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0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山情怀(山寨野驴篇3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3 20: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18 20:55 编辑

    我的几个生活在省城的亲戚小孩,趁着暑假来我家玩。一到上饶,他们就发现了那突兀横亘在上饶市区北面的灵山,很想去登山游玩。于是在2014年7月28日,我便带着他们去登上饶的灵山。

        一

    灵山是值得游玩的,登灵山则更有情趣。灵山上建起了游览栈道,登山的缆车也快要竣工,灵山脚下也在建一个大宾馆。因此趁灵山尚未开发完工之前,人们都想争取去多看一看灵山的自然风采。

      
    我第一次坐火车经过山东泰安时,远远地看见平地上突兀起一座高山,同车的人告诉我这就是泰山。我望着远处的泰山,脑海里同时叠印出了上饶的灵山。我在想泰山是拔地而起的,雄伟挺拔;灵山也是拔地而起的,且集雄伟秀美于一体。但是由于历史事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原因,灵山的名气远不及泰山。泰山安,四海皆安。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后,泰山人为的影响很深,人们多为求得一种泰安的心态而上泰山。而游上饶灵山,则能让人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这就是灵山至今仍有着原始的大自然景观的诱人之处。

      

      

      

      


IMG_0291.jpg (71.01 KB, 下载次数: 67)

IMG_029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3 20:53 编辑


    确实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登灵山了,只觉得每次登灵山都有新的感受。第一次登灵山可以追溯到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那时每逢农忙季节,学校都要组织师生下乡帮助农民干农活。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到灵山山那边的一个村庄去劳动。从学校到灵山脚下25km,翻越灵山上山5km,下山5km。再走5km乡间的崎岖小道才能到我们参加农忙劳动的村庄。那天上午我们从学校徒步出发,直到天黑了才登上灵山顶上的水晶岭。当晚的月亮升起较早,在高山顶上看,月亮似乎又升起得更早。这时山那边的村民们又都点着松明火把,上山来接我们了。本来我们已经很累,不过当我们望着山下那十几团向山上移动的火把时,大家都感到身上轻松了许多,再看看那远远天边升起的明月,爬山时低头走在昏暗的松间小道上的疲惫心绪豁然开朗。这轮明月仿佛落在地面上,像一面反光的明镜,映照出灵山俊美的身影。我们不仅体验到了“明月照松间”的意境,更加难得的是领略了月光下的灵山风采。第一次登灵山给我的感受就是灵山太美了。

      
      

      

      

      
    明代宰相夏言写过一首赞誉灵山的诗:
    立壁峭岩深似戟,巉峰悬峤蹙如螺,
    九华五老虚揽结,不及灵山秀色多。

    灵山给我的第一印象决定了我对灵山的热爱。加上接触了一些古今文人墨客对灵山的记叙和赞誉,我对灵山就有了更深的情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3 20:58 编辑



      
        二

    从上饶去登灵山有25km的车程,但一路上灵山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坐在车中的孩子们从省城来,从来没见过这么突兀而起的高山,望着越来越近的灵山身影,一个个惊呼怪叫,太雄伟了,太壮观了。
    这些孩子有的刚当上教师,有的是刚参加完高考,有的还是中小学的学生,所以暑假能结伴而来。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的那种极度轻松的激情感染了我,我不由想起谪居上饶的辛弃疾老先生描绘灵山的诗句,“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似西驰,却欲东,在辛老先生的笔下,一座灵山简直就像这些孩子似的活力四射了。
    确实的,灵山远看一排山峰顶立天地,东西而列。不过虽然我每天都能远眺着灵山,又多次登上过灵山,却总是觉得灵山山峰可数,并无万马之感,更无回旋之处,何来万马回旋呢……正想着,不觉已来到了灵山脚下,于是我们开始弃车徒步登山了。

      
   以前我大多是和户外驴友们一起登灵山的,这次和小孩们一起登灵山倒也别有一番情趣。这些小孩第一次登这么高的山都很兴奋。连蹦带跳的真称得上是朝气蓬勃。当第一个瀑布水潭出现在眼前时,孩子们都脱掉鞋子踩入小水潭,享受着清澈凉爽的山泉水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时一个小孩指着不远处高兴地大喊,桥,小桥,小桥流水……
    人们常言高山有好水,现代人更喜欢小桥流水的景致。最早写出“小桥流水”的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然而马老先生对小桥流水并不是欣赏,而是把“小桥流水人家”看成了一幅苍凉的景画,陪衬着也是现代人欣赏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物景,借助着“夕阳西下”,道出了“断肠人在天涯”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同样的小桥流水,这些孩子们流露的却是新鲜、兴奋的感觉。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这是辛弃疾老先生描绘灵山的诗句。对照眼前的情景,我仿佛觉得我们正在沿着辛老祖宗的足迹登灵山。


      

      

      
       三

    灵山上树木茂盛,同样灵山上也巨石遍布,悬崖绝壁矗立。以往上灵山的路都是羊肠小道,这种羊肠小道是灵山山民们的交通要道。至于说上山砍柴、狩猎就只能或蹬踩山沟,或攀爬悬崖绝壁,或钻树丛岩洞而去了。我们登上栈道之前的路,基本上还是原来的山道,行走起来比较艰难。不过这些孩子们倒是很感兴趣的。望着这些活跃在山道上的小孩,我真不知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话是赞美牛犊勇敢呢,还是嘲笑牛犊莽撞。
    山道上也走着一些年长的驴友,他们不甘于寂静的悠闲生活,心情愉快地走进大自然,享受天赐的爽心之乐。而辛弃疾老先生在灵山上看到满山的松树时,心态竟不平衡而说起了气话。他仿佛觉得自己本该休闲,而老天却多事,偏要让他来接管检校这满山的松树。“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辛老先生望着眼前的山林和陋居,
回想着自己曾经指挥过金戈铁马,不觉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失落感,只好发出一声自嘲式的哀叹,“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3 21:09 编辑



      
      

      

      

      
    我正望着满山的松林凝思着辛老先生的诗句,一阵呼喊惊醒了我。我转过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奔跑的小孩被树枝挂住裤子而摔了一跤,这让我惊出一身冷汗。却不料接着孩子们又发出了一阵哄笑,我赶忙跑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摔倒的孩子裤子被刮破,屁股露了出来,还好只是裤子刮破处的皮肉有点红印。大家看到摔到的孩子那调皮样子都笑起来了,摔倒的孩子也笑起来了。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也笑起来了,真是童心可掬啊。
    触景生情,如果辛老先生童心未泯,或许他望着这满山的松树,也会高兴地觉得它们都是来与自己做伴的,不必无谓地操心而去检校它们。这样一想,我仿佛觉得“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对牛犊纯真精神的一种褒扬了。这不就是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3 21:15 编辑



      
      

      

        四

    终于登上了栈道。这次修建完成的栈道在灵山的西景区,栈道环灵山半山腰而建,全长8000m。站在栈道上放眼一望,以前登灵山看不到的景色尽收眼底。回过头上下左右巡视一番灵山,峰峰呈迎客进家门的姿态。“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辛老先生这时也只有拱手相谢,欣然接受了灵山诸峰的相迎。
    这时一个刚参加完高考的孩子正伫立在山口的栈道上,全神贯注的注视着远方。我走过去问他看到什么好景致,他指着山下对我说,那一道道山梁真像奔马的脊梁。听孩子这么一说,我的脑子顿时开窍。原来辛老先生的“万马回旋”就在眼前,一道道山梁,有的东高西低,有的西高东低,简直就像有的马向西奔驰,而有的马又在向东奔驰,回旋纵横,自强不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3 21:18 编辑


    回望身处的灵山诸峰,我不觉轻声吟诵起辛老祖宗描绘灵山诸峰的诗句。“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吟诵着诗句,我有点陶醉了。再看那些大小山峰,只觉得它们都风度翩翩起来,嫣然就是东晋芝兰玉树般的谢家子弟了。那些满山葱郁,满山嶙峋,相互簇拥着的群峰,简直就是西汉司马相如临邛行华贵雍容的气派。置身灵山中,仿佛就像在解读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华章,不尽的享受让人精神为之清新。
    就在我陶醉于辛老祖宗的美妙诗句时,刚才注视远方的小孩听见我吟诵的诗句,忽然说出了一段让我莫名其妙的话。“如果让谢家子弟去参加高考,相如先生当监考老师,太史公阅卷评分那就是一场高水平的高考了。”
    小孩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小孩已被一所全国有名的大学录取了,是小孩还没从高考的羁绊中回过神来,还是小孩调侃高考的神思。我找不出答案,只是喃喃地自言自语,“那场景也许就像灵山诸峰一样,只能是给人游览,给人遐想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28 15:32 编辑


        五

    走在灵山的栈道上,山上山下的奇风异景不断扑面而来。到了一处山泉旁,孩子们都簇拥着喝起了这清冽甘甜的山泉水。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去山野玩,家中长辈们总是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喝山泉水。却不知现今社会已发展到山泉水是最没受污染的饮用水,不少的人还专门带着瓶子去接山泉水饮用。
    太阳已近中天,山上虽有丝丝凉风,然而行走在夏日照射下的栈道上,盛夏的暑气仍然逼人。喝足了甘甜的山泉水,又用这清冽的山泉水擦洗了身上的汗迹,大家都感觉轻松了许多,一路上大家又继续欣赏着山景。
    灵山号称七十二峰,灵山的景遍山都有,从山脚到山顶,或天梯峰,或水晶洞,或石人公,或雄霸天下,还有金鸡潭,南峰塘……简直让游人有举步皆景的感觉。
在山下,远处遥望灵山,灵山美极了,整个灵山就像一个仰卧的仙女,大家也都习惯称灵山为睡美人。拔地的山体虽能给人以雄伟,但更多的是仰卧仙女给人的妩媚。而到了山上,嶙峋蜿蜒的山梁却似一条巨龙的脊骨。

      
      
      
      
   在《中华龙脊》的景点指示牌前,孩子们争论起来了。一个小孩说,那山岗就是龙脊。又一个小孩说,这哪像龙脊,倒像行走在沙漠中的一个驼队,驼峰一个接一个。争论不下,他们就来问我。我告诉他们,以名家而言,说像龙脊更妥。曾被关在上饶集中营的作家冯雪峰写过一首《灵山歌》的诗,在诗中他说灵山“是一座奇异的山。崎岖,陡峭,一连串的高峰排矗在一起。它顶上好像巨兽的嶙峋的脊骨。”那个说象驼峰的小孩又说话了,山头是一座一座,驼峰也是一个一个,高高低低不平整,而脊梁骨是一节一节连在一起,很平整。我还是觉得像驼队。
    望着童真的孩子,我知道他们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只能对孩子们说,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因为每个人都会从各自的角度去理解大自然中的景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3 21:25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3 21:29 编辑



      
      

      

      

      

        六

    在接着走下去的路上,“老子峰”和“智慧大脑”两个景点又触动了我的思绪。“老子峰”是一块巨石因形似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而得名,“智慧大脑”则是一块巨石表面脉络形似大脑外部的构造而得名。我倒觉得这智慧大脑就是老子的大脑。再想着刚才孩子们的争论,“神与物游”又潜入了我的脑海。
    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本来是一个美学观点。然而在大自然中你若能进入神与物游的境界,那么自然界的物像就会给你无限的精神享受。在不少的景点,不少的人为痕迹很大程度的限制了人们的想象。我曾经游览过一个古悬棺的景点,本来那峭壁悬崖洞穴中的棺木能给人以不尽的遐想,可是景区却来了一个安葬悬棺的表演。古代这悬棺是如何安葬在悬崖石壁洞穴中的,至今还是个谜。这种定格式的表演令游客们像看杂技表演一样感到乏味。
    曾经有人把灵山的景观说得很神,说只要你想得出来,灵山的景咋看咋都会像你想象中的那样。这貌似夸张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只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超越于形体之上,那么这个人就能在大自然中得到无限的精神享受。
    同样的景观,不同的情感。刚才孩子们之所以有争论,道理就在这里。当大自然的景观进入人的思维时,它就不可能再是具体的景观了。而是与人的思维一道融入人的精神境界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对于同样的景物人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14-11-3 21:33 编辑



      
      

      

        七

    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我正面对老子峰沉思着,孩子们却齐声叫了起来,云雾过来了,要下雨了。我抬头一看不远处的云雾黑压压的急涌过来,霎时间眼前一片雾蒙蒙,只能看见自己的双脚在蹒跚地往前挪动。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过一首《雨后泊舟小箬回望灵山》的诗:
    灵山相识已半生,雨后精神见未曾。
    一朵碧莲三万丈,数来花片八千层。
    云姿雾态排天出,管杖芒鞋见我登。
    羡顷峰头看山寺,厌山不看是诸僧。
    灵山的景给人以享受,灵山的气象似乎也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杨万里老先生笔下的雨后灵山似碧莲排天而出,而我经历的一次灵山云雾,确实让我感受了一回灵山的魅力。
    记得那次我登上灵山的迷仙坛时,正逢云雾满山。我站在迷仙坛前四周一望,雾蒙蒙灰茫茫的,什么也看不见。灵山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就在我感到茫然时,云雾却慢慢地清亮了起来。也就在这一瞬间,我的眼前隐隐约约显出一些巨大的物象。我当时的感觉这些物象就像传说中的鬼神似的,居高临下对着我直压过来。我竟莫名地恐惧起来了,真的是迷仙坛的鬼神显灵了吗。我无奈地屏住了呼吸,低着头暗暗告诫自己,别害怕,静观其变,静观其变。
    过了好一会,终于云消雾散。我惶恐地抬起头四周一看,天哪,呈现在我眼前的景象竟让我哭笑不得。那朦胧中的鬼神竟是一块块矗立着的巨石,我觉得我被老天爷作弄了,忍不住对着这些巨石发泄般地大吼,见鬼去吧。想不到整个大山四周“见鬼去吧”的吼声竟然回荡不息,我又有点害怕了,口中颞颥着,是山神,是山神……
    过后我当然弄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不过我觉得自己倒真正领略了一次灵山的魅力,这让我对灵山的情怀更深了。


      

      

        八

    在近八个小时的游览后我们已经走在下山的路上了。每上一次灵山都有新的感受,而每次离灵山而回的时候,又都心生一种留恋的情怀。辛弃疾老先生在他的词中说,“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一句似问非问的话,也表达了他留恋灵山,想在灵山结庐长居的愿望。
    开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山路上是无处避雨的,我和孩子们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但是孩子们仍然快乐地冒雨下山,仿佛都在经受一场成长中的洗礼。而于我,灵山此行又增添了一重情怀。在雨中,我背诵起了辛弃疾老先生的《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水上老毕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11-5 13:37 | 只看该作者
赞江西上饶灵山雄伟,秀丽双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1-12 14:35 | 只看该作者


黄山归来不看山?灵山还是要看的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1-18 14:2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图文并茂,给人美的享受,楼主辛苦!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1-23 14:48 | 只看该作者
漂亮的灵山秀丽又雄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8 02:49 , Processed in 0.06529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