命由己定”。所以佛教强调的是当下,是靠你的觉悟来解决你自己的生死、烦恼问题。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8#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1:48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早课晚诵】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419课堂笔记253张。
【最高纪录】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评分标准】合格120 良好150 优良180 优秀200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0410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3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23,250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敝人简历】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参禅格言】
一、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99#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00#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3:55 | 只看该作者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2018年04月20日 10:02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文/济群法师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正是向我们敲响的一次又一次警钟。所以,对各种心理问题的疏导、调节和改善,不再局限于部分人群,而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作为以自利利他为使命的佛弟子,我们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我们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很多人对佛教充满误解与隔阂,甚至完全排斥。鉴于这样的现实,有必要和心理学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合作,共同探讨,以期找到最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治标和固本相结合的改良方式。


  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心理学,主要是西方心理学,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而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自古也有心学之称,因为它所关注的正是人类心灵。在佛典中,有大量关于心的教言,如“心生则种种法生”、“心净则国土净”等。仅《大正藏》中,提及“心”之一字的即有四十多万处。可见,佛教正是以心作为认识世界和修行解脱的立足点。


  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佛。他所成就的并不是外在的什么,不是羽化成仙,亦非长生不老,而是对心性的透彻认识,对迷惑、烦恼的彻底解除。用佛教的话来说,是证悟了心的本质——也就是明心见性,这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发展科技所改造的只是外部环境,而认识心性才是完善自身的唯一途径。如果自身问题重重,即使有再丰富的物质条件,还是无法获得我们所希求的幸福安乐。因为能够感受幸福的不是其他,正是我们的心。


  佛陀成道后,一生致力于传播真理,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言教,后结集为经律论三藏,流传至今。所有这些经典及经典所开示的修行法门,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开启生命内在的智慧,解除无始以来的迷惑烦恼。换言之,就是启动心的正向能力,以此对治负面情绪。事实上,这种负面情绪正显现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影响和破坏力。近年来迅速蔓延的一些网络用语,如郁闷、崩溃、纠结等,无不是负面情绪恣意生长、不断侵占心灵空间的表现。若不及时对治,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对个人来说,心是幸福安乐的根本;对社会来说,心又是和谐安定的所系。所以,调心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5 14:09 , Processed in 0.06023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