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5-11-4 21:31 编辑
青岛日报发文鼓励老翁继续前进 姚克明 几经推辞,青岛日报记者张晋,还是在10月26日采访了我。没想到今天(11月4日),这么快就刊发出来了。老战友李洪才看到后,打电话告诉了我。随即,我从网上搜索到了此文。现将此文转发如下,一来让网友们分享我的快乐,二来也可以激励我继续前进。
八旬老人“每日一文”逾9年 “红色博客”吸引青年粉丝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张 晋 文图
三千余篇、一百余万字的博客,记录了80岁老人姚克明近9年的生活轨迹。北海舰队原理论教员姚克明70岁开始在网上写博客,以事论理,“每日一文”9年不间断。 记者在军休七中心见到了姚克明。因为约好了采访,他提前编好了当天的博客,“半夜零点刚过就发了。” 2006年,退休已逾10年的姚克明,买了台电脑、装上汉王手写笔,开始“每日一博”。姚克明拜外孙为师,把开机、点图标等步骤一步步记在本子上,每次上网时按照记录逐一操作。半年后成了熟手。 刚一开始写博客,姚克明罗列了自己从年轻到老年遇到的三四十个人生问题,想通过博客一一阐释。可是,文章发上去,网友却不买账,点阅量不高。直到世界杯期间,他的一些观点性文章发上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爱看球,但是爱看你写的评论”,网友的话让他豁然开朗:互联网时代,“教科书”式的说教不吸引人,有观点、有互动的文章才是网友所喜欢的。 姚克明重新酝酿自己的文章,让文章不但有所用,还要吸引人。于是,姚克明开始讲故事。比如讲习惯对于命运的重要性,姚克明的文章讲起了部属的故事: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就是上班常迟到。部属认为这是小事,却因此错过了一次晋升机会。 重新调整了写作思路,姚克明的博文受到了网友的好评。有博友留言,“仅从姚老在论坛里坚持不懈写每日一帖,心中就平生一种敬仰。” 广州的一位年轻女网友,家庭、事业不顺,心情低落,发出了 “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为什么这么苦?……”等一系列问题。姚克明用四篇一万多字的博文与她交流。得到的回复是:“我明白了,姚老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各有所长的,我会努力发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打开心结去拥抱这个世界。”姚克明与她成了忘年交,虽然远在广州,但姑娘找男朋友,也发照片给姚克明“帮忙把关”。 “现在的青年人习惯于网络阅读,而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对于年轻人成长非常重要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很容易被他们忽略掉。”姚克明要在网络这个众声喧哗的地方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让“网络化”生存的年轻人了解党的政策、国家的发展,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我自己首先一直学习,不掉队,”姚克明告诉记者,长期游泳的他每天早晨6:30坐公交车到海水浴场,他用来回路上的一个多小时读完《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两份报纸,并从中提取出当日要推荐或评论的内容。除了游泳,姚克明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就连干家务活,他也要边听新闻边做。 不久前姚克明去游泳,听到浴场的游客在讨论 “主席出访英国是不是给对方‘送钱’”,姚克明马上回家上网找评论文章,最终确定了刊发的《习主席访英:给中国百姓带回八大利好》的文章,转载推荐给网友。姚克明说,普通百姓可能关注的是具体的问题,因此从全球发展战略、构建中英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等角度,离百姓生活可能比较远。但是从人们广泛关注的就业机会、给留学生带来的利好等出发,大家的认同感就强了。五中全会后,姚克明每天发推荐文章,推荐网友学习五中全会公报精神。 而正是这些文章,也让姚克明收获了不少 “铁杆粉丝”,其中有不少是“青年粉”,甚至还有“海外粉”。网友“北京山翁”评价他“退而不休,时刻关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关注老百姓的利益,关注年青一代的成长,值得我们钦佩。” 2015-11-4 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