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升隆轮,期待发掘的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11 1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湖人 于 2015-2-11 12:40 编辑
8 N4 P' O2 E& P0 s7 q5 P  {( K% X: q+ V$ T! ?2 W# `! @. ]8 d
   
6 J9 S6 b$ m9 ^( T' |" l6 j& O    2015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收集史料铭记历史,以勿忘国耻警示后人,然而,1938年10月23日,发生在嘉鱼长江的“新升隆轮”被日军轰炸击沉事件,是共产党机关蒙受的一次重大惨案,77年过去了,人们只知道同年次日蒙难的中山舰,“新升隆轮”事件鲜为人知,,,。

" W' @. J1 R% S, [6 ~" C% D- G; G' P   3 `. l7 _( E1 p  B, Q, T$ ^5 @$ y
一,源起于中山舰水文化联盟
6 \* l/ @& g" i7 u) p. t/ t6 m4 D0 Y
2 ?( t) B; z, U2 W" ]
   作为武汉民间游泳组织中山舰水文化联盟,2014年度轮值方由嘉鱼冬泳协会担当,期间,我们组织了:4月7日清明节中山舰英烈奠拜;8月16日从中山舰码头到7l6艇30公里长江两舰纵渡;10月24日中山舰蒙难日纪念;12月27日参观716艇并冬渡武汉长江等一系列活动,中山舰水文化联盟主席邹金宁在交流中闻知“新升隆轮”信息后,期望我们对此有更多史料收集。
' u3 O, Q2 f3 ^. x* o  s  ]# c  二,访纪念专辑主编一一贺锋!,
, O$ x2 E8 s, P' R    经与嘉鱼县博物馆朱强馆长商议,我们拜访了93高龄的贺锋老人,
+ \6 U# R! n% K! L9 M& `   1943年在重庆新华日报当报童的贺锋,曾多次玲听当年从“新升隆轮”死里逃生的新华日报工作人员讲述那场惨案的情景,后任嘉鱼县委宣传部部长时,于1987年历时两年收集整理编辑了《新升隆轮遇难五十周年》纪念专辑,文献详实收录了新升隆遇难经历记述及五十周年际的领导人纪念题词,老人与我们谈及此事,如数家珍历历在目,悲壮之情溢于言表, " q: H& t" M' [" e# E: U( I7 O
  三,访现场目击幸存者一一冯圣梅
# _$ `6 ]) O) |; W8 e; S* f$ G     1938年10月23日下午3,30时,日军数架飞机对停泊在洪湖燕窝码头的新升隆轮实施轮番轰炸,有25名新华日报和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及几十位乘船难民一同遇难,船上装载有新华日报印刷设备大量财物随船沉入江底,现己86岁高龄的冯圣梅是这一惨案唯一幸存目击者,那一年她9岁。( b. f* W  U, ]5 [
   往事如烟随江水流淌,冯圣梅讲述:77年前日军飞机在码头上空盘旋轰炸,倾刻间两排硕大烟囱的新升隆轮斜沉江底,船上近百人蒙难惨景至今不忘,待敌机飞去,躲避在岸上同志及周边民众自发赶来江边救助受难人员。
6 u, P% Z# k8 S! q  四,新升隆轮与中山舰  g4 ?) E$ p4 U, o/ R# l) S
   据史料记载:武汉保卫战失守,沿长江撤退重庆的大小船只,在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下,几乎无一幸免,新升隆轮与中山舰是其中最英勇的代表,. Z$ z  u' H# m0 R" e
   新升隆轮是共产党机关租用,装载新华日报印刷设备和财物撤往重庆,由李克农率队,随船有一批共产党青年俊杰和几十位搭乘难民,周恩来亲往武汉码头叮嘱送行,嘉鱼长江燕窝码头遇难后,幸存的人们在李克农的组织下,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同伴的尸体,挽扶受伤的战友,满怀对日寇的仇恨,分三批走内河小道展转到重庆,继续投身抗战工作。, O" {3 {9 H" J- {# b+ B
   中山舰作为国民政府的象征,参加武汉保卫战撤退至嘉鱼长江牌洲湾段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寇轰炸最后沉沦于金口水域。! P- D/ s( h! V
   新升隆轮与中山舰一同写下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英勇不屈的悲壮史篇。- F! b& C, Y8 [
   五,新升隆轮,渐尘封的历史& `7 N: Q7 {6 a, {' i3 g
    新升隆轮遇难至今已77年了,一些当年亲历者都先后离世了,在事发地嘉鱼长江境内,绝少有人知晓。我们走访洪湖燕窝码头,以前在江边码头建有新升隆轮遇难纪念碑,后纪念碑移建在新升隆小学院内,如 今新升隆小学已停办,由一家企业租用场地。6 t, v  D1 m% ^9 g' e
    幸运的是在新升隆遇难50周年际,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资料抢救,留下了许多相关文献和当事人的追忆文章及领导人的纪念题词。让后人有机会掀开 那渐尘封的历史。
- H# l! J, B+ t& n- o* y/ ?   六,新升隆轮,何时重见天日3 e) L- D( ^  b3 K( `- D' P
     与新 升隆轮同时期被日军炸沉的中山舰,已在蒙难60周年际被打捞出水,现在建有中山舰博物 馆,成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 w' e  h) `: q( D: O3 S- F
     期待打捞发掘新升隆历史价值:  J6 I, T8 A( q
   1,大量沉船文物,是日寇侵略中国屠杀平民的铁证;7 ?) d5 \. T1 R" v0 J
   2,近百位死难烈士英灵得以告慰;
* J( N2 h+ U9 P7 v   3,打捞沉船以利疏通河道;
5 l) h( i5 o6 S   4,与中山舰同辉,让后人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 U2 g/ C& b0 A0 t2 k/ z 0 i% H) ?$ D% G4 m2 w  W$ N

. F  i8 o& A- y6 {, F ' ?5 b/ t& [7 H
撰稿:黎敢   朱强- Y& c1 L8 _$ p4 s' E* M
) d. I3 j! o+ E; w, j) p
         
. K0 s4 t2 ^$ n( u0 |6 }$ ~  D) k( e0 u1 `# l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3 收起 理由
苗姐 + 3 很给力!
清水沟 + 2 赞一个!
星星知我心 + 2 很给力!
白龙黑马 + 10
谛仙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2-11 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2-11 13:26 | 只看该作者
沉舟侧畔千帆过!我们应该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
% V7 a$ |7 o0 Z; \; i0 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白龙黑马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2-11 17:53 | 只看该作者
勿忘国耻
" B3 _* N  {1 s& Z, ^同呼吁
- P2 W/ }, o5 B!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8:10 | 只看该作者
      嘉鱼博物馆馆长朱强拜访93高龄贺峰老人。追寻那段渐尘封的历史,,
" V% _# \* o4 r8 h+ [
3 _+ P* C+ z7 J: _% g
) f* P. w4 j! A7 t* O7 N2 U+ X: {$ b4 D: m1 W* ?7 ^7 o
% E% t% x2 J( }' _2 A3 V" U(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 收起 理由
白龙黑马 + 2
谛仙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8:14 | 只看该作者
6 s1 g/ K. W1 p  t. T! ^6 B- K

* F5 M' a- Z8 a+ e% m
2 s  b  ^: H5 O. Q* Q0 u: b$ ?& z; a

; |9 _: I) W1 _( ]2 M( c6 ^3 p# {5 {' O% X. W# \0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8 收起 理由
白龙黑马 + 4
谛仙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2-11 2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2-12 09:37 | 只看该作者
被日军炸沉的中山舰,蒙难60年后被打捞出水,而新升隆轮却尘封77年仍暗无天日,未被政府所重视,我们期待通过县级政府向上一级政府反映,强烈要求打捞发掘新升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8 收起 理由
白龙黑马 + 2
谛仙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2-12 1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龙黑马 于 2015-2-12 19:24 编辑
8 S4 ]5 q" M( }  p3 S* w0 Z* F2 w9 L  i  {% j$ S
珍贵的文化,确实值得挖掘.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1 收起 理由
谛仙 + 6 很给力!
浪里行 + 3 很给力!
仙剑三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3-8 23:4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3月8日)出版的楚天金报在头版提要:民间呼吁早日打捞“新升隆”轮
并在第六版发表了记者当天实地采访的专稿。现转发如下:
图文:民间呼吁早日打捞“新升隆”轮
[tr][/tr]
楚天金报讯 图为:冯盛梅老人回忆当时飞机炸船时的情景
9 D! J% L2 N$ {4 [2 l, }% {; u  Y$ g    图为:如今竖立在酒厂内的纪念碑
6 h6 D. ]$ C/ F3 ?( I4 {8 s3 ]
! f* I9 R! [8 E, b    文/本报记者夏中华 图/本报记者邹斌
, h  @) N& p- c% ^; N- e, u
* v9 F% h" c: l/ \+ r    “1938年10月23日,一艘名为‘新升隆’的小货轮在原属嘉鱼县、今属洪湖市燕窝镇渡口被日本飞机击沉,船上16名原新华日报报人及9名八办(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人士牺牲。这一事件是日军侵略中国的重要历史见证,然而‘新升隆’轮被炸事件却鲜为人知。”昨日,网友“三湖人”及有关人士呼吁,应尽早打捞沉没了77年的“新升隆”轮,让其重见天日。7 g8 d# X' ]! H/ |, Y- _5 ~
    昨日,在江夏金口中山舰博物馆会议室,20多名抗战历史研究者及爱好者聚到一起,有关人士再次呼吁打捞“新升隆”轮。在讨论会上,记者见到了署名“三湖人”的网友黎敢,他是嘉鱼县冬泳协会的会长。黎会长称,去年,嘉鱼县冬泳协会成为武汉中山舰水文化联盟年度轮值方。在交流中,联盟主席邹金宁多次找到黎敢称,在嘉鱼长江边也有一艘轮船在当时被炸沉,船上25名烈士牺牲,希望他能收集“新升隆”轮事件的史料,为日后打捞事宜做准备。6 U) x" ~( y! e+ a  G
    此后,黎敢通过书籍了解了那段历史,搜集到《新升隆轮遇难五十周年纪念专辑》等珍贵史料。但在踏访中发现,洪湖市在燕窝镇建有“新升隆”轮遇难纪念碑,但该历史事件缺乏实物展示,不少人对此更是漠然。
" X- [  v) G8 ~    黎敢表示,与“新升隆”轮同时期被日军炸沉的中山舰,已在蒙难60周年之际被打捞出水,建有中山舰博物馆。“我们期待早日打捞‘新升隆’轮。”参会的嘉鱼县博物馆馆长朱强说,被炸沉的“新升隆”轮上有原新华日报社的印刷设备,沉轮如被打捞上岸,这些设备可能成为记录蒙难历史的重要文物。有了这些文物,就能以实物的形式展示77年前的那段惨案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
5 T) h$ n+ K$ w/ R$ M! T6 s" c6 L8 C* p) L1 G+ [5 s4 \
    记者探访
- S5 s2 m3 s. A
( v9 v( ^9 Y' X. T2 O( o( n* `! O    当年的目击者仅剩一人
) t0 E. F8 v- G- z$ Y5 f
* V* J0 J* k. N% o/ ]: M* z: |! m  l    5日下午,记者赶往嘉鱼县潘家湾渡口,坐20多分钟的汽渡来到长江北岸的洪湖市燕窝渡口。关于这段历史,在事发地燕窝镇还有多少蛛丝马迹?
" t& d9 h, X: u% G5 K2 _5 q3 R' w: O" T6 L1 V
   两名目击者相继去世
  y9 [* W) Q( c' `% i, H- k( m
+ w+ v3 }/ k2 C! X; F& a0 _5 @0 P    下了汽渡从斜坡往大堤上走,路边有一排小店子,几名店主称,他们从父辈们那儿得知历史上的“新升隆”轮事件,但并没有亲见。不过,有个80多岁的婆婆见过。在一名店主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已86岁的冯盛梅婆婆。听说记者要了解“新升隆”轮,她就兴致勃勃地开始讲述:“你们算找对人了,当年亲眼见过船被炸的人只剩我一个了。”冯婆婆说完此话,记者倒生了疑。“长乐村的孙克林也见过吧?还有一名叫魏均政的老人。”' V$ W& a' z: S' Z; c
    出发前,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05年,有媒体曾到燕窝镇寻访过,燕窝镇长乐村76岁的老人孙克林作为目击者回忆了“新升隆”轮被炸一幕。2013年,有网友发帖称,在燕窝渡口的小杂货店里遇到了另一名目击者魏均政老人,当时他85岁。“克林去世了,魏均政是我老伴儿,也去世了。”冯婆婆说。“我当时也只9岁,在离渡口约百米远的屋子里玩,听到有人在外面喊‘看飞机咯,看飞机咯’,就跑出门看稀奇。不久,就看到飞机向船上投了一颗炸弹,紧接着就是一阵机枪扫射,扫射大约持续半小时后,起大火的船侧向江心,开始往下沉。”冯婆婆回忆道。
4 O% u; y' r6 W8 s  L+ n$ g
8 y8 c$ ?4 _# `    纪念碑“深藏”停办的小学内
8 G2 F  i! i# S. T9 V$ D3 P9 |& R& _
    据了解,1987年,洪湖市政府在事发地长江外滩修建了纪念碑和烈士公墓。1992年12月26日,纪念碑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燕窝镇政府将纪念碑移建于新升隆小学内。4 P# E( P/ U' g- j: t% p
    5日下午,在冯婆婆的带领下,记者在江堤外滩纪念碑原址看到,这里只剩下一处基座,且已残破不堪。驱车约3公里的路程后,便来到纪念碑的新址新升隆小学。此时,学校铁门上了锁,里面几条大狗狂吠着。“不时有外地人来这看碑,发现门上锁了只好回去了。”冯婆婆称,这个小学废弃好几年了,三四年前,当地一家小酒厂将小学场地租用了下来。听见巨大的狂吠声,门里出来一个门卫,得知要看看纪念碑才打开铁锁。6 w$ V( q" l8 C% J4 w: H
    进门后,记者见到了这块8米高的纪念碑,有邓颖超题写的“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碑词,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书写的“洪湖市燕子窝新升隆殉难烈士公墓”墓碑词,以及原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老人题写的“为抗日救国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碑词。* s6 P& k" n# j8 N6 p4 T
4 z) x4 ?+ X% Q$ ]* I6 e- Y+ t8 n
   目击者说+ ~  J) ^: n: j2 A5 S
0 U8 f8 }( s' N: r3 x7 y% g
    若打捞她来指认位置
( q1 \4 J6 ?& Q! _! M# M; W/ g  w) n4 t6 ]
    被日军炸沉的“新升隆”轮,今安在?“我还记得船有两层,前面有两根烟囱,船被炸后就慢慢歪了。”冯婆婆在江边用手比划着,称那个时候的渡口和现在的渡口一样,沉船位置在渡口附近。“可能被泥沙掩埋了,肯定还在。要是捞,我来给指位置。”她说,船被炸后并未完全沉没,而是侧翻在水中,至少是一年后才完全没入水下。; ~0 W2 b0 e9 L; W6 y7 U

! U! c  @# |7 f9 W% V    各方建议2 k6 X& Y8 K1 l! Y: C9 S' F+ u

3 l3 a; F3 \! w, n6 z    今年是启动打捞良机) M" T5 d/ z- l- X) J. y) w2 ^6 o# L

. f; M+ ~1 U' ^' O# u  B! p% k    昨日的会上,不少知名人士对打捞“新升隆”轮提出建议。' i7 N8 O$ S/ @
    武汉民俗学专家刘谦定说,2015年正值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对启动打捞“新升隆”轮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x9 U& N9 n. `
    武汉市政府民间参事陈勇在会上提供了他掌握的新华日报对此事的相关社论资料。陈勇说,长江被炸沉了不少船,“新升隆”轮到目前还没有打捞的记录。但是,在打捞前,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一次勘查,确定船体是否还在原址附近。
/ P( E0 G5 a' z6 u% |9 p  a3 L    嘉鱼县博物馆馆长朱强说,根据历史记载,“新升隆”轮吨位约300吨,远比中山舰760吨的吨位小,打捞技术基本不存在问题。
8 U5 j4 z, ]: f9 J. T( w, i0 V+ x: t/ Q
) ~4 \! n. ?, K+ n

1 y( x; i( R. c% _/ b8 g  j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收起 理由
浪里行 + 3 很给力!
白龙黑马 +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3-8 2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漫游天际的云 于 2015-3-8 23:46 编辑
/ `4 P2 A( |* N: J% ]; b$ p2 j9 E
9 x$ `  h3 f5 U' U' F
对我们昨天在中山舰博物馆举行的活动和发出的呼吁,今天出版的武汉晚报在头版整版刊发大幅图像并在第二版整版刊发记者采访报道,现转发如下:
1 i! W( N$ Y' m. C& U1 H% l4 I/ D5 @
-- 今天头条 --
: h/ ]  h) T# i1 l9 \" z
“武汉会战”时,25位共产党人殉难燕子窝
市政府参事陈勇等人再度联手武汉晚报呼吁
尽快打捞“新升隆”

* I3 J  ^. C: K* K7 m9 n; `& M

2 P, W; F  `$ s6 l- K8 l

    图为“新升隆”被炸后仍在燃烧的情景。

武汉市政府参事陈勇展示7年前的武汉晚报,再度呼吁打捞“新升隆”。记者金文兵 摄


) A- v' b& L# p. [% E! e
+ }; l$ \* b# U' ^

     本报记者金文兵

  

  昨天下午,数十位关注武汉抗战史的社会各界人士聚首中山舰博物馆,再次共同呼吁:尽快打捞“新升隆”!

  

  “新升隆”是什么,它在哪里,为什么要打捞?

  

  一条船“沉睡”江底77年

  

  这是一段存在于长江江底的历史,却依然被有心人不时提起。

  

  昨天,专程赶来的嘉鱼县博物馆馆长朱强、嘉鱼县政协干部黎敢介绍,1938年10月,武汉大会战后期,国民政府决定弃守武汉。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简称“八办”)决定租用“新升隆”号轮船,运送八办和《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以及印刷设备和其他物资,向重庆转移。

  

  10月22日,“新升隆”从汉口启程,船上除载有八办和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还收留了百余名无钱购买船票的老百姓。

  

  23日上午9时许,轮船行至嘉鱼县境内长江北岸的燕子窝渡口(今属洪湖市燕窝镇)时,一部分人员上岸休整,另一部分人员留在船舱休息。下午3点15分左右,岸上人员陆续上船。恰在此时,4架日寇飞机突至,一番狂轰滥炸后,“新升隆”被炸沉,船上近百人遇难,其中包括16名新华日报人员、8名八办人员、1名新知书店的员工,一共25位共产党人。

  

  事过77年,朱强、黎敢几番寻访,在半个月前终于找到了一位当时的目击者冯圣梅老人。这位86岁的老婆婆,当时只有9岁。她回忆说,当时看到一个蛮大的铁壳船被日本飞机炸得歪歪倒倒,船上冒起了浓烟,最后沉到了江底。有些人被炸飞到岸上,残胳膊断腿到处都是。有些人落水后,顺着江水往下漂,然后爬上岸,还有些人就直接沉到江里了。说起这些,冯婆婆连连感叹:“那个情景,真是惨啊!”

  

  据朱强调查,遇难者大多没有找到遗体,附近村民帮助船上幸存者挖坑掩埋了一些残肢碎体。他因此推断,船舱里应该留存有一些死难者的遗骸和随身遗物。

  

  武汉民间文保专家、辛亥后裔刘谦定先生认为,77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再让这些死难者仍然浸泡在冰冷的江水中,不能再让这段重要的抗战历史仍然“沉睡”江底。

  

  沉船装有大量设备、器材,再加上船体本身,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抗战文物。“今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打捞‘新升隆’正是一个大好时机”,武汉市政府参事陈勇昨天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升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武汉抗战中的壮烈牺牲和威武不屈,打捞它,就是打捞一段抗战史;因为与新华日报有着深远关系,打捞它,也是打捞一段中国新闻史。

  

  7年前,首次提出打捞建议

  

  陈勇昨天还现场展示了一张2008年10月23日的《武汉晚报》,那天是“新升隆”遇难70周年祭日,《武汉晚报》在当天刊发了一篇报道,题为《一艘沉船见证武汉抗战史,民间研究者建议打捞“新升隆”轮》。

  

  在这篇报道中,作为打捞建议提出者,陈勇提供了一些历史细节。比如很少写诗的邓颖超,为“新升隆”死难烈士们写过一首57句悼念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的热血在沸腾,我们的心头在悲愤,不须悲哀,不须流泪,燃烧起民族仇恨,怀着一颗创痛沉重的心,悼念新升隆轮上为国死难的烈士们!”“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你们奋斗到最后,在撤退后艰难的途程上,继续奋斗到‘死而不已’!”

  

  新华日报撤退到重庆后,于1938年12月5日发表社论《追悼本报保卫大武汉殉难同志》,社论中说:“惟是本报产生于抗战烈火之中,自始即为抗战建国而努力,一切言行但求有益于国家民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并于当天为“新升隆”死难烈士举行了追悼会。会后,新华日报还以报馆的名义,编印了《新升隆轮保卫大武汉殉难同志纪念册》。这个纪念册收录了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国民政府要人林森、于右任、陈立夫、孔祥熙等人的挽词、挽联,共220条。其中,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挽词是“气壮山河”,毛泽东主席的挽词是“为国牺牲”。

  

  2008年9月初,湖北省博物馆筹备“保卫大武汉——武汉会战70周年纪念特展”时,从全国各地搜集到一大批抗战文物,其中就有这本厚达277页、存世量稀少的纪念册。册子中很多照片非常清晰,这引起了有心人陈勇的关注,他开始深入研究“新升隆”的历史。

3 B6 C! T: x0 c2 b5 k/ l  `

  期待与中山舰“双雄并立”

  

  1987年,洪湖县人民政府在燕子窝修建了“新升隆”死难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公墓,它们现已成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有民间人士认为,作为衣冠冢的公墓都已成为文物了,沉睡在江底的“新升隆”和船上的遗物,更应该是文物,更应该得到抢救性保护。

  

  据陈勇考证,“新升隆”的打捞纪录迄今为止仍是空白,也就是说,它还在江底。陈勇分析说,“新升隆”的沉没位置,有燕子窝渡口这个很明确的坐标,因此,它即使像中山舰一样被水流带往下游,也不会走得太远。以目前的勘探技术可以很容易找到它,然后确定相应的打捞方案。他设想,“新升隆”打捞出水后,可以和中山舰一同陈列。因为,距“新升隆”号遇难仅仅相隔了一天,中山舰也在长江金口水域遭到日寇飞机轰炸而壮烈殉国。两船沉没地,相距不到20公里。它们都经历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战争,同样印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日精神。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武汉需要这样一个重要的证物。为此,市政府参事陈勇再度联手本报以及众多社会人士,共同呼吁——尽快打捞“新升隆”!

  

  读者朋友,您对打捞“新升隆”有什么建议,你对武汉会战中牺牲的烈士有什么线索,请致电武汉晚报新闻热线027-82333333或发邮件至379269476@qq.com

0 x/ i# f* e" @. h& U8 S* @

0 X+ [! [( W. A$ M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收起 理由
浪里行 + 3 很给力!
白龙黑马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3-9 11:52 | 只看该作者

/ W. a, d4 S. o/ o6 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 收起 理由
苗姐 + 2 很给力!
白龙黑马 + 4
浪里行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3-9 16:54 | 只看该作者
缅怀历史,珍惜今天,开创未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白龙黑马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3-10 0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龙黑马 于 2015-3-10 00:06 编辑 , n5 M: B( b! r& W$ H

8 Z: L! J2 l2 H2 y& g# S三湖人会长和漫版为打捞“新升隆”轮奔走呼号,辛苦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辛苦终于引起了新闻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我们期待早日打捞“新升隆”轮,不能再让这段重要的抗战历史仍然“沉睡”江底。
- R  J6 p1 }  C5 f5 ~9 q8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收起 理由
苗姐 + 2 赞一个!
浪里行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3-10 1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姜子牙 于 2015-3-10 11:44 编辑
+ y2 Y5 e" i3 T6 t6 W* n: D+ u3 G" y* W* ]0 w7 g5 ?; G, ?- c
      三湖人和漫游云在座谈会上介绍有关新升隆号的详细情况,引起与会人员广泛关注;; ~) F8 O6 t: X  d
: X6 N& b$ l: F, g
  : ?$ u; e. X9 ^! K  i1 E
* J- ]0 Y8 ~5 M3 x" F0 a7 o! C6 K
+ P3 o0 N- D7 G4 n, d
   
0 K% F" ^* y( q7 ?
! L5 t1 \! K/ K+ [* U" `  Y: l% P, V7 M  ^  f5 h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 收起 理由
苗姐 + 2 赞一个!
白龙黑马 + 4
浪里行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9:2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3月10日)出版的湖北日报,在第十版发表记者报道:
. t3 S- @6 L2 j运送军民转移重庆途中被日机炸沉
热心人士呼吁打捞“新升隆”号
2 ?: F* h' l! K8 q

; @# a. E% b2 }  L5 L/ M: A

5 I& a9 D2 w* h. ~    湖北日报讯 (记者蒋绶春)武汉会战后期,在中山舰被炸沉的前一天,一艘民用船在武汉附近江面被日军飞机炸沉,近百人遇难。适逢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省专家、学者及民间人士呼吁打捞这一沉船。这一消息经《楚天金报》等媒体报道后,昨日,省文物局及洪湖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民间人士的呼吁,将按程序申报相关材料。: @7 ~7 C  ~3 }7 @# z
    3月7日,在中山舰博物馆,20多名来自武汉、咸宁嘉鱼等地的民间人士相聚一堂,对这一沉船被炸的历史进行了“钩沉”。记者从会场了解到,此前,武汉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郭迅、“布衣参事”陈勇、民俗专家刘谦定、方志专家王汗吾、嘉鱼县博物馆馆长朱强等人,对这段历史作了深入研究,还有民间人士从日本搜集到了相关图书资料。
* M- S- e9 z9 |; q9 |$ Y# {    这艘民用船名为“新升隆”,是一艘吨位约300吨的货轮。77年前,在武汉会战后期,国民政府决定弃守武汉,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决定租用“新升隆”号轮船,运送该处及《新华日报》工作人员和一些印刷设备等物资,转移到重庆。1938年10月22日,该轮从汉口启程,共载有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8人、《新华日报》工作人员16人、书店员工1人共计25名共产党员,以及近百名老百姓。23日上午,轮船行至嘉鱼县长江北岸的燕子窝渡口(今属洪湖市燕窝镇),部分人员上岸休整,部分人员留在船舱休息。下午3时以后,岸上人员陆续上船。这时,已经飞离的日军飞机突然调头飞回,对该船进行轰炸,“新升隆”被炸沉,船上人员全部遇难。次日,在武汉金口长江段,中山舰也被日军飞机炸沉。
1 |% _' U9 M8 d& y* s7 r1 J) c    据考,“新升隆”号遇难人员中,有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原院长胡绳的亲姐姐,还有著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一名同事(外籍)。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国民政府要员林森、于右任、陈立夫、孔祥熙等人为死难烈士题写了挽词、挽联。, v4 W- e' c# V: {
    1987年,在事发地长江外滩,洪湖政府部门修建了“新升隆”死难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公墓。1992年,纪念碑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燕窝镇政府将纪念碑移建于新升隆小学内(小学现已停办)。纪念碑上,有邓颖超题写的“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碑词,有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题写的“洪湖市燕子窝新升隆殉难烈士公墓”墓碑词。2 C! n2 D/ N+ o' g( ]! L2 h
    前不久,民间人士在寻访沉船现场时,还碰到如今健在的一名见证人,今年86岁的冯盛梅婆婆。冯婆婆当年只有9岁,但她清晰地记得,“新升隆”被炸时,船上烟囱徐徐倒下的情景。$ d: d2 `5 @8 o- m/ P6 Z" {$ }0 s
    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郭迅等热心人士认为,如将“新升隆”号沉船打捞出水,将重现一段很多人已经遗忘的历史;并告诉人们,在武汉会战期间,不仅仅只有中山舰被炸沉,还有“新升隆”号民用船舶被炸。他们还提出了打捞的操作办法:在政府部门许可下,民间筹资进行打捞。
( [# H+ b- f8 Q7 E    昨日,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表示,该馆将在适当时候,举办一次“新升隆”号沉船的相关资料展览。同时,省文物局及洪湖市燕窝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民间人士的打捞呼吁;尽快准备材料,按程序申报此事。
6 k2 Z' B" y3 i7 P+ c

4 H% ]; K% B* P$ S
7 _4 k7 Z5 z1 j+ B2 F" ^; T' n2 ~+ z
) b" e8 j) t" z" j, M; t
, }$ ?0 n9 M7 q0 g; b( c7 y

5 R5 S2 Q2 l- T, q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 收起 理由
苗姐 + 2 赞一个!
浪里行 + 3 很给力!
白龙黑马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3-12 14:36 | 只看该作者
/ j( v5 |+ Q2 m) a# W( a( u% X

/ @+ C4 e% w6 E   相聚中山舰纪念馆,共商对这一沉船被炸的历史进行了“钩沉”。6 P6 Y$ e: w% p. A* u6 z
& e2 F, W; U, i+ N  P

) t. Y' m" |! o; W3 O" M4 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 收起 理由
白龙黑马 + 4
苗姐 + 2 很给力!
浪里行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4 05:45 , Processed in 0.07312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