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门山啸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7 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魏晋时期,曹魏帝国刚刚创立不久,政权就完全被司马氏集团所掌控,许多有才干的知识分子对这种政治形势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有采取一种消极的反抗方式,隐居山林,回归自然。孙登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时他就隐居在百泉湖畔的苏门山上。

  在当地山民眼里,孙登肯定是个十足的“精神病”:他住在苏门山上的土窟里,“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自覆”,平时蹲在洞口,浑身的毛发和周围杂草混为一体,竟然看不出有人在此。他时不时站在山巅之上,长啸几声(所谓的啸,就是撮着嘴吹口哨,用两根手指扣着嘴唇,用力吹气。在古时候,啸是一种音乐,有专门的乐章,可惜早已失传)。每当这时,口哨声回响在山林之中,吸引着鸟儿聚集过来一起鸣叫……除此之外,孙登或是捧着一本《周易》凝神苦读,或是抚弦琴自得其乐。他从不与人说话,也从来不发脾气。时间长了,有好事的山民想看看他到底会不会生气,有一次趁他在百泉湖边行走时,几个人把他抬起来扔到了湖里。没想到孙登攀岸而出后,哈哈一笑,拂手而去……

   隐居的孙登始终是司马昭的一块儿心病,为了弄清孙登的真实意图,他让“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去苏门山考察一番。阮籍当时虽然是司马昭手下的步兵校尉,但本质上还是反对司马氏集团的,相反,他和孙登这些文人名士在思想上倒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阮籍来到苏门山,看到孙登抱膝蹲在山岩上,自己也席地而坐,主动与孙登攀谈起来。从上古时代的黄帝、神农氏一直说到夏、商、周的政治,孙登始终一言不发;阮籍又转换话题,与孙登大谈儒家学说和道家的法术,孙登仍然无动于衷。无奈之下,阮籍长啸一曲。在当时,通过长啸抒发内心感情是文人名士中流行的时尚,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比武,绝不会粗俗到拳打脚踢的地步,往往是通过吹箫抚琴就决出高下了。这一声长啸不打紧,孙登脸上竟露出了笑容。一曲吹罢,孙登开口了,他对阮籍说:“再来一遍吧。”阮籍此时才明白,自己提的问题是多么幼稚可笑啊!于是对着孙登尽情地长啸起来,直到尽兴才相别下山。

  当阮籍下到苏门山的半腰时,忽然听到了孙登的啸声,如天乐齐开、万籁俱鸣,响彻山谷,直冲云霄!后人所谓“一啸千古”的成语正源于此。阮籍自叹不如,顿时感觉如醍醐灌顶,明白了一切,匆匆下山而去。回去之后,阮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大人先生传》,文章说,什么是大人呢?大人是与天地共生、与道并存的,而不是那些束身修行自称为“君子”的人。那些所谓的君子就像人家裤裆里的虱子,“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裤裆”,自以为很守规矩。在人家裤裆里爬来爬去自觉温暖如春?饿了咬人家一口洋洋得意。这些人俨然以“大人”自居,而不知道自己只是人家裤裆里的一只虱子而已。

  阮籍走后,司马昭又派“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来探听消息。嵇康是曹家的女婿,曹氏集团在和司马氏集团的斗争中失败,嵇康自然就成了司马昭的眼中钉、肉中刺。嵇康在苏门山上待了整整3年,时刻不离孙登左右,但孙登始终一言不发。直到嵇康临走时,最后一次问孙登:“先生真的就无话可说了吗?”孙登这才开了口,他对嵇康说:“你懂得火的道理吗?火燃烧后会发光,人们并没有刻意地让火发光,却得到了光明;人要是有才干,并不要去炫耀,终究还是会得到发挥的。要得到光,就得先有柴草,以保证火能燃烧;要想发挥才能,关键是要识时务,能够保全自己,善始善终才行。你很有才干,但孤陋寡闻,不识时务,如今乱世,恐怕很难保全自己啊!”孙登说的这番话,对嵇康而言,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可并没能引起嵇康的重视,终于酿成杀身之祸,公元263年被司马氏集团处死。临刑前,嵇康作诗自责,称“昔惭下惠,今愧孙登”。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千七百多年前,孙登看透了时局,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装疯卖傻,隐居苏门山,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传奇。孙登终于没有等来政治清明的那一天,久而久之,竟不知所终。后人为了纪念孙登这种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的气节,在苏门山巅他长啸之处筑起一座高台,名曰“啸台”,这也是百泉风景区的第一座纪念性建筑。

  如今的啸台是苏门山上最重要的建筑,石块垒就的台子高约3米,正面的石壁上刻有“晋孙登啸台”的字样,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时的碑刻诗作也都镶嵌其上。啸台历代修葺,现存的建筑据说主要是明代修建的。清乾隆皇帝游百泉,在苏门啸台赋诗一首,刻在石碑之上,至今立于啸台南面。












[此帖子已被 海飞 在 2007-10-27 20:34:43 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7-10-27 21:06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好!
3#
发表于 2007-10-27 22:49 | 只看该作者

 

寓意深刻。

4#
发表于 2007-10-28 11:4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美丽古典的传说!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12:0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泽雅[/B] 发表:        一个美丽古典的传说!

非传说也,确有正史记载。

6#
发表于 2007-10-28 11:4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欣赏了!谢谢楼主!
7#
发表于 2007-10-28 20:2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做的比说的好[/B] 发表: 拜读、欣赏了!谢谢楼主!

知识呀!

8#
发表于 2007-10-29 19:2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9#
发表于 2007-10-29 07:3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碧浪鲨[/B] 发表:

 

寓意深刻。

10#
发表于 2007-10-29 17:3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做的比说的好[/B] 发表: 拜读、欣赏了!谢谢楼主!

     学问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 10:50 , Processed in 0.03168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