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玄学论坛122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0 1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人修行并没有看重本来就具备的微细善心,一心只想做些特别殊胜的事情,一定要做像黄金珠宝那样闪亮显眼的事,反而忘了最平凡也最珍贵的本具善心,修行都会变得太造作、不自然,变得跟你非常遥远。——大宝法王噶玛巴(第29届噶举大祈愿法)

有些弟子喜欢表现得跟上师特别熟络,或表现出自己最能干等等,就会跟上师没大没小,讲话及动作上不免有失庄重,这对自己没任何好处,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之外,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对上师不是太恭敬”会让自己产生身和语的恶业。也会让看到的人无法对这位上师生起恭敬心。——妙融法师(2005年专访)

「不散乱」是很重要的,就是要专心一意、一心不乱地念佛。《入菩萨行》说:一个散乱的人,是无法积聚善功德的。——大宝法王噶玛巴(第29届噶举大祈愿法会)

星云大师
〈做人二十要〉
赞美是社交的艺术,
轻声是文明的象征,
微笑是人际的阳光,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冷静是智慧的门户,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
勤劳是成功的种子,
忙碌是工作的动力,
给予是慈悲的承担,
发心是愿力的开展,
烦恼是无明的黑洞,
欲望是深广的大海,
愚痴是崎岖的高山,
瞋恚是暴虐的台风,
懈怠是隐形的杀手,
惭愧是进步的力量,
忏悔是认错的妙方,
忍耐是处众的密行,
感恩是人格的提升,
精进是向上的能源。


十恶业中最坏的是:一、杀父母或杀上师;二、偷盗三宝所属之财物(例如:供养给僧伽或资助建造佛殿、佛寺、佛像,以及随喜法会之钱或物资);三、诱使别人破不淫戒;四、谎言瞒骗上师;五、藐视如来;六、造成同修道友或僧团不睦(破和合僧);七、对父母或已开悟的圣人言语冲犯;——第一世卡卢仁波切

秋天到了,树叶枯黄,一片一片凋零,非人力所定,只能任由它飘零。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又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天上人间并无别的事情,只有那明月清风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O【清风明月是我家】

今日12月20日藏历十一月初十,莲师荟供日、千劫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十万倍。值此殊胜日请持清净、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吃素、放生、供灯、持咒等。回向、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泰、无有灾厄!持诵莲师心咒可遣除内外一切不善顺障碍,愿平安吉祥【莲师心咒】嗡阿吽 班杂 咕噜 贝玛 悉地吽

这世间的所有事情本来就是没有恒长的,犹如彩虹一样会转瞬即逝。每天日出日落之后人们又与死亡接近了一步。即便是恩重如山的父母、挚爱的子女和亲朋好友,最终都要离他们而去。所以贪恋轮回和人身是否有意义,应该反复的去思维。

若一心只牵挂着眼前的障碍,就会心胸日益狭窄,一遇不顺,就了无生意、寻死寻活,而因此遇到更多的困难。------大宝法王噶玛巴《心灵科学》

我们为什么会感受痛苦?是因为恶业成熟。这个恶业种在阿赖耶识中,总有一天要生根发芽结果,若是在三恶道中成熟了,就非常可怕了。现在发芽结果了,是重罪轻报。我们接受了这个痛苦,从心里去忏悔,这样,业障就消除了。

学佛人求法的动机非常重要,一切法的根本就在我们的心念,如果我们的心念纯正的话就能得入正法,如果不正的话,所听闻的法也会让我们走入邪道或生起邪见,因此我们求法的动机非常重要。——桑杰年巴仁波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有人问佛陀:这世界是有边或无边,是常或无常?佛反问:如果你在森林被人用毒箭射中,你会先想这箭是谁射的?什么方向射的?什么材料做的箭?还是赶快把箭拔出来把箭毒清除?答案很明显,当然先求解脱痛苦再说。我们帮助众生也是这样,先抢救有情苦再说,别想东想西。——大宝法王噶玛巴《菩提道灯论》

当怒气爆发时,不要追着它,转而注视愤怒的本性。它只是心的空界中一个虚有的捏造。无数世以来你被自己的嗔恨所奴役累积了数不尽的恶业。从现在开始,请更加谨慎。记住,愤怒是一切地狱痛苦滋生的种子。根除愤怒,就不再有地狱道。因此你嗔恨的真正目标应是嗔恨本身,而非所谓的怨敌——顶果钦哲仁波切

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禅修指的是愈来愈熟悉某事,比如某种模式或某个体验。根本上,禅修即是生起了悟和让自己熟悉自心本性的方法。西藏最伟大的瑜伽士密勒日巴说,禅修并不是冥想什么,而是让自己熟悉某种状态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能让我们了悟自心的根本本性。——竹庆本乐仁波切《佛陀佛陀请开门》

伟大的行者密勒日巴,常将右手放在耳上,持倾听状的手印,这意味着,一切存在的事物,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告诫、一种教示。不但不相为敌,反而是触目所及皆为友。谨记困难的有利面,一切事相都是喜悦的,一切事相都是自性空的。——梭巴仁波切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具有创造自己的世界的力量。无论我们觉得自己的世界充满了痛苦或快乐,这完全有赖于自己到底制造了能带来痛苦抑或快乐的成因。这些成因就是自己做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伟大的印度大师寂天菩萨说过:“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竹庆本乐仁波切《佛陀佛陀请开门》

「佛教徒」仅仅只是个名称,贴上这个标签,其实无法改变你。能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在于你愿不愿意真正改变,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随时要提醒自己,随时和自己沟通,看自己有什么地方是善良的、还不足的地方是什么,随时调整,朝善的方向改变自己。——大宝法王噶玛巴《三主要道》释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5-12-20 15:45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修行并没有看重本来就具备的微细善心,一心只想做些特别殊胜的事情,一定要做像黄金珠宝那样闪亮显眼的事,反而忘了最平凡也最珍贵的本具善心,修行都会变得太造作、不自然,变得跟你非常遥远。学习受益了,莫以善小而不为!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5-12-20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2-20 15:53 | 只看该作者
感恩是人格的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7-5 23:42 , Processed in 0.03611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