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之无愧的英雄群体,向泉州冬泳协会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20 1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樵夫下山 于 2015-6-20 14:21 编辑

泉州市冬泳协会:十公里水域安全的守护者

(来源: 海峡法治在线)

   刺桐花红,微风轻拂江面。泉州笋江桥下,男女老少畅游嬉戏于夕阳余晖中,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而笋江桥旁的泉州市冬泳协会的成员们,却在这美景下默默地守护着。
  2004年4月18日,笋江南岸大石坪,108名泳者聚拢在一块,酝酿着组建一支新的团队。紧接着,制定章程,颁布公告,泉州市冬泳协会应运而生。吴建设、张温州等游泳伙伴们有了自己的家。
  笋江桥一带为溺水事故高发区,该协会的会员在此游泳健身时,经常会遇到溺水者。一旦发现险情,都会奋不顾身地热心救助。但是,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救生机制,缺少专业设施等,一些溺水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悲剧仍无法避免。溺水者家属悲怆的哭声,深深地刺痛了冬泳协会会员们的心。
  “成立冬泳协会的初衷是锻炼身体,而这只是个人狭隘的健身理念。协会更重要的是要弘扬济世救人、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体育精神。”该协会会长张温州说。如何让协会更有生命力?如何使个人健身与救助他人两不误?如何让见义勇为常态化、制度化?这些成了张温州以及会员们常思索的问题。
  2012年5月5日,在摸索中,“泉州市110联动水上救生站”正式成立,每名队员都会随时参与水上救生义务。以林振东为队长的12名水上义务救生队队员轮流值班,随时做好救生准备。
  然而,协会会员们虽然都是游泳爱好者,但专业救生训练几乎是空白的。盲目施救、“以命救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不但要救人,更要科学地救人。”张温州表示。2013年7月,该协会与泉州市红十字会联合成立了首支水上志愿者救援队伍,将公开水域水上救生纳入专业化轨道。
  从全民健身范畴到自觉承载起社会责任,冬泳爱好者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3年9月的一天,11岁的男孩小栋和双胞胎弟弟及两个同学在笋江桥下戏水时,小栋不慎滑进江中,沉入水底。正在游泳的冬泳队员涂明星听到小孩在岸上呼救后,立刻根据呼救小孩的指引,加速游向落水点。他潜入水底托起了小栋,和闻讯赶来的队员许光灿一起将小栋救到岸上。上岸后,小栋全身发紫,气息微弱。其它队员陆续赶了过来。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后,终于将小栋救醒了。他们及时拨打了110和120,随后赶来的医护人员将孩子送到医院。
  几年来,冬泳协会救助过的人员不胜枚举,每年救助均达几十起。在险情面前,他们毫不犹豫。体重只有90多斤的志愿者托举救上了200多斤重的遇险者;67岁仍坚守在“岗位”上,不顾一切在急流中救起小孩,自己受伤还浑然不知,这些都是冬泳协会队员们平时的义举。
  默默奉献,换来了人们的高度赞誉和认可。去年,泉州市鲤城区政府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6名中就有13名出自冬泳协会,其中2名获省级先进个人、3名被评为市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泉州市冬泳协会,真是个当之无愧的“英雄群体”。
  在荣誉面前,他们却低调谦虚。“危难之时出手相救,这是我们冬泳人的社会义务和应有责任。只要有人有生命危险,任何一个冬泳人都不会袖手旁观的。”对于荣誉,他们轻描淡写,视为平常。
   “社会的正能量要靠一点一滴滴地积累。”张温州如是说。冬泳协会守护着10公里水域的安全线,为沿岸群众们撑起一把“保护伞”,冬泳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正能量的传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1 04:36 , Processed in 0.05798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