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位于观象二路、江苏路、胶州路口,建造于1933年或1936年,当时设计师为尤力甫。 依据可以采信的说法,选址考究的圣保罗堂原址为德国基督教捐助会所建的德国俱乐部,南依观象山,位南高北低的坡地上。主入口设在东侧,平面呈不规则自由式布局,建筑由教堂、塔楼和教会楼三部分组成,24米的高耸塔楼作为设计的构图中心。由于建筑近道路交叉口,且处高位,因而成为几条道路的对景点。
教堂建筑墙体采用红砖堆砌的清水墙面形式,用白色水泥勾勒线角,给人以质朴的亲切感觉。这种直接袒露承重建筑砖墙的做法,因青岛空气湿度大且具腐蚀性的原因,除早期在前海出现几处外,20年代后已不多见。而通体使用热烈的红砖,不加任何掩饰的自然做法,尚为首例。这使得圣保罗教堂像一座红色的古堡,浸染在肃穆的宗教范围中,神秘而又庄严。不知道这样一种做法,跟俄国设计师的东正教文化背景是否有关联。但从整体风格上观察,设计受西欧乡间建筑的影响痕迹明显。
四层的四方型塔楼作为设计重点,线条流畅,庄重大方。顶部二层观赏式露台高约5米,分层设檐口,四面小陶立克石柱围成景窗,窗口砖砌拱券。设计师尤力甫这种做法使观者的视线自然被吸引集中在塔端。除塔楼外,教堂和教会楼亦是红砖外墙,顶部覆红瓦坡屋面,基座配花岗岩石。
300平方米的教堂大厅高10余米。
鲁东信义会圣保罗教堂是青岛地区宗教建筑的一个辉煌的尾声,其与圣弥爱尔大教堂、斯泰尔修会圣言会会馆、圣心修道院、柏林传教会、魏玛传教会一起,构成了一幅异域色彩浓郁的宗教建筑景观,绮丽而又诡秘,气势非凡。其后,上帝便没有机会在新的殿堂中与他的信徒们进行对话了,所有的心灵交流都栖息在昨日的虔诚努力之中。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圣保罗堂被日军查封,后几经交涉才得以恢复礼拜,从那时起,圣保罗堂走上自立道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信义会差会重回青岛,但圣保罗堂仍维持自立。1948年,在圣保罗堂举行了为期3天的庆祝信义会在青岛建立50周年大会,并印发了50周年纪念特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