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往事鉤沉》 ——開券有益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9 0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蓝色海湾 于 2014-9-10 04:14 编辑

我的童年
       我出生于1936年。第二年,即1937年,日寇图穷匕见、全面侵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七·七”事变从而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新篇章。当然,这年我正在襁褓中。听大人们后来说,当时“兵荒马乱”人们无目的地东逃西跑,不知所措。父亲也曾背着母亲,把我扔在路旁,母亲知道后,哭的死去活来,硬逼着父亲把我抱回来。在那个年头,有捡金子银子的,是没有捡孩子的。据说,人在三岁以后便记事了。如是,那就是在1939年以后吧,便依稀记得家庭的成员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两个哥哥,还有伯父和五个叔伯哥哥。爷爷奶奶伯父他们住在家的西邻王氏宅中,我们一家住在原宅南头也是一个姓王的家中,但我大哥已去天津学生意,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打工”。我家的房子,已被日军侵占驻兵了,不知又过多久,日军走了,我们才回到原居处。对此爷爷是非常愤愤的。据父亲说,爷爷一生气,就把右手食指弯着放进嘴里,使劲的咬,在日军侵占我村时,果然我常看见他咬手指头。 不久,村里有个学堂,其实就是学前教育,我也不知道是在几岁的时候,便懵懵懂懂地上学去了。在学校里只学了一首歌谣,我觉得很哏儿,很快就背的滚瓜烂熟:
      小人国的人真叫小,听着我说不要笑,只要买到三寸布,围腰三围不嫌小。房子只有鸟笼大,火柴匣里好睡觉……
      每当我在家里念这首歌谣时,总是逗得大人孩子们哈哈大笑,尤其是爷爷笑得都流出了眼泪,当然我很感到得意。但大人们尤其是爷爷为什么这样钟爱这首歌谣,其中的奥秘,我也猜不出,大人们也不跟我说,因为日本鬼子还在祖国国土上猖狂。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收起 理由
蓝色海湾 + 3 赞一个!
刘建华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9-9 12:14 | 只看该作者
爷爷七岁去要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家人送我上学堂

儿时儿歌—54

点评

谢谢朋友赋诗光临!  发表于 2014-9-9 19:52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houzhaotian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9-9 19:14 | 只看该作者
童年的回忆有苦、有甜、有辛酸、也有欢乐,这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记忆。

点评

houzhaotian 谢谢朋友点评光临!  发表于 2014-9-9 19: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ouzhaotian 于 2014-9-9 19:57 编辑
liujianhua54 发表于 2014-9-9 12:14
爷爷七岁去要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然而在我家这个地处华北平原、京津保之地的乡村,消息并不闭塞,也不时传来不胫而走的消息。如“北平失守了”、“保定沦陷啦”“天津被日军占领啦”等等。人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过日子。父亲和二哥天天种地干活,母亲干家务、做饭;我有时看看《百家姓》有时描红模子写毛笔字。母亲虽然没有念过书,在家姐妹排行最小,有三个哥哥,均已成家有了儿女。虽然外祖父家是个大户人家,但没有念书的人,家声平平。但母亲在耳濡目染的家教中,也能背诵一些唐诗,记得母亲给我背诵过孟浩然的“沉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还给我讲过李白在辍学的路上,看见一个老妪为女儿出嫁“磨杵成针”的故事。自此以后,李白便下决心读书,终于成了一名传芳千古的大诗人。我父亲虽然没上过学,但脑子很聪明,识字很多,能看《四书》、《五经》。《论语》的名句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讲得很好。每当到了冬三月,地里没活的时候,父亲总是在微弱的柴油灯下,给我讲《聊斋》故事。他不给我讲狐鬼精怪的内容,总是给我讲“义士豪杰”的仗义之事。他一面讲,一面想,讲得很慢,这不是他不懂古汉语,而是思量着如何把古文给我译成现代汉语,用白话文给我讲出来,可见他古文底子很深。他还自学过《牛马经》和很多兽医书。他一边学,一边给村里乡亲治猪、牲畜,受到乡亲好评,从而也为后来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待续)

点评

不能忘了老娘,更不能忘了老爷子。  发表于 2014-9-9 20:34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刘建华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9-9 20:2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国哪有家?家国同命运。

点评

谢谢版主鼎力支持点评光临!  发表于 2014-9-9 2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9-9 20:36 | 只看该作者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9-9 19:55
然而在我家这个地处华北平原、京津保之地的乡村,消息并不闭塞,也不时传来不胫而走的消息。如“ ...

我慢慢来欣赏,今年您69岁了,明年我继续给您来拍照,哈哈,70岁啦!

点评

1936年出生,应当是79岁吧?  发表于 2014-9-10 04:13
谢谢白金长老光临!  发表于 2014-9-9 20:49
谢谢老大!!!  发表于 2014-9-9 20:47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houzhaotian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0:53 | 只看该作者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4-9-9 20:26
没有国哪有家?家国同命运。

        光阴任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一九四一年。记得很长时间父亲不给我讲聊斋故事了,而且总是早出晚归,甚至有时彻夜不回。我委实有些纳闷,  就问母亲,父亲怎么总不回家呢?于是母亲告诉我是爷爷病了,父亲天天在你伯父那里侍奉爷爷。听后我吃了一惊,祖父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瘦长的面孔,一双睿智的眼睛,留着白色的山羊胡须。每当与人说话时,总是慢声细语地喃喃而语,并用手不停地捋着颌下不长不短的白色胡须……正在遐想之际,只听得外屋传来父亲进来的脚步声,只见父亲在炕边一坐,垂着头对母亲说,爷爷过去了。“过去了”当时孩提时期的我,当然不懂得这句“讳示语”的涵义。但我看到父亲的老泪纵横和母亲的抽泣,自然了解了它的“意思”。于是“哇”地一声我便哭了。
伯父和父亲等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悼念祖父时,父亲说爷爷是个有功名的人。他在满清最末的一次乡试中,考取了秀才中了第一名,即为“贡生”。伯父说,他要为爷爷写篇祭文,并请他的学友吴江、字闿生的人润色署名,因吴是“五四”运动时期有名的学者。同时在整理祖父遗物中还发现了他写的一首律诗。后来伯父果然写好了诔文,连同祖父的一首诗,我全看过,但均放在父亲处,在文革抄家时全部抄走了。那首律诗我还记得,现抄之于下:
七律
天时人事竟何如? 家室田园付子虚。①
近借比邻资晏息, 庶几容膝边安居。②
老荆羸弱唯多病, 豚子荒嬉且弃市。③
安得稀纵陶靖节, 夫妻前后力耕锄。④
注释:
付子虚:指日寇占据了自己的房屋。
比邻:旁边邻居;资晏息:帮助休息;庶几:几乎。
老荆:老伴;羸弱:衰弱不堪;豚子:指孩子们。
稀纵:仿佛;陶靖节:即陶渊明。
纵上所述,日军侵略、逃难、祖父去逝,这便是我幼小的心灵里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10 04:21 | 只看该作者


   从文章中看,侯兄竟年近八旬?一点不像,真是仙风道骨。

点评

哈哈……谢谢版主!确实不像那是因为不是我!!!是我的老师……  发表于 2014-9-10 0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05:22 | 只看该作者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4-9-10 04:21
从文章中看,侯兄竟年近八旬?一点不像,真是仙风道骨。

版主、长老:

      看的很认真、仔细,又要给我“留面子”看出问题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05:27 | 只看该作者
老大赛利姆 发表于 2014-9-9 20:36
我慢慢来欣赏,今年您69岁了,明年我继续给您来拍照,哈哈,70岁啦!

请版主、长老看看:《往事钩沉》2后,自然知晓!
                                                      还是感谢二位老师的厚爱!!!

点评

原来是位老先生,没仔细看,抱歉。  发表于 2014-9-10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05:28 | 只看该作者
houzhaotian 发表于 2014-9-10 05:22
版主、长老:

      看的很认真、仔细,又要给我“留面子”看出问题了……哈哈。

七律·病中抒怀
二零一四·五·仲春

三尺讲台四十载,
可圈可点非如烟。
教案满纸心劳悴,
肝胆相照弟子贤。

屈指自知对与错,
扪心无愧“人之患”。
年近耋耄情不老,
一觉“圆梦”上九天。


已有 4 人评分威望收起理由
沧海一龙+ 2赞一个!
新手上网+ 2赞一个!
感激的人+ 5赞一个!
王者+ 3
总评分: 威望 + 1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05:29 | 只看该作者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4-9-10 04:21
从文章中看,侯兄竟年近八旬?一点不像,真是仙风道骨。


作者是一位不願吐露姓名老教師學者

—— 泳醉不醒

將陸續發表八十多高龄老先生的作品·敬請收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 15:26 , Processed in 0.04265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