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832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18:21 | 只看该作者
老子为何伟大?《道德经》为何如此受欢迎?只看这三点
2019
05/22
15:56
哲学与诗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老子思想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纯粹的哲学理论,虽然其中还有一部分思想是狭隘的,有时代局限的,但它的许多思想包含了极深的人生智慧,把老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古为今用,可以寻找出老子思想中能满足现代人所需求的一种哲学智慧和生活真知。

而老子写的《道德经》在全球发行量上,除了国外的《圣经》外,排行第二,对于这样的发行量,目前还没有哪一部经书能够彻底超越。而且西方很多的思想家、哲人、以及大学教授、学者、数学家都曾经受到过老子思想的影响。


为何老子如此伟大呢?为何《道德经》在今天依然如此受欢迎呢?请继续跟随哲学诗画往下看:

伟大的老子

老子是与孔子、释迦牟尼、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并列被称为“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家。2000多年前,他所著作的五千言《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源头,曾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像火炬一样,照亮人民前行的道路。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哲学的集大成者。老子思想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纯粹的哲学理论,虽然其中还有一部分思想是狭隘的,但它的许多思想包含了极深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大可以推到安邦定国,小可以涉及为人处世。今天我们从哲学的视角,将现代社会现象与《道德经》相结合,古为今用,寻找老子思想中能满足现代人所需求的哲学智慧。通过老子思想了解中华传统思想,建立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

1,老子的辩证法

《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段话是说:天下都知道,美的东西如果过分修饰,就会变得丑恶了;天下都知道,善事做过头了,就不是善事了。所以天下的规律都是这样的,有与无是相互转化的,难与易是相互变化的,常与短是要相互比较的,高与下是可相互颠倒的,音与声是可相互调和的,前与后是可相互赶超的。因而,圣人从不做过头之事,教人从不说过头之话;遵循万物运行的本原规律;创造财产但不过分占有,讲奉献而不恃能自负,成功了不居功自傲,才不会走向反面。


老子对事物两面性的洞见是深刻无比的,尤其是对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双方的转换指点得鲜明而关键。告诉我们不管是分析任何事物都要从两面性的角度去認识,同时要注意其转化过程,防患于未然。老子思想中的辩证原则告诉我们:做事失败时,要有为成功创造条件的勇气;遇到难题之时,要有变难为易的自信;站在高处之时,要有防备危险的意识;自身优点为你赢得掌声时,要学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在这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有些人胆大而妄为,有些人胆小而自卑,有些人贪婪而无惧,有些人多言而自私。其结果是一时间大势逆转,好变成了坏,美变成了丑,或驻足不前,或无事可成,或夭折早衰,或坠鞍落马……老子说的都是明明白白的大道,古时是如此,现在更是应该细思量,我们的先哲老子很早就教给我们许多的人生智慧。“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追求,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圆满,圆满是一种最理想的境界。但正如老子所说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一味求圆满也会走向反面,可能会丧失机会。今天,我们要真正领悟透老子的辩证法精髓,需要用全面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世界,了解人生,要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方法去面对社会生活的挑战,要用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迎接挑战,主动出击,抓住机遇,才能获得成功。

2,老子的自然精神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又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我们可以把老子的形而上学的“道”归纳为一种自然精神。老子认为,所谓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强调:自然界的万物各有自己的属性,不要强迫去改变它、改造它,如果要硬性打破,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老子主张人应顺其自然,反对人对自然的掠夺。落实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老子强调:生活应该是归于平淡、返璞归真,所以他认为以自然的规律去对付生活,在平常的生活中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它,不要强求刻意的改变,不能妄为,要用无为的手段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一切都要做到因势利导,要符合自然。在个人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上,老子提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无争”的处世原则,主张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反对争功名利禄,以达到个人与自己、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要学会修身处世的学问。

3,老子的修身智慧

《老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比如“知雄守雌”、“无为而无不为”、无欲无私和“虚静”等,都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修身智慧。


知雄守雌

它的意思是,我们虽然明白雄强的道理,但不可过分的强求,过分的强求反而违反了自然本性,是不符合天道的,最终的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老子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并不是要求我们无所作为,毫无行动。那么这种思想反而是消极而没有意义的。“无为”即不乱作为,不过分作为,遵循天道,伺机而动。有时候一味地作为而不切合实际看似是积极的,实际只会招致失败。

在书中,老子给我们讲述了“道”的运行。老子认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所以它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圣人是效仿天道而行动的人。因此,圣人也应该以“无为”的态度行事,像对待刍狗一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无欲即无私

老子认为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的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的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

老子告诫我们,人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的乐趣。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


除了这些,老子还提倡守弱、虚静、寡欲,这些观点在今日之社会,依然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读完了以上,你该知道为何老子被称为伟大的哲人,他的《道德经》为何如此受欢迎了吧。如果你也喜欢老子,喜欢道家思想,欢迎后台留言,和众多粉丝们进行互动,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2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18:32 | 只看该作者
苏轼这首诗看似在描写梨花,其实还是在表达人生,写得无比深刻!
2019
05/22
15:45
漫步脑海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苏轼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位大文豪,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词作,以及散文作品,那都是非常的经典,特别是他的诗,那完全是可以媲美唐诗,他里面很多经典的诗句,不仅脍炙人口,同时还被后世的诗人不断地引用,这也正是苏轼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虽然他的诗作不是很多,但是每一首都是经典,里面的诗句那也是极为经典,其中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会陌生,例如“春宵一刻值千金”、“腹有诗书自自华”“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那都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内涵,使得人们在读了这样的作品之后,不仅能够从中学会更多的东西,同时也能够明白更多的道理。


小编今天要向大家介绍苏轼一首同样非常经典的作品,那便是他的《东栏梨花》,这首诗看似在描写梨花,其实还是在表达人生,通篇描写的很是深刻,读来更是朗朗上口,所以这样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东栏梨花》宋代: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很多的作品,那都是描写的很是优雅,他的这首诗也不例外,而且他写这首诗时,正好离开密州,当时的孔宗翰接任他的位置,所以苏轼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里,于是写了这首诗赠送给孔宗翰,为得是要让他能够为当地做实事,以此来劝告对方。

那这首诗写得很是唯美,通篇都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苏轼以一种充满哲理的口吻,把自己对于人生的解读,全部的融入进了这首诗中,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成为了一首难得的千古佳作。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仅仅是这开头的两句,便是美轮美奂,描写的很是生动,每当到了梨花盛开的时节,那淡淡的洁白的梨花,便是如雪花一般,然而那柳树也开始长得郁郁葱葱,等到柳絮飘飞时,那梨花也在满城的上空飘荡。在这两句中苏轼并没有使用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但是同样的写得很是唯美,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画面,读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对于我来说一个人站在这东栏,内心极为惆怅,内心的忧愁恰似这刚刚盛开的梨花,在这么一个人世间,又有几个人能够看得清明呢?这最后的两句苏轼描写的更为生动,也更加的富有哲理,这也正是此诗能够打动我们的原因。


苏轼的这首《东栏梨花》,通篇充满了一种真挚的情感,而且他描写的很是唯美,同时也非常的伤感,他写这首诗也正是为了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以及在这么一个世俗的人世间,应当要如何去做一个正直的人。所以苏轼的这首词,除了有哲理之外,更多的还是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23#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18:37 | 只看该作者
三苏祠 苏轼的“橘”情与诗意
2019
05/22
15:47
印象认真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三苏古祠。记者 杨槐 摄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在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艰难岁月里,吃到当年新橘的苏轼欣然而作这首《浣溪沙 咏橘》。

被称为“千年英雄”的苏轼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文人大夫的典型代表人物,不仅诗书画、食药游样样精通,而且富有生活情趣,对“花中仙子”海棠情有独钟,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橘子亦甚爱之。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柑橘之爱,品尝新橘“清泉流齿”,剥橘之手“三日犹香”。


建楚颂亭,纪念东坡爱橘。
在三苏祠内,有几处景观也可窥见这位眉山先贤的精彩“橘”情。

苏宅西园,建有一座楚颂亭,就是为纪念先生爱橘的情怀。苏轼生平喜种橘,本来想在阳羡(今江苏宜兴)买地种一片橘树,建一楚颂亭,但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1079年,苏轼因“以文字诽谤君相”入狱(乌台诗案)100余天,出狱之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时的他心灰意冷,带着家人在黄州东坡之上开荒种地,取得“东坡”之号。

1084年(元丰七年),48岁的苏轼奉旨改移河南汝州。由于苏轼一生多次到过地处洞庭湖畔的阳羡,早与阳羡结下不解之缘,因此,在赴汝州上任前,他再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阳羡。好友蒋之奇、单锡的热情款待,让人生坎坷备受磨砺的苏轼找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也拥有了完全不设防的那份轻松,所以才有他“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之感慨。

阳羡有溪山曰“独山”。山不算高,山上林木葱葱,山下清波环绕,风景十分秀丽。独山立于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苏东坡见山思蜀,遥想故乡眉山风光,感叹“此山似蜀”。当地人乃把“独山”改称为“蜀山”。

苏轼在书斋仰头看着美丽的蜀山,高声吟咏着屈原的《橘颂》。他也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种橘的蓝图,希望在宜兴烹茶种橘,设馆讲学,舞文弄墨,把玩紫砂,兴之所至,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入荆溪题》。

他写道:“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玉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东坡引了王羲之(逸少)的话,又用屈原《橘颂》作典,其文辞悠然,氛围闲适,兴起而笔随,似乎在表明人生的污浊都可在荆溪水中涤荡开来,不足挂齿。


三苏祠碑亭镌刻的《种橘帖》。
王羲之辞官后,纵游山水,说“我卒当以乐死”;陶渊明弃官归田园居,成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俨然世外神仙。苏东坡也想重复古人的田园之梦。只是命运留给他的机会太少了,一生漂泊,在他乡流浪,后客死他乡。苏轼想在阳羡“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但是,东坡文化的瑰宝传了下来。随着这篇作于“元丰七年十月二日”的美文流传至今的,还有它的书法版——题款为“东坡居士轼书”精美书法《楚颂帖》,与苏东坡在黄州写的《寒食帖》等法帖一样被推为苏轼书法的精品。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拜观此帖后题跋文:“东坡公欲买田种橘于荆溪上,然志竟不遂,岂造物者当有所靳耶!而楚颂一帖传之后世为不朽,则又非造物有所能靳也。”

如今,闻名于世的《楚颂帖》,在不少地方有翻刻。1982年,三苏祠亦进行了精心镌刻,细节毕现,颇具神韵,现立于三苏祠碑亭。《楚颂帖》又名《种橘帖》,可见世人对先生爱橘之认可和推崇。

东坡喜食柑橘、栽柑橘、咏柑橘,《食柑》就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他说吃柑的时候“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

翻看《苏东坡全集》,写橘的诗文随处可见。记者近几日初略检视,竟有30篇之多。除了我们熟悉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还有“橘怀几日向翁开”“白梅卢橘觉犹香”“想见橘柚垂空庭”“花如卢橘傲风霜”……可谓洋洋大观。

在三苏祠碑亭,还有苏轼一帧流芳千古的法帖《洞庭春色赋》。出乎意料的是,其内容并不是说洞庭风光,而是记以橘酿酒之趣。趣闻名帖,传为后世之福。


三苏祠《洞庭春色赋》碑刻(局部)。
苏东坡晚年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赋述怀。“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开篇就说“橘中之乐”。 后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更有趣的是,记之曰“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戏为作赋”。

这篇“戏作”,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凡优秀作品都是性情而作,无半点功利色彩,反而成为后人“仰止”的“高山”。明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指苏东坡)最上乘。”

比苏东坡晚94年的南宋人韩彦直,1178年写就我国最早的柑橘专著《橘录》,其中专门引用苏东坡《洞庭春色赋》阐述洞庭柑。说它“皮细而味美,熟最早。藏之至来岁之春,其色如丹。东坡《洞庭春色赋》有曰:‘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还,翠勺银罂,紫络青纶,物固唯所用。’酝酿得宜,真足以佐骚人之清兴耳。”佐证了苏东坡叙述的以黄柑酿酒之说。

被林语堂称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他的随遇而安,坦荡胸襟,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许多人心向往之。他用光辉亲切的诙谐、温暖宽和的笃定来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或许他也是在经历了宦海沉浮变幻莫测的际遇后深思人生的落处。

时光越千年,今天的东坡老家已捧回“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椪柑之乡”等美誉,一生爱橘的先生可还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24#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25 | 只看该作者
十首古诗美到令人心碎,每一首都是绝唱,读来悱恻缠绵
2019
05/22
09:33
读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1、《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悼亡发妻王弗的。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非常孝敬父母,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好景不长,王弗死于京师。十年后,苏轼在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2、《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他们成亲以后,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甚是恩爱。没想到,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

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浙江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婉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心里还爱着唐婉,但却已经分离,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便乘醉吟赋这首词,写在了沈园的墙壁上。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陆游内心的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唐婉在沈园的墙壁上看到了陆游的那首《钗头凤》,百感交集。唐婉感念陆游的旧情,就回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据说,唐婉写下这首词不久,唐婉就在悲伤中死去。可怜可悲可叹!


3、《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这首词作于去世前,作为一代亡国之君,李煜的心里是悲怆的。所以,他的这首词中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一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后来,李煜觉得寿命太长,又做了一首《虞美人》,然后找歌姬来唱,这事儿被宋太宗知道之后,直接用牵机药赐死。


4、《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多写的是婉约派的,而且以思妇居多。温庭筠这个人与唐代才女鱼玄机有交集,据说鱼玄机喜欢温庭筠,但温庭筠这个人相貌很丑,他觉得配不上鱼玄机这个大美女,就把鱼玄机介绍给了李亿,成为李亿的妾,但最终,李亿的的发妻容不下鱼玄机,把她赶走了,至此,鱼玄机去了道观做了道士。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两句诗据说就是当时鱼玄机问温庭筠的。后来,鱼玄机因杀了绿翘,而被判了死刑,死时才二十六。温庭筠的这首词思妇词,很有特色,把女子的不幸,表现得楚楚动人。


5、《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室没有南渡的时候,第二阶段是宋朝南渡以后。前一阶段诗词风格明快,后一阶段多是离愁别绪。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再从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得多。


6、《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柳永的一生是极为坎坷的,他懂得音律,但作的词都是艳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小黄文或者暧昧文之类的。但当时的宋仁宗喜欢儒雅的诗词,后来宋仁宗就以柳永的词为借口,让他奉旨填词,柳永经常出入烟花柳巷,到死的时候,还是几个青楼女子凑钱买了一口棺材把他给埋了。


7、《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宋代婉约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晏殊的这一首颇负盛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这就是晏殊的独到之处。


8、《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写的是秦观与越地一位歌伎的恋情。古人写词表达恋情,大致相当于年轻人谈恋爱写的情书,表达情愫非常委婉,不那么直抒胸臆,常常转个弯抹个角。所以说,欧洲的女子评价中国的男子,都说不太开放。

秦观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如果不用心体味,不能体会到其中的玄妙之处。


9、《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光着膀子出城投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投降是屈辱的,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首《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被这么一投降,拱手送人,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

据说,李煜投降后,整日以泪洗面,他心里是后悔,一方面后悔当初的任意妄为,枉杀大臣,一意孤行,现在沦为了一个俘虏,悔不该当初。可以说是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10、《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的诗词在课本中并不多见,这一首词是西园怀人之作。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乃是梦萦魂绕之地。同时,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

在古典文学中,诗人常常与悲秋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伤春情结。古人有云,士悲秋,女伤春。说的就是男士习惯于面对萧瑟的秋景而悲秋,抒发感慨,而女性则很容易对着美好的春天联系到自身,抒发幽幽的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25#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0:39 | 只看该作者
享受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2019
05/22
09:39
国学经典智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年轻时总害怕“不合群”,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与繁华。

随着年龄渐长,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独处,是一种智慧的沉淀。

独处,是一种充实的满足。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只有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才是内心足够强大和丰富的人。


- 01 -

独处,是做回自己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远离尘嚣、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

两年时间,梭罗自耕自食、自始至终都独自一人。

后来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很想见人吧,特别是在风雪天里。”

梭罗回答:

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独处使我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

我好独处,至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


是啊,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的发现自己,认清自己,回归真实的自我。在独处的两年里,梭罗写出了传世名著《瓦尔登湖》,震撼了美国人的心灵。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人生需要独处的时刻,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的安宁,回归灵魂的本真。


- 02 -

独处,是最好的修行

常常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我与每个人相处都很好,可还是不快乐?”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在考虑如何变得合群,如何更受大家欢迎,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与自己好好相处。

陈道明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弹钢琴,用毛笔抄古籍,挥笔泼墨画山水,或坐在雕花的中式座椅上读书,写杂文。窗外天空纯净如水,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他的朋友笑话他一个人宅在家里,远不如一场饭局有用。

陈道明淡然一笑: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不汲汲于名利,静下心来做一些无用却静谧美好的事,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是啊,独处是一种静美,更是一种修行。真正的君子在独处时能安然自得,在热闹中也能淡然自若。


只有独处时,才能超越俗世,抛开一切琐事,回归静寂的心境。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而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与其挂着空洞的笑脸,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垃圾社交,不如独处。


- 03 -

独处,是一种高远的境界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之时,方能拨开迷雾,心灵游于物外,与天地精神往来,看清生命的真相。独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苏东坡写过一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置身茫茫天地间,听着江水滚滚东流,在独处时,苏东坡忽然醒悟,悟到自身渺小如沧海一粟,生命短暂如江水一去不复返。

生命如此美好而短暂,又何必与蜗角争名,与蝇头争利?

独处让人醒悟,让人看清生命的真相。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跳脱功名利禄的诱惑,不困于得失成败,抵达高远的人生境界。


喜欢独处的人是孤单的

但这种孤单是心灵的孤单,与性格上的孤僻是两回事,它不是空虚,不是无聊,不是无所作为的自卑,不是厌世绝望的哀怨,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心灵充实至极的一种状态。

喜欢独处的人是淡然的。

他犹如一颗独伫的树,任凭风吹雨打,四季交替,随意随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贵不张扬,得失不言语,心如止水,宠辱不惊。

喜欢独处的人内心是丰盈的

越是丰盈的灵魂,越有强烈的孤独感。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少了外界熙熙攘攘的干扰,才能更加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达到内心的丰盈。


周国平说: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独处是一种能力,大多数人把社交看成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独处,是一种选择,它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纷繁热闹,终将抽身出来,独自细数似水流年。


享受独处的人,可以把枯瘦的日子过得丰盈,活出生活的本色;享受独处的人,可以坦然面对世事,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无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华,也能安顿一个人的时光。

学会相处吧,做回自己,享受独处的时光!

你终将明白,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26#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2:44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120+23=143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一)【喜报】末学数字读书笔记:
【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石门素疏】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最新统计】 20140218-20190430共215,317 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读书笔记399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每月统计举例】
《石门素疏》:《电脑课堂笔记》&《数字读书卡片》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430
共有: 215,31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叙事诗】鱼象鱼说
末学乃鱼象鱼,阴鱼象阳鱼也。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大学。
荣幸回归母校,执教高中语文。
加盟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贵人扶我上马,仕途一路顺风。
鹤城镇长助理,镇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敝人何德何能,感戴组织栽培。
优哉游哉冬泳,组建青田冬协。
生活玩世不恭,沉迷灯红酒绿。
三高相伴无知,一朝卒中突发。
五行有救未死,五月住院康复。
三百善人探访,一心发露忏悔。
戒贪戒嗔戒痴,素心素食素言。
小乘大乘密乘,修行修道修心。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劝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马。”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石门集》
石门赋
春花漫漫,秋月皎皎
夏风习习,冬雪皑皑
人间理想,近心至真
人生理念,静心至善
人道理性,净心至美
为人修心,唯心至心
石门联
有门无门,实为石门,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大关小关,斯乃禅关,
风风雨雨在在朝朝暮暮。
石门偈
朝阳东升,暮月西沉。
夜黑犬吠,天晓鸡鸣。
石门令
采菊石门前,
悠然水南边。
登芝田春台,
享处州太牢。
观之江涨潮,
感中土盛世。
觉天大地大,
悟自强人生。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2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5:04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120+23=143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一)【喜报】末学数字读书笔记:
【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石门素疏】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最新统计】 20140218-20190430共215,317 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读书笔记399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每月统计举例】
《石门素疏》:《电脑课堂笔记》&《数字读书卡片》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430
共有: 215,31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叙事诗】鱼象鱼说
末学乃鱼象鱼,阴鱼象阳鱼也。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大学。
荣幸回归母校,执教高中语文。
加盟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贵人扶我上马,仕途一路顺风。
鹤城镇长助理,镇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敝人何德何能,感戴组织栽培。
优哉游哉冬泳,组建青田冬协。
生活玩世不恭,沉迷灯红酒绿。
三高相伴无知,一朝卒中突发。
五行有救未死,五月住院康复。
三百善人探访,一心发露忏悔。
戒贪戒嗔戒痴,素心素食素言。
小乘大乘密乘,修行修道修心。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劝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马。”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石门集》
石门赋
春花漫漫,秋月皎皎
夏风习习,冬雪皑皑
人间理想,近心至真
人生理念,静心至善
人道理性,净心至美
为人修心,唯心至心
石门联
有门无门,实为石门,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大关小关,斯乃禅关,
风风雨雨在在朝朝暮暮。
石门偈
朝阳东升,暮月西沉。
夜黑犬吠,天晓鸡鸣。
石门令
采菊石门前,
悠然水南边。
登芝田春台,
享处州太牢。
观之江涨潮,
感中土盛世。
觉天大地大,
悟自强人生。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28#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5:04 | 只看该作者
面对中国强势崛起 美国家安全机器终于露出狰狞面目
2019年05月23日 09:20 环球时报
1,115
  [文/ 朱锋]

  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是中美经贸关系由小变大、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两国经济共同成长和互利的40年。生于上世纪70年代及之后的中国人,绝大部分在这40年中对美国的印象虽然复杂,但是并没有看到其国家安全机器对另一个国家全面开动时的狰狞一面。当前,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打压行动正在越演越烈。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国家安全机器已对华显露狰狞面目。

  对华安全焦虑上扬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运营方式迅速转向“金融资本主义”,金融服务业和服务业占据了美国GDP的80%。除了保持芯片、航空、汽车等核心工业制造部门之外,大量的制造业“外移”,美国依靠美元优势,进口工业制成品和日用品就足以维持经济运营和日常生活。而恰恰在这30年,中国是世界上工业化进程最快和最成功的国家。

  美国政府经常列举的数千亿对华贸易逆差,不是中国商品对美国“强买强卖”的结果,恰恰是全球产业分工和协调的结果,是美国制造业外移、过度依赖金融业和服务业的结果。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制造的廉价、优质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帮助美国稳定了物价,改善了中下层美国民众的生活。中国进出口能力的长足发展,让中国拥有大量美元外汇盈余,成长为美国海外最大的美元货币拥有国。但中国仍然将近一半的美元外汇盈余投资到美国的国债市场,帮助美国稳定了美元汇率,也将中国的经济成长继续绑定在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之中。

  可以说,过去40年,中国的经济成长对美国的繁荣做出了远大于一般国家的重大贡献,美国对中国的接触政策和市场开放,同样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外部条件。不管特朗普政府如何“妖魔化中国”,这样的信心不能变。

  中美经济的合作互利效益显著。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公开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和稳定的中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不仅抛弃了奥巴马政府中国政策的基本原则,更发动史无前例的对华贸易战,编造国家安全借口围剿华为,甚至将对华防范和限制全面扩大到学者、学生学术交流领域,将代价转移到两国的市场和消费者身上。

  这其实已经说明:当美国对华安全焦虑上扬时,必然将安全置于经济之前。


  超级国家安全机器

  对美国来说,经济利益尤其必须服从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特殊安全利益。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美国的国内权力结构是十分典型的超级“国家安全国家”(National Security State)。

  美国已故作家戈尔·瓦德尔曾撰写《美国作为国家安全国家的历史》一书,对美国作为这种“国家安全国家”的本质进行了深刻揭露。瓦德尔认为,美国的权力机构控制在“军事-工业-安全复合体”手中;美国永远需要敌人,而且永远按照自己价值及需要寻找和定义敌人;美国精英总是按照自己对制造敌人的利益及政治需要,全力向美国民众炮制和灌输“什么是美国敌人”的话语逻辑。这套“美国敌人”的话语和逻辑系统常常不顾事实、扭曲真相。这种永远“需要敌人”和“打击敌人”的国家安全体制运行的结果,就是“总能让美国武装到牙齿”。


  维持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政治意志,保障美国作为“山巅之国”的科技、尖端产能和金融霸主地位的社会决心,以及从冷战时期就积累起来的超级国家安全机器,这些决定美国始终就是一个“国家安全至上”的国家。而美国的“国家安全”定义和内涵,远比一般国家要宽泛、细致和深入。其结果是,美国是个民主和法治国家,但美国从来就不缺乏偏见、歧视和仇恨。

  因此,美国一些高校已经采取措施,停止或限制与中国企业的科技研发合作,甚至在招生和研究人员互动方面也在开始起变化。这一方面是受美国政府的压力,一方面是美国社会的“爱国意识”也常常在跟随美国政府反击“威胁”和“敌人”时会自发膨胀。在美国高校具有人才开放、校园自由的传统背景下,不接受和不录取中国学者和学生显然偏离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自我标榜的价值和理念。

  最近,曾经是全球化坚定支持者之一的美国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和美国极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班农一起出现在CNBC电视台的评论节目中,对于班农的“遏制中国论”,弗里德曼当场表示支持,认为通过全面加税等措施打压中国是“必要的”,因为这“符合美国利益”。

  这些美国精英现在一边倒地支持特朗普的强硬对华政策,这是美国作为“国家安全国家”,在事关美国霸权利益问题上总是朝野一致的写照,更是我们在这次中美较量中需要认清的“美国力量”。

  终会“声嘶力竭”

  美国政府“打压中国”的种种做法,调动了美国国家权力机器的各个部门,展示了美国国家安全机器在“塑造敌人”、“打击对手”上的扭曲、夸大和“老辣”的一面。

  近两年中美关系演变,给我们全面、深入认识美国上了生动一课。美国朝野虽然政治对立、社会分裂,但在针对中国这个“对手”时国家机器运转却配合一致。

  面对这样的美国,首先,我们无需惧怕,但却需要擦亮眼睛、调整状态、全力应对。

  其次,当美国的超级国家安全机器嘶吼着对准中国之时,这场较量和比拼无疑将具有世纪意义。当前中国的综合势力还处于下风,各自政策主张的国际动员能力还存在强弱之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在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的同时,也要避其锋芒、扬我所长。在执着地坚持管控中美分歧的同时,着眼于两国间长期“缠斗”,是我们需要建立、也可以建立的社会共识。

  再次,抓住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继续融入世界,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美国的国家安全机器终究也会有“声嘶力竭”的那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29#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5:14 | 只看该作者
8天7部:间断一日后CCTV6将继续播出抗美援朝影片
8天7部:间断一日后CCTV6将继续播出抗美援朝影片
212


  《烽火列车》海报。


  5月23日早间,@ CCTV6电影频道 又预告了一部抗美援朝战争电影:1950年抗美援朝时,伟大的中国志愿军战士突破敌人轰炸封锁,把军用物资送到前方。今晚18:30 ,《烽火列车》来了!

  《烽火列车》剧情概要为:抗美援朝初期,安东机务段462号列车司机刘风接受了把抗美援朝物资运往前线的任务,在朝鲜同志的帮助下,全车同志密切合作,突破敌机的轰炸封锁,把军用物资运往前方。刘风抢修列车时被负伤摔下列车,被朝鲜老乡所救。刘风的爱人苗景春护送伤员回安东,见到朝鲜同金万吉同志的母亲,被收为义女。朝鲜母亲赠她一枚戒指作为纪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连续六天播出抗美援朝影片后,CCTV6电影频道这一“纪录”曾在5月22日中断。

  此前,从5月16日到5月21日,CCTV6电影频道已连续6天共播出6部抗美援朝题材影片,它们分别是《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冰血长津湖》《铁道卫士》以及《长空比翼》。5月22日,当日CCTV6电影频道并无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的播出安排。节目单公开后,即有网友在@ CCTV6电影频道 消息下评论:今天没有抗美援朝的老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6:03 | 只看该作者
金刚经简介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十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

《金刚经》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金刚”,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6:05 | 只看该作者
听闻金刚经有什么好处
2019年01月04日 14:47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13人参与) 收藏本文     
听闻金刚经有什么好处听闻金刚经有什么好处
  问:在请问大师听金刚经有什么好处?

  昌善法师回:依《金刚般若经旨赞》开示:略显此经有“十威力”,犹如金刚,故得此名。何等为十?下面分别说明。

  《金刚经》的功德利益: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贫富贵贱都同样看待,令他们离苦得乐。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一切人爱护和恭敬的功德利益。

  二、金刚经中佛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而不执着已经度脱无量众生得证圣果之功。佛教导我们有广大胸怀,以及不居高功。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积蓄无量阴德的功德利益。

  三、金刚经中佛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教导我们做一切好事之后,不要执着它的果报,其福报会扩大无数倍。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扩大功德的功德利益。

  四、金刚经中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都不常住,转眼成空。不要念念计较,要康惠大众。并且要借假修真,得证法身。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常住永乐的功德利益。

  五、金刚经中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教导我们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法,我们加以学习,但心尚且不应该贪着我修学了善法,何况去做不如法之事。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正信的功德利益。

  六、金刚经中佛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教导我们一切法门都没有定法,只要能利益众生就行,所以要灵活运用。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灵活聪明的功德利益。

  七、金刚经中佛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甚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当然,无量财宝送与贫苦而救苦救难,福德甚多,这是因。于此经中能够受持、体解一切法空、更能够为他人说广度众生,当然以是圣贤境界,这是果。佛教导我们,为他人宣言本经和正法的功德无量。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福德的功德利益。

  八、金刚经中佛赞叹,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佛教导我们与事无诤,与人无诤,从自性流露功德,不向外边攀缘。从浅而讲,即是不与人攀比,唯求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自得多福的功德利益。

  九、金刚经中佛说,菩萨庄严佛土,但不执着住在庄严佛土的功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教导我们要创造人间净土,行动更应该去创造美好环境,使大家都得益,而内心不邀功。

  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我们处所环境庄严的功德利益。

  十、金刚经中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教导我们对于正法要生信心,要如法修行清净不染,就能得证法身实相,那就是得到最大的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6:23 | 只看该作者
道是什么?修道修什么?答案都在这幅楹联中
腾讯道学
2019-05-23
经常有信众会问:“道长,修道究竟是在修什么?”或者还会直接抛出一个终极指向的问题:“道,到底是什么?”
面对这两个问题,很多道友常会被问得哑口无言,因为这是无论怎么思考都得不出完全正确答案的问题。
前者所言修的是什么,是把问题指向于真实可见的某种具体行为,并且期望得到可以验证的实修结果。
修行的一切法门终归指向仍然是“道”。所以便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即所修的“道”是什么。
图片
庄子在《大宗师》篇章中试图总结出何物为道。(资料图)
道是什么?老君用了五千言来给我们专门描述“道”字,结果仍归结于不可言说且不可认知的状态。又因为实在不知道究竟为何物,所以只能强行命名为“道”。
庄子在《大宗师》篇章中试图总结出何物为道,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一看似玄妙的解读,实则又把人们的思绪扰得更加混乱。
在我们的认知中,天地之间生生灭灭的轮回是永恒的,如果天地都有毁灭之日,那么依托天地万物而存在的道又何以长存呢?
要说明白这一问题,必然要先了解道教的宇宙(古往今来之时间与四维上下之空间的统称)衍生论。
在道教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是道气化生。道君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句话奠定了道教宇宙论的基调。道教认为,最合道的状态即是天地开辟之初的混沌。
在混沌之中,本无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所以一切大小、前后、高下、长短都失去了对比的意义,故称之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正符合对道的描述。此后,混沌之中一气生出,是谓之太极也。
此太极非今人所识太极阴阳鱼的图形,而是太初的一个极点。这便是道生一的过程。此极点又进一步分化成为阴阳二气,这是一生二。因为有了阴阳,自然就会产生对比,轻清者上升、浊滞者下降,原本混沌的宇宙开始分离成形。
阴阳虽然是对立的两种气,但二者也具有交接和转化的可能,因此在阴阳二气相交之处便产生“三”,“冲气以为和”之和气也。
此和气乃是顺阴阳交接而生,正如因父精母血所感而诞生出新的生命一样,在天清地浊之中便产生了以人为首的万物生灵。
图片
如何做才能实现超越?答案就在“逆则成仙”四个字中。(资料图)
更加玄妙的是,天地万物虽然各有分别,但在万物之内仍然包含着最初的阴阳二气。正是基于阴阳之间的彼此分离和相互转化,才造就了世间的冬夏冷暖和人类的生老病死。
我们把这一切都视为自然现象,是因为所有的变化都是顺阴阳之动而产生的。
教内修炼之人常传诵一句话叫“顺则成人,逆则成仙”,是说如果顺应从道一、阴阳、三才乃至于天地万物的大化过程,这便是生天生地的道理,人类与万物的血脉延续也是此理。
所言生死,从根本上讲,则是阳尽阴生的过程。道家以修仙为得道的途径,首要一层便要超越生死有限的肉体皮囊。如何做才能实现超越?答案就在“逆则成仙”四个字中。
《道德经》里写道婴儿可以终日嚎哭而嗓子不会沙哑、即便没有阴阳相感其生殖器官也可以保持阳气充溢的状态,这是对婴儿本为元阳充足之体的描述。
以世间众生而论,人的一生是阳气逐渐耗散而阴气不断堆积的过程,所以才会出现衰老及死亡。
修道者对生死的超越实则是在逆阴阳流变,阻止阴气对身体的侵袭并保持阳气始终处于足够充盈的状态中,实则是对从道一至阴阳二分的变化状态进行逆返。
经文中称“动者静之基”,从始终变化着的阴阳之动中求得静止,以静作为证悟大道的真途。阴阳动,万物生;阴阳静,返先天。由身心皆静,而求得返归先天大道的法门。
图片
若一心只随着外物的明灭而起伏不定,便难以守住自我真常。(资料图)
《太清元道真经》中写:“天地则能长久,人不能长存,何也?盖天地能安静和柔不移于本性,常守虚无湛然不劳,得自然之道,元气不散故也。
人不能常存者,缘生妄想,移于本性,不执自然,不守其根,自取其劳,又常求自溢,故元气消散,弗得常存也。”
由此,便可以回答本文一开始所抛出的问题,修道所修的内容必然是道,而达道的途径则是清静。
道门修行讲人心最难降服,只因为常人心中没有定性,是最容易着外缘而被牵引远去。若一心只随着外物的明灭而起伏不定,便难以守住自我真常。再问,何为真常?
从字面意思来解:真,即真实;常,即平常。真实的平常,平常即真实。这就在告诉我们,于日常生活中不伪装自己的真实,且把一切人生起伏都看作是平常。
道在人间以阴阳来显示,那么就必然有高低贫富等等差别,明白这是生命中真实存在的平常,所以才不会因为外在的差异而诱使心中产生不平。
以平静心看待万物、以清静心对待己身,从万种不同中修证同一之理,得悟出来的感知便是修行的道果。
这也是从万物之动中求得内心真静的过程。
在道观中常见到一副楹联,上联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之相对的下联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果说上联明示的是真一之道化生天地万物的过程,下联便是在教给人们参学天地自然间的一切法则并使自己找到属于本我的自然。
从而证己身之道、悟宇宙大道,明示的是从有形人间向清虚至道修证的过程。
修行,本是在效法万物而为己所用。
至于道究竟是什么,或许仍不可以言说,但若能够通过清静法门而修得自然之态,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编辑:如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3#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6:31 | 只看该作者
做到这四点,今生来世都能富贵!
腾讯佛学
2019-05-22
文丨宽运法师
现在要跟大家讲的是:“如何得到富贵?”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富贵,这富贵是怎么来的呢?在《妙慧童女经》的时候,来请教我们的释迦佛,释迦佛就说,每一位如果想得到富贵的话,要有四个条件!
哪四个条件呢?
1
图片
第一要“应时布施”。
大家都知道这布施就是结缘,结缘是应时,什么叫应时?就是人家有需要。假如说地震了,他需要赈灾,那我们第一个出钱、出力、出物。那人家有水灾,我们也是如此。
我们都说这布施都有五种,你说你可以用眼睛来布施,用你的面来布施,你可以用语言啊,赞叹的语言,让别人来帮忙也可以,你可以出力,你可以出心,这个都是随缘、随分。
那布施的时候,应时的就是需要。就好像富楼那尊者,他知道到偏远的地方去弘法,人家耕田的帮人家耕田,人家起屋的帮人家起屋,人家打渔的还要帮人家打渔,因为人家不知道杀生的不好。
那大家了解了,这个人怎么这么好呢?是谁派来的呢?是释迦佛的弟子。这人家就跟你结缘,人家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所以应时布施,这就是结人缘、结法缘,所以做什么都要应时啊。
过了这个时机,就没有这么好,我们说了,恰到好处,经常也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就人家在需要的时候,你帮人一把,这个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所以要应时布施。
2
图片
那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布施的时候“没有轻慢之心”。
有的时候我们就看了,这个人啊,我很喜欢,这是大德高僧,供养多一点;这个是个小沙弥,不出名的,就少一点。
当然我们都不是佛,我们还有一个相,但是不要有轻慢之心,不论对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对所有的生命都要尊重,因为生佛不二,佛教讲“平等观”,所以布施的时候平等很重要。
我也经常跟人家说,你看佛教里头,一说“布施”,二是“供养”,这个“布施”“供养”都是给予,但是有所不一样。
这“布施”就是一种我高你低,我给你的感觉,我给你,你说那当然就是说了,施比受还有福,都愿意在高处给人家。
但是佛教讲“供养”啊,就是我给你的时候,你高我低,我给你,我跪在那里头,我双手给你。那你看,这就完全不一样,给你就要给得让人家吃得舒服、拿得舒服,你看这个才是供养。
这就是佛教里说了,不单没有分别,我们还你高我低,因为我们这样,把贡高我慢的心就会去掉,这惭愧的心就会生起,所以这一点上非常、非常的重要。
你看《地藏经》里都说了,这师子奋迅如来是怎么样的,怎么这么庄严的相啊?就是因为他多生多世布施而来的。他今天有这么大的福报,都是他结缘布施、肯布施来的,所以说他就是我们的榜样,那我们也是用这种心态才可以。
3
图片
第三种是什么呢?“欢喜而予”。
这个很难,我们都说了,要布施啊,首先刚才说了,那我们之间已经没有轻慢之心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欢喜,这个很难。
但是我们都说了,“众生欢喜,诸佛欢喜”,你给的时候也要给得很欢喜,因为能布施就说明你能拿得出,就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福德因缘,所以给的时候心里头要用欢喜的心,今天我们能和大家结结缘,结今生的缘,结来世的缘,结成佛的缘,所以说“给”很重要。
所以我现在提倡“喜悦人生,自在生命”,我们大家都要充满着喜悦,给的时候心生欢喜,要知道舍才得,不舍怎得呢?你不付出怎么得到呢?所以这个呀要有欢喜心。
4
图片
第四种就是说,“不希求回报”。
你布施的时候,帮人家的时候,你不要有回报的心。
一有回报的心,你心里有的时候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我们就会有落差,我们就会生烦恼,就会抱怨,怎么样,我对他这么好,他怎不向我点头呢?不向我问好呢?不向我关心、关怀呢?
所以做事,我们怎么样啊?了因、了缘,做了就了了,所以说这个了因、了缘很重要,一切自有因缘,今天我们能给也是因缘,他能收还是因缘,一切都是因缘,那就完全不一样,你的心态好了。
所以佛教就讲“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自己,也没有布施的中间物,没有布施的对象,如果你每天用这种心,你见到所有的人都很欢喜,你不会想回报,没有回报了,不要求回报了,那我们的心量就扩大。否则的话,你看很多人,家庭也是,你对子女好,子女不孝顺时,你很难过。
你对丈夫好,丈夫有点点不对你的心意,很难过。有的时候你对太太很好,太太有的时候做的有一点、二点的事情不如你的心意,你也很难过。你对朋友好,朋友有的时候回报不够,你心里难过。
如果你本身做的时候就没想到回报,那你想,你心里有多高兴呢,每天觉得很喜悦,所以我们拜佛拜得非常的喜悦,不单喜悦啊,怎么能够富贵啊?
这四种就是让我们能够今生和来世都能够富贵,大家可以重温一下:
第一个是“应时布施”,第二布施的时候“没有轻慢之心”,第三种是“欢喜而予”,第四种是“不希求回报”。
有这种心态,将来不会富贵都难,所以大家一定富贵,这就是学佛的好处,希望大家慢慢体会,一分体会一分收获,而且毫厘不爽,而且这段话是谁说的啊?释迦牟尼佛说的,所以我相信是真实不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4#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6:40 | 只看该作者
老子: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2019
05/23
11:18
老子道德经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曲阜孔府内院墙上画有一个叫“四不像”的怪物,龙头、狮尾、驴蹄、麒麟身。据说,世上本没有这种东西,它是孔圣人为教育后代想出来的。这个怪物,经不住外界的诱惑,看见宝贝就想夺,先后抢了8种宝贝,仍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要去吞太阳,结果掉进汪洋大海,丢了性命。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在这些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四不像”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学会“知止”


老子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告诫人们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

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一味索求,贪得无厌,直到泥足深陷,待到幡然醒悟想要回头时,才发觉为时已晚。

商人之财,多败在“不知止”上,总想以贪婪之心,占尽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冲动。

红顶商人胡雪岩中年发达,但晚景凄惨,生意衰败,最后被官府抄家,在一贫如洗、惶惶不可终日中死去。

而与胡雪岩齐名的韩国商人林尚沃,比胡雪岩大44岁。林尚沃从事当时最赚钱的人参、貂皮生意,很快成为朝鲜首富,并被封为三品官员。林尚沃巅峰时刻,完美谢幕。成为首富之后,千金散尽,复归农事,悟“商道”而成佛。

林尚沃和胡雪岩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富可敌国,都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不知止”,林尚沃“知止”,人生智慧至少还差“一步之遥”。

世上之事,皆有物极必反之理,过度的行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应当明白“知止”,万不可在鼎盛之时跌入低谷。

《史记》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当行则行,当止即止,才是立身长久的不败之道!


综观历史上的伟人,他们的英明伟大,名垂青史,就在于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顺势而为,同时,也懂得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代商圣”范蠡,离开楚国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复兴越国,消灭吴国,被尊为上将军。

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范蠡到了齐国,隐姓埋名,在齐国海边的一块荒地,范蠡苦身尽力,开荒垦地,治产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达到“巨万”,却仗义疏财,三次散尽千金,天下称陶朱公。

范蠡深知越王勾践为人,他写信给功臣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说,飞鸟射完了,良弓就要藏起来;狡猾的兔子抓完了,猎狗就要被煮迟了。劝文种还是早早地离开吧,而文种不听劝告,最后被勾践杀害。

而范蠡因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曾国藩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懂得知止,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自守,一种人生智慧……

但即使智慧如文种、胡雪岩,都做不到“知止”。看来,“知止”确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它击中了人性的弱点,击中了贪婪的本质。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止”呢?


第一、止住贪心,止住妄念

人活一世,应该看轻身外之物:名誉、财富、权力、地位都是暂时的。仕途得意,终归要退居幕后,颐养天年;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三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功名利禄,无非身外之物。

倘若缠上名缰利锁,一味争名逐利,梦想一本万利,一夜暴富,一旦财迷心窍,便会利令智昏、欲罢不能,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钱都敢要,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

在一家公司的面试当中,面试官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悬崖边上有一块金子,让你开车去拿,你认为离悬崖边多远最好?”

这个时候,好多人都争着把距离说得越近越好,只有一个人说,“我选择放弃这块金子,我不会靠近悬崖。”最后只有这个人被录取。

眼前的诱惑,就是悬崖和金子交织而成的陷阱。前进一步,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后退一步,就会返璞归真。但很少有人能就此停止脚步,转身离开,大多数人都是纵身一跃,跌入陷阱。

“知止”,就是要抵诱惑,禁私欲,守住底线,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久利勿为,众争勿往

面对诱惑,在心中多打几个问号,保持理性的态度和质疑的精神,保持清醒和克制。

曾国藩说:“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觉得有利可图,那就不要做了,如果一个东西大家都在抢,就别去凑热闹了。

正如炒股,2007年、2015年股市上涨疯狂,短短几个月,股票上涨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股票比比皆是。很多人面对诱惑不能克制人性的弱点,贪婪冲昏了头脑一窝蜂涌入股市,先尝到一点甜头,随即大量跟进买进,最后损失惨重……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上没有永远获利的事情。众争之地,便是众矢之的,处于漩涡当中,自然遍布雷区险滩,充满明枪暗箭。


第三、审时度势,急流勇退

大千世界,人生兴衰不断变化,日月盈亏,盛极必衰,也是自然的规律,所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历史上急流勇退最有名的范例,非张良莫属。刘邦灭楚,霸业成就,张良功高盖世。可到了论功行赏之时,张良却谢绝“三万户”的厚封。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天下初定,他便功成身退,弃官辞封,隐居在紫柏山,免去了杀身之祸。

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所以,最高明的归宿,莫过于在功绩昭著之际,及时抽身而退,这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占据所有将一无所有,顶峰之后是万丈深渊。从现在开始,我们何不积累“以止为得”的人生智慧,遇事时多“知止”呢?学着用一颗平常心,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着走;一念消失,知止,如如不动。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5#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6:49 | 只看该作者
左宗棠:真正的成熟是,不为难
2019
05/23
09:57
儒风大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懂得了命运的无常,便会获得成长。

人生不过一场春花秋月,不妨随遇而安。

所谓真正的成熟,就是与人和善,与己和解。

不为难自己

左宗棠参加科考多次失利,在大家都觉得他人生一团糟的时候,他硬是让自己的生活枯树逢春了。

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将自己贬低到尘埃里,反而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积累沉淀。接受自己,鼓励自己。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一项要求。树虽高,难敌狂风摧残。草虽矮,却能在疾风中抓紧地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再完美的人也只能是无限接近一百分。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人不能自大也不必自卑。想想过去的自己,今日你比昨日的你更闪耀,那就可以了。

学会爱自己、珍惜自己。不要事事跟别人比,更不要拿别人的优点跟自己的缺点比。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过好自己的生活。与其整日闷闷不乐,希望别人带给你阳光,不去自己做一颗太阳。


不苛求他人

左宗棠脾气冲、气性大,对别人要求严,遇到不顺心或者不满意的事,总是发脾气,这让他树敌颇多,在仕途上也有不少人给他使绊子。

年老时因为中风去世,也不排除是他气性大带来的后果。

人总是能轻易原谅自己,却对他人斤斤计较。

人与人之间,不过都是萍水相逢的缘分,谁都不欠谁,做事全凭一点心意。

不能苛求他人样样做到你心坎里,苛求没有意义。


老话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这句话反过来。对待自己松,对待别人严。

苛求他人,往往是给自己添堵,最终弄得双方都不高兴。

不为难他人,也就是不为难自己。凡事将心比心,自己做不到,也别要求别人做到。

成熟不是按电钮,不能在一瞬间完成。成熟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心境。人生短短几十年,没多少大不了的事情,别为难自己,也别苛求他人,随遇而安,便是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6#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6:54 | 只看该作者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身困逆境时,请君多读范仲淹!
2019
05/23
09:49
读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文:张麦麦(读史专栏作者)

著名文学家梁启超曾说:“五千年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人,范仲淹和曾国藩。”

因为,年代久远,我们更熟悉曾国藩,但实际,在过往,范仲淹更是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偶像。

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又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且畅晓军事,可谓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完人。

但正如苏东坡《晁错论》中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范仲淹辉煌的背后,不仅在于其聪明的资质与卓越的才华,更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是其在于面对逆境、失意时的勤奋、愈挫愈勇与坚守初心。

当我们现代人面对逆境时,可以多读一读范仲淹的生平。

出身不代表未来,勤奋足以改变

相比于宋代苏轼、曾巩等出生书香门第,有着优渥家境和幸福的成长经历,范仲淹却比他们不幸的多。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迫于生计,带着他改嫁长山朱氏,因为“拖油瓶”身份,经常被朱氏子弟讥讽。

从小得不到完整的关爱,又有着寄人篱下的不安。范仲淹从小内心充满着自卑与屈辱,但幸运的事,他在不幸中并没有屈服,反而激发出坚强、独立的强大决心。

在很小的时候,范仲淹便决心自立门户。而他认为,唯一改变现状的方式就是科举致仕。

12岁那年,范仲淹毅然辞别母亲,选择安静的醴泉寺开始读书。为了将更多时间用在学习上,范仲淹每天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股。在读书疲倦犯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要努力进取。

为了节省开支,范仲淹每天煮两升小米粥,待粥凝结后,划分成4块,早晚各2块,仅拌点腌菜充饥。

就这样,经过几年勤奋苦读,范仲淹在学术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为学业更进一步,他又来到当时著名的应天学院。

进入应天学院的范仲淹,读书更加努力,不分白天黑夜,据史书记载:“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即便有一次真宗皇帝路过时,其他学子都在争先围观,唯独他不为所动,安心学习。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废寝忘食般魔鬼学习,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正式步入仕途。而且,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把母亲接来奉养。

即便上天发了一手烂牌,但范仲淹通过自己的勤奋,成功完成了逆袭。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遭遇先天条件所造成的各种客观不利,但关键就在于你如何看待,是选择勤奋努力,知难而进,还是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面对逆境勤奋努力,终将赢来海阔天空的那一刻。


三次被贬,愈挫愈勇,造就一代名相

中了进士的范仲淹,虽然成为人人羡慕的公务员,但因为仗义执言的风格,在仕途上却并不顺畅,且三次遭到贬责。

天圣七年(1029年),范仲淹认为刘太后在寿宴上命19岁的仁宗率百官给她叩头庆寿不符合礼制,上书劝谏,同时,还请太后还政皇帝,为此触怒了太后,遭到贬谪。

明道二年(1033年),因郭皇后没有诞下皇子,与皇后有隙的宰相吕夷简主张废后,范仲淹当庭和吕夷简发生争辩,并请求面见仁宗,不料,当天就被贬出京城。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又因不满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向仁宗进献《百官图》,且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因言辞激烈,第三次遭到罢黜。

虽然屡次遭到贬责,但范仲淹面对人生逆境并没有意志消沉,也没有改变自己“济世救民“的政治信念,反而愈挫愈勇,力争做得比以往更好。

每次被贬后,他都关心着朝中局势,每当朝廷有所不举时,范仲淹都会上书劝谏;在地方又积极为民办实事,兴讲堂、修水利、平定边患,用自己踏实的行动,造福于民、造福国家。

正是因为他”济世救民“的一片赤子之心和卓著政绩,范仲淹打动了宋仁宗,很快又一次次回归朝廷,而且越来越被仁宗皇帝信任。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因平定西北有功的范仲淹,被仁宗皇帝第三次招入京城,并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随后,在范仲淹的领导下,推行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达到了一生仕途的巅峰。

范仲淹的脱颖而出,实现梦想,便在于其面对逆境时没有意志消沉。当别人被打趴下选择看星星,或同流合污时,范仲淹却选择果断爬起,坚守初心,在逆境中努力奔跑,争取做得比以往更好,最终才有自己”救世济民“政治抱负施展的那一天。


坚守初心,影响中国的精神符号

据记载,范仲淹少年时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便问:“您看我将来能做宰相吗?”

算命先生吓了一跳,惊讶道:“小小年纪,口气怎么这么大?“

范仲淹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接着问:“那您再看,我能当医生吗?”

算命先生很不解:“刚才做宰相,现在怎么又要做医生?”

范仲淹说:“唯有宰相和医生能够救人。”

算命先生赞叹道:“你有此心,真宰相也!”

回想范仲淹的人生轨迹,无论是在朝廷或者是地方,无论顺境或是逆境,他时刻怀着“济世救民”的初心,正是这种初心,成就了其比政治地位更高的精神丰碑。

庆历四年(1044年),由于”庆历新政“推行触及了既得利益集团,一时间内新政遭到大规模阻碍。当年六月因边事再起,仁宗皇帝委派范仲淹为陕西、河东宣抚使。

一年后,随着范仲淹、富弼等多位新政官员离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也随即破灭。

庆历五年(1045年),56岁的范仲淹因年岁已高,经不住西北的严寒,身体抱恙,请求调往内地。仁宗皇帝批准其迁往邓州。

此时的范仲淹,意识到自己难以再身体力行为朝廷作贡献,但还是坚持”济世救民“的初心,散发自己的余热。

范仲淹在邓州共计三年,期间不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还设立了花洲书院。闲暇之余,范仲淹亲自到书院讲学,邓州一时文运大振。后来许多北宋的国家栋梁出自花洲书院,例如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

同时,范仲淹在邓州期间还写下许多经典名篇,传播自己的为政理念,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就是此时所著。

皇祐元年(1049年)十月,60岁的范仲淹作出更大的决定,拿出一辈子的积蓄购买了一千亩地,并找人经营管理,收入分文不取,成立公积金,作为扶助宗族内鳏寡孤独和贫穷者的口粮,对族内婚丧嫁娶也均有资助,同时兴办义学,帮助更多范家后人学习进步,这造就了范家后代的人才辈出。这片范氏义田持续了八百多年,直到民国尚存。

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在调任颍州途中,行至徐州时,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朝廷为表彰范仲淹卓越的一生,将中国许多文人梦寐以求的最高殊荣”文正“谥号,赠给了范仲淹。

虽然因为现实原因,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难以推行,但他时刻坚守初心,将救世济民的理念传播并大力实践,用行动造福于他为政的每一个地方,助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精神符号,更影响了众多后来的读书人,成就了其比仕途更深远的精神意义。

在我们人生的奋斗中,我们难免会遭遇逆境,遭遇失意,但希望我们像范仲淹一样,坚持勤奋,坚守信念、坚持初心,多问付出,执着向前,相信,我们终将冲破人生的逆境,达到一个更为辉煌伟岸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7:07 | 只看该作者
时间,自会说出一切真相!
2019
05/23
11:26
老子道德经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你认为什么是最强大的呢?答案是:时间!

它能看清一些,解开现实中虚伪的面纱,还有人性的美丑善恶。经过时间的检验,你能看清彼此的感情是真是假。


时间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人的心。看看谁是说说而已,谁是真心实意,极其明了。

时间又像一个筛子,能够筛选真情。看看谁只是过路人,谁才是陪你一生的人,一清二楚。


你认为什么是最公正的呢?答案是:时间!

我们常说患难才能见真情,只有遇到事情才会看出谁真心帮你,谁避之不及。


别忘记对你伸出援手的人,要忘记弃你而去的人;别伤害真心待你的人,要远离道貌岸然的人。

用时间去验证这一切,不必着急惊慌,真感情能够经得住考验,没经住考验的感情断了也不可惜。


时间自会帮你看清人心,弄懂情意,它筛出重情重义之人,漏掉无情无义之人。当你看清之后便能放下过去,活在当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8#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9:49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谈读书
王鹏

2019年05月21日08:1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毛泽东谈读书
毛泽东同志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在他的推动下,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一项任务,并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1939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干部教育部统一领导这项工作。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亲临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了演讲,深刻阐述了党中央发起学习运动、加强干部教育的重大意义。在这次演讲中,他针对干部学习中存在的“工作忙”“看不懂”两大问题,巧用木匠“钉钉子”“钻木头”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进行了阐述和动员,成为党史上的经典故事。

对于“工作忙”的问题,要像木匠“钉钉子”那样“挤”时间。当时许多干部一提起学习就直摇头,经常以工作忙、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愿读书。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说:“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才成功的。自从木头让步以来,多少木头钉上钉子,把看不见的纤维细孔,‘挤’出这样大的窟窿来,可见‘挤’是一个好办法。”“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他还特别表扬陈云说,“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陈云的经验是什么呢?1939年12月,陈云在《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中揭开了谜底,就是“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陈云还谈到搞好学习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要大家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读书。”

对于“看不懂”的问题,要像木匠“钻木头”那样“钻”进去。毛泽东说:“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你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他还举例说,从前人称“校对”为“校仇”,校对确实很难,非以仇人对之是不胜所为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固然很难,如果我们以‘仇人’的态度不讲感情地攻它,一定是无攻不破的,一定可以把它的堡垒攻下来。”此外,正面搞不通,可以从旁的方面着手,先打下基础,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搞通正面的东西。这实际上也是毛泽东自己读书实践的体会,“攻书到底”。他在日常读书生活中,对喜欢读的书,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读懂弄通吃透书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最爱读的书,1939年底,他就讲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后来的几十年里,他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一生一共读了多少遍,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他还在延安的窑洞里,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把李达所著的《社会学大纲》整整看了10遍,并在书眉和空白处写下了1万多字的批注。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划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挤”和“钻”读书学习的一生。据记载,毛泽东最后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读了《容斋随笔》7分钟,十多个小时后,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毛泽东同志这种活到老、“挤”到老、“钻”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王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39#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9:5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地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重大政治结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前提,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必然会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从此,实现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文化兴盛繁荣,等等,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执着追求和崇高使命。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各种各样的尝试,然而终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统一起来,把党的命运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弱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变。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从而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画好党群关系同心圆。中国共产党牢记“一滴水回到大海永不干涸”的哲理,党员、干部来自群众,必须回到群众中去,画好党群关系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党群关系同心圆中,党是领导核心和圆心,代表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思想和政治基础。党的各级组织越是善于通过与人民群众协商达成共识,就越能够找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党越能通过千百条线索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越能照顾到最大差异性;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越能贯通联系群众的通道,半径就拉得越长,同心圆就画得越大,就越会形成更强组织力和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党的命运与新中国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关联在一起,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党的领导力铸就了国家能力。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要与这个国家追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与这个国家人民的现实期盼相适应,与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相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土壤中“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它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多党制,最能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够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能够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模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物质福利与精神愉悦。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观和其他政党发展观的本质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其中,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协调是发展的前提,绿色是发展的方向,开放是发展的基础,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共享,汇成一句话就是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重视“做大蛋糕”,也重视“分好蛋糕”,不断推进公平正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让每一个人都不掉队,审时度势地推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善于培养使用各方面优秀人才,更好实现治国理政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党治大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因此,既要用选举的方式,也要用选拔的办法把一些好干部挑选出来,输送到治国理政各种岗位上去。中国数千年来对政治人才既重视一定范围的“选”,也重视“举”,发现并启用了一大批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更好地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依靠民主和法治程序,把优秀的政治人才培养起来、选拔出来、使用起来、管理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类人才各得其所,把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好、建设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要经常搞好大扫除,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提出“党要管党”,改革开放以后又提出“从严治党”,党的十六大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写进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以“打铁必须自身硬”为逻辑起点,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形成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融为一体的“大党建”格局,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有效推进社会治理。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曲折,依旧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要归功于党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这两个传家宝。中国共产党把政治建设的成果变成正义的力量,把思想建设的成果变成真理的武器,再把正义的力量和真理的武器交给人民群众,最终汇聚为推动社会革命的不竭源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郑重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现社会革命。而每一次社会革命的结果,都必然把真理的武器成功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武器,必然把正义的力量成功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动力,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螺旋上升。在党全面领导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服务功能让社会治理充满活力,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秩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中,有国强必霸的传统。而中国共产党秉承五千年中华文明与智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以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实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彼此一律平等,互为权利和义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未来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只要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必然会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伟大使命,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续写新篇章、进入新佳境。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祝灵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40#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20:07 | 只看该作者
思想纵横:深刻认识大变局
郑延冰

2019年05月23日08: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刻认识这一大变局,抓住大变局为我国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审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大变局中找准中国坐标。

从生产力发展来看,当今世界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与传统产业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结构正在重构,人类社会处于生产力大变革、大发展、大跃升的新阶段。

从生产力的国际分布结构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个时期,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大幅提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贸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以初级产品和轻纺产品为主。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到2018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7.8%,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8.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07%。这表明,生产力的国际分布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虽然发达经济体仍然占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正快速提高。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突破和提升,生产力国际分布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国际生产关系的变革。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群体性崛起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促进国际政治经济力量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国际社会要求变革国际生产关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升,从而在一些产业上与发达国家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这也是导致国际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次,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生产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给一些发达国家带来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个别发达国家因此涌动逆全球化思潮,企图通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一己私利。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生产力变革、生产力国际分布结构变化和国际生产关系大变革大调整,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我国产业发展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各类微观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生产关系。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3日 09 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7 02:38 , Processed in 0.05470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