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5-6-4 15:39 编辑
150508“东方茶花女”张权的悲情人生 2012-02-25 在抗战时的重庆,她就作为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而闻名,她是著名声乐家黄友奎的高足,傅雷大师也给了她艺术的滋养。1942年,她毕业时的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轰动山城,一下子成为大后方音乐天幕上熠熠发光的新星。那晚她唱的全是外国歌曲、法文的、英文的,其中有一首俄文歌曲《夜莺》,听得很多听众拭泪。然而,她的命运如同著作中的“茶花女”一样悲情。她就是被称为“东方茶花女”的张权。 张权自幼就酷爱音乐。初中毕业后,张权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投考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国立艺专”),被高分录取,成为国立艺专音乐系钢琴专业的一名学生。 林风眠任校长的国立艺专,是当时国内出色的艺术学府。每个系都有优秀的师资。音乐系的马巽老师来自沙俄宫廷,是位男低音,也是位合唱指挥。他发现张权的嗓音极为出色,劝她转到声乐专业兼学钢琴。从此,这个在音乐路上蹒跚学步的学生,由名师雨露的灌溉,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为了提高艺术素养,她请傅雷大师补习法文,听唱片,自学法国作品。她多方齐头并进,终于时机成熟了。1942年,她举办第一次个人独唱音乐会,有了成功的开始! 1942年,张权主演我国第一部歌剧《秋子》 秋子剧照 张权的丈夫莫桂新是广东南海人,生在天津的一个文化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也酷爱音乐。他大张权两岁,1936年与张权同时考进杭州国立艺专,专攻油画,也同样因嗓音出色,为俄籍声乐教授马巽所赏识,劝他转到声乐系,由此,张权与莫桂新相识相知。 抗战胜利后,张权一家(当时她已生了两个女儿,即莫纪纲、莫纪岚)北上,先到天津,两人均有发挥所长的职业。 美国的独唱音乐会 但张权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就在这时,她听说美国罗城的纳萨瑞斯学院设有音乐奖学金,遂决定去美国深造。纳萨瑞斯学院委托上海有关方面对其进行初试,听了她唱歌和弹琴,再由校方审核她的学习成绩,决定录取她,还答复她可免去伙食费、住宿费和学费,旅费和其他生活费自理。 1947年夏天,从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戈登将军”号上,一位文静纤弱的女青年,提着一只小旅行箱,海天茫茫,形单影只。她就是要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去深造的张权。 旧金山为时两个月的短暂学习结束,检查自己的成绩,她举办了两场独唱会。她演唱泰戈尔的《诗曲》,得到的评语是“准确表达了东方人的感情”:另一首《夏天的日子》,“唱得如此出色,人们惊异”。 1947年9月,张权进了纳萨瑞斯学院。她除主修声乐外,又选修了哲学、心理学、文学和神学,还有钢琴、音乐欣赏、指挥、作品分析、法语课,更系统地学习了许多大师的歌曲。 她坚毅的攻坚精神,加上出色的成绩,她终于得到音乐文学硕士学位和音乐会独唱家、歌剧艺术家的学衔。 面临新的选择。留在美国有优厚的待遇。舒适的生活条件。回到中国,条件自然相差甚远。但她还是选择了回祖国去。祖国对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旧貌换新颜的新中国,将会是自己献身的地方。 1951年10月,张权到达广州。她与丈夫莫桂新和孩子已有五年不见,按常理她应该先回天津和家人团聚,可她却直赴北京,她要尽快为祖国作贡献。莫桂新在报上看到张权的行踪,赶去北京火车站,这才得以短暂团聚。 北京中央实验歌剧院对这位从异国归来的歌唱家进行了考试。主考三人:欧阳予倩、李伯钊、赵起扬。他们对她的评语是:“炉火纯青,声音好听。”这八个字该是恰如其分的。后面还有四个字却很沉重:“像外国人。”明明是中国人,只是唱外国歌,怎么就像外国人呢?褒与贬,使人困惑。不过她被录用了,任声乐教研组组长,艺术委员会委员。 她也知道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对民族的音乐艺术不了解,自己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歌唱演员。为改变这种状况,她开始学习地方戏曲、民歌、传统声乐、曲艺、舞蹈等,还深入到民间去,拜民间老艺人为师。她自己认为她的表演艺术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是有人议论:“她已洋化了,洋唱法不合中国的国情。”“她走的是个人奋斗的路,这是资产阶级的奋斗之路……” 她并不争辩,自觉地去接受改造。 20世纪50年代,中国陷入阶级斗争的狂风巨浪,张权与莫桂新的家庭小舟,怎能不倾覆?! 先是莫桂新遭难,被戴上了“历史反革命兼右派”的帽子,定为右派中最严重的一类。再说张权'虽是出色的音乐家,政治上却极幼稚。她的讲话,以《关于我》为题发表在1957年5月19日《文艺报》,灾祸就此临头,她成了右派,272资降三级,她不再是歌唱家,暂留剧院做杂工,打扫卫生、洗演出服…… 又是三年,1961年,未亡人张权被逐出北京。她带着几个孩子和丈夫的伯母,去遥远的北国黑龙江。丈夫莫桂新就死在那里的兴凯湖劳改农场。 她被下放到在哈尔滨的黑龙江歌舞团。 真没有想到,在同一体制下,已成了千夫所指的右派,在哈尔滨,她竞得到意外的看待。歌舞团领导爱才惜才,把她这个放逐者当贵客。”你才四十二岁,不能离开舞台“。她还是担任独唱演员和声乐教师。 1962年周总理接见 更有甚者,市里很快为她摘掉右派帽子,市长亲自请她和家人吃饭。这样做确实要有胆识。 张权也尽心尽力回馈领导的关爱。哈尔滨市民本酷爱音乐。无日无处不听到琴声与歌声。维也纳有音乐节,布拉格有音乐会,于是她向省市领导建议,何不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她的话立竿见影,当年夏天,“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就办起来了,全城为之轰动。这倾注了张权不少心血。 说来使人困惑不解,有右派“冠冕”的张权,仍保留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她自己说是周恩来的呵护。 1962年,她到京开了十三场个人独唱音乐会。有一次,大“右派”罗隆基也去了,张权每唱一首歌,罗都鼓掌。演出中休息片刻,罗双手捧花奔向后台。他后来对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说:“我去,是为了张权,不是为了音乐。她与我是朋友,都是留美的,又都是右派。她的丈夫还把一条性命丢在了东北。舞台上,观众只是觉得她光彩依旧,无人念及她的人生坎坷。人呀,没有经历一番痛苦,便不能了解心的创痛。” 回哈尔滨后,张权越发努力工作,“改造”自己,以为可以从此走上坦途。哪知1966年“文革”的罡风恶浪又疾卷而来。丧失人性的造反派对她进行了数十次的抄家,数十次的批斗殴打,使得她重伤致残,瘦弱的身躯只有四十公斤。 1976年,十年浩劫终于到了尽头,“四人帮”垮台。“文革”后的首次“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张权与女儿一起出现在舞台上放声歌唱。 两年后,张权的“右派”问题得到平反。莫桂新也获平反。 张权告别哈尔滨,回到北京。 在北京,她主持北京市音协工作,在北京市歌舞团当艺术指导、演员和声乐教员。 “东方茶花女”回来了!她又演《茶花女》选曲了。虽然赞颂依然,但她心里明白,毕竟衰老无法抗拒。20世纪70年代末,她告别了舞台。 尽管已告别舞台,甚至身患绝症,但她一旦恢复健康,又忘我工作。1992年12月,她去深圳参加第一届民族声乐比赛任评委,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健康人都支撑不住,何况是病人,结果旧病复发,她又住进医院。 1993年6月16日,张权终因肺癌扩散而病逝,享年七十四岁。6月28日,人们在北京西什库天主教北堂举行六品追思亡灵弥撒。张权的遗体与莫桂新的遗物一起火化,合葬在颐和园后的天主教墓地。 注: 张权江苏宜兴人。1936年拒绝家里学医的决定,投考了国立杭州艺专,主修钢琴,后从俄籍教师马巽(marshin)学声乐,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1937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声乐系,师从周淑安、黄友葵。1947年赴美国纽约罗城纳萨瑞斯学院。1949年入罗城大学伊斯特曼音乐学校研究生院学习声乐。1951年获音乐硕士学位和音乐会独唱家、歌剧演员称号。 1951年回国,先后在中央实验歌剧院、黑龙江省歌舞团和哈尔滨歌剧院担任独唱和歌剧演员…… 她声乐造诣很深,擅长演唱西洋歌剧及艺术歌曲,曾在《秋子》、《茶花女》、《兰花花》等多部歌剧中饰演主角。也善于演唱中国的艺术歌曲,如《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等。撰有论著《我的声乐学习》。 张权小传 2012-12-27 03:04:29作者:萧萧 张权(1919—1992),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江苏宜兴人。声乐造诣很深,擅长演唱西洋歌剧及艺术歌曲,曾在《秋子》、《茶花女》、《兰花花》等多部歌剧中饰演主角。也善于演唱中国的艺术歌曲,如《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等。
1936年拒绝家里学医的决定,投考了国立杭州艺专,主修钢琴,后从俄籍教师马巽(marshin)学声乐,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1937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声乐系,师从周淑安、黄友葵。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期间,主演我国第一部歌剧《秋子》,轰动山城。1947年赴美国纽约罗城纳萨瑞斯学院。1949年入罗城大学伊斯特曼音乐学校研究生院学习声乐。1951年获音乐硕士学位和音乐会独唱家、歌剧演员称号。
1951年回国,先后在中央实验歌剧院、黑龙江省歌舞团和哈尔滨歌剧院担任独唱和歌剧演员。1978年任北京歌舞团艺术指导和声乐教师。1981年调入中国音乐学院。1982年任副院长。1983年任教授、声乐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常务理事、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和北京分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教授。撰有论著《我的声乐学习》。
1981年任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声乐比赛评委。
转自上海二舅哥(现年8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