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6-2-19 15:03 编辑
阎肃:无愧于如此高规格告别仪式 姚克明 述评 博主按:阎肃作为空政文工团创作员和著名艺术家,能够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能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献的花圈,得到生前友好、家乡代表以及相识与不相识的社会各界近万人的送别,特别是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离别遗言,十分感人! 这充分说明职务无论高低,只要为百姓为国家为党做过好事,有了杰出贡献,党和国家以及老百姓是不会忘却的;他的生命旅程是结束了,但是他的精神将与世长存,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坎里;也无愧于如此高规格的告别仪式!
据中青网18日报道,“阎肃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习近平等七常委送花圈”,报道说,今天上午,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献花圈。 澎湃新闻记者写道,在追悼会现场,举行告别仪式的大厅外摆放着花圈,大厅悬挂的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阎肃同志”,两侧的挽联分别是“时代楷模一腔赤诚大德流芳芳馨沁人间”“文坛泰斗满腹经纶巨笔生花花鲜秀中华”。 礼堂内播放着阎肃生前作词的《红梅赞》。《红梅赞》是阎肃的代表作、歌剧《江姐》的主题歌。从艺65年,阎肃创作了歌剧《江姐》《党的女儿》,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雾里看花》等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参与策划了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 此时,阎肃身着空军制服,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丛中。前来送别的人们循着队伍徐徐走入礼堂与阎老告别。一位银发老者伫立在遗体前久久不肯离去,低语着“我来看你了”。 在现场,一位年过半百的退休老人举着一个大牌子——牌子上贴满了有关阎肃去世消息的简报。他告诉记者:“我一大早从昌平赶来,为的就是敬送阎老最后一程。前几天我看到报纸上报道阎肃老师逝世的消息,当天就买了6000份报纸,只为寄托哀思之情。” “老先生就像睡着般安详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太累了,他想休息了吧。”一位60岁的阿姨从灵堂出来后告诉记者:“想着今天要来送阎老最后一程,我一夜没睡好觉,五点多就起床赶往八宝山公墓了。我昨晚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来看电视,但一想到再也不能在电视上见到阎老先生熟悉的身影了,便更加心痛。” “阎老师特别平易近人,而且才华横溢,我从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他是一个特别好的榜样。”前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歌唱家王洁实,曾与阎肃一起在北京电视台《我家有明星》剧组工作了三年。“这三年里我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中青网记者在现场看到,阎肃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家乡代表、以及社会各界千余名群众自发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心目中的人民艺术家。 春寒料峭,挡不住人们对老艺术家的追怀。群众中有人高高举起一幅字:“人间终究留不住,天堂笑迎不老松。”这位北大荒老知青名叫生连起,他告诉记者,自己一早便从家中出发,来到八宝山为阎老送行。 他声音有些许哽咽地说:“我从年轻时开始就喜欢听阎老的歌,尤其是《红梅赞》和《敢问路在何方》。在舞台上,阎老一直乐呵呵的。阎老一生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但他已经86岁高龄了,真的是太累了。希望阎老一路走好。” 记者在人群中还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陈铎、王洁实、李双江、梦鸽、朱迅、常宝华、田华、濮存昕、李丹阳等。著名主持人陈铎在接受采访时说:“阎肃老师的作品和为人都会留在我们心里。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向他学习。” 群众纷纷在留言簿上签名悼念阎老。有人写道:“携笔从戎写一生,光明磊落真英雄。歌声曲曲红梅赞,永留青史在民中。”还有人写道:“心痛悲泪涌, 德艺夕阳红。 此时春无色, 哀思寄凄风!”“泪落长安京国人,文笔丛军六十年,深入国人正能量,驾鹤西游水流长。” 10点40分许,阎老的儿子阎宇,捧着阎老遗像走出礼堂,身后数人抬着阎老的遗体。不少人高呼,阎老一路走好,并齐唱阎老作词的86版《西游记》片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人们簇拥着灵车,久久不愿离去。 2016-2-19 1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