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搅水棍 于 2015-3-10 23:49 编辑
1 D: M+ ?% q0 ]( a9 D/ t
! s* v4 {0 m ^ 为响应江岸冬泳队为新更衣室征集对联的号召,在下本着抛转引玉之意愿弄了几幅拙联后,还真引来不少佳作。如版主鲟鱼、东北汉子等几位楼主的楹联就很有创意。特别是东北汉子的那幅:“进了这门无论男女脱脱脱出酮体洁白;回到此屋不管老少筛筛筛得浑身通红”。对仗精巧、诙谐幽默,且意境与更衣室相关。堪称上乘之品。
) N8 b5 f u) q 对联又称楹联,讲究上下联对偶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对称、平仄音韵谐和,且上下联平仄相反、各自联中平仄交替穿插、内容意境相关。此外切忌上下联相同位置字词重复。现在,一般场所都不大讲究平仄音韵了,但名胜古迹之地,重大场所的对联必须规范,不能违背上述规则。前几天的楚天都市报就报道了外地游客对黄鹤楼、汉街及户部巷等地楹联进行了挑剔与批评:说对仗不工整、平仄不规则,词性牛头不对马嘴,有的简直就是顺口溜。真尖锐。. R6 B! B' l# K
年前,新更衣室前贴出了几幅对联,其中也有不才的几幅。有泳友说那幅“脱脱脱脱出男女冬泳者强健体魄;穿穿穿穿出老老少少江岸人精神风采。”及“过一号过二号三号难过四号墩;游春季游夏季秋季更游严冬寒”两幅对联写得符和二桥江岸冬泳人的精神面貌,不才“抛砖引玉”的效果达到了,言外之音这是两幅“玉”。如果单从文字、词汇及内容而言的确不错,生动形象,也很幽默精彩,同时正如网友“老兵新传”所言,描绘出了江岸冬泳人的风采。但是,要从楹联的规则、要求来言,说其是“玉”不才就不敢苟同了。笔者的几幅不才之作诚然也没按楹联“平仄”音韵规则撰写,但上下联结构对仗、词性相同、内容意境相关这几方面还是基本符合。而前面两幅就没仔细推敲斟酌,如前面一幅上联中的“强健体魄”与下联中的“精神风采”词性不对,“强健”是形容词,而“精神”是名词。要么将“精神风采”改为“神奕风采”,要么将“精神风采”改为“坚毅精神”。还有,上下联在相同位置出现一个相同的字“出”,违犯了相同位置不能重复的禁忌。可以把下联的“穿出”改为“穿现”。就比较好了。下面一幅也犯了同样错误,“难过四号墩”与“游严冬寒”风马牛不相及,四号是序词,“墩”是名词,而“严冬”却是形、名结构的名词,“寒”是状词。除此,两幅对联都与新更衣室这一内容意境也不沾边。因此还谈不上“玉”。4 Y1 y) M$ p# \) j2 W3 {; g, I0 K1 i
至于在下的几幅劣作,承蒙队领导抬举也贴到新更衣室献丑,真有点受惊若宠,亦倍感诚恐诚徨。只是有两幅被改动,改得好当然感激零涕,问题是有些地方不仅没改好,反而改得不对仗了。如“两江四岸冬泳队比比皆是;三镇八区更衣室独独独此有”这幅把下联的“有”改为“家”,其实,这幅对联是我2009春节年为原旧衣室而作贴在冬泳网本专区,当时就是“家”,这次偷懒取巧移花结木时,觉得“是”与“家”不对仗,“是”是代词,“家”是名词,于是就把下联的“家”改为代词“有”,就显得工整些贴到网上,没想到又改回去了。还有一幅“马羊岁交替春风融冬雪;新旧寓更换前客让后友”把下联中“冬”改为“白”,也不对偶,上联中的“春”和“冬”,下联中的“新”和“旧 ”正好对应,结果将“冬”一改成 “白”就不对称了,冬是名词,白是形容词不对偶,也与上联在结构上显得不工整。 ) l, B2 v) C8 W: S6 k0 \
上述见解乃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贴出来与网友泳友商榷、共勉。* M3 E6 C! x. U2 @
- E3 L( a, Y4 M# @- q1 S; V' t6 x% ~ K+ G
7 S( J% ~. }1 M' n& _
( X* {$ U" [' Q7 A& F+ a5 g
/ w) O% n2 ~: q& ?# c2 b! w
7 @; ?* ]& l) a* Y. O6 n8 [,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