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7721#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1:19 | 只看该作者
《金刚经》改变了我一生!赚钱是我最深刻的修行!
2019
03/22
00:09
佛藏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0
导读

做生意就要成功,就要赚钱。在经典教义里,钱本身没有错,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问题关键是要用什么方法赚钱,钱从何而来、如何让它源源不断,以及对钱的心态。事实上,赚钱也可能成为修行的一部分。


麦克尔·罗奇格西是一名经历奇特的美国人,他1952年出生,以优等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此后他前往印度,成为一名受戒的佛教僧人,他潜心钻研佛法25年,并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格西(佛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当他回到美国后,他把自己在《金刚经》中领悟到的空性运用到自己的商业经营上,贷款和朋友创立安鼎国际钻石公司,该公司以5万美元的资金起家,1998年后安鼎已经是一家年营业额超过2亿美元的全球大公司。

之后,有“佛商”之称的麦克尔,把他的商界体验写成《当和尚遇到钻石》(The Diamond Cutter)一书,一上市就博得好评。这本书被不断翻印,并先后译成25种语言。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最爱的一本书就是《金刚经》,它改变了我一生。”

麦克的“幸福经商”之道

前几年,有份商业报告倍受世界关注,报告中提出了几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没有全球顶尖的国际品牌?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占了59席,但在全球Top100的品牌榜中,却一席都没有?这份报告最后总结,是中国商人太想发财而忽视了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

在自己的钻石公司财源滚滚而来之际,麦克尔·罗奇格西却全身而退,开始专职于教授佛学、著书、演讲,同时也研究梵文、藏文以及俄文,他的翻译著作等身。他设立了一个名叫“证悟商业机构”的组织,专门教导商界人士如何透过禅修,来增长创意与智慧,加强业力中良善一面的力量。此外,他也积极地进行西藏色拉寺的重建整修工作。这就是麦克尔一直在全世界各地宣讲的“幸福经商”之道,他不仅帮无数人赚到财富,更启发他们去收获幸福。


麦克的钻石游戏

先玩个小游戏,请闭上眼睛,在脑中构想一幅情境:

你是一位和尚,在寺庙里苦修了20年后,有天师父对你说:“你已完成静修,现在马上下山,到红尘中去继续修行,最好当个商人。”师命难违,你背起行囊走出清净佛门,走进了喧嚣尘世,你突然发现,脚下有一颗异常发亮的小东西,你想起了以前在寺庙里读过的《金刚经》,你断定这就是传说中的金刚石,是非常值钱的钻石,此时,你面临着3个选择:

1、对钻石视而不见,继续赶路。

2、你想起了你住了20多年的寺庙,由于寺庙偏僻,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于是你把钻石拾了起来,返回寺庙,交给了师父。

3、你拾起了这颗钻石,把它带在身上,陪伴你在红尘中不断征战。

麦克尔经常在采访之初,谈起上面的小故事。他说,他的选择是第三个,刚才小游戏中描绘的情境几乎就是他真实经历的写照。他解释说:“你选择了视而不见,代表着你已经明白了万物空性的真理;你选择了交还师父,代表着你不仅明白了空性,还懂得在实际中去活用它;至于第三个选项的意义,我即将和你分享。记住,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好坏之别,所谓的对与错,好与坏,永远只是你的‘心’的评判。做了选择就不要后悔,勇于承担,做个红尘中的勇士。”

下面让我们来和麦克尔促膝畅谈一次吧。


问:你喜欢中国吗?对中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我非常喜欢中国,每年来一次。我曾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寺庙住过很多年,跟中国的缘分很深。对中国最深的印象是,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有着世界文化史上最闪耀的经典著作,包括我最爱的《金刚经》。

问:你第一次读到《金刚经》是在哪里?

我20岁大学毕业,毕业那年,我最爱的爸爸妈妈过世了,之后我又失去了弟弟,家庭的变故对我打击特别大,我想不通人为什么会死?既然人终有一死,那我勤奋读书,拿奖章有什么意义?那段时间,我的世界特别灰暗,我不断否定自己,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后来,听说印度有禅修学院,就收拾行李飞到那里,开始僧侣生活,接受非常系统的佛法学习。第一次读到《金刚经》是在课堂上,虽然看不懂中国字,但对它有种莫名的好感。

问:你认为《金刚经》在讲什么?

缘起性空。

问:你为什么又选择重回美国做生意?

在我有了扎实的佛学基础后,我的老师鼓励我回美国做生意,他说:“虽然寺院是学习佛法智能的理想场所,但忙碌的美国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检验你这些年学习成果的最佳实验室。”刚开始,我对他的话一点都不在意。我对美国生意人那种贪婪、冷漠的形象没一点好感。师父看穿我的心思,有天召集了一群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学生,做了关于“佛法与商界”的开示,让我明白“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的道理。所以我跟老师们告别,回了美国。

我曾经在1975年的某次禅坐中,观知自己未来会从事钻石行业,因此就试着找钻石买卖的工作。可是珠宝行业在当时非常家族化,没人愿意应聘陌生人,结果可想而知。不过,有位好心人建议我去纽约的宝石学院先修几门宝石鉴定课程,一来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二来可以结识人脉。听了他的话,我果然在宝石学院认识了后来的生意伙伴。


问:很多人说“无奸不商”,做生意是不是违背你遵循的佛法经义?

我做生意有三个原则:

第一,做生意就要成功,就要赚钱。在经典教义里,钱本身没有错,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问题关键是要用什么方法赚钱,钱从何而来、如何让它源源不断,以及对钱的心态。事实上,赚钱也可能成为修行的一部分。

第二,我们应该享用金钱。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知道如何能一边赚钱,一边保持身心健康。一个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换钱的生意人,完全不懂得经商的目的。

第三,一个人要是在最后回顾自己事业时,能非常坦然地说一句:“这些年的奋斗对自己、对世界都有意义。”那他真的是一个太成功的商人了。

不论是做生意赚钱,还是修行古老的西藏智慧,都是为了充盈我们的生命,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只懂得赚钱,却不顾自己与他人利益的人根本不配称为商人。

问:怎样在生意中活用经典智慧,赚到更多钱?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有10万美金,想让它变成100万美金,你会怎么做?存进银行?安全系数很高,但估计到你临终的那一天,也没法拿到100万,银行利率太低了。开餐馆?几年前我有个好友恰好有10万美金,他用这笔钱投资了一家非常气派的餐厅,可没多久,就被迫关门,10万块钱都打了水漂。那投资房地产吧?我有个朋友,十几年前,他在纽约最值钱的小区花10万美金买了一套小公寓,准备将来转卖。就在世贸大厦隔壁。结果,2001年发生了“911”事件,他的房子都转卖十多年了,还是没出手。投资股票?唉……还不如前三个选项呢。

……你只要这么一直往下追问,就会发现,挣不挣钱和你是不是开餐馆、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一点关系都没有,餐馆、房子和股票本身并没有错,它的本性是“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它可以有无限可能性,可以让你赚钱也可以让你赔钱,因此,才让我们有机会利用它。所以一夜醒来,10万就变成100万……这不是没有可能,只要正确利用空性原理就可以办到。


问:有什么可实际操作的简便方法?

如果把我们的心比喻成一台录像机,24小时开机,持续记录经由我们眼睛、耳朵以及思想等各个部分感知到的每件事情。当你看见自己伸出援手帮助一位陷入困境的部属,一颗好的种子就种在你的心中;当你看见自己对客户或供货商撒了个小谎,你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坏种子。种子总有发芽开花的一天,如果你一直种“坏种子”,将来只能自食苦果;只有不停种下“好种子”,才可以收获成功幸福的果实。

比如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一直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要把获得的利润多多分给那些帮助你创造利润的人,绝对不取不义之财。记住,你分享利润的多寡,不是问题的重点;你愿意去分享的心(这是一颗非常有力的“好种子”)才是整件事的关键。

再比如,你比其他人更早看见了一个成熟的商机,可是你资金不足,到处筹钱无果。解决办法很简单,从此以后不再扮演一毛不拔的吝啬鬼。你必须不停地付出、给予,制造多赢的局面。付出、达成多赢和你挣钱多少无关,唯一有关的是,你是否真心愿意分享,真心乐见每个人都成功。你越真心,你在心中种下的种子越有力,结的果实一定特别甜。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人格高尚的商人。他应对市场竞争的方法是,邀请所有的竞争对手加入一个名为“商会”的新兴社团,共同开拓市场,让每一位参与社团的成员越来越富有。

再举个现实的例子,做生意的人最担心天灾人祸,新建好的别墅社区遭遇了泥石流,刚投放的海鲜苗碰到了台风……我们总认为,是外在的不可抗力阻碍了事业成功,其实,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要想远离天灾,必须学会在生活中坚守承诺,坚持人生准则。气候、交通、环境等因素本质都是“空的”或“中性的”。即使在某些路段交通最混乱的时候,有些人还是可以从其他路段平稳顺畅地进入市区;天降大雪、下大雨,有些人就大发利市,例如处理滑雪坡道的技工、雨伞制造商。可见事情本身没有对与错,它给你带来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都来自你的观感。这些观感不是无中生有的,它们是你过去的行为(因)产生的外在结果(果)。

问: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多播下“好种子”?

有6个简单的方法,只要你反复实践,就可以让自己和周边的人心想事成:

1、想事业腾达、财源广进,你必须保持慷慨大度的心态。

2、想家庭和睦幸福,天天拥有好心情,你必须遵循伦理道德的生活。

3、想身体健康,魅力无穷,你必须避免愤怒,少发或不发脾气。

4、想坐上高位,当上领导,你必须乐于助人。

5、想心思专注,你必须坚持冥想。

6、想心想事成,你必须了解空性的意义,多发善心。

这就是我带在身边,陪伴我在红尘中不断征战的那颗金刚钻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2#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2:37 | 只看该作者
陈道明:人到中年,多做点“无用”的事
2019
03/22
09:31
曾国藩读书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者|扁舟

来源|碧读好书指南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无用之用,反而成为大用。

人到中年的你,是否也过得忙忙碌碌,可静下心,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

人到中年的你,是否也每天三点一线,闲下来的时候总觉得生活太没意思,只剩下了柴米油盐。

人到中年的你,是否也活得焦虑,担心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担心自己的成功,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功利,变得忙碌,变得孤独。

读书的时候,会考虑这本书**没有帮助;

工作的时候,会考虑这项工作做了对晋升提工资有没有用;

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会考虑孩子学了之后对升学有没有作用……

我们算计着,盘算着,为做“有用”之事殚精竭虑,自以为精明,却不知道,参得透有用之用的人不算聪明,参得透无用之用的人,才能得到精神的自由,才是真正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1

多做“无用”的事,才能活得更高级。

人如果做每件事之前,都先要揣度这事情究竟有没有用,难免会沾染市井气,变得世俗,变得功利。

而如若能让心澄净下来,多做“无用”之事,才能活得更高级。

更有意思的是,人生有的时候,能助力你成功的,不是那些你以为“有用”的事,反而是那些无用之事。

林语堂就曾在《京华烟云》中写道:“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个少女武亦姝脱颖而出,在场上与百人团同答题环节,9道题全部答对,成为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以来,在这个环节的最高分获得者。据估计,她的诗词量可能超过两千首。

如今,武亦姝作为一名高一学生,已经破格被北大录取。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很多人表示,武亦姝满足了所有妈妈们的幻想。

可问及武亦姝成功的奥秘,她只是淡淡地说:“不过是从小喜欢背诗罢了。”

背2000多首诗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如若从《有用论》的角度思考,实在是得不偿失。

当很多家长和考生都在想:“高考语文一共才六分默写,背书的时间若是多做几道数学题,分数早回来了。”

武亦姝却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徜徉,她不把背诗当成任务,当成负担,而是当成兴趣,而恰恰是这些被认为是“无用”的事,让她得到了保送北大的通行证。

人到中年总要明白,成功并没有捷径,既然如此,就不必急着追求所谓有用的东西,不必算计着时间投入产出的比例,不必为了分数剥夺孩子的兴趣。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要知道,有时无用之用,反而成为大用。


2

多做“无用”的事,才能活得更通透。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过参禅有三个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人生不也同样如此吗?

孩提的时候,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懵懵懂懂,分不清所做的事情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只按自己的兴趣和意志行事。

到后来,我们有了生活的压力,便会计较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开始做有用的事,开始希冀自己成为有用的人。

但很多人的人生境界就到这里,没有再往前一步,于是能活得充实,但却不能活得通透;能活得有价值,但难免觉得焦虑。

白岩松曾说,现代社会的人们,都患上了一种“有用病”。

这位43岁的电视主持人曾经卸掉三挡节目的制片人职务,回避各种社会邀约,堵住自己的“升迁之路”。

别人难以理解他的行为,他却有着自己的人生见解,他说“夜深人静的时候,人还是会想着自己是不是能够安心。”

是啊,人生已经过半,如若还不能读懂“无用”的价值,便会深陷精神压力之中。

一个人若是总把时间去换利益,不愿意停下脚步静下心,就永远脱离不了世俗和焦虑。

人生已经过半,我们只有从社会角色中退出来,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才能整理好自己的思绪,撇下不必要的负累,从而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人生已经过半,我们只有多做“无用”的事,才能活得更加通透,在忙碌的生活中,获得一份灵魂满足的安宁。


3

多做“无用”的事,才能活得更快乐。

很多人说,陈道明是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

娱乐圈是个大染缸,可陈道明出道多年,却能坚守本色,很少参加圈内人的各种聚会。

不执著于片酬,也不急拓宽人脉。

陈道明在不拍戏的时候,每日读书写字,弹琴下棋,有时候还会给妻子女儿做点针线活儿。

冯小刚取笑他:“奇淫巧技以悦妇孺”,用你写字弹琴的时间组织几场饭局,多开几家公司多好,奇淫巧技又不能赚钱。

可陈道明却说:“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仅仅一句话,是显露出陈道明的境界。

陈道明之所以能人过花甲还丝毫没有中年男人的油腻,这些“无用”之事起了大作用。

我们常常感觉生活没有意思,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懂“无用之处”的乐趣。

还记得金圣叹在《不亦快哉三十三则》里写过:

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不亦快哉!

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你看,人生的快乐,无非就藏在我们常常忽视的小事里。

很多时候你即使注意到了这些“小确幸”,你也会因为它“无用”而觉得浪费时间。

可当你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之,便能感知生命的美意。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人到中年总要明白,多做些无用的事,才能成为有趣的人,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只要你不去考虑它有没有用,就能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

半生已过,人生不易。

愿你此后余生,能为春日的繁花惊艳,为夏日的绿荫感激,为秋日的余晖驻足,为冬日的飞雪怡情。

世间的美都是无用的,但恰是这“无用”,才最震撼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3#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4:31 | 只看该作者
贾平凹:四十岁之后,你会明白的道理
2019
03/22
09:45
明伦书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01

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聪明人难,做小聪明易,做聪明到愚人更难。

当五十岁的时候,不,在四十岁之后,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性格为生命密码排列了定数,所以性格的发展就是整个命运的轨迹。

不晓得这一点,必然沦成弱者,弱者是使强用狠,是残忍的,同样也是徒劳的。

我终于晓得了,我就是强者,强者是温柔的,于是我很幸福地过我的日子。

别人说我好话,我感谢人家,必要自问我是不是有他说的那样?

遇人轻我,肯定是我无可重处。若有诽谤和诋毁,全然是自己未成正果。

在屋前种一片竹子不一定就清高,突然门前客人稀少,也不是远俗了,还是平平常常着好,春到了看花开,秋来了就扫叶。


02

杭州的一个寺里有副门联,是:“是命也是运也,缓缓而行;为名乎为利乎,坐坐再去。”

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03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

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04

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秩或无秩地过着,如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

人生的意义是在不可知中完满其生存的,人毕竟永远需要家庭,在有为中感到无为,在无为中去求得有为;

为适应而未能适应,于不适应中觅找适应吧,有限的生命得到存在的完满,这就是活着的根本。

所以,还是不要论他人短长是非,也不必计较自己短长是非让人去论;不热羡,不怨恨,以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走。

这就是性格和命运。命运会教导我们心理平衡。


05

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

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

咱能改变的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去适应,不能适应的去宽容,不能宽容的就放弃。

何必计较呢,遇人轻我,必定是我没有可重之处么,当然我不可能一辈子只拾破烂,可世上有多少人能慧眼识珠呢?

人过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心上有个人,才能活下去。


06

我知道我的头顶有太阳,无论晴朗还是阴沉,而太阳总在。

我也知道我能改变些东西,但我改变不了我的心,如同这山上草木四季变化而不变的是石头。

就像天空艰难刮落浮虚的酷霜让天空走向肃穆和安静,让我在你的庙里静心的修行边修边行。

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


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

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

(来源:一个人的书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4:40 | 只看该作者
梁文道: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2019
03/22
09:31
曾国藩读书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如果一个青年人对他的行为及习惯漫不经心,如果他活得没有计划与目标,将光阴浪费于疏懒与安逸,那么一个傻子应该比他还有希望。—— 霍兹

悦 己

想悦己,先弄清楚究竟“谁”是你自己

也许你和我一样有过这种经验:一件起初看起来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最后却反而让自己痛苦。比方现在大家都在热议的iPad和iPhone4, 假设我想我也拥有一件,必定会很快乐。于是我高高兴兴地跑去排队购买,结果排队时插队,踩到脚,日晒雨淋,终于轮到我了,却说卖完了。我可能因此变得好生气,好愤怒,原本想要悦己的事,结果变成了虐己。

我还认识一些人,一辈子都活得很难过,总是记得十多年前某某人欺骗他伤害他,或是某些童年阴影让他很不快乐。其实,他仇视的那些人,说不定早就不在人间了,剩下的也早就不再来往,发生的事早都变成了历史。真正让这些事过不去的,其实是这个人自己放不下。这时,这个“自己”,就变成封锁自己的牢笼。他被关在那些难过的记忆里面,太在乎自己要求的正义没有获得,补偿没有实现。他想用怨恨来补偿快乐,却离快乐越来越远。

我们变得和追求快乐的目的背道而驰,往往是因为没搞清楚,那个想要取悦的“自己”,究竟是谁?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或是糊里糊涂把父母,老师,朋友,甚至大众传媒告诉你的需要,不假思索当成“自己”的需要;或是固执地认为应该坚守一个理论上不应改变的的自我,把自己变成“自我”的囚徒。

所以我常觉得,放弃“自己”这个概念时,说不定会快乐得多,轻松的多。

和自己保持距离 才能找到你自己

我们常常要透过别人这面镜子,才能了解自己。但既然是镜子,就有可能变形或扭曲。这时,我们要靠自己的敏锐感觉看清自己。每当你觉得快乐或不快乐,满足或不满足时,你都清醒地跳出来看一下自己,这时被刺激,被满足的究竟是什么?我需要这样的满足吗?人的确很难认清自己,唯有常常问自己问题。离自己有点距离,你才能清楚看到那个状态下的自己是什么。

难过的其实并不是失去这个伴侣,而是失去我自己身上的某些习惯。为有什么事情你从此不会再做了而难过,这就是一种很强烈的执着,会让你不快乐。

快乐不快乐 都是背后有只手在推你

我们常常会为失去的东西难过,但最好玩的是,东西还没到手,我们往往就已经开始担心会失去它。其实,你没得到的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你的;失去的东西,也不是你的;用佛语讲就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像我的猫,她离开了,她就不再是我的了;我未来会得到什么,它也还不是我的,我干嘛那么揪心它?

人最痛苦的,好像都在为“已失去”和“未得到”纠结。对现代人来说,还最怕在这个滚滚的时代洪流中掉队,赶不上这趟车。

有位法师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当有人拿棍子打你,你会不会生混子的气?当然不会。因为打你的看起来是这根棍子,其实是拿棍子的那只手。但你也不会气那只手,因为你知道,手也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这么分析下去,你会发现,那些伤害你的人,就跟棍子和手一样,被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操纵着。这是你不会生气,只会觉得他很可怜。

然后往深处想,其实我也难免会做一些伤害人的事,会被一些我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东西蛊惑。但佛法很好玩在,它也不鼓励人自责太多。要宽容别人,也要宽容自己。

活在对自己做错的愧疚感里,跟活在对别人的仇恨中是同一回事。不是说你不要去改变,而是先放下罪责感,然后去想以后怎么做才不会重蹈覆辙。

快乐或不快乐,都是背后有东西在推动你,你要清醒看到那个东西是什么。我们的大脑联想能力很强,常常从A点蹦到H点或者F点,绕一个大圈说不定又跳回A点。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想这些东西,而是让意识随波逐流。想要清醒,就要“念念分明”。

观呼吸:当有杂念的时候,不要跟自己说“不行,快回来”,也不要责怪自己“怎么又走神”。正确的方法是,当一发现有杂念,就只跟自己说三个字“知道了”,甚至别说“我知道了”。效果自己试下就知道了。

好处:慢慢这样的练习做多了,你平常观察自己,观察环境的能力就会变强,你的心就不容易散乱,不容易跟着别人跑。

p.s. 当你需要情绪发泄的时候,不要写那些无聊的文字了,大声喊出你的感受,愤怒或担忧,( 嘻嘻,建议尽量用感叹词),你的大脑会从“爬行动物的脑”转变成“哺乳动物的大脑”,然后转变成“灵长动物的大脑”,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

越能放下自己,就越能容易快乐

对现代人来说,爱情也常常是喜忧参半。我承认,在花心这个问题上,男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有客观理论支持,但这些都不表示可以作为一个借口或必然发生的事情。在爱情世界里,男人对女人的误解,女人对男人的迷思,也许的确有很多客观事实依据,但我相信,处于每段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是有能力去改变这些东西的。

在爱情中,往往越没有自己,越快乐。太强调自己的满足,是欲,不是爱。欲望这个东西可怕在,它永远满足不了。如果你总想着满足自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终极满足。当你能放下自己,投入像冒险一样的过程里面,你才会开始快乐。

越不期待目的 越能得到意外惊喜

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些起初看来没有用的书,有时却会变得很有用,这个有用,是超出你原先想象设定的范围。

我这辈子到现在,拥有的或者获得的最巧妙的想法,恰恰都来自读之前没有想到它带来这种用处的书。我们总希望做的每件事,度过的每一个时刻都有用,于是不再留时间散步了,不愿意在窗下发呆了,换句话说我们不闲了,这样其实少掉了很多孕育灵感的机会。但我们失去这些机会,人就不太会有大的变化,很难跳出原有格局。

当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那些既定的目标,你就没办法发现在这个目标范围外,更广阔的可能性是什么。所以,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一切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都是来自这种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5#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4:49 | 只看该作者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是什么意思?
2019
03/22
09:24
道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01

什么地方栽什么树,民间很有讲究。

如:门前一棵柳,珍珠玛瑙往家走。

门前有棵槐,金银财宝往家来。

门前植柳、槐为好。

还有一句民谚云:前槐枣,后杏榆,东榴金,西柿银。庭院之中,植什么树,栽什么花,也有讲究:

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

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

刺梅不是庭中物,除去丁香留金兰。

小桃花开红似火,月下夜赏斗颜鲜。

这些花草树木,有些是根据位置安排的,如"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有些则是从审美情趣出发,如"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有些则是心理需求,如门前植柳、槐、枣,乃取其谐音"流"、"怀"、"早",意为珍珠玛瑙流入大门,怀有金银财宝,早生贵子。


02

最忌讳的是门前栽桑,院中植杨,屋后种柳。谚云:"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

所谓的"鬼拍手",即杨树,民间又叫"呱哒手"等。刮起风来,杨树叶子"哗哗"响,噪得人心烦,也易为盗者遮音,故此院中不可植此树。桑与"丧"音近,民间忌讳;柳与"流"谐音,屋后植柳,有金钱财宝流出之嫌。

这种俗信,应是汉唐以后形成的。因为,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中,有门前植桑的简文。

这条简文讲的是某乡一个官吏奉县丞之命,查封一个人的家产,此人家产有:"一字二内,各有户,内室皆瓦盖,木大具,门桑十木。"

意思是说,这人有堂屋一间、卧室二间,都有门,房屋都用瓦盖,木构齐备,门前有桑树十株。可见,当时云梦一带并不忌讳门前植桑。

云梦古属楚地,楚地巫风极盛,素以"好巫鬼,重淫祀"著称,却不见"前不栽桑"这条俗信。君不见蚕茧之乡遍地皆桑,也不忌讳房前屋后,并以"桑梓"代称故乡,可见此俗信未必死板恪守。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这一俗信,乃后人的一种求吉心理,也是一种迷信说教,我们今日理应摒弃;"院中不栽鬼拍手",乃是为了安静,尚有一点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6#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4:56 | 只看该作者
拨开迷雾学中医,这才是学中医的重点
2019
03/22
09:24
道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中医理论“自圆其说”之误

中医的最大特点为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医书可谓汗牛充栋,很多有志之士都著书留下自己对中医的体会,这些医家各领风骚,理论却相互矛盾,每一位医家都相信自己掌握着唯一真理,这让后学无从入手。

很多医生得出一个结论:中医理论只要你自己能画一个圆就是正确的理论,只要这套理论适合你就是好的理论。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每个中医都能将自己的理论画一个圆,都能自圆其说,可是却只有少数医生成为真正明理的临床大家。

应该说正确的理论是画了一个与经典《黄帝内经》完全重合的圆,只是他们用不同的语言和切入点来描述这个圆。而错误的理论是自己画了一个圆,有的部分与经典重合,更多的是与经典背道而驰。

主流中医思维的理论难分辨真伪


这些纷杂的理论充斥在现在主流的中医思维当中,如果举行辩论大赛,我从医理上都很难将任何一家驳倒。尤其是伴随资讯的发达,各家理论更是铺天盖地,我们甚至方便到不需要出门就可以看到图书馆里的所有资源,了解各家理论。这些诱惑性很强的理论让我们脑中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可是却很难去伪存真,细看每一家所言似乎都言之有理,可是他们之间却相互矛盾。

说具体点吧!咱们以现在流行的中医理论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在举例之前还需再次声明,我所反对的中医医理仅为以我现在的眼光看为错误的,而且只针对事不针对任何人。

1绿豆水治百病

前一段时间流行的喝绿豆水可以治百病,我曾经试着说服我的病人不要相信,因为从我的视角里看简直是荒诞离谱,可是我真的说服不了病人,因为他会拿出一系列理论,人体得病都是因为毒素代谢不出所致,而绿豆可以解毒,因此可以包治百病。

2喝晨尿包治百病

我从理论上说服不了任何一个想要说服我的人,只有临床事实才会让人反思。这种吃绿豆治百病的理论还不算太出格,还有更离谱的医学理论,如有养生专家认为喝晨尿可以包治百病,并美其名曰:“轮回酒,还元汤,闻其名,知其香,能补阴,能壮阳”。

说简单了,就是世界上有一种药,既可以补阴,又可以壮阳,既可以有病治病,又可以无病强身,这种药就是自己的晨尿。对于深信于其中的信徒,会给你找出一系列科研数据和理论支撑,就是为了让你相信这个理论的真实,而事实是它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也许你会认为老百姓没有分辨能力,作为专业训练的中医学院学生应该能分辨出真伪。那再举几个主流中医的例子看看吧!

3火神派的阴阳双补

我曾经是火神派的狂热信徒,看完火神派的资料使我热血沸腾,我狂热的认为癌症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温阳就可以解决;我也曾狂妄的认为温病学家都是杀人的骗子,天天只知用寒凉药伤人阳气;我也曾自大的认为金元四大家合起来都不值得一提。我以愤青的热情,想要通过火神派来拯救中医,最后现实让我清醒。

按照火神派的理论:

阳虚病人需要补阳;阴虚病人可以补阳化阴;寒凝病人需要温阳化寒气;上火病人需要温阳以引火归原。

什么病都必须补阳,而附子补阳就相当于补元气,医生只要把病人的元气补足,元气充足便可使身体强壮,并且会自动调理身体。

我承认如果什么病都温阳,有效率会较一般大夫高,因为很多病人服完温热药后会感觉强壮,胃口好,并且脸色也会红润,很多疼痛可以缓解,病人以为有效,医生也以为对证,但是如果真正对自己的临床负责,就会发现治愈率并不理想。

完美理论为何与临床疗效脱钩?


比如有人说所有感冒的机理都为正虚邪入,麻黄附子细辛汤开太阳补少阴,可治疗一切感冒,首先这从医理上没法推翻,但是张仲景最起码治感冒还是以麻黄汤、桂枝汤等为主,与张仲景相左,再将温阳理论用到临床上,往往很多会吃好,也有会越吃越重。

也有人说糖尿病血糖高的机理为阳不化阴,糖为阴无阳则不化,而且糖尿病的病人都是老年阳气弱才得,因此附子理中汤是最好的降血糖方,而我在临床上使用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病人服用该药后血糖会一直上升,很少会下降。医理很完美,无懈可击,但其实是自己画了个死圈。

包治百病是不可能的


1肾阴或肾阳不足

不仅现代出现的医理混乱,古代的类似医理也很多。比如古代有医家对肾阴、肾阳大发阐释,强调坎离交通,认为一切病的最原始病因是肾阴或肾阳的不足,因此六味地黄丸与八味肾气丸这两个方就可以包治一切病,但是疗程需要长一些。医理还是无法推翻,临床验证便知有效率不会太高。

2瘀血内停

还有医家认为人体得病机理为瘀血内停,任何病都是血液循环不利所致,任何病都活血化瘀,并承诺活血化瘀方的效果神奇。我初上临床时曾使用过很多活血化瘀的方法,有效率也并不是太高。

3“久病不愈,责之脾胃”

还有现在大家都公认的理论“久病不愈,责之脾胃”,即如果久病缠绵,可以开一个调理脾胃的方剂,让病人长时间守方治疗,过个一年半载的会有效。而实际临床就可以知道,没有病人能坚持下来,就是真坚持下来也未必有效,并且即使有效,那也很难分清是药物的功劳还是每天服药时的心理暗示起的作用。

4完美的通用方剂

很多医生学来学去自己发明一个方剂,认为这一个方剂配伍达到了完美,健脾和胃、养心益肝、补肺固肾、左升右降、通营和卫,他们的医理认为该方可以包治百病,我们必须负责任的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是如此就不需要医生了,有病就吃这个方子就行,而且也不需要什么医理了。并不是低头努力学习就能成为明医的,努力必须以正确的方向为前提。

分析出现迷雾的原因


古人夸耀一个人博学多用“学富五车”来形容,然而古人的书为竹简书,即使是满满五车书也没有现在中医教材的内容多。我们学习如此多的知识却达不到古人的医学造诣,很值得每个中医反思,我归纳原因如下:

1现在社会浮躁

古代每个医学大家对经典的研读均如孔子学习《易经》一样“韦编三绝”,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经典后方有自己的体会。而现在很多人不愿意静下心来研读经典,总想通过短时间的学习便可领悟出一套独特的中医体系。很多人在打坐中或是看书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别人想不到的理论,反复思考后大加感慨,认为自己的理论发前人之未发,很有突破,并运用于临床。

由于其在临床过程中对这套理论非常有信心,并且临床的目的就是验证理论的正确,由于这种内心的期待效应,便会仅记住自己的几个特效案例,于是就大加宣传,并希望引起同道的赞赏。由于太多的中医学习者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导致现在漫天遍野的各种古怪理论,中医理论成了深不可测的浑水。

2为现学中医思维与古人思维相左

很多人学了某某医学大家的理论,可是用于临床发现不效,于是开始诽谤该医家,殊不知如果要学习前人的医术不能只学他的形,更要学他的神,即他认识疾病的思维方式。

我们现在见到疾病便会思考这个病怎么治,就以感冒为例,我们会思考这个感冒病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通过辨证后用药,与古人思维相去甚远,古人讲“上医治人,下医治病”,就是高明的医生不关心你得什么病,而是注重你体内的阴阳五行是否和谐,如果有病是哪里不和谐引起,纠正人体的不和谐病便自然会好。

我认识很多同道师兄弟每读完一个医家的书后,便于临床验证发现其方时而有效时而不效,便认为该医家不究竟,于是转读别的医家的书。之后又是同样认为这个医家也不究竟,如此往复,孜孜不倦,其根本原因为没学到任何一个医家的神,没有与他们认识人体与疾病的思维一致。如果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看待疾病,那么任何一个医家的方剂都不会发挥其最佳效果。

3为基于思维差异导致辨证方式出现问题

我们现在的辨证方式为通过病人诉说,列举病人的一切病证,然后医生通过望诊与脉诊综合分析,辨出一个证,对辨出的证选择治疗方案。而古人并不是这样看病,看一下汉代淳于意的医案便知古人如何看病。

齐侍御史成自言病头痛,臣意(淳于意)诊其脉,告曰:“君之病恶,不可言也。”即出,独告成弟昌曰:“此病疽也,内发於肠胃之间,后五日当臃肿,后八日呕脓死,成之病得之饮酒且内”。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脉,得肝气。肝气浊而静,此内关之病也。

齐中御府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唯,然!往冬时,为王使於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揽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

以上两个医案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医理精深,很值得我们仔细阅读。整篇传记所载病案的记录方式与以上所列举两例大同小异,仅以此两个医案来分析淳于意的看病方式,暂不涉及医理分析。

御使成来看病说头疼,淳于意诊完脉后便对病做出诊断,说明病因为醉以入房所致,并预言疾病不治。当问及为何淳于意如此判断,淳于意描述了病人的脉象,并分析了脉理。又来了一个病人,淳于意诊完脉后说出了病人的病名与病因,通过病人验证果如所言,即处方,三剂病愈。整本医案中淳于意对疾病的病因、病性以及预后的判断全是通过脉象。再看一下张仲景的医案。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伤寒论》)”

从内容可以看出,应该为弟子对老师(当为张仲景)治好的一个医案的提问,弟子问有一个病人经别人治疗加重,老师诊完后处方并告知病人半夜就会好,结果和老师所言一样,学生不解。老师回答了这个病人脉象特点并分析脉理,可以看出张仲景对人体疾病的认识主要通过脉象,而非症状。

通过汉代医家的医案,我们可知汉代大医看病方式为病人告知主要症状,医生通过脉诊,判断病人的兼证和病因,如果病人反馈的兼证和病因与医生判断的一样,证明脉诊正确,便可处方并对预后做判断。

我们现在的辨证方式是:主症+兼症1+兼症2+…+舌象+脉象辨出一个证根据辨证处方是否有效来验证辨证是否正确。

而古人的辨证方式是:主症+脉象推出可能的兼症与病因通过兼症和病因判断辨证是否正确处方,并明确的对预后做出判断。

相比之下现在的辨证方式对经验的要求较高,而且不确定性较大,而古代的辨证方式对医理要求较高,确定性很强,并对预后有明确的判断。

再看一下《兰室秘藏》分析李东垣的用方思路。

“(补中益气汤)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其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时一涩。其证四肢满闷,肢节疼痛,难以屈伸,身体沉重,烦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懒倦,口失滋味,腹难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大便涩滞,或夏月餐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见血,或便见白脓,胸满短气,咽膈不通,痰唾稠粘,口中沃沫,食入反出,耳鸣耳聋,目中流火,视物昏花,弩肉红丝热壅头目,不得安卧,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补中益气汤每个中医大夫都在用,很多大夫都用一两黄芪、一两党参,加减亦随意为之,往往时效时不效。观东垣所用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之量不过一钱,加减有严格法度,却会有桴鼓之效。

通过条文分析便知东垣用此方思路,金元时期社会动乱,凡是颠沛流离,饥饱无常的病人,摸脉得“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时一涩”,只要验证有列举的症状中的几个,便是补中益气汤证,如法加减,则此方必效。

我于临床常遇此证,常开补中益气汤原方或轻微加减,此方疗效不可轻视。现在医生开补中益气汤往往是通过病人主诉身重乏力等症状,便辨证为脾胃虚弱,故而所开之补中益气汤即使量大也难以取效。

分析一下古今医书的书写体例,现流传较早版本的《黄帝内经》,一本是杨上善所著《太素》,一本是王冰著《素问》,两本书的篇章顺序均是先言医理养生,然后是脉理,然后是对各个具体病和症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内经》作者对脉诊非常重视。

《伤寒论》的书写也是先平脉法、辨脉法,然后是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先脉然后是证最后是治。故而《伤寒论》的很多条文即使症状完全对上了,用方也往往不效,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核心——脉。

金元时期医书,张元素的《医学启源》、李东垣的《脾胃论》、朱丹溪的《丹溪心法》都是先谈医理,后谈脉理,最后分谈各病的证与治。很多人看了张元素的书,只记得头痛需用川芎,于是一见头痛便用川芎,亦是时验时不验,原因为只有学会张元素的辨五脏脉法,然后在主方的基础上按此加减才会有高效。再到明代的《医宗必读》、《景岳全书》等都是如此书写体例,再往后中医就混乱了。

拨开迷雾的方法


任何一个人说出一句话,在经历多人传话之后,就会失去原始的意思,很有可能再传回来的时候自己都不相信这句话是自己原先说的那句话。任何一个传承,在流传了上千年之后,难免会有基本概念的混乱,会失去原始的意味,从后世书很难入得经典的门,所以我还是要反复强调学中医的重点:放下自己的一切知见,深入学习经典。无论迷雾多深,我们沿着经典指引的方向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前行,最后一定能达到目的地。

我建议每一个学中医的床头都应该必备几本中医经典,最起码要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每天拿出固定时间,持之以恒的学习经典。

以习武为例,习武之人必须每日练功,其目的是通过日复一日的锻炼,化掉自己身上的拙力,人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许多肌肉一起协调方能完成,而拙力就是肌肉之间不能协调所致,两个肌肉之间对抗使得力量达不到最专一的方向,练功的目的就是使得每一个随意动作都是所有肌肉协调一致而发,没有对抗。

就以冲拳为例,看似只是打出一个直拳,这里面却充满了玄机。拙力就是我们用尽力量从腰部开始发出力量,到了肩臂之后被肩部的肌肉阻断,然后又从肩部发出一股力量,到了胳膊又被胳膊阻断,又从胳膊从新发出一股力量,传到手腕,又被手腕阻断,最后虽然尽全力打出的拳却没有力量。习武者通过每日的站桩、简单动作的重复,就是要放下这些拙力,培养和谐的新力。使得同样的冲拳,力从腰部发出,或从脚底发出,经过一路的关卡,每一关卡都没有损伤的传递了这股力量,并在各个关卡补充上新的力量,使得这个力量到达拳掌时被放大了许多倍,发力者未觉发力,而力量却非常专一强大而深透,行家就是看你发力的和谐程度,将之作为判断功力的一个重要参考,不放下充满对抗的拙力就不会出来和谐的新力。

同样学中医经典亦是如此,我们有很多中医知识,这些知识就如同不和谐的肌肉群一样,它们互相对抗,使我们发力受阻,只要不舍得放下,经典智慧就不会彰显。我们放下自己思维中固化的知识,不停的用经典来冲刷自己的思维,以致这种思维与自身合而为一,最后融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临证纵然疾病千变万化,也能从容应对。

大部分习武之人不能安心于单调乏味的站桩或简单动作的重复,总是喜欢求奇求与众不同,于是各种表演性质的套路层出不穷,而真正实用的是能够与身体合一的简单动作。大部分的学中医者亦是不能安心于只读经典,总喜欢追求玄奥难解的知识,于是各种稀奇古怪的学说兴起,而真正实用的还是与经典思维合一的简单的辨证能力。

明白了方向,我们就要从不同的经典中体会中医最基本的理法方药。

我们勤习《黄帝内经》所言之天地道理,以及一些诊察与纠正人体偏差的法,将这些理与法不断的加强,则于看病之时不需特意思考而自然浮现。

我们勤习《伤寒论》所言的各病治法与处方,体会每种病证之间的差异,每个方剂之间的差异,将这些了然于胸,临床灵活选方。

我们勤习《神农本草经》,体会常用药之间的微小差异,熟练掌握每味药的偏性,临床精准选药。

中医疗效的好坏,关键取决于这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即理法方药的精深掌握程度,基本功越扎实,临床疗效就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20:16 | 只看该作者
对党忠诚的贺龙
戴和杰 何剑芳

2019年03月22日08:0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对党忠诚的贺龙


  贺龙像

  编者按:

  贺龙,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毛泽东曾评价他:“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联系群众。”今天是贺龙同志诞辰123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刊发此文,以资纪念。

  “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整个中国。在共产党最危难时刻,当时尚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毅然站在共产党一边。6月中旬,贺龙就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军军长。6月底,贺龙在汉口俄租界鲍罗廷公馆,结识了许多中共要人。

  7月初,周恩来在周逸群的陪同下会见了贺龙。这是他俩的首次晤面。贺龙紧握周恩来的手说:“你的大名,我早就晓得。逸群对你钦佩得很呢。如今见面胜似闻名喽。”周恩来说:“疾风知劲草,我们对你是很钦佩的。”谈话中,周恩来分析了形势,谈了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精辟的见解使贺龙深受启发。

  7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23日,贺龙率部从鄂东抵达九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会见了贺龙。谭平山认真又严肃地说:“共产党决定开展独立的军事行动,希望你率二十军和我们一起行动。”贺龙说:“好!信任我贺龙,我当然唯命是从。”谭平山兴奋地说:“我要谢谢你!有二十军参加,就更有把握胜利了。”贺龙则说:“谁也莫谢谁,我们大家一条心,为中国工农做一点点子事情嘛!”

  26日,贺龙率部抵达南昌。28日,南昌起义前委书记周恩来到设在子固路的第二十军指挥部去看贺龙。他紧握贺龙的手说:“我来拜访你,不是礼节性的。开门见山,我是找你商量起义计划的,我们立刻就谈行吗?”贺龙点头道:“好极了!我洗耳恭听。”周恩来大笑:“洗耳恭听是不够的,你是大将军,光动耳朵怎么成?还是要动手动脚动枪动炮呢!”贺龙也笑了。周恩来当即把起义计划告诉了贺龙,征求其意见。贺龙毫不犹豫:“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周恩来点了点头说:“共产党对你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党的前委委任你为起义军总指挥!”

  贺龙一怔,讷讷地说:“我还没有入党……”周恩来盯着贺龙:“你看,你刚刚讲过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怎么第一个命令就不听?”听了这话,贺龙非常激动,立即行了个军礼说:“好,我坚决服从!”周恩来当即以前委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31日下午2时,贺龙在第二十军指挥部召集团以上军官开会,他说:“今天召集大家来,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谈。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已经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起革命的旗帜,反对反动政府。”停顿片刻,贺龙以冷峻目光扫视会场,继续说,“根据共产党的命令,我决定带部队起义。你们愿意跟我走的,我们一块革命;不愿意跟我走的,可以离开部队。”贺龙讲话掷地有声。军官们当即表示:“军长决定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坚决跟着走!”贺龙高兴地说:“好!从今以后,我们要听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下达了战斗命令。经过4小时激战,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不久后,贺龙在瑞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上对贺龙同志是很了解的,他由一个贫苦农民经过斗争,成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军军长很不容易。多年来,他积极追求真理,是经过考验的,是信得过的。”周恩来在入党仪式上深情地说:“贺龙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我们坚决为党的统一而斗争”

  1936年7月1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当晚,贺龙、任弼时见到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历经数年浴血征战,久别重逢,自然分外亲切。朱德把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情况、分歧以及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详细告知了贺龙等人。朱德还给贺龙他们看了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毛尔盖会议的文件以及中央严令张国焘率部北上的电报。朱德沉重地说:“看来,一场严重的斗争是不可避免了。”

  会师的第二天,召开庆祝大会。张国焘作为红军总政委坐在主席台上,贺龙就坐在他一旁。张国焘刚起身准备讲话,贺龙就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了一句悄悄话:“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张国焘没敢讲不利团结的话。后来,贺龙说:“我哪里会打他的黑枪,他自己心里有鬼嘛!”

  7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红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不久,因工作需要,任弼时随朱德和张国焘率领的红军总司令部一起行动,暂与贺龙分开。8月9日,任弼时在给贺龙、萧克等人的信中说,“为促进三个方面军会师及会师后的大团结,我已建议中共中央在会师后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以解决团结、统一问题……红二方面军立即为大会师做政治动员和进行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贺龙等立即复电任弼时:“我们完全同意你对过去党内斗争所采取的立场。我们坚决为党的统一而斗争。”

  在红军将领及广大红军战士的共同反对下,张国焘最终同意北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周恩来曾问贺龙:“三个方面军会合后怎么办?”贺龙说:“统一归彭(指彭德怀)指挥吧!”后来,贺龙谈起此事时说,那是我们红二方面军再次表示拥护中央。

  在这场反分裂主义斗争中,贺龙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立场坚定,为红军主力胜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后,朱德讲:“贺老总对付张国焘很有办法,不争不吵,向他要人要枪要子弹……张国焘对弼时、贺龙都有些害怕呢!一起北上会合中央,贺老总是有大功的!”

  “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全局”

  贺龙忠诚于党的事业。他常讲,党性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抗战的相持阶段,因敌人严密封锁,各根据地物资匮乏。中共中央要求,贺(龙)、关(向应)将整个晋西北及绥远,南起汾离公路,北至大青山脉化为巩固的根据地,建立西北与华北的战略枢纽。

  贺龙明白,这是中共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他常对部下说,晋西北是陕甘宁边区的屏障,是党中央与敌后各根据地联系的枢纽,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党中央派我们来到这里,我们就要在这里扎下根来,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保护好党中央。

  1940年1月,贺龙派120师供给部部长范子瑜去大青山地区,通过发展生产、动员捐助、购买等方式筹措物资。当年下半年,范子瑜带回了不少银元。这时的党中央机关,经费极其紧张。晋西北也面临同样困难。

  即便如此,贺龙首先想到的是支援党中央。他果断决定:从自己部队生产的有限物资中拿出三分之二连夜送到延安。范子瑜说:“好不容易弄来的这点钱还不够晋西北急用呢!”师供给部另一位部长陈希云着急了,他说:“眼下晋西北急需用钱,送走那么多,自己怎么办?我们部队还没有过冬的棉衣呢!”贺龙看了他一眼说:“你要头,还是要身子?”

  在贺龙看来,支持党中央,支持延安,是义不容辞的任务。整个抗战期间,由贺龙从晋绥地区向延安输送的物资不计其数。贺龙说:“中央有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全局,不能忘记应该首先帮助中央克服困难。” (戴和杰 何剑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8#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20:31 | 只看该作者
梵华日报|藏医药走俏国内外,澳门有位雕刻神像的“曾木匠”
2019-03-22 | 文/李芳 | 来自:梵华网  分享:
我们每天整理佛教界、文艺界的一些重要新闻,让您一览佛教文化艺术相关资讯。

【不能错过的重要新闻】

走出拉卜楞寺的“曼巴扎仓”:藏医药走俏国内外|初春时节,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拉卜楞寺“曼巴扎仓”(藏语:医学院)门诊部外,藏族男女用藏袍裹着头、戴着口罩排成长队。民众所购藏药出于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之一曼巴扎仓,是1784年由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昂务大师,先后引请西藏拉萨药王山利众院藏曼·益希桑布等创建,并开展藏医药学僧院式教育的地方。该院现任院长、藏医主任医师桑老于1982年从甘南卫校首届藏医班毕业后分配到该院,师从旦巴嘉措高僧学习藏医药采集、炮制、临床治疗近二十年。他近日感慨,自己从医37年间,藏医药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求诊的患者中,除了藏民众外,也有来自港澳台、美国、荷兰等境外和国外游客。

湖南省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2019年重点工作|3月20日,湖南省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统战部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湖南省2019年宗教领域重点工作。湖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兰香出席会议并讲话。黄兰香指出,过去一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动解决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有力维护了宗教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黄兰香强调,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精神,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提高站位;要充分认识解决宗教工作中突出问题的紧迫性,切实履行职责,完善方案,齐抓共管;要充分认识建章立制的紧迫性,着力抓好宗教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宗教工作水平;要切实履行宗教工作主体责任,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共同推动我省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湖南省佛教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传达学习“两会”精神|3月19日,湖南省佛教协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沙枫林宾馆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向大家传达了中央领导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要求各位湖南省佛协常务理事要把学习中央领导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作为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重中之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更好的带领佛教四众弟子为湖南佛教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普陀山佛教协会全山执事第三十八期共修观音七法会圆满|3月20日,普陀山佛教协会为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日,举办为期七天的“普陀山佛教协会全山执事第三十八期共修观音七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道慈法师参加法会。法会期间,道慈法师拈香主法,领众薰修,与会大众恭敬虔诵《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咒,及持诵“南無观世音菩萨”圣号。七日来,四众弟子虔诚讽诵、法喜充满。

【这些人的那些事儿】

神像雕刻:澳门有位“曾木匠”|“为什么你看到佛像会很舒服、很宁静?可能是佛像足够大,让人产生恭敬的感觉。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佛像也能做出这种效果,就很不简单了。”曾德衡手中托着一尊巴掌大的木雕佛首,其由一整块柚木雕成。佛首宝相沉静庄严,肉髻螺发细致逼真,便是外行人也会由衷地赞叹其精湛雕工。年逾七旬的曾德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神像雕刻”的传承人,这门技艺在他的“曾木匠”家族已传递三代,老店有上百年历史。澳门的神像雕刻起源于渔民和民间的宗教信仰,从简单质朴的木偶到今天的大型佛像,这门古老技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初期的摸索和探求,也有现代的吸收、改良和创新。

南京玄武区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天龙一行视察玄奘寺|3月21日,玄武区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天龙,玄武区民宗局局长胡圆圆,玄武区建设局杨主任,玄武区园林局田主任视察指导南京玄奘寺防塌除险工程。南京玄奘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九华山公园内,北临玄武湖,东接太平门,西邻台城。寺院掩映在绿树环抱之中,特殊的地理环境更需要做好防塌除险工作,防范于未然。

【数字】

300|山西一位66岁农民,用8年时间潜心绘制出一幅300米的罗汉图长卷,图中1250名罗汉面相各异、神态迥然,画风飘逸灵空,令人惊叹。这位66岁的农民便是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佛教泥塑彩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张占平。近日,张占平老人在自己家中展示他创作的300米《佛说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图》长卷。此图使用传统工笔画绘画技法自在构图而成,300米长卷共分为9卷,每卷重达5公斤,宽69公分。目前,张占平正在准备将这幅长卷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责任编辑:李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9#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08:29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31+28=59+23=72天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精进持净戒!精勤勿放逸!
(一)【石门素疏】
【读书卡片】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课堂笔记】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最新统计】 20140218-20190228共204,755 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石门素疏》:《课堂笔记》&《读书卡片》
【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228
共有: 204,57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09:27 | 只看该作者
海军70周年阅兵日程安排:30艘外国军舰提前2日进港
2019年03月22日 19:56 新浪军事
71

  还有一个月,大家期盼的纪念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军节就要开始了,前几天,网上有出了一份关于4月23日海军节活动的日程安排。这也是近期得到的最主要的信息,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安排。


  第一个便是,这次海军节有外舰参与,而且于4月21日统一进入青岛大港。而且中国海军界时会有引导舰进行领航。还有就是中外军舰的数量为30多条,我们理解为不算中国军舰的引导舰。外国来华的数量是30条上下。很明显本次来中国的外舰比10年前的海军节的20条多出10条。相信这都是看点了。



  第二天4月22日中外舰只停于青鸟港内进行观舰式前的准备。届时青岛大港码头均是军舰群。成排的军舰将停在港内,风景这边独好。也是各国交流的好时机。而22日晚上所有的军舰都将一同出港驶向观舰海域进行锚泊,23日就是海军节了。




  201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70周年纪念日,届时中国海军在青岛外海将举行阅舰式。那天下午按惯例,领导人将先坐舰检阅中国海军的舰艇,而后再进行各国观舰式。10年前由于信号的原因,没有能让大家看到现场,也许这次会让大家目睹。例子就是去年10月的韩国海军阅舰式。现场期实是可以解决的。这是我们值得期待的。这天晚上所有军舰均将一起回军港,中国海军节延续一周。



  而到了4月24、25两天这是军迷们最期待的时间了,因为中外军舰会在大港对公众开放。目前还不清楚会有多少艘只对公众开放,不仅能看到难得一见的神秘舰只,还能亲自上去体验军舰。这是所有军迷必不可少的一次机会,很少能在一国看到如此众多的军舰。



  海军节的尾声是4月26日,那是各国军舰送别的日子,因是白天统一离港,大家是可以到青岛海边去观看的,所有关于海军节的活动也就结束了。





  还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就是4月29日,俄国海军将有4-5艘舰艇来华,那时中俄海军会在青岛外海进行海上演习,这是中国海军刚刚检阅后,就与别国进行军演,安排就是实战化。(作者署名:浩汉防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1#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09:3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第3艘航母明年有望亮相 将有两项重要突破
中国第3艘航母明年有望亮相 将有两项重要突破
311

  据官方消息称,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002号还在海试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003号却已经悄悄开工建造了,而且建造地点并不在之前的大连造船厂,而是在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厂。

  003号悄无声息的在江南造船厂进行了长期的模块化建造,有消息称003号航母的性能放眼世界都是一流的,将采用常规动力和全新的电磁弹射技术,搭载歼-15战机和新型固定翼预警机,排水量也将超过辽宁舰和002号航母。


  辽宁舰

  众所周知,辽宁舰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作为中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因为辽宁舰是之前购买的苏联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改造而成的。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辽宁舰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它让中国第一次拥有了可用的航母,对于我国研究航母的设计、探索航母的运用以及航母编队的组成和战斗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海江南造船厂

  002号航空母舰虽然称得上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但其设计主要基于辽宁舰,在有些方面其存在着不少先天不足。所以另起炉灶重新尝试更新的设计方案就成了003号航母的当务之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003号航空母舰的出现,才标志着我国在航母领域真正踏进了世界一流行列,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003号航空母舰有了以下几项重要突破。


  网友幻想

  首先是采用了更大面积的平直甲板设计,可以容纳更多的舰载机,提高了甲板运转效率,相比之前两艘航母,战斗力将得到明显提高;其次,003号航母装备了电磁弹射器,这种弹射器可以让航母甲板上的舰载机出动率大大提高,同时还增加了舰载机的起飞重量,为其它大型飞机上舰创造了可能;新增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大大拓展了航母编队的防御范围,同时还提高了舰载机的进攻效率。


  002号航母从上船台到下水共用了28个月的时间,速度相比辽宁舰改装快了一半不止。根据这个速度推测,003号舰的下水时间应该不超过28个月,那么它有望在或2020年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

  随着中国海军“下饺子”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应在国际社会上所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曾有不少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航母计划进行了恶意揣测,但这些“攻击”并不会影响到中国推进航母建造计划的决心。除了已经曝光的003号航母以外,未来还将有更多更先进的航母加入建造序列。(作者署名:舰载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2#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0:25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中阴与其他实相
2013年03月01日 13:41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5人参与)
  中阴在藏文中称为Bardo,是指“一个情境的完成”和“另一个情境的开始”两者的“过渡”或“间隔”。Bar的意思是“在……之间”,do的意思是“悬空”或“被丢”。Bardo一词因《中阴闻教得度》一书的风行而闻名。这本书自从一九二七年首度译成英文之后,就引起西方心理学家、作家和哲学家的广大兴趣,已经销售几百万本。

  《中阴闻教得度》的英文书名是《TibetanBookoftheDead》,是由此书的译者,美国学者伊文思·温慈(W.Y.Evans-Wentz)博士模仿著名的《埃及度亡经》(EgyptianBookoftheDead)一书而成。它的藏文原名是《BardoTodrolChenmo》,意思是在中阴阶段透过听闻教法而得大解脱。中阴教法非常古老,见于《大圆满密续》(DzogchenTantras)。这些教法的传承,可以直溯到人类上师之前的本初佛(普贤佛),他代表着绝对的、赤裸的、如天空般本初清净的心性。《中阴闻教得度》只是莲花生大士所传广大教法的一部分,由十四世纪的西藏行者卡玛林巴(KarmaLingpa)公诸人间。

  《中阴闻教得度》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好书。它是死后境界的旅行指南,要由上师或善知识对一个人在临终时或死后宣读。西藏人认为有“五种不必修禅定而仍然可以证悟的方法”:一、见到一位伟大的上师或圣物;二、佩带经过特别加持而上面有神圣咒语的曼达拉;三、尝到由上师在特别修法后所加持过的甘露;四、死时记得意识的转换(颇瓦法);五、听闻某些甚深教法,如《中阴闻教得度》。

  《中阴闻教得度》是为修行人或熟习其教法的人而撰写。对现代人来说,很难深入其堂奥,同时有很多如果不了解其背景就无法回答的问题。有些教法是修持《中阴闻教得度》的关键所在,并未写成文字,只由师徒口耳相传,如果不了解这些,便无法充分认识和使用这本书。

  西方人透过《中阴闻教得度》已经对这些教法有些认识。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将从广泛而深入的角度来讨论这个教法。

  中阴:

  由于《中阴闻教得度》的风行,人们通常都把中阴与死亡联想在一起。不错,西藏人在日常用语中,都以中阴指死亡和再生之间的中间状态,但它还有更广、更深的涵意。在中阴教法中,比起任何其他教法,可能更可以让我们看到佛陀的生死知识是多么精深博大;如果能够从觉悟的角度彻底了解我们所谓的“生”和“死”,就可以了悟两者是多么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把人的整个存在分成四个实相: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这就是四种中阴:

  ·此生的“自然”中阴

  ·临终的“痛苦”中阴

  ·法性的“光明”中阴

  ·受生的“业力”中阴

  1.此生的自然中阴,包含生与死之间的整个过程。以我们目前的了解,这个时段似乎不只是中阴、过渡期而已。如果我们加以思考,并把它与漫长的业力历史比较之后,就可以知道这一生的时间,事实上是相当短暂的。中阴教法特别告诉我们,此生的自然中阴是准备死亡唯一而且最好的时间。其方法就是熟悉教法和稳定修行。

  2.临终的痛苦中阴,从死亡过程的开始,一直到所谓“内呼吸”的结束为止;最后是死亡时的心性显露,我们称为“地光明”(GroundLuminosity)。]

  3.法性的光明中阴,是包含死后心性光芒的体验。“明光”(ClearLight)或光明(luminosity)将会展现为声音、颜色和光能。

  4.受生的业力中阴,就是我们通称的中阴身,它一直持续到我们投胎有新生命为止。

  界定和分别每一种中阴的是,它们都是间隔或时段,其中特别呈现觉悟的可能性。在生和死的过程中,解脱的机会持续不断,中阴教法则是让我们能够发现和认出这些机会,并充分加以利用的重要工具。

  不确定和机会:

  中阴有一个中心特色是:它们都属于极度不确定的时段。就拿此生为主要例子吧!当四周的世界变得更为混乱时,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支离破碎。由于接触不到和远离我们自己,我们就变得焦虑不安和经常胡思妄想。一个小危机就会刺破我们赖以隐藏的策略气球。一个痛苦的时刻,就可以告诉我们一切都是那么不确定和变动不居。生活在现代世界,就是生活在明显的中阴界;你不必等到过世才会经验到中阴。

  目前已经弥漫一切事物的不确定性,在我们死后会变得更加严重,更加强烈;诸上师告诉我们,死后的清明或混乱要“乘上七倍”。

  任何人只要诚实地看看生命,就可以发现我们是经常生活在一个悬疑和模糊的状态中。我们的心,总是在混乱和清明之间进进出出。如果我们一直处于混乱之中,那至少也算是某种清楚。让我们对生命真正感到疑惑的是:虽然混乱,有时候却又十分清明,这就显示出中阴的意义:处于清明和混乱、困惑和智慧、确定和不确定、明智和疯狂之间的一种持续性、令人气馁的游摆不安。就像我们此刻一样,智慧和混乱在我们的心中同时生起,或是所谓的“俱现”(co-emergent)。这表示我们经常面临二选一的状态,而一切都决定于我们如何选择。

  这种持续性的不确定状态,也许会让一切变得丧气而了无希望;但如果深入一层去看,你将发现它的本质就是会产生间隔,在这空间有很多转化的机会正在不断出现——如果它们能够被看到和把握的话。

  因为生命只不过是生、死和过渡期的永恒流动而已,因此中阴经验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上,变成我们心理结构的基本部分。不过,我们总是忘记了中阴和它们的间隔,因为我们的心从一个所谓“具体”的情境进入下一个情境,习惯性会忽略一直在发生的过渡阶段。事实上,诚如中阴教法所说的,我们每一个时刻的经验都是中阴,因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个情绪都是由心性中产生,而后有回归心性。中阴教法使我们觉察,特别是在强烈改变和过渡的时刻,我们那宛如天空般的、本初的心性将有机会显现。

  让我告诉你一个例子。请想象有一天你下班后回家,发现府上的门被橇开,悬挂在铰链上。你遭窃了。走进屋内,发现你的财产全都不见。你整个人僵住,被吓得目瞪可呆,失望之余,你疯狂地想,到底失去了哪些东西,然后你那颗狂乱激动的心被吓住,思绪消失了。有一段突然、深沉的寂静,几乎是一种快乐的经验。再也不做挣扎,再也不努力,因为这些都无济于事。现在你只有放弃,别无选择。

  所以,前一刻你丧失了珍贵的东西,下一刻却发现你的心安住在深度的宁静状态中。当这种经验发生时,不要立刻急着寻找答案。你应停在那个宁静的状态中一会儿,让它成为一个间隔。如果你确实安住在那个间隔中,往内心观照,你将瞥见觉悟心的不死性质。如果在此生中,对这种间隔和过渡所能提供的转化机会能变得更敏感、更警觉的话,那么我们内在里就能对死亡时将发生的更强大、更不易控制的状况做更好的准备。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阴教法告诉我们,心在某些时刻比平常来得自由,在某些时刻来得更有力,在某些时刻会有很强大的业力可以转化和改变,而最高潮的就在死亡的时刻。因为当时肉体被抛弃了,我们有最大的解脱机会。

  不管我们的修行功夫有多好,我们还是受限于肉体和它的业。但在死亡时,我们从肉体中获得解脱,就有非常好的机会去实现我们的修行和生活目标。即使是一位已得最高证悟的上师,也是在圆寂时才有终究解脱,这称为般涅(parinirvana)。那就是为什么在西藏传统里,我们并不庆祝上师的生日;我们只庆祝他们的圆寂——最终觉悟的时刻。

  我在西藏的孩提时代及成长的岁月中,听过许多故事,描述大修行者或甚至表面看来似乎很平凡的瑜伽士和俗人,死得很令人讶异和富有戏剧性。他们一定要等到最后的那一刻,才会展示证悟的功夫,以及他们体现教法的力量。

  中阴教法源自古老的大圆满密续,它提到有一只神话中的鸟,名叫金翅鸟,一出生就已经发育完成。这种影像象征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完美无瑕的。金翅鸟的子鸟,在蛋里就已经羽毛丰满,但在孵蛋之前并不会飞。一直要等到蛋壳破裂,它才能够冲出,一飞冲天。同样的道理,上师告诉我们,佛性被身体隐藏,一旦身体被舍弃了,佛性将大放光明。

  为什么在死亡时如此充满机会?这是因为当时心的本性,地光明或明光将会自然显现出来,既广大又壮丽。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能认得出地光明,将可获得解脱。

  除非你在世时能够透过修行,对心性确实熟悉,否则你还是无法解脱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西藏的传统里,一个在去世时解脱的人,被认为是在这一世解脱的,而不是在死后的中阴解脱的,因为对明光的主要认识是发生在这一世。这是大家必须了解的一个要点。

  其他实相:

  我说过中阴是机会,但能够让我们抓住机会的中阴又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它们都是心的不同状态和不同实相。

  在佛教的训练里,我们透过禅修来准备,正确地发现心的各种相关层面,并娴熟地进入意识的不同层面。在整个生死轮回中,我们所经验的各个中阴状态和意识层面,两者之间具有清楚而确定的关系。所以,不管是我们存活着或去世后,当我们从一个中阴进入另一个中阴时,意识会相应改变;我们可以透过修行,很切身地认识这些改变,最后则完全掌握。

  死亡中阴所展开的过程,埋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因此它们也会在我们活着时,在心的许多层面显现出来。譬如,我们在睡梦中的细微意识,就很类似与死亡有关的三种中阴:

  ·入睡类似临终中阴,各种元素和思想过程在这个时候溶化,进入地光明的经验中。

  ·做梦类似受生中阴,在受生中阴阶段你具有敏锐的觉察力,还有活动性很强的“意生身”(mentalbody),会通过各种经验。在梦中境界,我们也有类似的身,称为“梦之身”(dreambody),会通过各种梦境的经验。

  ·在临终中阴和受生中阴之间,有一个很特别的明光境界,我称它为“法性中阴”。这是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经验,但只有很少数人会注意到它,能够完全经验到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只有修行老练的人才能认出它。这种法性中阴,相对地等于入睡后、做梦前的阶段。

  当然,比起睡梦的状态,死亡中阴是更为深沉的意识状态,也是力量更为强大的时刻,但它们的各种细微层面,却彼此相关,就好象意识的所有不同层面。上师们常常利用这个特别的比较,来显示在中阴里要维持觉醒是多么困难。当我们熟睡后,有多少人能觉察到意识的改变呢?有多少人能觉察到入睡后做梦前的时刻呢?甚至当梦到我们正在做梦时,又有多少人能觉察到呢?因此,请想象在死亡中阴的混乱中,想维持觉醒有多困难!

  你在睡梦中有什么样的心,显示你在相应的中阴会有什么样的心,譬如,你目前对梦、梦魇和困难的反应方式,显示出你死后可能会有的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在为死亡而做的准备中,睡梦瑜伽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的原因。一位真正的修行人所该做的,就是不分昼夜持续对心性觉察分明,因而直接使用睡梦的不同层面,来认识和熟悉临终中阴和死后中阴即将发生的事。

  所以,我们发现还有其他两种中阴也被包含在这一世的自然中阴里:睡梦中阴和禅定中阴。禅定是白天的修行,睡梦瑜伽则是夜间的修行。在《中阴闻教得度》所属的传统里,这两种中阴被加在上述四种中阴之上,形成六种中阴。

  生死都在他们的手掌中:

  每一种中阴都有它独特的教法和禅修方式,正确地针对那些实相和各个独特心的状态,因此为每一种中阴所设计的修行和训练,能使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得以解脱。了解中阴的要点是:只要遵行这些修行的训练,活着时是可能证悟到这些心的状态。我们确实可以在此时此地经验到它们。

  西方人可能很难理解什么叫做完全认识心的各种层面,但这并不表示不可能啊!

  库努喇嘛(KunuLama)是一位具格上师,他来自北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区。年轻时,他在锡金遇见一位喇嘛,劝他前往西藏研究佛法,所以他就前往藏东的康省,跟随几位最伟大的上师(包括蒋扬钦哲)接受教法。库努喇嘛的梵文知识赢得别人对他的尊敬,也为他打开许多门。上师们都热心教他,希望他能够将这些教法带回印度宏传,因为它们知道这些教法在印度几乎失传了。在他旅居西藏期间,库努喇嘛就已经非常博学和有证悟。

  最后他回到印度,过着苦行僧的修行生活。当我的上师和我离开西藏,来到印度朝圣时,在贝纳里斯到处找他。最后发现他就住在一座印度教的庙里。没有人知道他是佛教徒,当然更不知道他是一位上师。只知道他是彬彬有礼、像圣贤一般的瑜伽行者,供养他食物。每当我想到他时,我总是对自己说:“义大利阿西西的圣法兰西斯(St.Francis)一定是这个样子。”

  当西藏僧侣和喇嘛开始逃亡到印度时,库努喇嘛获选在Guru喇嘛所创立的学校里教文法和梵文,很多知识渊博的喇嘛上他的课,跟他一起学习,都把他当作出色的语文老师。有一天,有人问他关于佛法的问题,他的答案非常深入,所以,他们继续问问题,并且发现不管他们问什么,他都知道答案。事实上,任何问题他都可以开示。后来他名闻遐迩,不久他就对各种不同的传统成员教授各种不同传承的法门

  于是,Guru喇嘛尊他为师,跟他学习教法和慈悲行。事实上,库努喇嘛是活生生的慈悲例子。即使出名之后,还是没有改变。他还是穿着同一件朴素的旧僧袍,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每当任何人送给他礼物时,他就转送给下一位访客。如果有人为他煮饭,他就吃,如果没有人为他煮饭,他也就不吃。

  一天,有一位上师问库努喇嘛几个有关中阴的问题。这位上师是教授,非常精通《中阴闻教得度》,也很有这方面的修行经验。他告诉我他如何问问题,然后像着魔般地听库努喇嘛的回答。当库努喇嘛在描述中阴时,好象在指示如何去肯辛顿街,或中央公园,或香榭大道般的生动和正确,如同他就亲临其境一般。

  库努喇嘛直接从他自己的经验中指出中阴。像他这种才能的人,已经走过实相的所有不同层面。正因为中阴状态都包含在我们的内心里,所以透过中阴修行可以把它们显露和解放出来。

  这些教法来自诸佛的智慧心,他们能够看生死如观手掌。

  我们也是佛。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世的中阴修行,并且越来越深入我们的心性,那么就可以发现中阴的知识,而这些教法和真理将自然在我们身上显露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这一世的自然中阴最为重要的原因。为所有中阴所做的整个准备就在此时此地发生,中阴教法说:“最上乘的准备,就在此时——在这一世开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3#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4:29 | 只看该作者
转给身边人看看:什么叫寺院护法义工!
2019
03/23
10:13
般若五台山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三宝是个大福田,

能付出,便有福,

放下我执,

奉献自我,

融入寺院的义工团队,

利益一切众生,

柔和、赞叹,感恩

心念唯有,三宝、众生的恩德,

“身、口、意”的清净

消除业障,身心健康!

为义工团而做义工,为寺院而做义工,为护持佛教,弘扬佛法而做义工,为世界和平,众生安乐而做义工,这就是以我们的“身、口、意”大做供养、大行布施,不求回报也自然增长无量无边的福报和功德;

开智慧,通过在寺院学习做义工,既增长自己的见识和各种工作能力,又使自己体会义工团体与社会上的其他团体所经历的工作过程的不同,义工们和合增上、快乐的工作心态与世俗工作中各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心态的不同,使自己懂得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照顾心态,健康快乐地生活;有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面对问题发生时,不该抱怨、烦恼,可就是习气在那里,陷在那里跳不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资粮不足,无法转变业报,如法做义工的功德很大,资粮积累够了,面对问题时自然心态就不一样了;

佛是“福、慧”两足尊,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的人,我们用心向佛陀学习,实践佛陀的教法,就能积累成佛度众生的资粮,要度众生也要有缘才行,做义工就是广结善缘。若将做义工的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则功德更大更殊胜,“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学习佛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慈大悲精神,量大福大,成就道业更快。


一、什么是义工

什么是寺院义工?寺院义工,是基于对佛法的热爱与实践,在寺院里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的群体;担任义工往往出自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是心意和生命的奉献,是智慧和时间的布施。寺院义工具有五个特征 :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义务性、组织性。

(一)自愿性:义工必须是出自自觉的愿望,具有自择权力的;成为义工完全是自发自觉的行为,不带有任何强迫性,义工也随时有权利终止义工活动,退出义工组织。

(二)利他性:义工讲求服务精神,以奉献、利他为主,不应从利己出发。

(三)无偿性:义工不应该附带外在酬劳的期望,义工活动通常不会获得劳动报酬,不存在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四)义务性:义工若是一名三宝弟子,护持三宝是每一位佛子应尽的本分义务。

(五)组织性:义工必须遵守义工守则,接受一定程度的管理和约束,使得义工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合法地进行。


义工,是有情有义的,完全出自欢喜的发心,用心甘情愿、满怀喜悦、无怨无悔的胸怀为大众服务。

义工的工作不分下贱、高贵,都是一份功德和奉献。能够放下自我才能成长,自利利人。义工们在各自岗位上践行佛教的忘我境界、慈悲济世精神,自利利他;虽然没有领薪,但从事的工作是无价的;虽然默默耕耘,但所得到的喜悦却是无穷的。

寺院提供了许多做义工的机会,服务的意项很多,如:法会护持、道场清洁、会务接待、秩序维安、斋堂帮厨、文宣设计、编辑校对、网站维护、园艺美工、水电维修、医疗护理、行政协助、寺院导游等等。这些都是义工们报三宝恩,集福消灾,广结善缘的平台。

生命的意义到底在那里呢?很多的人虽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但在心灵上却倍感空虚。如果懂得善加利用时间、力量,贡献所能,不但心灵不寂寞,人生也快乐。做义工,不论做多少都是修行,都是在实践佛陀的教法,都是在提升人生价值,都是在修福、修慧,都是在完美人生!一般人多半只想到做义工可以修福,怎么也能“修慧”呢?做义工的时候没有进去听经,也没有进去拜佛,怎么“修慧”呢?其实,“慧”的意思是烦恼减少──减少自己的“贪”烦恼、“嗔”烦恼等;为了大众奉献自我而做义工,不为名利所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不能奈何与我,得大自在,心无贪染系缚,自然就会烦恼减少;即所谓“烦恼轻,智慧长”。

古德云:“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牛马。”又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大家各尽己能,努力耕耘,义工最主要的是长养慈悲,常保和善,给人欢喜,让功德种子传播,做义工,看起来是为他人,其实最终必将会利益自己。


什么是佛教义工?是一群践行佛教忘我境界、慈悲济世精神、自利利他情怀的菩萨行弟子。

忘我境界的实践,即对佛教“无我论”从理论的抽象到愿行的具体过程,从自私自利的社会浮躁中回归自心,找回自我,做生命的主人,明白佛教诸行无常的真义,体察生命本无自性,无我可得。观生死无常,以深切的出离心,在生活中践行佛法。此时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心系法界众生,可谡将此身心奉尘刹,以六度的布施波罗蜜多,庄严自性,提升暇满人身的价值,成就无上法门之基资粮位。慈眼观照世间,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以报恩心,慈悲护持三宝,感恩众生,呵护自然,纯正社会风化,关爱弱势生灵,皆菩萨之所为。

所有发心的护法义工们,大家应以出世的无我精神,无畏的菩萨情怀,悲智双运,各尽己能;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努力建设好我们这个护法义工团队。大家要以一颗欢喜的心布施结缘,以赤诚之心弘法护教;特别是作为净业行人,应当勇敢肩负起弘扬传播净土念佛法门的使命,真实报佛恩!以奉献的精神成就他人,并且不存分别心,对任何人都应平等;将所有的大众当成未来诸佛、现世的菩萨,在做任何的功德布施时,都是以恭敬的心、感恩的心、不求回报的心,做诚恳亲切的奉献。

二、应如何做好“义工”呢?

(一)爱语:世间最美好又最容易做到的布施就是“爱语”。但一般人却都吝惜于讲好话赞美别人。我们若欲做好义工,第一步就是要爱语,多说好话,“良言一句三冬暖”,好话是不嫌多的!

(二)同事:即能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视他人的苦难为自己的苦难,感同身受。如果能善于体会“同事”之意涵蕴,一定能激发助人、包容人的热忱与胸襟。

(三)利行:“给人方便,处万方便”;“给人欢喜,皆大欢喜”;“给人信心,力量宏大”;“给人希望,前景光明”。我们发心帮助众生,也许举手之劳也可以助他人度过难关。

(四)喜舍:舍行,舍得,有舍才有得,有的人也许不能体会“给予比接受更快乐、更有福”;如果我们能够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做一名喜舍的义工,甚至不企望回报,反而能得到许多不可思议的回应,因为因果不曾亏欠任何一个人,善因必然感得善果!

在做义工时,可能听到批评的声音:“你这个人笨手笨脚的,怎么做成这个样子?”你应当说:“对不起!我正在学习。”也可能有人埋怨你、批评你、指责你,也会有人不满你。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失望、后悔,也不要难过,因为这些都是成长和修行的助缘。

对于他人的赞叹,固然觉得欢喜,但是做义工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他人的赞叹。有人批评,表示那人还很关心你;有人指责,是希望你更努力、更进步。作为三宝弟子的义工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以侓己,宽以待人,对任何人都要谦虚有礼貌,不与人对立,有感恩的人,就不会与人对立。心中有物,不仅障碍自己也障碍别人,应常常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设想。希望别人的观念,性格改变,先要反求诸已,改变自己,只要自己的心转变,对方就是成就自己的人。

(五)消融自我,不要自我膨胀、固执己见。若伸张了自己就离开了佛陀本怀,佛心是无我的,我们要学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不批评,不计较;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人生苦短,胜缘难再,学会珍惜,懂得感恩“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已。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不谈论是非,不传谣言,不听信谣言,应多利用时间学佛,修行,护法。“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

衣著简单朴素,整齐端庄。头发宜梳理整齐。说话要用柔软语,亲切语,慈爱语,慰勉语。回答别人的话,口气要委婉,不能伤人;时时有耐心又亲切地倾听别人的话。对三宝要有信心,恭敬心,切忌开出家人的玩笑,开师父,佛教的玩笑。不说粗鲁的话,也不说尖酸刻薄的话,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义工的工作不分下贱、高贵,都是一份功德和奉献。能够放下自我才能成长,自利利人。义工们在各自岗位上践行佛教的忘我境界、慈悲济世精神,自利利他;虽然没有领薪,但从事的工作是无价的;虽然默默耕耘,但所得到的喜悦却是无穷的。如果您希望培植自己的福德,愿意为弘法利生尽自己的一份力,欢迎您加入其中!

做义工的五种境界:

第一层: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这是初为义工最深最直接的感受,在偶尔帮助别人后,感到别人因自己的善行获得快乐而格外喜悦。

第二层:关爱自己,更关爱他人,义工是爱的群体,把对自己的爱扩大转化为对朋友、家人、同事的爱和关心,利益身边的人。

第三层:身为义工,心是义工。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人到哪里,离开了义工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手有余香,为社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第四层:发动人群,服务社会,用我们的影响力去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都参与义工行为,进而关心当今社会。

第五层:生命不息,奉献不已。承传圣贤文化,生命无尽,贡献不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义工,一辈子,永无悔!

护法义工正如朵朵盛开的白莲,在道场里散发芬芳,影响感化着世人,遵从佛陀的教诲,为世间留一份清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4:50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流行“入棺体验”:思考死亡就是思考如何活着
2019
03/23
07:21
达真堪布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日媒称,日本近日流行入棺体验"死亡"。

据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10日报道,东京都江东区的“Blue Ocean Cafe”有一项业务是“入棺体验”:参与者逐个进入“棺材”中,盖上盖子后,僧侣开始诵经。

报道称,这家咖啡馆是思考临终准备等生活设计的社交咖啡馆。运营咖啡馆的村田表示:“思考死亡就是思考如何活着”。


参与者在东京的一家咖啡馆参加“入棺体验”活动。(视觉中国)

据悉,入棺体验每三个月举行一次。参与者在写下自我评价和给自己的悼词的讲习活动之后,入棺三分钟。

根据日媒报道,采访当天共有十个人参加。大学生伊政百华(19岁)为了拍摄学校课程小组学习中的“临终准备”主题视频而参加,她表示,“可能在小学时就开始思考死了之后是什么样子。自己的心中一直存在隐隐的不安。”

她表示,入棺之后“诵经声比想象的更清晰。平常会希望诵经赶紧结束,而这次则感到很高兴”。是的,在被黑暗包围的情况下,棺外的声音比想象的听得更清晰。

一起参加的伊藤奏乃(20岁)表示:“我现在忧心的是找工作。看到前辈们的情况,不知自己能否承受得住,一直比较郁闷。但是,这次体验到了死后大家都会进到这里。感觉自己被最近的自己过度束缚住了。”


参与者在东京参加“入棺体验”活动,一名女子关上棺材盖。(视觉中国)

据悉,参与者中女性明显更多。村田表示:“希望大家将各自感受到的东西带回去。”

接下来《日本经济新闻》的记者也尝试了入棺体验,记者表示,这种感觉难以言表,重返工作后心中涌起了“我还活着”的庆幸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5#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4:54 | 只看该作者
念佛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用耳朵听!
2019
03/23
07:49
法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黄念祖老居士:念佛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居士敬问:念佛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黄老居士:就是用耳朵听,念佛最好的法门就是自念自听。你不要去管着它或者念得好不好,自己来监视,都是多事!

居士敬问:要念低声,还是不要念出声?

黄老居士:随便。

居士敬问:自念自听也可以听?

黄老居士:随便,默念一样听得见。因此你的心就摄住了,你完全念这一句你听到了,你这句是真念了。念的时候你自己都听不到,那这句就是不算数。每一句功德都不可思议,重要是念就对了。

居士敬问:有妄念是马上把它打掉,还是不管它,让它继续?

黄老居士:你不要去治妄想,“欲除妄想,去一添两”,你“任它妄想纷飞,听我念佛分明”,你就听你这个念佛就完了。不要去驱这个妄想,压这个妄想,你就好好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自念自听、自念自听...。妄想很多时,声音可以放大一点,可以大声一点。

居士敬问:心里有时紧张的时候,还是继续念下去?有时候有些事想到还没有做,就是没有办法马上做,心里有点担心,在担心的情况之下要念佛吗?还是...?

黄老居士:什么情形之下都不管,不管你就是做了坏事了,这些都不用...,只要你能念就是好。还觉得“我这个衣服不干净了,或者必须换到什么地方念”,都不干事,你只要是念,念就最清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6#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4:58 | 只看该作者
行书运笔的27种方法
2019
03/23
10:07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
1、中锋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

2、偏锋侧锋特点形方单薄。

3、藏锋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


民民国《习字入门》之行书
4、露锋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

5、落笔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


7、顿笔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

8、蹲笔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提笔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按笔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蹲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


11、方笔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

13、过笔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亦称走笔。


14、顺笔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笔锋随棱角写出而带方角的点画,称为折笔,即所谓“折似成方”。

18、转笔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19、回笔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

22、峻笔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24、挫笔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

25、驻笔行笔中间稍停即走,即少驻。此法与顿、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26、纵笔过笔与提笔相结合,即在过笔中渐渐将笔提起,凡竖、撇、捺等收尾出锋而不藏者皆为纵笔。如纵鸟出笼去而不返。

27、战笔在长的笔画途中加力,似遇阻力而又抖擞、战栗地走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7#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4:58 | 只看该作者
行书运笔的27种方法
2019
03/23
10:07
大众书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
1、中锋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

2、偏锋侧锋特点形方单薄。

3、藏锋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


民民国《习字入门》之行书
4、露锋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

5、落笔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


7、顿笔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

8、蹲笔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提笔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按笔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蹲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


11、方笔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

13、过笔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亦称走笔。


14、顺笔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笔锋随棱角写出而带方角的点画,称为折笔,即所谓“折似成方”。

18、转笔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19、回笔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

22、峻笔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24、挫笔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

25、驻笔行笔中间稍停即走,即少驻。此法与顿、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26、纵笔过笔与提笔相结合,即在过笔中渐渐将笔提起,凡竖、撇、捺等收尾出锋而不藏者皆为纵笔。如纵鸟出笼去而不返。

27、战笔在长的笔画途中加力,似遇阻力而又抖擞、战栗地走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8#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5:08 | 只看该作者
掌握这14条,学书必成
2019
03/22
16:17
盛世丹青书画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微信号:I-danqing

点击「盛世丹青书画网」可关注置顶

一、字如其人 立品为先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二、临摹入门 循序渐进

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图貌似。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帖为缘,无论何帖,皆足以范我笔力。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


三、形神相依 意境为重

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则形称其质,神音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

四、笔墨技法 熟而后巧

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制,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诀。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絜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五、筋骨血肉 相溶互济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也。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今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六、结体章法 辩证安排

结体不外分间布白,因体趁势,避让排叠,展促向背诸法。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密,密则疴瘵缠身;不宜疏,疏则似溺水禽;不宜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短,短则似踏死蛤蟆,此乃大忌,不可不慎!点者,字之眉目,横画者,字之肩背,直画者,字之体骨,撇捺者,字之手足,挑剔者,字之步履,转摺者,方圆之法,悬针者,若垂而复缩。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书体均齐者犹易,唯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悠忽万变,而能潜气内转,乃称神境耳。


七、立姿取势 气贯神足

作字贵有姿,尤贵有势。有姿则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神。否则味同嚼蜡矣。譬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姿之于字,宁失之拙,勿伤于巧;宁失之丑,勿伤于媚。作字以精、气、神为主。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趯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

八、手随意运 意在笔先

每欲书字,喻如下管,稳思审之,方可用笔。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谐称。用笔在乎虚掌而实指,缓衄而急送,意在笔前,字居笔后,其势如凤舞翔鸾,则其妙也。意在笔先,实非易事。穷微测奥,通乎神解,方到此高妙境地。夫逐字临摹,先定位置,次玩承接,循其伸缩攒捉,细心体认,笔不妄下,胸有成竹,所谓意在笔先也。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要使我顺笔性,笔随我势,两相得,则两相融,而字之妙从此出矣。澄心定志,博习专研,字之全形,宛尔在目,笔之妙用,悠焉忘思,自然腕能从臂,指能从心,潇洒神飞,徘徊翰逸。


九、变化万千 贵在自然

凡书通既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学书学画者,贵在仿佛大都,而细微曲折之间,正不妨增减出入。若只为依样葫芦,则是以纸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少天然生动之趣矣。费纸败笔,随意挥洒,往往得心应手。一遇精纸佳笔,整襟危坐,公然作书,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则破空横行,孤行己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则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也。用笔须要活泼泼地,随形取象,在有意无意间,书成自然,机趣天然。方是功夫到境。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然欲自然,先须有意,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习久之,自有会通处。

十、通晓各体 博而后约

学书如穷径,先宜博涉,而后反约。楷法与作行草,用笔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不以作楷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楷须融洽,行草须分明。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大字虽大而小,小字虽小而大,正书须有草意,草书须有正笔。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十一、精研流派 广采众长

吾之术以能执笔,多见碑为先务,然后辨其流派,择其精奇,惟吾意之所欲,以时临之。碑临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学问,已可成家。书有古学,有今学。古学者,晋帖、唐碑也,所得以帖为多。今学者,北碑、汉篆也,所得以碑为主。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南书温雅,北书雄健。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酝酿之久,变化纵横,自有成效。

十二、理法兼长 力求上乘

夫理与法兼长,则六法兼备,谓之神品,理与笔各尽所长,亦谓之妙品。学书之法,考之往言,参之今论,无事再喙也。人之于书,形质法度,端厚平和,参差错综,玲珑飞逸,诚能如是,可以语神矣。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钩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间之茂密在流贯,形势之错落在奇正。视行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今古。


十三、学识修养 字外功夫

学书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古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也。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笔墨之事,天资笃、学力深,而胸襟尤要阔大。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

十四、莫懈耕耘 精益求精

学书者,不可视之为易,不可视之为难;易则忽而怠心生,难则畏而止心起矣。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运入妙。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功夫精熟,久自得之。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后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治之己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乎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为能书之至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9#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5:20 | 只看该作者
老祖宗留下的十条隐忍名句,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
2019
03/22
13:35
素儒堂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可能有时会无缘无故的遭到欺侮和辱骂。生气发火,往往只是一怒之下,觉得忍无可忍,这是因为人遇到愤怒的事情时,心情比较烦躁,只觉得头脑一热,就什么都不顾了。如果我们能够平静下来,尽力的忍耐,可能最终的结果会不一样,我们的人生可能也会大有不同。老祖宗留下的十条隐忍名句, 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

1. 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红楼梦·第九回》

生气时忍一忍,终身没有烦恼。

2. 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宋·苏洵《心术》。

忍耐一时可以牵制百种屈辱。安静一刻可以牵制百种躁动。


3. 招殃之端,莫很于气性;避祸之法,莫过于忍让。——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招致祸患的原因,没有什么比生气更严重的了。避开祸患的方法,也没有什么比忍耐和礼让更好的了。

4.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清·史襄哉《中华谚语》

忍耐一句话,可以止息一次怒气;让人一步,会防止一次纠纷。


5.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贾谊论》

一个人追求远大目标,就必须有所等待;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就必须有所忍耐。

6.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小事上不能忍耐,就往往会破坏了大计划。


7. 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孟子·公孙丑上》

没有忍耐,不可以收获天下的利益。

8.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一》

不该得到的名誉和利益,居然得到了,福分最终会酿成祸患,能在贫穷和困苦中忍耐,幸福的甘甜终会到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利益和名誉的获得,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只有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9. 惩忿窒欲,其象为损,得力在一忍字。——清·金缨《格言联壁》

对于心中的欲望,放纵便会有所损伤,其关键在于隐忍。

10. 隐忍就功名。——《史记·伍子胥列传》

安砥中克制自己,做到忍耐,便能够成就一番工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4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3 16:55 | 只看该作者
有花堪折直须折,修道要有一场洒脱人生
腾讯道学
2019-03-23
道教修行者往往借自然界的寒暑更迭为参照,以此对应自身的修行内涵。
这与道教中提倡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是相契合的,因为只有使人道的所作所为符合于天道的运行有常,才能真正实现与万物齐一的修道境界。
图片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资料图)
与自然相合,即要求修行者无论在面对何种自然变化时,都要能从当下的时境中发现其中的“道”。
悟道,之于常人认知而言,在于能够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以及此时因、彼时果之间的关联性。在应该耕种的季节付出劳动,才能在收获的季节有所成就。
道教讲的无为,是要告诉人们不要用自己的妄想去扰乱天地恒常,而是应该顺应自然变化,做出符合时节的行为举措,由此才能享受到天地的恩赐之德。
从这个层面来理解,道教度人的理念从来都不是消极厌世的。世人口头常言“顺其自然”,这一词语实则藏着更多的修真玄妙。
道教在强调人们应该顺时而动的同时,更希望众人要学会安享岁月中的静谧与美好。
一言以蔽之,即是要磨练心性中的焦躁与愤懑,学着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岁月人生,学会从一切际遇中发现足以赏心悦目的原初所在。
以何种眼光对待生活,往往决定着能否从现实之中获得足够的幸福感与愉悦感。
图片
心中存善,万法都是善缘(资料图)
宋朝慧开禅师有一首诗作,其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诗作在佛道两家均被奉为修心炼性的典范,诗中蕴含着一位修行人在面对四时变化时所应保持的淡然情态。
他不会因为身体的寒暑而心生厌恶,正相反,他却有一双慧眼去从诸多恶事中看到尚存的美好。事情本无好坏之别,有分别的乃是人心。心中存善,万法都是善缘。
即便这首修炼心性的作品是一首禅诗,然而修行本无行当区分,大道生化万物,不同的只是各自的表现情态,其根底上的道之真则是亘古不变的。但道教与其他宗教又是有分别的。
属于修道者的人生洒脱,不仅仅在于要以慈悲心和欢喜心去看待必须要历经的百般因缘,更要有安享当下之乐的勇气,不因一时的心念而患得患失。
既要拥有拿起与承担的魄力,同时也不失去放下与随缘的淡然。
道教的心性学说以南华真人为鼻祖,庄子先教给人们去成就鹏鸟的高远之志,又告诫世人只有忘掉人生种种过往才能心不被外物所累。
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诗句,更加符合道教修真者的心性境界。
图片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资料图)
在过往的教育理念中会认为,“有花堪折”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正如李白曾写下的那句“千金散尽还复来”,人们既羡慕诗人无所畏惧的逍遥,同时又哀怜其只贪恋拥有时的欢快、却不思索一穷二白时的无奈。
其实,这只不过是众人的杞人忧天,或可归属为对写作者人生理想的误读。
道教劝人安享人生,是在告诫世人不要把心思过分放在拥有与失去上,不论贫富贵贱,都要能够发现属于自身的生存、生活之乐,并能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份美满分享给更多人。
道教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也并不只是要求人们学着从苦难中寻找希望,而是更希望世人都能尽其所能地把握住手中的每一份美好。当下的花开,源于曾经的播种,又预示着之后的收获。
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用辛勤和努力换来的,这本身便是符合道之规律的过程。既然已经合道,便值得用喜悦之心去看待、期待并喜悦于自己的人生因果。
“有花堪折”与“无花空折”本质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前者看似为独乐,其实乃是在不损万物的前提下而与天地自然为舞;后者则强调不要因个人的欲望而违背了物性,甚至出现揠苗助长式的自得其乐。
顺万物之生,享万物之馈赠,实为一种大乐。若只以俗世间的享乐主义为其定性,未免是只见其一、不闻其二,这便又与“蜩与学鸠笑之曰”的情景无异了。
图片
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资料图)
“春有百花秋有月”表达的是平常即为道、岁月本清欢的意蕴;“有花堪折直须折”传递着人间至乐乃当下的道理。
在此二者基础上,修道者所追求的与天地相合,还在于借万物而寓意自身的高洁情志。
如丘祖曾作一首描写梨花开放的词作《无俗念》,其中写道:“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在祖师的眼中,正在盛放的梨花生来具有洁白之美,其不仅使赏花之人身心舒畅,更可以激发修道人心中对无俗神仙的向往。
天上人间中,难得有一片如此清绝之心境。若能够直视自身俗念,方能从俗中脱于俗,于仙乡证真仙。
道人看世界,看到的万事万物均是自身修行的写照。正如庄子所言,万物本是齐一,你看到了世上生老病死、尔予我夺以及喜怒悲欢、情爱名利。
所以更应该参悟到“从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的道之玄玄。
待到可以修证出无有、无无、无色、无空之时,世上再无什么能够拘系身心逍遥。此时便已是修真者追求的逍遥洒脱之神人也!
(编辑:西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6 20:40 , Processed in 0.0776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