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5-3-4 15:26 编辑
母慈女孝的中国范 姚克明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揭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月27日晚播出了颁奖盛典。获得“感动中国2014度十大人物”荣誉的事迹,个顶个的过硬,都很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 我情有独钟,念念不忘的是: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她俩母慈女孝,为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为了与广大网友,特别是没有看到实况播出的网友,一同向爱心妈妈陶艳波和孝女朱晓晖学习,特将央视的报道介绍如下:
5、同桌妈妈:陶艳波 【获奖名片】爱子心无尽 【人物简介】陶艳波,48岁,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12年苦读,杨乃彬如愿考上了大学。 【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人物事迹】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8、朱晓晖:最孝女儿 【获奖名片】仁孝行于家 【人物简介】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颁奖辞】: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人物事迹】: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习近平总书记17日在春节团拜会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爱子心无尽的陶艳波,仁孝行于家的朱晓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习总书记的教诲作了最好的诠释,最有力的注解。如果我们所有的家庭,父母对待子女能够像陶艳波一样;子女对待父母能够像朱晓晖一样,那么,我们所有的家庭还会有什么打不开的疙瘩,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结合陶艳波、朱晓晖的事迹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论述,我们中国的亿万家庭就不难会发生质的飞跃,达到一种“家和万事兴”的高境界! 2015-3-4 1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