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23-12-20 09:08 编辑
《青春碎片》
我插队的村子实在是太小了,小到一家有事街邻皆知。那个年代物资缺乏,精神贫瘠,日子的复制感,极其强烈。一天就像一年,一年就像一生。东家媳妇偷人了,西家汉子出轨了,南家姑娘出事了,北家小伙儿带回来了一个外地媳妇……。七大姑八大姨类似的话题,经年累月地,盘旋在村子的公共话语圈里,闭塞的空间只能孕育出这等的闲情,七十年代大包干以前,农民白天除了干活晚上就是老婆孩子炕头了,清晨又得听上工的钟响,周而复始。农民嘛,你叫他干什么呢,他又能干什么!这就是我们准备学习的榜样,接受他们的再教育。
凭着点小聪明爱写写东西,被公社管青年的干部老车相中,他拿出一份我手写的简历问我;这字是你写的,我说:是,你们大队的事是你写的,是。却却诺诺,不知何意,原来人人憎恨,又人人又惧怕,专管知青的老车看中了我的文笔,叫我为他攥写文稿,其实那是强加于我的附加工作,从此以后别人休息我熬灯,别人精神我打盹,直到老车调走而告终!村子里我也有喜意的事,就是为大队布置文化板块,写简报,越写越熟练,越写越精,可以根据形势发挥到极致,我已经为大队向公社写了数十篇简报,深受贫下中农的喜爱,没想到我的简报晚间还在每家每户的小喇叭里播放,当时没有电视,买不起红灯的半导体,没有任何娱乐,农村姑娘,媳妇 在油灯下编织玉米皮小工艺品,都在听县里广播站只能通过小喇叭向每家每户传播新闻,天气预报,农业快讯。我边干赤脚医生,时时为大队写板报,广播稿,贡献之大,每每我都沾沾自喜,时而借调到公社为写县级知青大会的发言稿,无功无禄,有一点欣慰的就是躲避了知青惧厌恶的太阳的暴晒。
几年的锻炼,春催桃李,有了收获,有了新生。届时我的几篇散文腹稿慢慢形成,回城后写出《谋职先谋技》《七个馒头》《五分钱》《热炕头》《青春祭》《那年那月》《乡下的燕子》《进城》《光阴的故事》《挖河》《狗精神》...... 以抒我对那段青春的怀念。
十年的奋斗,知青被考验了十年,十年的锻炼,知青被荒废了十年。大学,返城,就业,回城以后的等待,还有永远埋在了那里的同学,被鼠疫夺走的一生,全国一千七百万知青都在反思那个年代,我们要谢谢上海,重庆云南和中央的情愿.....,终于七八年大返城时代来了,广阔天地确实容不下我们。返城,说是简单,那有多难,可是这念头由来已久,积重难返。只好默默告诉自己,如果离开了,要近乎疯狂地努力,以不辜负逝去的光阴。
回来决心改头换面充实自己,知识只靠学习,没有捷径,能改变一个民族心智的,就是教育。回城脚踏家乡土地的一刹那,似乎熟悉的东站,熟悉的乡音,一切变得生疏。回望这条铁轨,它曾把我送往边疆,今天我又顺着它返回故里,时间轮回,心潮澎湃,抬头看望着塔钟我却不知所措,命运的时钟改变如此突然,几天就是一个更迭,回来确然已二十八岁,整整十年劳苦,无声的精神制约,使我彻头彻尾的改变了自我。环视灯红酒绿,相比之下那真是云上的生活,故里的环境与人,都成了我的心仪,都深得我心。十年,我何德何能再能在这里立足,十年,我不会忘记,然而,整整十年的劳作就是荒废,这一切令我们心痛,我们这一代人又有谁能告诉我们一声如果,如何,又有几个十年为我们复始,最青春最美好的那十年已故,我的青春已成碎片,那段时光就是碎片!
天津老知青 2016.1.28.寒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