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4-11-23 16:43 编辑
何延忠沙漠里养鱼 预示着中国的未来 姚克明 央视在预告节目时,说何延忠在沙漠里养鱼,一下子就吊起了我的味口。沙漠里植树还可以,沙漠里养鱼就太神奇了。于是,决心要看看这个节目。不看犹可,一看就把我深深地打动了:何延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西北汉子,他的成功,他建成的“沙漠都江堰”,把沙漠逼退了近6公里,在108方鱼池里养育着500多万尾虹鳟鱼,实在是一个人间奇迹! 于是,我想应该把这个西北汉子何延忠推介给网上的朋友。上网一查:何延忠早已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今年1月9日又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3”年度人物,这个月的9日22:00《流行无限》又播出了《“沙漠渔夫” 何延忠》,介绍了他的事迹。现将他的事迹,摘要介绍如下,以供网友们鉴赏。 据新华网11月10日报道,十三年前,“养鱼大王”何延忠西出阳关,想在沙漠里养鱼。 “打造一条沿祁连山冷水鱼产业带,这是我的一个梦。”何延忠说,这个梦让他从起家的祁连山东头永登县复兴村,跑了千余公里,来到山的西头敦煌阳关镇。 那时他已养虹鳟鱼20多年,积累起亿万资产,“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诸多荣誉加身。 阳关绿洲在敦煌西南60公里,是敦煌最西面一片绿洲,再往西就是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何延忠立足的地方名为龙勒村,这是阳关绿洲紧贴库姆塔格沙漠的地带,当初他看中这里,是因为有一股水源——西土沟。 可是,除了有这条瘦小的溪流,这里再没有其他可称道的东西。风沙已将经营60年的2公里防护林撕开一个大口子,最前沿的冲天杨成片枯死,西土沟既淌溪流更淌洪水。 在敦煌,一年里有三分之一时间刮着风沙。沙尘暴先给何延忠来了个下马威,一夜间填平了他们干了一个月才挖好的引水渠,就连锅碗瓢盆也被卷得无影无踪。 更让何延忠没想到的是,虽然敦煌属极度干旱地区,沙漠里竟然也有洪水。每年6至8月的雨季,祁连山、阿尔金山的雨水、雪山融水顺流而下,而阳关绿洲是一片洼地,西土沟是一条泄洪沟。 2006年6月的一场洪水,摧毁了数十个新建鱼塘;2011年6月的那场洪水在敦煌百年不遇,30年培育的12万条亲本种鱼、上千万条商品鱼全都葬身洪水。 水害、沙害频频,上亿元投入没入风沙,可是何延忠并不气馁,他对公司员工说:我们干的就是和魔鬼打交道的事。 “我从来不哭,人最难受的时候是想哭又哭不出来。”何延忠说,他憋得难受时,就沿着那片沙漠战场走来走去,一个人在月夜下独坐沙丘。 他看见了一棵半截树干埋在沙里的胡杨,孑然而立,仿佛看见了自己:要是没有这点绿,希望就破灭了。何延忠为这棵胡杨专门埋设了一条水管。在给孤独胡杨输液的同时,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出炉了:要在更大范围的沙漠里治沙害、水害和风灾。 这个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亿万富翁,张罗来了一批国内外治沙、治水专家做参谋,“煞有介事”地做起了科学实验。 他先顺着山口在沙漠里修建分洪河道,想把倾泻而下的洪水分割在库姆塔格沙漠里化整为零,使绿洲免遭洪灾频发之苦。继而高筑被称为“沙漠长城”的沙障,既阻挡沙丘前移,又将分流的洪水拦蓄其中,积蓄的洪水下渗涵养水源,形成“地下水库”。最终,在“地下水库”附近开挖侧渗截面,使下渗变清的洪水流淌出来,成为新的水源,进而植绿种树,恢复生态。 2006年以来,他在库姆塔格沙漠中修建了13条93公里长的河道分流洪水,21公里长的“沙漠长城”阻挡风沙。 西土沟如今已变成了一条芦苇沟,200万尾鱼苗畅游其间,吸引来仙鹤、天鹅等几十种水鸟。西土沟紧连沙漠的一面砾石崖壁现在变成了长数公里的渗水面,拦蓄的洪水渗入沙漠后经过天然过滤层变成清冽的泉水,这些泉水竟将这条瘦溪的流量新增了近两倍。 汩汩清流不仅养育了更多的鳟鱼,也让枯死的防护林开始返青。何延忠和他的员工们,在枯死的防护林后重新种出一片新的防护林带和60多亩葡萄园。在西土沟两侧,种下众多梭梭和红柳。 在已被晒干的拦蓄坝里,何延忠领人在龟裂的黏土缝隙中撒下草籽。如今,一丛丛骆驼刺、红柳、梭梭顽强生长,黏土一片片板结如龙鳞,锁住了沙龙。 十三年后,科研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伸出了大拇指,称赞这个耗资亿元的工程为“沙漠都江堰”,“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我们所做的,无非是以沙害治水害,以水害治沙害,步步为营,化整为零。”何延忠说,“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战斗。摸熟了大自然的脾气,山洪是淌错了地方的宝贝。沙害、水害就像牲口,不招惹,多引导,就能变害为利。” 26000亩生态治理区,56平方公里荒漠化治理区,防风固沙3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一条20多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拱卫着何延忠的2万平方米鱼塘。如今建成了以虹鳟鱼、金鳟鱼等冷水鱼种养殖为主的养殖场,108方鱼池里游弋着500多万尾虹鳟鱼,沙漠已被逼退近6公里…… 何延忠说:“摸准沙漠的脾气,坚持再坚持,沙漠里照样能实现绿色的希望。” 何延忠的成功,不是偶发的,而是艰辛的。他之所以能够像胡杨树那样,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狂风沙暴,不怕意外失败,就是他心中有个伟大的梦想,“打造一条沿祁连山冷水鱼产业带”,不仅要使自己的事业有成,而且要使附近的老百姓受益。所以,他就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动力,促使自己在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向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何延忠的这种创新、创业、创造精神,不就正好代表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品格。未来,如果在神州大地上,出现更多的何延忠,那么复兴中华的中国梦,又何愁不能实现! 2014-11-23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