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10-2 04:43 编辑
书画家口中广为称赞的砚台砣矶砚 齐鲁网10月1日讯书画家口中广为称赞的砚台叫做砣矶砚,也叫金星雪浪砚。在烟台市长岛县南长山街道,记者见到了砣矶砚的雕刻技艺传承人——王守双。 王守双介绍,砣矶砚之所以好用,是因为它的构造和别的砚台构造不一样,它有绢云母百分之三十五,绿泥石百分之四十,还有百分之二十的石英,这决定了它软硬适中,所以研墨时间短,而且研出的墨比较细。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真相力量》报道,砣矶砚独特的属性取决于它的原材料,鼍石。而这种石材只有在大海当中的一座孤岛上才能找到,这座岛便叫做砣矶岛,是王守双老人的家乡。 王守双是土生土长的砣矶人,现在住在长岛,这个砣矶岛这个岛在整个渤海湾当中地里位置非常特殊,它的南边和北边的岛都是成双成对的,南边有南长山岛北长山岛,有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北边有大钦岛小钦岛,有南皇北皇,都是成双成对的,就砣矶岛是它一个独苗。这么些岛,长岛十八个岛,唯独砣矶岛出这个石头。 在长岛生活了74年,王守双对于家乡砣矶岛有着深沉的情感。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坐船两个小时回到大海深处的家乡看一看,同时也不会忘记到砣矶砚的石材开采处进行探望。 王守双说,几十年来,人们遍寻了整个砣矶岛,在地表能够找到的鼍石开采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位于海岛西侧悬崖下面的一片区域。这里距离岛民居住的村子比较远,人迹罕至。而当王守双再次来到这里却发现,采石的陆路通道已经没有了。 下船之后,王守双找到了以前他曾经开采鼍石的地点,他说这里曾经有一个三角形的洞穴,鼍石开采都在那个洞里进行。 王守双与一种名叫鼍石的石料打了一辈子交道。在悬崖下面这个一百平米不到的石滩上,他手中的锤子曾经无数次的落下。对于如何取得一块上乘的砚台原石,他有着最丰富的经验。他介绍,石头首先看色泽,深青色密度大的比较好,原石的色泽、质地和尺寸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决定一块砚台的质量,而砣矶砚的特别之处正是在于良好的使用性。 “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是一块好石头,你哪怕是挖一个窝,那也是一块好砚台。它不是石雕,它是砚台,所以作为砚台来讲第一个首先得实用。”王守双说。 也正是砣矶砚的出众实用性,使它在二百多年前由海岛百姓的日常书写用具一跃成为宫廷藏品。据记载,乾隆皇帝曾在一次泼墨书写时偶然间使用了砣矶砚,并立刻对其赞叹有加,随后为其赋诗一首:“驼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大意为,砣矶砚和端砚如同贾岛和孟郊两位诗人的诗作风格一样,各具千秋,互有特长。而这首诗也正是片头那首词句的典故出处。乾隆皇帝御用的那方砣矶砚一直被受藏在故宫博物院当中,而王守双与砣矶砚的正式结缘也是因为这方砚台。 王守双介绍,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有一位外国客商到故宫参观,看到那方托矶砚,就说能不能大量购买这种砚台。后来工作人员就打听,这个砚台哪来的,最后知道是山东有个砣矶岛,是这里产的。就把这个事安排岛上办,可是那会儿没有雕刻人员,镇长就问自己能不能成立个厂子生产砣矶砚。其实自己那会儿是木工,是造船的,领导木工的手艺总比别人什么不会强,就从那开始,就开始弄砣矶砚。 从那时开始,王守双的人生与砣矶砚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从最初的简单雕刻到深入研究,王守双对于每一块所得到的石料都会有着深刻的揣摩,他认为雕刻的过程几乎是在赋予石材另一种生命。 在王守双看来,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石料原始的形态,通过雕刻激发石料本身的灵性,是他一直所追求的。雕刻的工艺蕴含着创作者阅历的积累和对于文化的理解。 如今,七十四岁的王守双最为关心的是砣矶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他认为综合性人才的匮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守双的女儿如今已经投身到砣矶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上,绘画、写作、书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她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而王守双也希望几百年来传承至今的砣矶砚能够不断延续它的生命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