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参加“万米泳”的十名冬泳者。 老照片提供:俞永嘉
1988年9月22日,凌晨两点,杭州市冬泳协会的十名泳者,从富阳南门码头悄然下水,向钱塘江杭州段的六和塔目的地游去,他们的目的,是要在一天时间,游完这长达四万米的水上距离。
这十名泳者中,有两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其余八人则在二十许间,当时有五艘小船跟游,泳者游累了,或者想喝水进食,可以扒着船沿,由划船的同行者,向给鱼儿喂食一样,把东西往他们嘴里丢。
十五个小时之后,八名年轻泳者先后抵达目的地,顺利游完全程,两名年纪大的中途退出。大多数人连上岸的气力都没有,没人吃得下当天晚上的庆功宴,不少人第二天在床上躺了一天。
四万米水路是个什么概念呢?琼州海峡,平均宽度29公里,英吉利海峡最窄处34公里,这八个人,相当于在江上,完成了渡海的游泳距离。
这件事情之后,杭州冬泳协会名声大振。
全民皆泳的浪潮
啼笑皆非的冬泳第一枪
杭州市冬泳协会的黄星霞老太太,是目前组织里会龄最长的一个,70岁朝上的年龄,腿脚灵便声如洪钟,脑子转得一点不含糊。据她回忆,杭州市冬泳运动的启发点,也是从那个特殊年月开始的。
“毛主席是游泳爱好者嘛。动乱年月,工厂上班不正常,学生上课不正常,大家脑子都热,说句话今天是对的,明天就有可能是错的,分不清,不过有一点大家都认可,游泳肯定是没错的。为啥?毛主席说的呗。”黄星霞说道。
1966年,当时的杭州市革工会响应号召,组织全市工人学游泳,练冬泳。杭氧,丝绸印染厂,木器厂,玻璃厂,环卫处……反正大一点的单位,都要组织人参加冬泳,每个单位人少的发动数十,人多的发动上百,没几天,一个规模在千人以上的冬泳队成立了。
当时参加冬泳,个人是完全不用掏钱的——天水游泳池每个月两块钱的门票,单位可以报销;上级组织到湖州等外地去游泳,公家派卡车拉着人去;参加游泳的,每人还能领到一条质量不错的大毛巾。参加者甚为踊跃。
杭州市首个大型的冬泳活动,就在推广运动后没多久,确切点说,就是1967年的元旦。为了早点向上级表成绩,革工会选择在全国闻名的西湖里,举行一次大型的全民冬泳活动。
那时杭州的冬天比现在冷,元旦那天气温已经到了零下,西湖水温也只有1摄氏度左右,勉强没有结冰。因为是第一次,好看热闹的杭州人,把西湖几乎围成个桶,宝石山下,白堤桥上,密密麻麻全是人。还有人跑到湖边的小楼上看,木质楼梯和地板被压得嘎嘎响,给人一种随时都可能会倒下来的感觉。
冬泳活动的计划游泳距离其实很短:从湖心亭下水,到平湖秋月,满打满算400米。参加活动的五六百人脱得赤条条,哈着白气扎进水里,没过多久,船上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喊,“停!停!都上岸去,再这么着,非出大事情不可!”这几百人中,不少都出现了异常状况,不是面皮铁青就是在水里抽筋,被船工们像捞死鱼一样捞上船去,最终能游到目的地的,也就一半人。
打那以后,杭州人开始知道,冬泳没那么简单。
坚持下来的都是铁杆
南方冬泳杭州最强?
“杭州游泳为啥能出那么多世界冠军?群众基础好啊。而且杭州冬泳有个优势,就是过去冬天的水也是可以结冰的,而气候又没像纯正北方那么冷,再往南的地方,就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冬泳了。”已经八十多岁的冬泳爱好者俞永嘉说道。他参加冬泳数十年,23年前他查出膀胱肿瘤,自从参加冬泳后,症状明显减轻,不怎么犯病了,他认为,这是冬泳带来的疗效。
1967年的那场闹剧之后,不少人对冬泳打了退堂鼓,可毕竟还是有人坚持了下来。经过摸索,他们总结出了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经验。
“冬泳要从夏天开始游,真到冬天,也要掌握好度,一般下水之初会感觉到冷,游一阵身体就会发热,这个时候人是最舒服的。过上一阵,人体会再度发冷,冬泳者要趁第二次发冷之前上岸,不然就要得病了。”现任的冬泳协会秘书长吕文宗介绍道。
从特殊年月坚持到现在的冬泳者,一般都是切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好处,所以对冬泳很长情。他们会到杭州的各大游泳场所,甚至是户外的水域中游泳。健身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会随政治和社会的变动而有所改变,“好比
我在运河里游泳,岸边有人文斗还是武斗,都与我无关,他们不会来烦我,我也不去搭理他们。”黄星霞说道。
动乱结束,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大潮开启,社会的各方各面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唯独对冬泳的推广,冬泳好处的总结和宣扬,没有太大变化。杭州市的冬泳者们,拿小白鼠分组做了实验,经解刨对比发现,冬泳的小白鼠,心血管状况最好,这个发现被写成科普文章发表,还拿了个全国奖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杭州冬泳者最好的年月,政府支持加上参与者踊跃,冬泳协会人、钱都不缺,除了每年在市里办两次大型冬泳比赛外,还经常组织到外地冬泳,比如去哈尔滨,在敲开冰的松花江里冬泳,还拿了个第一回来。
“北方的冬泳者技术比较糙,杭州再往南的冬泳者,去了北方受不住冷,杭州的冬泳者两个问题都没有,综合实力最强。”吕文宗说道。
西湖里的“水上游击队”
冬泳队手握的一项特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冬泳协会都是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的,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天水游泳场,2003年以前的向阳游泳场等等。后来,随着市区里几个大泳场先后被拆,协会把活动地搬到城东一个比较偏的泳池,地方变小了,住城西的人嫌路远,也不怎么爱去了。
不过,游泳还是要游的。怎么办?去西湖里游。特别在向阳泳场拆除之后,冬泳协会去西湖下水的人更是与日增多。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管理西湖的职能部门有意见:好好一个景点,给弄成澡堂子了,多不雅观?再说,万一出个事儿,安全问题谁负责?
冬泳者们也有意见:我一个老杭州,从小就在这儿游,凭啥现在就不让游了?再说,我对这片水域熟悉得要命,怎么可能出事情,即便有个突发状况,我身边不还有队友么。于是,一场类似于“猫鼠游戏”的游击战开始了。
一开始,冬泳者们集中在苏堤上的锁澜、压堤二桥之间下水,管理部门闻讯来赶,冬泳者呼啦一下全湖散开,一队往东一队往西,抓都没法儿抓;原先约定的早上六点下水,管理人员划着船过来了,好,第二天我们提前到五点,第三天我们四点就下水……
久而久之,管理部门也很头痛。后来,在喜欢冬泳的市领导协调下,双方达成默契:冬泳者可以游,不过必须在早上六点,湖边游客开始增多前上岸;另外,如果有外地不熟悉水域的人要学样下水,冬泳协会成员必须协助管理,劝其上岸。
自此,下西湖游泳,成了杭州冬泳者们的一项特权。在后来的日子里,冬泳者不仅自己没出过事,还时不时从水里搭救起几个轻生者和意外落水者,倒也让西湖管理部门的人对他们改观了,双方开始了心照不宣的非正式合作关系。
在往年的大年初二,冬泳协会都会牵头办一场迎新西湖冬泳赛,这一天,是唯一被官方认可,大家都可以下西湖游泳的日子。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项活动在2010年后停办了,冬泳协会的人也纷纷表示可惜,“其实吧,平时里只能看看的西湖水,挑一天出来让大家游,本身是个蛮好的点子,宣传得好,说不定还能促进旅游,让外地游客也看看,我们西湖的水质是相当不错的。但愿有一天,这个活动能再办起来吧。”吕文宗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