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570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3:2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说僧服是无价宝
2018年07月13日 15:36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这一领无价的僧服不仅是僧人身份的象征,也是佛法无言的宣说这一领无价的僧服不仅是僧人身份的象征,也是佛法无言的宣说
  文/明贤法师

  维持世道,挽回人心,这是佛教的宗旨。近世人心,如狂流归海,愈趋愈下,直至今日,衣食住行更是无时不向奢侈路上迈进。有人说,这是潮流进化,人民幸福。佛教认为,如是进化,贪欲增胜,非但不是令人民增幸福,乃是驱人民入苦海。佛教不随此贪流入海,而教人返流归源,要在人欲横流中作砥柱。

  但在民国时期,便有人认为佛教是人欲横流中的障碍物,并鄙视穿方袍圆领的僧人。又有青年佛子要求改制僧装,只留下袈裟,而要废除僧人日常所穿的“大领衣”。为此,虚云老和尚曾据理力争,最终保住了“这一领大衣”。

  老和尚说:“梵语袈裟,华言坏色,有五衣、七衣、大衣三种,并一里衣和下裙。印度用三衣裙就是我们此土的衣裤。此衣裙随身,睡以为被,死亦不离。佛说法在印度,气候暖,中国气候冷,所以内穿俗服,不准彩色,将俗衣染成坏色。如做佛事外搭袈裟,袈裟便不常着,看为尊敬了。宋、金、元朝代把汉衣改了,僧人至今未改,汉衣成了僧衣,故说这个大领衣就是坏色衣。若说划清界限,就不要改,若将大领衣改了,则僧俗不分了,就是僧俗界线分不开。”

  为什么虚云老和尚要拼命保留这一领沿袭汉服特色的大衣?为什么在僧人的服饰上保持祖制是如此重要?守培法师在《僧服是无价宝》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圆领方袍”之僧服无上珍贵的意义:

  “考方袍圆领,是中国汉时的古装,僧人初来中国即服此装,至今二千年来不随潮流变更。其中虽经过元朝、清朝,最大的潮流变化,以举国人民冠服皆变,独有僧服不变,如砥柱中流,不随流转。

  “即今民国以来,男女的衣冠,朝更夕变,而我等僧服仍然如故。这不变的圆领,是二千年前的古物,如此长远不变的稀奇少有,故我谓之无价宝。又我非宝此圆领方袍也。以此衣之不变者,非衣不变,乃因我利人之心不变而服亦不变也。

  “僧人心理不随横流迁变(利人的宗旨,不变为自利),能为洪涛倒峡中作砥柱。然虽世人不识此无言之至教,而认为横流中之障碍物,而我终不随人欲变。我不变之方针,要砥柱天下人的贪污心,我终不为贪污而变更其心,犹如夏日,虽为众人之所嫌,而日终不因人嫌变热而为凉,一任他人说不识时务,执迷不悟。而我只知佛教宗旨在挽回人的贪心,不随人贪而贪,是化导众生,不被众生化。若佛教随流被众生化者,不为识者之所鄙视,不为龙天之所消灭,更待何时乎?

  “今日之僧徒,因穿了这件圆领方袍的僧服,不能走入政府与人争权,不能走入社会与人夺利,乃至自己所住之寺庙,亦不能自主,还要听他人来支配。青年僧徒,不能忍受这样的鄙视及欺侮,所以要脱去这件障碍物的方袍。以为这件方袍脱去,等于俗人,非但自己住处可以自主,纵有万亿的家财,他人亦不敢垂涎。且又能争人之权,夺人之利,能欺侮弱小的老百姓。

  “如是思想,这件方袍真成了大障碍物了。再则,世人亦希望僧徒脱去方袍,不做消耗分子,同来争,同来夺,要学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僧制,娶妻食肉,听其为所欲为。请观今日之明治,国破家亡,身不自主,虽非专为破坏佛教之所致,亦不外于此也。

  “我悲世人不知佛教的来因。何以故?吾佛出世说法者,欲治世人之贪欲心也。佛教如药,欲心为病,挽回人心,所以名宗教焉。今世之人,责药不与病同意,欲药病倒治。呜呼!药即同病,只能增病,何能治病耶?只能名病,何能名药耶?

  “须知:僧人不入政府与人争权者,为欲节制世人争权之心也。僧人不入社会与人夺利者,为欲节制世人夺利之心也。不然,权与利,人皆好之,僧何独恶之也?假若僧人同入政府与人争权,同入社会与人夺利,更有何人能挽回世人权利之心乎?权利无节制,任性贪取,则大奸大恶,日日渐增。可怜世人,只顾眼前权利,不知脚下坑阱,快乐一时,凄凉万古。是故吾佛视世间之权,犹如猛虎;视世间之利,犹如毒蛇,举世之人皆不能免此毒害,唯佛一人能避免之。

  “我等僧徒,因披了这一领方袍,禁止我不到政府与人争权,禁止我不到社会与人夺利,免堕与万劫不拔之深坑。虽然受了他人一时鄙视与欺侮,却增了我无限慈心和忍力。假若我不披此圆领方袍,而欲不随潮流变化,不殉身心于权利,万万不能矣!是以我谓这领方袍是无价宝,于我有莫大的恩惠,我愿百千万劫不离此圆领方袍。”

  所以,这一领无价的僧服不仅是僧人身份的象征,也是佛法无言的宣说,是出家人志求大道、化导流俗、挽回人心的慈悲誓言。愈是人心不古的时代,传统的可贵便愈加凸显。今日佛子,尤当比任何时代都更加爱护这一领无价的至宝,维护不变的利人之心,继先圣而作人欲横流中屹立不倒的砥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3:49 | 只看该作者
恭迎韦驮菩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7月15日),佛教护法韦驮菩萨圣诞,韦驮菩萨一般面朝寺院内部,常供奉在弥勒菩萨背后,意为守护寺院护持出家人修行。

  菩萨圣诞日行持念咒、行善、顶礼、供养、为僧众供斋、持戒、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无量,请广作功德,并回向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愿众生能远离一切天灾人祸!愿世界和平安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3:50 | 只看该作者
恭迎韦驮菩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7月15日),佛教护法韦驮菩萨圣诞,韦驮菩萨一般面朝寺院内部,常供奉在弥勒菩萨背后,意为守护寺院护持出家人修行。

  菩萨圣诞日行持念咒、行善、顶礼、供养、为僧众供斋、持戒、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无量,请广作功德,并回向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愿众生能远离一切天灾人祸!愿世界和平安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3:54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与自己对抗,人要顺应宇宙自然的规律
2018
07/15
09:05
如孝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编者按:本文是5月11日-13日,如孝法师应邀出席中国国际瑜伽峰会,为大家所做的《如何真正地安住于当下》系列讲座内容。今日为连载之四十九,与你共享法喜。

  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佛性,都应当赞叹,但是能够放在师道里的并不多。在佛教中,我们对生命终极的恭敬,对生命最大的诉求就是成佛,那我们就要视师如佛。这样的心会让我们开发智慧,就算我们的老师不是佛,我们也能成佛。

  苏东坡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经常斗机锋,但斗不过佛印禅师,所以就时刻想要调侃佛印禅师一下。

  有一天,佛印禅师教苏东坡坐禅,苏东坡很高兴地穿起大袍,坐在佛印禅师的对面。两个人对坐了一会儿,苏东坡头脑一转,问佛印禅师道:“你看我坐着,像个什么?”“像一尊佛!”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苏东坡听了这句话,心里觉得很甜。当苏东坡感到得意的时候,恰巧佛印禅师又反问苏东坡道:“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看佛印禅师穿着大袍,婆娑于地,这一下给他抓到机会了,他连讥带讽地答道:“像一堆牛粪。”苏东坡答后,偷看佛印禅师一下,看他有什么表示,只见佛印禅师眼观鼻,鼻观心默然端坐着。苏东坡心里很是得意。

  回到家,苏东坡沾沾自喜地在妹妹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很聪明,故意问:“你们今天是怎么斗机锋啊?”苏东坡把他们的对话重复了一遍。苏小妹说:“哎呀,你又输了!”把他说得一愣神:“咋又输了?”“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说明你心里就是一堆牛粪!”苏东坡一想,又输了。



  生命很奇妙,我们显露二元对立的时候,永远看不清楚真相,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如果我们能够对照佛陀所说的智慧,对自己的看法、想法稍做分析,马上就能拨云见日,我们的生命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信以及生活的优雅,有无穷无尽的福报自然向我们靠拢。

  但是,如果想以对抗的心得到福报,反而是得不到的,只能是渐行渐远,这就叫法则、法性。不要与自己对抗,要顺道而为。命运从当下开始,福报从当下累积,罪业从当下忏悔。如果你不忏悔罪业,它会很“顽强”,时时刻刻让你寝食不安,也许你的好事成了,但是随后就断灭了。

  人要顺应宇宙自然的规律。就如太阳不会从西边升起来,这是它的因果,所以我们一定要顺道而为,这是自然之道给我们的启示。不要执着概念、名言,而要真实地深入到每一个境界,每一个境界当中平衡的点是不一样的。当你如实地看到它的时候,生命的感觉就适逢刚刚好。就好像慈悲心产生的时候,之前有想要伤害他人的念头,这时可能转念:哎呀,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一念之间,很多事情就会发生改变。

  这是真实的、不在因缘之中的自身佛性的存在,它为我们的生命做引领,点燃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牢记,它一直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要再去做徒劳无益的事。人有百算,不如天有一算,人永远算不过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4:3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 ?来得猛?
2018
07/15
07:13
如是我问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因果报应,是宇宙间永远不会改变的永恒真理。不管人们用多少科学理由论证“人死灯灭”;也不管多少名人专家学者用创造出多少新论高见,为多少人所信奉,倚多为胜,因果是永远不会被打倒的。不信因果,人生之路,就只能充满惨淡和黑暗。

  有很多人,被眼前一时短见蒙蔽,便说恶人走运,好人倒霉,善恶无报,遂对因果报应没有信心,认为那是骗人的假说。这样的人,真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实际上,我们只要稍微有点耐心,以十年二十为期,就会看到现代人的果报来得非常快速并且非常猛利。



  先说善报

  因果的善恶,与世俗的善恶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世俗只认为杀人是不善,却从不认为杀生是不善。所以很多人杀生吃肉太多,果报现前时都呼天叫地说:我一辈子并不坏,没做过什么缺德事,为什么命就这么惨呢?旁人无知,也跟着附和道:哎呀,这世界上哪有因果报应,你看好人不长命,祸害一千年。做人哪,还是看开点算了!这所谓看开就是放肆作恶的借口。

  又,世俗常有人以权势强行规定某事为善,某事为恶。而众生为了自己的生存利益,也常常违心地去迎合那些权威势力。等到报应现前了,就大喊冤枉,认为天道不公。不知道权威逼迫你作恶,权威自有其报。你被动或主动迎合权威作恶,你也难逃你的那份报应!最明显的是文革期间,很多人以“造反有理”为自己作恶的根据,但最后这些人没有一个能得到好下场。

  而恶人作恶,眼前别人也可能没有看到直接的恶报。比如说一个人私下谋害了别人,但他依然有工作,有钱,生活也称安定。故旁人就以为恶无报应。不知道他作恶之后,很多福气已经消失了,因为未出现,凡人就不知道那已经是报应了。而俗人心粗眼盲,对已经出现的很多小挫折小不顺,却又误以为是偶然,是人生常态,不知这就是上天的警告,就是大报应的前兆!

  现代人,因为深受邪见毒害,鲜能为善,为善亦少真善,纯善。多掺杂私心利欲在其中。故现代人果能真心为善,则善报一定来得快。道理很容易明白。物以稀为贵,贵者自然尊。天乐人欢,鬼神钦敬,快报自然,毋容置疑。

  再说恶报

  根据从佛经学习到的理论,自己的人生经验,修行的体会感悟。我个人认为大致基于这些方面:

  第一、就是现代人的福德衰薄。

  邪知邪见

  佛经早就说过现在是减劫时代,人的福德一代不如一代。福德衰薄的最明显体现,就是对伦理道德的教化听不进去,诽谤佛菩萨、佛法,菲薄神灵。因为福德薄,才会感生到这个以非圣非贤为荣的时代。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精神上首先就失去了正确的导向,一切学说、教育,都更易与邪见恶习相应。

  福报薄少

  另外,所谓的福德薄,也就是众生的福报不如古人。因为福报薄少,所以生活环境各方面(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几只鸟儿在歌唱,有几朵白云在漂浮,晚上,我们还看得见几颗星星?),包括健康、寿命、智慧等等,都不如古人。福气既然已薄,作恶当然很容易将福报折掉,故现代人的报应来得很快。

  心地不善

  人们看见地上的野花连想都不想,就把花掐下来了。

  在路上,大家争先恐后,开车谁也不让谁。殊不知,大家在争先恐后去地狱···

  买东西时,总想着多占点便宜,少吃亏。假设占了点便宜,会高兴好几天。



  高技术作恶手段

  现代人的福报,既远逊先人,而依仗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恶的手段,比起先人来则不知道要高过多少倍,其影响也不知道要大过多少倍。

  古人作恶,如杀人,所用的技术,最先进也不过是冷兵器,再怎么杀,一次也杀不了多少。而现代人,丢一颗原子弹下来,一瞬间就可以毁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让几十万、百万人片刻化为飞灰。恶果既然如此惨重,则其恶报来得快也就很自然了!

  这种情形,颇有点像一群没有父母管教的小孩,什么是非都不懂,竟然已经掌握了国家权力,拥有了原子弹、生化武器。则其只要一念不遂,就会任意使用这些最厉害的武器去消灭对手。

  高度信息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所谓的信息化社会,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即所谓“地球村”。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在片刻时间之内传遍全世界,让地球每一个角落的众生,都能马上照葫芦画瓢。古人作恶,最多只有身边的一些人能受到影响、染污;而今人作恶,则能通过报纸、电视、印刷品、网络……影响、染污到无数人的六根。故,同样一件恶行,今人应受的报应,要大过古人不知多少倍;而福报,却又逊于古人又不知多少倍。两头极度反差,则今人的报应,如何不来得极快?

  最可悲的是,新闻宣传为了看点卖点,对善事极少报道,而对恶事宣传,则不遗余力。故,现代众生八识田中装满了罪恶种子,一遇外缘,就起现行。一个社会中,如果大部分众生心念中装满了罪恶的种子,则自然就只能感生恶报恶果了!还有,古代是农业社会,人的生活环境变化缓慢,生活节奏也慢,故人的心念转变也慢。

  现代人节奏快

  而现代社会所谓竞争时代,强调的都是一个快字,工作快、学习快、成才快乃至说话、吃饭、如厕、走路都快。连教育、生存技术培训、制造业、农业、养殖业、宗教修行,都有人以速成法门到处招徕。现今人类,性成熟时间大大提前,寿命减短,都可以说是心念转变太快、外界精神染污所造成的。心念转变既快,则因果转化的速度也跟着加快。故现代人的报应自然也就快了。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教育的偏差、价值观的失落,以恶为美,以恶为羡,现代人邪见较之古人更重;又由于宣传和教育的工具的不负责任,现代人生存的外缘,较之古人更为恶劣,故现代人较之古人更缺乏自制力,更易冲动。故现代人的报应也来得更快。



  现代人不惜福

  大学生浪费粮食现象何其多,饭桌上被同学们扔掉的有白花花的米饭,有咬了几口的大白馒头或包子,还有绿油油的蔬菜。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菜不好吃时,一些大学生选择的不是将就吃下去,而是倒掉,重新买一份。他们说,虽然知道挣钱不易,但满意是第一位的,也是挣钱的目的之一。现在谁会因为节约而放弃满意呢?

  随着生活一天天变得富足起来,人们有条件去尝试着“奢侈”一把。中国人讲究饮食烹饪,接风宴、婚宴、寿宴、各种名目的聚会……整桌精美的菜肴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单”了。

  人的福报都是有定数的,你浪费不仅仅是他人的血汗,你也把自己的福报消耗了,你傻啊~。那几个馒头几盘菜,看似不多,很可能是你某个前世一生才修来的。

  还有,现在的女人衣服一件一件的买,一件一件的扔,你有多少福报让你用来天天换新衣服啊~。要知道,当你换新衣服之时,也是你减寿之际。这也许只是一分钟,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一个月···

  有些人抱着攀比的心理,尤其是江南富庶地区的人们,家里的楼盖了拆,拆了盖,浪费资源。难道大家没有注意到,有些人一搬进新房子,各种倒霉的事都来了?那是福报用尽的一个迹象啊~!

  不懂得惜福的人,就象漏水的桶,很快就把自己的那点福报漏光了。等厄运临头,还抱怨上天不公平。

  我在接触佛法之前,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从世俗中,我得到过很多答案:有教育决定的、有出身决定的、有性格决定的、有神灵决定的……,但通过学习佛法之后,我认为佛法的理论最符合事实,那就是:人的命运,既非先天决定,这是宿命论;亦非后天决定,这是不可知论。而是由念头所决定。

  张小二不喜欢他的老板,一天,老板在公司大门前就滑了个跤,张小二暗自欢喜,小声说了句,“该!”

  李四娘嫉妒娇艳的王小美,恨不得她脸上长几个疱。

  不要小看这些小念头,你会发现,张小二有一天会在全公司同事的面前,跌一跤。而李四娘有一天会因换了某新化妆品,满脸起疱,不敢出门。

  再说,一个人若有很严重的嗔恨心,起了一个杀人之念,就会通过各种行为将此念转化为事实。一个人有很强的贪欲心,起了一个淫欲之念,也会用各种手段去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淫欲。念头既然变化万端,命运自然也就跌宕多变。我接触了很多人,算命者算出来的命运都很好,而后来在事实上都不好。冷静观察后,发现此人确实应该有好命的,但由不善念头导致不善言行,最后硬是将其好命变成了坏命。

  每一个生到这个世界来的众生,都是带有善业而来,要不,如何能够得到如此宝贵的人身?但我们从事实上看,大部分人的命运却很贫贱。富贵者少,长寿者少,幸福者更少。或者我们能够看到有好活者,虽少,总还算有;如,宋美龄,活着跨过了三个世纪,曾为一东方最大国家的第一夫人,一辈子荣华富贵始终没有衰败。但我们几乎见不到好死者,即使贵为国家元首,其去世时,大部分亦是痛苦万端,最好者,也是在病苦折磨中辞离世界。此时,一切权力都无救其苦,一切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亦束手无策!

  仔细观察世上众生,古人所说的五福,能够齐全者几乎没有!尤其是最后一福考终命(即善终)。若有,此人就一定是有宗教信仰的教徒。倘若无宗教信仰而能得享五福者,那也一定是行善积德之人,由其作为符合宗教的因果观念,故此类人可归入事实上的宗教信徒行列中去。

  佛法告诉我们众生升沉轮回的根本,告诉我们:转变命运,要从转变念头开始。尽力克制、消灭不善之念,并尽力多行善事,多语善言。身口意三业,能做到纯净、无恶,则自然能远离一切世间苦恼。

  这,是任何世间其他学说、宗教所无力达到的!其他学说、宗教,或将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天国来世,或仅仅劝人忍耐。但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活在当下,就能避免一切痛苦的,只有佛法!

  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就为娑竭罗龙王这样开示:“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又教诲说:“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反观现代人报应猛烈迅疾的现实,益发能领会到佛法的慈悲和伟大!没有佛法,我们如何能够出离这茫茫黑暗的无边苦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2:21 | 只看该作者
【般若禅堂】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715课堂笔记245张。
【统计范例】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最高纪录】20180623课堂笔记314张。
【评分标准】合格100 良好111 优良200 优秀222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6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43,445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3:53 | 只看该作者
宏海法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2018年07月14日 08:3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5人参与) 收藏本文     
很多时候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否,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标准很多时候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否,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标准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主题,叫做契理契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因材施教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当时释迦牟尼佛有两大弟子,一个是舍利弗,一个是目犍连。当然身为佛陀的弟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法缘。也会结一些收一些弟子,结一些法缘去教化,当时目犍连收了两个弟子,每天教导他们,让他们禅修。但是他教化这两个弟子,效果不是很好。有一次舍利弗就去问他,说你收了这两个弟子,教化的怎么样啊,效果怎样,能证到圣法了吗?就是有没有开悟。目犍连就说,这两个弟子呀,不得力,就是到现在,一直教化效果不好,既没有开悟,也没有见道。

  后来舍利弗就给他出主意,说问一下,他们原来是干什么的。目犍连说,原来一个是浣衣人家出身,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开洗衣店的。另外一个是冶金师,就是家里是金匠。这么两户人家出来的两个出家弟子。那舍利弗就问说,那你教他们怎么修禅呢?这个目犍连就说,他让这个冶金师家出来的,修不净观,让这个洗衣店家出来的,修数息观。数息观就是一种禅修的方法,数自己的呼吸,把心安住下来,尽量不散乱。当时这个舍利弗就说了,说你这个教化,教化错了。也就是说没有针对他的根基,而进行教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舍利弗说,这个冶金师家里的人的这个小孩儿呢,出来他从小就拉风箱,所以你应当教他数息观。那么他长期肺活量大,呼吸粗重,教他数息观呢,自然就能安住在禅法上。说这个洗衣店人家出来的呢,他老到河边去见这个清澈的水,所以你应当教他修不净观,对治自己身心的内观不净,脓血的这种污染等等,他速度快。所以当时这个目犍连,听了舍利弗这么给他一讲以后呢,果不其然,回去把教他们两个的法门呢,调换了一下,效果就非常好了。最后他们就通过这样的一种内观,还都证到了阿罗汉果。

  所以这就牵扯到我们一个什么呢?诸位同修在生活中呢,也可能会跟别人去分享佛法,因材施教的问题。就是看对方是个什么个性,什么根器,那么你给他呢,教他相对适合他,虽然我们不能像佛陀这样的千机并育吧。但是,至少扑面而来的他的个性呀,性格方面,我们能收集到一些信息,为他量身,适合他的方法去教化。

  所以佛门里面常讲到说,教化人要契理契机。契理就是说,你说的这个呢,不能跟佛陀讲的这个宇宙万法的真理,这个相违背,这叫做契理。如果不契理的话,很可能我们就在瞎说,坏人家的慧命。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什么?还得契机,你不契他的这个根基,让他瞎忙活一场,结果效果还不好,这就等于说你白说了。虽然契理可能契的对,没有瞎说,但是你白说了,效果同样也上不来。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学修佛法呀,我们的根器很重要。那么依照这个故事呢,引申出来,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跟大家分享佛法的时候,就是要找准这个点。有时候比如说,我们修行修得比较久了,有些资深居士,他可能对这个因果啊、轮回啊,甚至戒杀啊、吃素啊、守戒啊等等,已经相对来讲,到了一个比较清净的地步。但是他一味的住在这种,高要求的标准中呢,甚至很可能就会要求初机,刚刚接触佛法,刚来的法缘,他也这么严格的要求他,有时候一下子,就把他给什么呀,压怕了。觉得佛法这么的严格,他自己做不到,那么首先来讲,他这个时候叫做初机嘛,所以,很可能就门还没迈进来呢,你就用上台阶的步伐要求他,他就跑掉了,这就是没有因材施教。

  当然因材施教,从时间久远上来讲,看他学佛有多久了。再一个从他的根性上来讲,看他能学到哪一地步。一般我们都说了嘛,你给他在开示佛法的时候,如果他是一个上根器的人,那可能你就是在方法手段上呢,可能更加的猛烈一些,速度快一些,业障消得大一些,很可能呵斥一下呀,给他这个我们常说的有棒吓呀,有这个甚至有这个呵斥,大呵一声,这样的一种根器,如果是上根弟子可以这么对待。但是如果是中跟的话,那就不一样了,你不能够一味的严厉,高标准的要求他,很可能有时候就是说,呵斥也是可以的,在他心力堪的时候。心力不堪的时候,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是要善巧一下,给一点儿安慰,给一点儿糖吃,这样慢慢的,不断的来回调停,他就步履跟着就上来了。

  那么有一些根基呢,他很可能是下根基的人,他还经不得你去,我们常说的以这个前两种方法去教导。那你一定要方便善巧,随顺他,甚至我们说哄着,这样的循循善诱的,只要你学佛,只要你慢慢的进来,怎么都行。这也是对于一些天生的根器上来讲,能从学佛的久远上来讲,我们刚才讲到的,你刚刚学,你不能按这个学的很久的来要求他,这样一下子呢,他就吃不了就兜着走了。

  所以这都是我们说,有时候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会碰见这样的现象。特别有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家人,很多时候我们开始呢,还是要尽情的去随顺,尽量的去随顺他们,慢慢我们自己做好了以后,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展示出来,这是对于任何根基来讲,都是最好的一个方法。你不能说,我们有时候自己你都做不到位,表现尚且如此,结果你把它说的那么的圆满究竟,那人家从言行一对照,马上就对你有看法了。

  所以,现在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呢,有的给大家念皈依呀,或者说受戒的时候,都会去讲一下这个,就是我们跟别人分享的时候,首先你要看对方,是处于什么样的一个地步。第二个呢,不能够先入为主的,把自己的知见全部强加给别人,要多聆听他是怎样的认知,然后你在这个台阶上,再进行接引。因为毕竟学习佛法嘛,除了三宝法师之外,我们身为四众弟子,有可能在生活中,都有机缘跟别人用佛法来结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平台,就是要因材施教。

  你看再从,换一个角度吧,因为我们身为汉人,那么汉人他有时候我们发现,咱们汉传佛法,基本上都是以禅宗和净土的流传最为广博。那么因为汉人来讲呢,我们这个心灵,它容易到达那个幽微难至的,那个难至的心光显发之地。所以参禅的时候,就特别把我们这个长处给显现出来了。如果说俗一点,大家不要误会,就是我们常说,汉人他精于这个思辨,或者是这个心计。这样的一种根性呢,所以你看当时都说了,说大乘气象所谓的,也跟这方面有关系。那么净土呢,他是一个他力的法门,这样来讲呢,就好比就是说一生就能够成就。然后自己,仰仗弥陀的愿力来接引。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信愿行三资粮。你看我们渐渐形成的,最适合的,是这样的一种根器。

  那么相对不同的来讲的话,你比如说,我们去学习藏传佛教的同修们,那可能就不一样了。藏传佛法它的设置次第呀,它就是说,你对上师三宝生起决定的信心,那么当然也要观察到,是一个大成就者给你什么呀,设置你的次第课程。你看后来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就是这样有板有眼的一部。因为藏人的根性是什么呢?他比较淳朴,他的心性很单纯、恳切。所以上师给他一讲什么法门,一说,比如说你磕十万大头,你去这个念十万的百字明,去这个修十万个曼扎,等等这些,你给他一布置以后呢,他马上就丝毫不怀疑的,也不想着去怎么投机取巧,或者打折扣的,他不行这个善巧方便,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修。这是藏地的修行这个次第。

  所以你看从汉藏两个来讲的话,这也是一种根基上的分别。或许有时候,当然这个未必全是这样。因为毕竟,也有的汉人适合学藏传佛法,也有的藏地的人呢,他也可以来什么呀,灵光的这个参究,或者对于净土的这个仰靠来吧。但是绝大部分主流上来讲的话,他这就是一个什么呀,因缘法。

  你生在汉地的人,他就适合这样的来摄受,容易得力。如果你去修,有时候我们说,比如说修藏传佛法,因为汉人的秉性,他很可能不能够老老实实的,依教奉行的把这些加行都修圆满。甚至对于上师的信心呢,他也不能够生起决定不动摇的这种金刚信心,这就是根器的问题。所以说法并没有高下,但是适合与否,上面见分晓,你修对了还是修错了,所以说这点来讲,这就都是我们说的因材施教。

  当然,说真正面对一切的大众,他都能够方便善巧的去度化,这只有佛陀能够做的到的。那就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来讲呢,可能平日自己碰到有缘的这个法缘,有缘的这样的一个人吧,那么我们尽量的依什么呀,依这个大家都能修的净土法门,去跟他结缘。因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嘛。在此基础上,那么再呢,可能随类的,进行一些他比较相应的经典。

  你比如说,有些人他热衷于思辨,哲学方面的,那很可能给他讲讲唯识呀,讲讲天台宗的这个次第,乃至这个喜好空性的,好读《金刚经》呀,《心经》呀,那么禅宗的公案,可以跟他分享一下。但是,去讲这个空性的这个法门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不能够偏执,妄谈空性。还是要老老实实从有的现象上做起,恭敬三宝,老实功课。这样的话,很可能空性才能够显现出来。

  当然,有些人他天生跟这个,喜欢持咒,那我们就告诉他最好的,那么长一点的《楞严咒》,短一点的《大悲咒》,还有《往生咒》、《药师咒》呀,等等咒都可以。但凡呢,就是说不管任何根基,我们在学修上,道理上,应该多多的去广学多闻。但是行门呢,最好能够一门深入。因为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根基啊,贪多嚼不烂了,所以遇到好多同修来问,就是说,他每天要读很多的经典,最后搞得是,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头都大了。有时功课完不成,时间又不够,着急,弄得半夜还睡不着,弄得很疲惫。那么这个可能就是,修行的状态不是很好了。

  所以大家在这个学修佛法的时候呢,一定要应机。当然,我们这里讲到的说,从法师来讲,因机施教,佛菩萨更是如此了。其实最能够知道机,最能够感受教的,就是自己了。一定要掂量掂量,我们自己有几斤几两,然后随着这样,我们佛陀留下的教言,祖师们过来人说的这些开示,那么自己选择适合的法门,适合的行门去抉择,长期坚持。

  在此跟大家讲一下,所有的根基一定离不开一个坚持。你就再上的根基如果不坚持,那很可能最后沦为连下跟都不如,很可能这个根基不是很好,我们常说的下根,但是人家一直坚持,这样的话,反而得了上根的利益。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因材施教,根性到底是上根还是下根呢,也要是因材而定的,坚持也是一个根器的评判标准。

  所以在此呢,今天,就是由目犍连和舍利弗的这两个,佛陀最上首的弟子,师兄弟间相互讨论怎么样教化弟子,我们引申出来,我们学修佛法呢,一定要有几个标准。

  第一个呢,要信心具足,这是每个根基必须的。

  第二个呢,要量力而行不能够越分,不能够本来我们是一个凡夫,结果呢,你自己比拟,好像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所修的,那做不到反而生大烦恼了。

  第三个呢,就是密密绵绵,我不知道大家听过这个词没,密密绵绵是什么意思?就是既不紧又不松,但是一直这样,像调琴一样,你要是把这个琴弦调的太松了,懈怠了,得不了利,那么你把这个琴弦调的太紧了,稍微弹一下,貌似当时觉得很精进勇猛,但是嘣的一下子断了,就彻底放弃了。所以我们学修呀,有一个密密绵绵。

  总归从这三点来讲,不要忘了一个什么,不退初心。一开始是怎样的,那么一直保持怎样的,不管别人任人说,我一直是这样的,这种根器呢,最是可以什么呀,得到教法的利益,可教之才。而且,必然能够长久以往呢,能够水落石出,能够得见佛法的真实的这个受用功夫。

  所以今天呢,就是因这个故事引发,希望大家能够不要忘了,很多时候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否,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标准。希望大家,学佛都能够找到自己适合的法门,然后呢,一直坚持。

  好,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09#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4:06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竹下真僧在定中
2018年07月16日 11:24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竹下真僧在定中禅诗赏析:竹下真僧在定中
  观壁卢九想图

  (唐)包佶

  一世枯荣无异同 百年哀乐又归空

  夜阑鸟鹊相争处 竹下真僧在定中

  [注释]

  定: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赏析]

  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世间白发最公道,贵人头上不曾饶”。从此再看种种悲哀欢乐,在时间的流逝中,谁也不能使之常住不变。一切悲哀终将逝灭,“时间会抚平所有伤口”。快乐也是如此。原因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所生之法,本无实性,自不常住。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也。当因缘变化了,没有自性的枯荣,哀乐也必将变化消失。这样的无常事实,芸芸众生却强作不知,自欺欺人,为些许名利财色杀红眼,犹如鸟鹊相争,真为可怜悯者。何如竹下真僧,深入禅定,深契实相,而得“涅槃寂静”的寂灭之乐!此大安乐非从缘起,非从缘灭,本自具足,不生不灭,是众生终极归处。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尘世强烈的厌离,和对寂灭为乐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0#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4:1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面对负能量的产生【萝卜开会】

如何面对负能量的产生【萝卜开会】

        一信徒问师:师父吉祥,人做不到时刻充满正念,那该如何面对负能量的产生呢?
        师答:佛家以“观照”的力量来对治。任何事情的不可控,则在于对某些习性的不了解,若知晓事情的因缘果报,则不会一味的以冲动或盲目去降伏。
        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缘起,我们在经历很多次的成功与失败之后,慢慢地就会找到其中的规律与特性,就会知道如何下手,如何面对。
        所谓的正负能量,都是自我内心善恶较量的结果,或以自私、自我为中心;或以利人、助人为出发点,有本性的、亦有后天的;有为求生存的本能、也有思想觉悟的无我,有明知故犯的伪善、更有好心办错事的愚诚,如是种种,充斥于生活,乃至于一生!
        其实真正的生活,我们不应把注意力集中于善恶的抉择和正负能量的取舍上,而应安住于当下,当您无欲无求、无人相无我相时,就如古人所讲,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人生本苦短,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纠结上,倒不如心无杂念,安住当下。
        另外一定要告诉自己,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世俗人,有情绪,有想法,有对错,有悲欢,都是很正常的,在觉得身心疲惫,孤独无助,失落绝望时,美美的大哭一顿,痛痛快快的负能量一回,这也是真实人生不可或缺的另一种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4:47 | 只看该作者
《心经》有真正的妙智慧 能破三种障碍
2018
07/16
08:07
南普陀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破除三障。所以“破除三障”就是它的力用。《心经》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破除报障、业障、烦恼障。

  它怎么破除的?因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有真正如如不动的真心,所以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我们明白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才会有真正的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给破除了。

  “无所得”是本经的宗趣,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什么宗旨呢?就是破除你的执著,令你没有执著有所得的心,没有执著证果的心,要证而无证、无证而证。

  回光返照观自在,觉诸有情即萨埵,如如不动心君泰,了了常明主人公,六种神通浑闲事,八方风雨更无惊,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弥六合中。

  《心经》,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般若心中的心。“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彼岸,即运用智慧心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短短两百六十个字中,凝聚了佛陀六百卷般若空理的精华。用八句偈颂来解释,道破修行的妙理。心本无相,岂有台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名为“心经非台颂解”。

  心无挂碍离报障。你这个心没有挂碍,就离开你这个报障了。什么叫报障呢?我们这个身体就叫报障。为什么我们有这个身体?就因为有所挂碍。你若无挂碍了,也就是苦乐一如,也无苦、也无乐;也就生死一如,也没有生、也没有死,生也就是死、死也就是生,生死都无动于衷了。

  苦乐一如也就是顺逆一如,在顺的境界是这样子,逆的境界也是这样子。总而言之,没有什么可以把他的心给摇动的。为什么不能摇动他的心呢?因为他无挂碍了。有所挂才有所碍,无所挂就无所碍。



  这“挂”是怎么样呢?就是吊上,在这儿挂着。“碍”,就是有所障碍。你若无所挂,根本就没有一个挂,又怎么会有个碍呢?你能无挂就无碍,所以说“无所挂碍”。无挂碍,也就是了生死了,这时候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二乘人在他没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就告诉他:“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他就慌上来了,就要跑了,说:“我从来没听见这个法,怎么‘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个我不相信!”二乘人不相信这种道理,所以现在说的是菩萨。

  菩萨悟得“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只要你能回头转身,能以一回头就是了;就是你一转、一转身也就是了。为什么我们不明白菩提?就因为我们背觉合尘,你再能背尘就合觉了。心无挂碍这个时候对一切生死、苦乐、顺逆的境界都无动于衷,这就无挂碍。这个时候就离报障了,这个身体的障碍就会离开了。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这个身体?因为我们把身体看得很重。所有的人求名、求利,日夜奔波忙碌,为的什么?就为了这个身体。想法子给这个身体做个好好的奴隶,做个好好的马牛,不愿意对不起这个身体。

  可是这个身体对你毫不客气,为什么呢?你对它再好,好像那个波斯匿王在孩孺的时候,肤腠也润泽,气血也充满;等到老的时候,就“发白面皱,逮将不久”了,发也白了、面也生了水波浪了。面上的皱纹就好像大海的波浪似的,在这脸上一层一层的走。“逮将不久”,很快就会死了。这都是因为有挂碍,挂着这个身体就有报障。你若无挂碍了,不执著这个业报的身,就是无我了,无我就没有报障了,所以才说“心无挂碍离报障”。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是说你若是无所挂碍,就没有恐怖,就不怕了。没有恐怖,就能远离颠倒梦想,一切的颠倒、梦想都没有了。没有恐怖就破除你的业障,没有颠倒梦想就破除你的烦恼障。

  这个“无挂碍”是很不容易做得到的,好像说我什么都不想,我就想我的父亲、母亲,不错这是孝道,虽然是孝道但这也是挂碍。或者说我什么都不想了,我就想着我的儿子和女儿,这是一种慈悲心,虽然是慈悲心也是一种挂碍,这是好的挂碍。又或者说我有个朋友,很久没有见面了,我朝思暮想,早晨也想、晚间也想,虽然这么想,但是就见不着面,这也是挂碍。总而言之,你放不下的就是挂碍,你能放下就是无挂碍了,所以说“无挂碍名真放下”,这才是真正的放下了。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我在中国的时候,在苏州灵岩山遇到一个真正放下的和尚。我在去年暑假的时候讲过一次,不过有很多人没有听过,所以再讲一次。这个和尚是参禅的,一天到晚打坐参禅,他的名字叫大休。这个大休禅师,他专门参禅打坐,以后他真放下了。怎么放下呢?我告诉你,他写了一幅对联,他说:“无大无小无内外,自修自了自安排。”无大,也没有大;无小,也没有小;无内外,也没有内、也没有外,你说这是个什么?

  “自修自了自安排”,我自己修、自己了,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他安排什么事情呢?很奇怪的,他在那个石壁上凿出个窟窿来,这窟窿正能坐下一个人。他又用石头做了一块石门,这个石门又用铁凿上,可以开、可以关的。他就自己坐进那石壁里,把石头门关上,就圆寂了、入涅槃了,就了了!你说这多简单。

  无挂碍名真放下

  什么都不执著了。再无恐怖业障除。为什么恐怖?就因为有业障;你没有恐怖,业障也没有了。

  远离颠倒生相破

  我们众生就是颠倒;若能离开颠倒,就是生相无明也破了。梦想粗细沙惑如。你若没有颠倒,就没有梦想了;没有梦想,也就没有粗惑、细惑,也没有尘沙惑了,都是合真如的妙理了。

  三障消融圆三德

  这时候你的业障、报障、烦恼障都消融了。“圆三德”,解脱德、般若德、法身德,这三德也圆满了、圆融了。

  寺院理念

  善心善行:倡导公共文明

  文明敬香:一人烧一支香

  垃圾不落地,你我都得利

  文明祭祀:子孙显达福慧多

  三零:零经济 零商业 零门槛

  经典回顾

  联系方式

  微信号:南普陀寺

  邮编:361005

  网址:nanputuo.com

  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2:15 | 只看该作者
【般若禅堂】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716课堂笔记251张。
【统计范例】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最高纪录】20180623课堂笔记314张。
【评分标准】合格100 良好111 优良200 优秀222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6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43,445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3:16 | 只看该作者
一行禅师:慈悲就是智慧
2018年07月16日 15:47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慈悲心并非要你去受不必要的苦或失去判断力。慈悲心并非要你去受不必要的苦或失去判断力。
  文/一行禅师

  了解与慈悲是我们心灵力量的重要泉源,这两种能量与愚昧、悲观正好相反。如果你认为别人慈悲是被动、软弱或胆小的行为,那就是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了解与慈悲。如果你认为慈悲的人不会对抗或挑战不公正的事,那你就错了,其实他们都是满载荣耀的战士、勇敢的英雄。当你决定以慈悲、非暴力的方式或“不二”的认识来回应对方时,你的心必须非常坚强,要停止发泄愤怒,也不再惩罚或责怪别人。慈悲不断地滋长,你因此能成功地以非暴力的方式对抗不正义的事。印度国父甘地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炸药与枪,也不树立任何敌人,纯粹以对“不二”的洞察,以及心中慈悲的力量采取行动,他的成功不是来自愤怒。

  人类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敌人也不应该是另外一个人,而是自己与别人内心的暴力、无知与不公正。当我们以慈悲与智慧装备自己时,所要对抗的不是别人,正是内心想要侵略、掌握与剥削别人的倾向,我们虽然不想杀人,但也不绝不允许别人掌控或剥削其他人。你必须懂得保护自己,因为你并不愚笨,是聪明而有智慧的。所谓对人慈悲,并非要允许别人对你或其他人使用暴力,而是要你做出有智慧的决定。因为出自于爱的非暴力行为,绝对是有智慧的行为。

  慈悲心并非要你去受不必要的苦或失去判断力。假设你正在带领某个团体练习行禅,练习缓慢和而忧雅地移动身体。在行禅过程中,你们一起聚集许多正向的能量,每个人都被宁静、安定与和谐的气氛所拥抱,但这时天空突然下雨,你还要继续慢慢地走路,让自己与所有人都变成落汤鸡吗?这就太不明智了。如果你是个好的行禅老师,就会把行禅变成“跑步禅”,如此一来,还是可以享受行禅的乐趣,你可以开心地笑或微笑,证明你们的修行不是一种愚笨的行为,跑步时,你们还可以保护念念分明,且避免全身被淋湿的不适。因此,我们必须以有智慧的方式修行,禅修绝不是一种愚笨的行为,不是盲目地跟随身边的人做,而是有技巧、有智慧地修行。

  ——摘录自一行禅师所著《你可以不生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3:22 | 只看该作者
一行禅师:发现愤怒的本质
2018年06月09日 15:45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5人参与) 收藏本文     
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实是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实是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
  文/一行禅师

  当生气时,我们会倾向相信愤怒是由别人所造成,而将所受的痛苦都责怪到别人身上。但是如果深入地观察就会明了,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实是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因为很多人面临与你相同的情况时,都不会那样生气,虽然他们也听到相同的话或看到相同的情形,但是心都能保持冷静而不被愤怒之火所转。为何你却那么容易生气呢?那是由于你内心愤怒的种子已成长茁壮,你从未好好照顾它,以致于让它获得太多的灌溉了。

  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深藏着愤怒的种子,但是有些人愤怒的种子,比正面的爱与慈悲的种子还强大,这可能与过去从未修行有关。当我们不断地滋养正念的能量,很快就会发现,原来造成痛苦与悲剧主因的并非别人,而是自己内在愤怒的种子,这才停止责怪别人,因为我们了解他人只不过是造成痛苦的次要原因而已。

  当你有如此的洞察时,心就会得到解脱,而觉得比以前舒坦多了。但这时你生气时的对象可能仍在地狱之中,他(她)还不知如何修行。一旦你明白如何照顾愤怒,就会觉察到对方正在受苦,此刻便可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13:27 | 只看该作者
济群法师:学佛的核心要领 !(珍贵收藏版)
2018
07/17
07:30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50


  佛教宗派众多,卷帙浩繁。在万余卷三藏典籍中,什么才是核心,哪些才是纲领?人们或是不明就里,或是执此废彼,真正对之了然于胸者百无一人。如是,盲修瞎练也就在所难免。

  还有些人,虽在念佛、禅修等法门中获得相应体证,但对佛法缺乏系统认识,多半滞留于某个程度无法深入。须知,仅仅得到一定禅修体验,或念佛念得稍有轻安,离成佛尚有天地之遥。

  怎样断除烦恼?怎样契入空性?怎样圆满佛菩萨具备的品质?都是修学路上必须逐一攻克的堡垒。那么,又该从何处着手进行呢?

  首先应当认识,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须包含哪些核心要素。换言之,把握这些要素,也就把握了佛法要领和修学方向。否则,动辄八万四千法门,委实让初入门者无所适从,望而生畏。

  其次需要了解,修学佛法到底要遵循怎样的次第。不然,即使学到一些理论,却不知其在整个修学过程所处的位置,不知各修学环节的递进关系,也难以有效运用。

  此外还应明确,每个步骤该如何运用于实践。若不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即使具备前两个条件,还是难免落于空谈,流于教条。



  一、佛法的核心要素

  佛教各大语系及宗派皆有自身相对独立的修学建构,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仍有着共同的核心要素。唯有把握这些核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各宗修行。

  那么,佛法的核心要素又是哪些?

  我觉得,正是皈依、发心、戒律、正见和止观。

  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哪个法门的修学可以绕开这五点?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不是其他?也不是四点或六点?

  原因有二:其一,作为核心要素,须统摄一切佛法。其二,作为核心要素,既应适用于一切宗派,又毋须太多,否则便不成其为核心了。

  为什么说,这五大要素能统摄一切佛法呢?佛法有解脱道和菩萨道之分,一切宗派、法门非此即彼。解脱道的修行目标,是开发无漏智慧,契入空性,证得涅槃,成就解脱。菩萨道的修行目标,是圆满佛陀智慧、慈悲的品质,从而解除惑业,得大自在。由此修行目标,就锁定了抵达目标的必要条件。



  1、解脱道的修行

  于解脱道修行而言,首先应对解脱道的目标及方法具足信心,相信解脱对人生的重大意义,相信依法修行必能解脱。若缺乏这种信心,修行从何谈起?

  皈依,正是对解脱的目标(佛)、解脱道的方法(法)及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老师(僧)生起信心,并通过如法仪式与之建立信赖、依存的密切关系,全身心归投依靠。当我们在诸佛菩萨前发愿“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时,就意味着这种关系的确立。

  但仅仅相信还不够,进而,还须生起希求意愿,也就是发出离心。

  凡夫的生命,或是随妄流漂浮,或是被环境左右,盲目而不能自主。出离心的发起,代表着生命自觉的选择。它不仅是解脱道修行的开始,也贯穿于整个修行过程,直至解脱,才是对出离心的彻底完成。



  那么,又是什么在束缚我们,使我们不得自在,不得解脱?那就是惑业,是无尽生命中积累的惑业妄流。

  受持戒律,正是止息这一妄流的关键。戒,有防非止恶之义,即止息不善行为,如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降伏烦恼,止息妄流相续。

  但止息不等于断除,事实上,妄流的力量仍在,贪嗔痴烦恼仍在,只是得不到活动机会而暂时进入潜伏期。正见,才是断除惑业的真正利器。

  正见,有世间正见及出世间正见之分。通过闻思经教,能获得世间正见,获得辨别真妄、邪正的能力。唯有了知何为真妄、何为邪正,才能在修行过程中如理取舍,断惑证真。

  然而,闻思正见是知识性、观念性的,和无始以来的生命妄流相比,其力量仍难以匹敌。这就必须借助止观,将闻思正见落实于心行,契入空性,引发无漏正见。如是,方能截断众流,彻底铲除惑业之根,证得涅槃,成就解脱。



  2、菩萨道的修行

  要言之,菩萨道修行不外两大任务:一是舍凡夫心,一是成就佛陀品质。初发心菩萨,当如何着手进行?这就需要受菩萨戒,修菩萨行。

  菩萨行的内容不外六度,又分方便与慧两部分。前五度为方便,依此成就佛陀的慈悲品质;第六度为慧,依闻思大乘经教,树立正见而引发。

  《菩提道次第论》云:“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这说明唯有借助方便与慧的修行,才能圆成佛陀所具足的悲智二种品质。若忽略慈悲的修习,将落入二乘;而不成就正见,则无法舍去凡夫心。



  慈悲与慧的修习,都离不开止观。依寂天菩萨“自他相换”或阿底峡尊者“七因果”的观修,可以培养慈悲品质;依唯识或中观正见的观修,则能成就无漏智慧。菩萨道的修行,正是通过止观不断长养慈悲、智慧,最终圆满佛陀的品质。

  由此可见,无论从解脱道还是菩萨道的修行来说,五大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缺失任何一点,必将成为修学障碍,乃至影响佛教的健康发展。

  明确这些核心,我们就能了解一个完整修学体系所应具备的基本内容,从而检讨自身修行是否完备,又该如何补充完善。

  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化繁为简,直达重点,而不至在修学路上目迷五色,主次不分。

  此外,还可解决修行中时常出现的偏执现象,或以戒律为一切,或以止观为一切,执著其一而不见佛法。



  二、佛法的修学次第

  汉传各大宗派多形成于隋唐时期,其时,修行人根基较利,教理基础也较扎实。因此,祖师大德在立宗时未将重点放在基础建设上,而着重阐扬圆顿思想,以使上根利智者当下直契本心,立地成佛。

  如今时值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圆顿法门对多数人而言,犹如天边云彩,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认识修学共同基础、建构大众化的修学次第,是教界的当务之急。

  前面谈到佛法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探讨修学次第同样离不开这些内容。内容相同,重点和意义却不同。探讨修学次第,关键是要认识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

  学佛首先要皈依。皈依,是佛法的根本,不皈依或不重视皈依,修学便如无本之木;皈依,又是信仰的根本,对三宝是否产生依赖,对三藏教法能否信受奉行,都取决于皈依的深浅程度。因为皈依三宝,所以才能发心、持戒、闻思经教、树立正见、修习止观。否则的话,这一切就无从谈起。

  然后还要发心。发心,是对三宝具备的品质生起希求。如果没有这份见贤思齐的希求之心,就算不上真正的佛教徒。因为这份希求,生命才会有目标,修行才会有动力。

  所以,皈依后必须发心,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修习戒律、正见、止观。发心是修行的根本,如果心发错了,不论做什么,都与修行了不相干。

  戒律为三学之首,也是定慧之基,所谓由戒生定,依定发慧。因此,皈依、发心之后还要受戒、持戒,这是佛法修行的常规。

  依佛制,比丘应“五年学戒,不离依止”,并在律中规定,未学戒之前不可学习毗昙。这都充分说明,受持戒律是树立正见、修习止观的必备前提。

  正见与止观,则是实践佛法的关键。正见是止观的眼目,而止观则是将正见落实于心行的技术,两者相辅相成。若无正见指导,修习止观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而没有止观印证的知见,又易落入玄谈的误区。

  从修学次第看,应先学正见,再修止观。如四法行的修习,依次为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也说明了这一点。依正见修行,还能帮助我们纠正心行中的所有偏差。否则,皈依可能会落入迷信,发心可能会夹带杂质,持戒可能会流于形式,而止观则可能劳而无功。

  虽然这五个环节是依次深入的,但并不是说,皈依完成后才开始发心,也不意味着发心后就无须修习皈依。

  事实上,五个环节皆须解脱或成佛乃能究竟圆满。因而,这一次第所代表的,只是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

  因皈依而有发心,但发心又是对皈依的深化,故在发心过程中还应继续修习皈依,其他也是同样。所以,它们又是相互融摄的。但基本次第不能违越,否则,修行同样会出现问题。



  有些人直接从止观禅修入手,认为学教是入海数沙,徒劳无益。但没有正见指引,究竟修什么?究竟证什么?究竟解决什么?就像进入车站,尚不知自己要前往何方,就冒然登上同样不知去向何方的车。结果坐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仍是混混沌沌,不知所终。

  有些人直接从学教入手,但大经大论读多了,往往对律仪行持等规范不再重视。而没有戒律的防范和守护,仅依意识层面建立的闻思知见,是没有力量降服烦恼习气的。

  有些人直接从持戒入手,这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正确发心,不清楚持戒的意义,持戒会变得异常艰难。如果没有出离心,只是被动抵制五欲六尘,难度系数会很大。因为凡夫心是有粘性的,碰到哪里就粘到哪里,须内外结合,才能增加对治力度。而没有菩提心的话,持菩萨戒也会困难重重,因为凡夫关心的是“我”和“我的一切”,没有推己及人的悲心,怎能义无反顾地利益众生?

  同样,若对三宝没有矢志不移的皈依之心,发心也难以长久保持。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力量从哪里来?正是从对三宝的向往和信心而来。因为我们向往解脱,也相信自己能象佛陀那样成就解脱,所以发出离心,断我法执;因为我们向往成佛,也相信自己能象佛陀那样圆成佛果,所以发菩提心,成无上道。



  了解修学次第,可以帮助我们安立一条循序渐进的学佛之路,明确各个环节的重点,认识彼此相互增上的原因。当修行进入某一阶段时,自己能清楚地知道,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对之前的修学能有什么提高,对之后的修学又该奠定什么基础。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检验并纠正不按次第修学带来的种种问题。

  而次第中的前三个环节,即皈依、发心、戒律,又是修学任何法门绕不开的共同基础。因为见和止观多有宗派特点,如见有唯识、天台、中观之别,禅修的用心方法亦不尽相同。若将见和止观比作不同的专业门类,那么皈依、发心、戒律就是选择专业前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基础扎实了,才有能力深入专业领域。

  这些话听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不必特别强调,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不容乐观。从佛学院教学来看,学僧们学了各宗教理,但就是用不起来,甚至信仰淡化,道念退失。

  在家信徒也存在类似情况,尽管读了很多经论,却不重视修学基础,以为皈依太粗浅,发心没深度,戒律已过时。结果呢?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无是处。如果说学教理的多流于玄谈,那么重实修的又如何呢?

  无论念佛还是坐禅,真正修得相应者同样罕见。多数只是在稀里糊涂地念着,昏昏沉沉地坐着。玄谈和盲修,表面看来似乎是不相干的两个极端。但问题症结却在一处,那就是绕开了不该绕开的核心,缺失了不该缺失的基础。



  三、五大要素的实践

  那么,如何遵循这些核心要素来完成佛道修行?换言之,如何将每个要素落到实处?下面,分别就各项修学重点和存在问题作简要说明。



  1、皈依

  佛法无边,入门处却是唯一,即皈依三宝。作为修学开端,我们怎样由此入手,不断深化,最终由自身完成三宝品质?

  首先,是考察动机。皈依动机是否正确?是否为解脱轮回、为成佛作祖而皈依三宝?若只为求人天福报、平安顺遂而皈依,虽也能得到诸佛护佑,但只能结下一些善缘,与修行、改造生命了不相干。事实上,这种信仰往往带有迷信、盲信的成分,不能算作正信佛子。

  其二,是获得皈依体。皈依时是否真诚?是否对皈依对象具足信心?是否对皈依抵达的目标充满向往?是否发自内心地宣誓:以三宝为身心依怙、以佛法解决生命问题并以此帮助大众?如果皈依时发心不正确,或皈依仪式不如法,皆不能得到皈依体。



  其三,是守护皈依体。得到皈依体,并非一劳永逸,还须日后悉心守护。尤其不能违背皈依时的誓言,那就是“皈依佛,终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若有违越,便会破失皈依体。

  其四,是修习并强化皈依。任何心念或技能,皆须长期重复、熏习才能得到强化,皈依也不例外,决非一次仪式即可大功告成。所以,皈依后还须日日修习,时时忆念,以此强化三宝在心目中的地位。否则,其分量自然会慢慢减弱,乃至被其他取而代之。

  我们对三宝的信任有多少,皈依之心就会有多强,相应的,佛法对我们产生的作用就会有多大。所以说,修行能否成就,能否完成预期目标,首先取决于皈依的质量。



  2、发心

  无论是否学佛,也无论做些什么,都离不开发心,区别只在于发什么样的心。无始以来,我们所发的是凡夫心,是贪嗔痴,由此造就现今的凡夫品质。当我们认识到凡夫心给生命带来的过患,不愿再沉沦于这样的人生,就要以正确发心进行对治。

  正确发心有二,一是出离心,一是菩提心。发什么心修行,最后便会成就什么。此外,若发心过程中产生偏差或夹带杂质,也会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发心代表着生命中的强烈意愿,但刚发时只是一念,须以观察修不断强化,方能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声闻行者希求解脱,视世间如牢狱,三界如火宅,片刻不想停留,是为出离心。事实上,出离心若能发得真切、猛利,解脱便已成功一半。为什么现代人修行如此艰难?关键就在于出离心不切。出离心,是对五欲六尘的出离,是对无明烦恼的出离,更是对生死惑业的出离。若出离意愿至强至坚,对世间便不再有所贪恋。如是,建立于执著之上的烦恼亦将随之松动、土崩瓦解。



  所以,我们要时常观察并思维轮回之苦,看清自己身处三界不得自在的困境。那样,就会象狱中急切盼望获得自由的人,一旦有机会离开,决不愿在牢笼中多停留一分钟。

  作为菩萨道行者,同样要发起出离心。不仅如此,菩萨本着对众生的悲心,见其辗转轮回苦海,不忍独自出离,而愿帮助一切有情共同解脱。这种推己及人的悲悯之心,为菩提心,是成就佛陀品质的根本。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言:“诸佛如来以大悲为体,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菩提心的生起和强化,也要辅以相应的观察修和安住修,如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都是深化菩提心的殊胜教授。除这些心理引导外,还须受持、修习菩提心仪轨,每天昼夜三次念诵思维,不断提醒自己:我要成就的是什么,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但这不能只是空洞地喊几声口号,那是没什么用的,关键要发自内心地希求,真切无伪地发愿。



  3、戒律

  戒,为正顺解脱之本,亦为无上菩提之本,通过“此应作、此不应作”的行为规范,为修行提供良好的心灵环境,帮助我们顺利抵达解脱和成佛的目标。

  与解脱道和菩萨道修行相对应,戒律也有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之分。

  别解脱戒,包括在家的五戒、八戒,出家的沙弥戒律、比丘戒等,为解脱道学人的行持标准。其重点在于止,通过远离五欲尘劳、约束行为来止息妄流相续,从而降伏烦恼,趣向解脱。

  菩萨戒,则在止持基础上增加了作持,止恶与行善并进。而菩萨戒提倡的六度万行,既是成就无上菩提的资粮,也是瓦解凡夫心的利器:布施可以克服悭贪,持戒可以对治放逸,忍辱可以战胜嗔心。

  同时,这些善行还是考察菩提心是否成就的标准。当我们修习布施时,是否对自身所有可以毫无保留地施舍?是否对施舍对象没有亲疏远近的分别?是否已不再执著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他?



  菩萨戒主要有梵网、瑜伽两大系统。相比之下,《瑜伽菩萨戒》的开遮更为善巧,故近代太虚大师也曾大力提倡。而《梵网菩萨戒》是大菩萨境界,凡夫行持起来难度较大。

  在汉传佛教界,菩萨戒被列入三坛大戒之一,故绝大多数出家人都曾受过,即使在家众,受过菩萨戒的也相当可观。

  这本是可喜现象,但令人担忧的是,尽管那么多人受了菩萨戒,却往往不知菩提心为何物,亦不曾有修习慈悲的习惯,只是形式上的、有名无实的“菩萨”。



  4、正见

  正见,为八正道之首,是一切法门的指南,也是漫长修行之路的灯塔。因为发心不可能一步到位,持戒不可能马上圆满,包括对皈依的深化,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过程中,正见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我们纠正心行偏差,剔除其中杂质。

  对解脱道修行来说,缘起、业果的正见极其重要。生命是习惯的积累,我们做什么、想什么,未来生命就是什么。所以说,在缘起的世界中,业就是一切。

  此外,无常见、无我见、空性见,都是修学必须具备的基本认知。菩萨道的修行同样离不开正见指引,如此,才能将世俗菩提心升华为胜义菩提心。

  凡夫有我、人、众生、寿者之相,就如有限的容器,将心局限其中。唯有空性见才能粉碎这一束缚,使有限回归无限,从而以平等、无我之心利益一切众生,圆满佛果资粮。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并巩固正见?离不开亲近善知识、闻思经教。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这个学习过程应该一门深入。现代人往往学得很杂,天台、华严、中观、唯识均有涉猎。若非精力过人,上根利智,这种学习多半浅尝辄止,似乎什么都知道一些,但只是“知道分子”,连系统知识尚未形成,何况正见?

  我觉得,多数人在一生修学中,只需具足一宗正见即可,或是无常见、无我见,或是唯识见、空性见。将一种武器练习纯熟,得心应手,照样可以杀敌制胜、勇往直前。

  但建立于意识层面的闻思正见往往很粗糙,因为人的思维会有很多误区,如何使之趋于精确?

  一是通过师友间的相互辩论、彼此切磋,使认识中的盲点和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去芜存精,提高纯度。

  一是通过禅修获得实证,因为佛法精髓无法以语言完全传递,那些不可言说的部分,唯亲证乃得究竟,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5、止观

  止,为禅定异名,梵语奢摩他,又名三摩地,包括有所止和无所止。小乘禅观偏向有所止,即有止的对象。而禅宗及藏传佛教大圆满、大手印的修行,则属于无所止,通过特定方法直接契入空性并将心安住于此。梵语毗婆舍那,汉译为观。包含观照、观想、观察修几个层面。

  许多人误读禅宗,将止观的修习片面理解为无分别。我觉得,这是造成禅教对立的主要原因。如是,因为不重经教而缺乏闻思正见,又无善知识把手提携,造成多少禅和子的盲修瞎练。

  无分别的禅修,是无修之修,乃无分别智契入空性时的禅修,并非普通禅修者所能把握。因为我们现有的心行基础极不稳定,且建立于颠倒认识之上。若直接从无分别入手,如何调整错误观念及颠倒心行?

  所以,必须以有分别的观修为前提,使心从颠倒状态中摆脱出来,乃能进入无分别的禅修。



  同时,止的修习也必不可少。止,虽是佛教与外道的共法,却是修观的重要基础。

  汉传佛教中,观的理论非常丰富,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能实际操作?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对止的忽略。若能具备止的基础,再以正观照破我法二执,契入空性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了。

  除禅宗所说的无分别、无造作的用心之外,有分别的观修也不可或缺,如观察修、观想修,都是很好的修行方式。

  好就好在,即使没有禅定基础的普通人也能修得起来。可以说,能够正常思维的人就能观察修;具备想像力的人就能观想修。

  当然,观察修和观想修虽对学人要求不高,但也必须具备相应的闻思正见。如是,才能通过如理思维或观想,安住于正念正知中。对于学习教理者,多运用观察修,通过思维所学法义来调整心行,是非常好的学修结合的方式。

  四、结说

  综上所述,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不仅是佛法修学的核心要素,也是贯穿始终的修学次第。把握这五大要素,也就把握了由学佛至成佛的关键阶段。

  同时,它们又像长养万物的大地,是一切修学法门得以确立的共同基础。若能对之引起重视,并真正落实于心行,那么,不论我们学佛的起点是高是低,根基是利是钝,进步是快是慢,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终点迈进。

  这不但对于个人修学意义重大,更是汉传佛教在当今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2:41 | 只看该作者
【般若禅堂】
(一)【早晚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新业绩】20180717课堂笔记234张。
【统计范例】20170904课堂笔记288张。
【最高纪录】20180623课堂笔记314张。
【评分标准】合格100 良好111 优良200 优秀222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630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 143,445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3:35 | 只看该作者
能用佛法来经营生意吗
2018年07月16日 14:54  溯源佛教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能用佛法来经营生意吗?能用佛法来经营生意吗?
  一居士:尊敬的法师,在企业里能用佛法经营吗?如何用佛法经营生意?如何一边经营一边宣传佛法,而不至让顾客产生反感?感谢法师。

  妙祥法师开示:

  这个问题呀,用佛法经营是很正确的。只有用佛法经营才会让人们对企业这个集体产生一种凝固力,而产生一种善心。

  在社会上又会产生一种名声非常好的影响,最起码不欺骗,不妄语。那好处还有很多,比如说不杀生等等的事情,让人对你非常信任。

  过去营口钢琴厂有一个厂长,他是总公司一个小厂的厂长,就到南方去谈钢琴的出口生意。在他之前,上海的厂家已经去谈去了。

  正谈着呢,这个厂长还信佛,刚皈依,他就跟南方厂子要了一辆车,他说我去拜佛去。南方厂子一听说他要拜佛,就派辆车,派一个人跟着他。

  到寺庙里,烧了一大炷香,然后又进行了布施。回来了以后,第二天南方那个厂的领导就跟他说:“你那个生意不用谈了,你有多少钢琴我全买下来了。上海那边的生意不谈了,都跟你谈。以后你也不用来了,每年你打发个人来就行了。”

  这个事情是这个厂长亲自跟我说的。就是说他信佛的行为,在企业之中建立了一个令人非常可信的信誉,就是说用佛法带领企业去经营,它会产生很大的利益。

  比如说还有锦州有个居士信佛,他曾经有过几次考验。头些日子,他这个企业刚有点回头,他就想扩大生产。后来他就问出家师父,师父就告诉他了:“你不要盲目地贪,先把眼前做好就行了,别去贪。”

  结果不长时间,(社会)经济就出现了滑坡,这一下子他的企业没受到伤害。

  就是说什么呢?用佛法去经营企业,第一个他站得稳,他不站在贪上,而站立于什么之上呢?为大众服务。这个心正,果也正。所以说避免了很多滑坡的机会。他自己也非常有感触。

  再一个就是说,一边经营一边宣传佛法,这样的话叫人信任。比如说,刚才上午咱们看见有一个王居士,大石桥的。他自己搞个小厂子,小镁矿。

  上海一个老板就跟他谈,说:“你这二等的镁矿,你要给印成牌子,写上‘一等镁矿’,销售由我来完成,获利咱俩分。”

  因为那时候镁矿非常好销售。这个居士因为他信佛,他说:“我不能欺骗人,我不能那么做,二等就是二等。”后来说什么也没有那么做。

  过了一年以后,那个经商人又找到他,说:“你现在你有多少镁矿,我都给你经销,我都给你销售出去,目的一个,就是你这个人太诚实了,没有欺骗。”所以说它带来的利益是长久的。

  如果搞了欺骗它就会不长久,人也会钻空子,也会使这个企业名声扫地,甚至于破产。所以说佛法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大的。

  一面经营一面宣传佛法。而经营过程中,这个对顾客呢,当然了也得适当看一下子。但是由于你的虔诚,现在话讲叫诚信,和你做人的本分,叫人产生安全感,这个企业只能是越搞越兴旺,也会避免了很多的假相。

  比如说社会上的企业出现了一种假相的现象,他不会冲动冲进去;还有一些欺骗,他也会远离了欺骗,会安全度过很多的困难。所以用佛法经营是非常正确的。

  另外对职工的教育它也会形成一个坚固的凝聚力,会把企业搞得更好,我非常赞成用佛法来经营企业。

  一居士:师父,我还想请教一下,像我自己做了一点儿小生意,有时候就想,怎么样能把这个生意做得更好?

  妙祥法师开示:

  怎么把生意做得更好?你要是把佛法和它连在一块儿,那生意就最好了。

  一居士:就是说,像我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能把我这个生意也带动起来呢?

  妙祥法师开示:

  最好是每天诵经,每天早晨诵诵经,这一天都很顺利;也可以多放生,增加一些缘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19#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3:43 | 只看该作者
文物讲述“玄奘西行”
       陕西历史博物馆曾举办大型历史人物专题展览“取经归来——一代宗师唐玄奘展”,展览选取与玄奘、佛教、唐代、印度、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等主题相关的展品近50件(组),以玄奘生平为线索,展示玄奘西行取经的背景、经过,取经归国后翻译佛经、著书立说、弘扬佛法等事迹,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玄奘提供了生动素材。这些精美文物平日分散于各在博物馆,在此济济一堂,甚为难得。

       佛教造像

       北周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高79厘米。1996年西安市未央区汉城乡西查村出土,现藏于西安博物院。菩萨头梳高髻,戴化佛冠,宝缯下垂,发辫垂肩,面相方圆丰满,面带微笑。上着僧祗支,下着长裙,颈饰项圈,臂着钏,肩搭帔帛,身佩璎珞,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柳枝,跣足立于仰莲瓣座上。莲座四角各浮雕一护法狮子。此像是北周造像的代表样式。

       唐鎏金观音菩萨铜像,高26.5厘米。1960年西安市西郊枣园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此观音菩萨造型优美,头部略低,面容丰满,表情慈祥,腰肢微扭,双足并立。有镂空背光,火焰纹精湛。该造像充分体现了唐代造像在继承南北朝以来传统造像艺术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日臻纯熟的艺术风格。

       唐释迦牟尼降伏外道石造像,高76厘米。1955年征集,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此造像是在一块长方形竖石板上以高浮雕技法表现释迦牟尼的形象。释迦牟尼跣足立于覆莲座上,右手上举,掌心向上托起一圆轮,左手下垂,掌心向下朝向另一圆轮。造像底部长方形台座上刻有“释迦牟尼佛降伏外道时”题记。释迦牟尼降伏外道的故事,在佛经中多有记述,该造像所表现的释迦牟尼降伏外道图像别具一格,其右上角与左下角圆轮中的神像分别代表着日天和月天,它们具有护持佛法的作用。

       反映丝路风情的文物

        唐彩绘陶牵驼胡俑,高40.5厘米。1991年西安市东郊唐代金乡县主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博物院。胡人高鼻深目,秃顶,络腮胡,脑后有略长的卷发。身着袒胸露腹的翻毛长袍,腰系褡裢,足蹬高靴。双袖捋起,双臂作拉缰牵索状。

        唐彩绘釉陶载物骆驼俑,高43.5厘米。1971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骆驼为白胎,外施黄釉,上施彩绘,以墨笔描绘眼睛、鬃毛等细部。骆驼昂首站立,驼峰间置鞍架,上垫圆形花毯,横搭一装满物品的袋子,袋子两边挂着丝卷、扁壶、刀鞘、箭囊等日用品以及兔子之类的猎物。细看驼背上还爬着一只猴子,十分生动。

       带有印度风格的文物

       唐凤头人面铜壶, 高29.5厘米,腹径14.5厘米。1985年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出土,现藏于西安临潼博物馆。该壶凤首龙柄,壶颈细长,喇叭形圈足。壶腹铸有6个高浮雕人头面,其人额头分发,面部丰腴,目深,弯眉,大眼,小口,隆鼻,两两共结一条发辫,脸形和发式显示了天竺(今印度)人的特征。这种奇特的器物造型过去从未发现,对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唐苏常侍造“印度”佛像,高8.6厘米,宽8.6厘米。1954年西安市玉祥门外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此像为泥质灰陶,略呈半圆形。正中释迦佛螺发高肉髻,面形丰满,头有圆光,身着轻薄透体的袒右肩式大衣,结跏趺坐在方形叠涩束腰须弥座上。左右两胁侍菩萨,头戴花冠,肩搭帔帛,手执佛尘,衣裙贴体,身体呈“S”形扭曲,体态优美婀娜。佛像背面题记“印度佛像大唐苏常侍普同等共作”,即是说这种图样是直接摹自印度传入的样本,直接说明了这尊泥像和印度的渊源。而“印度”两字的出现,也说明了在唐代除了“天竺”之外,已经有了“印度”这个称谓。

       佛教寺院遗址出土的一批文物

       ◆西明寺

       玄奘法师于唐高宗显庆三年至四年(658~659年)由长安大慈恩寺移居西明寺译经。

       1985年在西明寺遗址出土了一件残石茶碾,该茶碾青石质,上刻有“西明寺石茶碾”六字。残存部分长21厘米,宽16厘米,高95厘米,约为全品的一半。后经修复完整,现藏于西安博物院。这个石茶碾的发现,提供了当时西明寺禅茶的一些信息,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茶文化的盛行。

       ◆玉华寺

       玄奘法师于唐高宗显庆四年迁居玉华寺肃成院译经,在此创立法相宗,最终圆寂于肃成院。

       碑为青石质,由佛足印和题记两部分组成,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在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和铜川考古研究所。佛足印石略呈方形,上雕刻一对巨大的脚印,长50厘米,宽20厘米。脚印五指微张,掌心刻千辐轮纹。大拇趾下刻三钴,二拇趾下刻双鱼,四拇趾下刻宝瓶,小拇趾下刻螺纹。石刻题记内容为“佛迹记摩揭陀国波吒釐城释迦如来蹈石留迹奘亲观礼图”。由题记可以看出,这块佛足印石刻应该是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游学取经时拓印回国,在玉华寺刻石而成。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通佛足印刻石。

        唐金刚佛座,高43.5厘米,宽51厘米。20世纪50年代玉华寺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青石质,上圆下方,中空凹下。基座方形,上承覆仰莲台。莲台顶部刻有长方形卯槽,覆莲瓣上雕刻如意云头。基座正面右侧有楷书题刻:“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20字,为玄奘法师手书,弥足可贵。

        ◆法池寺

        唐舍利石函1990年西安市蓝田县蔡拐村法池寺遗址出土,现藏于蓝田县文管所。石函为正方体,盝顶,长、宽、高均为32厘米,汉白玉石质。函盖与函身之间以子母口扣合。四周有浅浮雕四幅,分别为高僧说法图、迎宾图、殡葬图、迎送舍利图,内容新鲜罕见,线条流畅,这件石函,对于研究佛教相关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安国寺

        唐马头明王石雕像,高89厘米。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马头明王作三头八臂,三面均呈忿怒相,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主手当胸结契印,右侧上手举斧,中手持念珠,下手作与愿印;左侧上手持棒,中手持净瓶,下手持莲花。身后为桃形火焰纹大背光,头光正上方原有一高浮雕的马头,残存的鬃毛清晰可见。马头明王是观世音菩萨的忿怒相化身,佛教密宗的重要本尊。

        ◆法门寺

        法门寺是文献记载的中国境内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四大名刹之一,唐时法门寺升格为皇家寺院。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在寺内塔基下筑有地宫,将一批特制的宫廷珍宝虔诚隆重地供放于地宫,以祈求佛对国家的保佑。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各种珍宝,为研究唐代佛教、茶文化和秘色瓷开启了神秘的大门。

        唐秘色瓷碗,口径22.4厘米。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敞口,折沿,曲腹,小平底略内凹。外壁有黄色纸片的痕迹,上有墨线人物图。法门寺塔基地宫秘色瓷的出土,解决了长期以来争论的秘色瓷生产年代及釉色等疑难问题,说明在唐懿宗、僖宗时期秘色瓷烧制工艺已成熟,较过去所说的秘色瓷产生于五代提前近半个世纪,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重大发现。

        唐六臂观音盝顶金宝函。唐懿宗时,赐赠法门寺一套盒函,分别由木、石、银、金、玉等不同材料做成,称之为八重宝函,用来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佛指舍利。六臂观音顶金宝函为八重宝函之第四重。函盖雕有双凤及莲蓬,盖侧有瑞鸟4只绕着中心追逐,正面为六臂如意轮观音图,左侧为药师如来图,右侧为阿弥陀佛图,背面为大日如来图,函外壁凿有如来及观音画像,或饰以双凤翔,配以蔓草纹;或刻上金刚沙弥合什礼佛的图景,造型逼真而细腻。

        唐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盆壁分为四瓣,每瓣内錾两朵石榴团花,花间衬流云纹;团花中有一双鼓翼鸳鸯立于莲花之上,两两相对,栩栩如生;盆底模冲、锤打出一对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四周施细密的鱼子纹,形成浅浮雕效果。盆外壁两侧各有两个额刻“王”字的兽面铺首,口衔饰有海棠花的圆环,环上有提耳。圈足微外撇,其外饰莲花。大银盆集浇铸、模冲、煅打、錾刻、鎏金、铆接等先进工艺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同类器物中最大的一个。

        ◆庆山寺

        庆山寺遗址在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武则天时,建地宫、阿育王塔,打造专门珍藏佛祖舍利的金棺银椁,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唐三彩狮子1985年庆山寺遗址出土,现藏于西安临潼博物馆。计2件,一件高16.2厘米,作回首啃舐后腿状;一件高17厘米,作后腿前伸挠痒状。狮子神态逼真,幽默逗人,为开元盛世杰作,是兽形唐三彩中稀有的珍品。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吉祥的瑞兽,后成为卫护佛法的辟邪神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20#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3:52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观音菩萨到底有多厉害?让泰国普吉沉船生还者来告诉你!
2018
07/18
09:48
禅觉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8


  在最近的一篇泰国普吉岛海难的新闻里, 《普吉沉船生还者:抱着遗体15小时漂流求生 累了就喝一口海水》,描述了海难生还者谭昕妍15个小时的漂流经历。

  在她得救之前,她已经精疲力竭,想到放弃。

  希望终究在耗竭,她甚至怨恨起救生衣,"要是没有救生衣,说不定我就淹死了,可是有了救生衣,漂在这里,就只能饿死、渴死。我想,等真正要放弃的时候,就解开救生衣的带子,可幸好我没有这么做。"

  "我心里求菩萨,希望那里出现一艘船,就真的看到一艘。"

  谭昕妍不知道那是泰国军方的搜救船,最乐观的打算是旅游船——如果游到它的路线上,说不定能在它回程时相遇。她使劲划水,向小船游过去。

  然而海浪又一次把她推回原地,许昕妍放开喉咙大喊"救命",远处那艘泰国军方的小船慢慢靠近,有人向她伸出手来。在海上漂流近15个小时后,她终于可以躺在坚实的甲板上,又在一个多小时后回到岸上、被送往医院。"



  无独有偶,在新浪博客上还有一篇文章,也提到了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的神迹。

  台湾有一个海洋学院毕业的人,初始不信佛教,但福德因缘很好,每次出海前,都有善知识在劝他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顽固的他,总是一笑置之,听不进耳。

  有一年,他和同学应征拍电影,担任驾驶轮船的角色。怎料在试拍中途却遇到了寒流,海上风急浪高,最后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海里。



  没多久,在惊涛骇浪的袭击下,他眼看好几个同学相继被大海吞没。在惊慌无措,生死存亡的刹那,他猛然想起善知识的叮咛:"出海前记紧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以前不放在心上的一句话,生死关头的当下,竟变为度生宝筏。

  于是,他放下一切惶恐焦虑,拼命念着:"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他自己也不知道念了多久,当清醒过来时,自己已经身在医院,原来他在洪流中漂流了十四个小时,后来才被一艘渔船救起,而在这次灾难中,他是唯一的生还者。



  而令人称奇的是,这位救他的渔夫,其实也是并不打算出海的。

  一般恶劣的天气影响下,渔民都不愿意冒险,宁愿在家里休息。但奇怪得很,当天渔夫家里的香炉忽然间"发炉",即是香炉中冒火,渔夫的太太为此忐忑不安,好像有事要发生,有事要等丈夫去办,于是强推丈夫出海。

  渔夫以为妻子贪财,这种天气还要他出海作业,很不高兴,两口子为此吵了一会,渔夫赌气出去了。

  那知刚出到海面,立即看见远处有一团物在海中飘浮,初时以为是大鱼,把船开过去,才晓得是个遇难的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把他救起,送到医院去。



  更出奇的事,他十四个小时泡在冰寒汹涌的大海里,缺水缺粮,除眼睛很红外,竟然没有其他损伤甚或不舒服,真是不可思议。

  按医生说,一般人在海水里泡半天肯定要脱皮,他竟安然无羔,正是应验了《普门品》中的“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经过今次的死里逃生,凭借一句圣号,检回一命,他由不信佛法变成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更加入弘法工作,努力劝人念佛及念菩萨圣号。



  而类似的事件在抗日时期也有发生。在江西永修的第一中学,熊大梁老师的母亲朱云德,为南昌人,世代信佛。

  她说:在日本人打进南昌前,她家都避到乡下去了。几天后听说日本人未来,就约了8个人,乘船到南昌来拿东西。谁知一进城,日本人就到了。

  他们封锁交通,不准一人外出,河里船只全部用铁链锁住。云德等人坐在船上,想走也走不了,大家向守船的叩求,求他开恩放行。



  守船人说:“放走你们,我要被杀头的。”就在这万分紧急关头,云德与熊老师的三姑(三宝弟子)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哭,赶快求观世音菩萨。”

  于是大家一齐跪下,大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约念了10多分钟,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锁船的铁链“哗啦”一声,突然断了!船随风势,飞驰向前,大家平安到家,免了一场大灾难。

  《无量寿经》有云:“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上述事件中的人,在急难中能够得到菩萨加庇,是因为在生死关头,人别无选择,只有把生命交给观世音菩萨。故此,能以至诚清净心念圣号,一心不乱的念,终能获得菩萨的感应。



  《法华经》亦曾有云:"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其实这就是佛法的力量,在遇到劫难的时候,诚心念诵佛菩萨圣号,即可躲过生死大劫!或许有人会说,只要诵经、念佛号就可以消灾免难?

  但并非如此,前提当然是要你日常就诚心念佛,行好事!每一句佛经、每一句佛号,都蕴含着佛菩萨利益众生的大愿。相信念佛的你,也一样会有好运气!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5 20:05 , Processed in 0.05091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