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玄学论坛041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7 1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将痛苦融入日常修持中,可得两种利益:一、痛苦及忧虑会不再那么重要,并因此渐渐减轻。二、思维于自身承担众生之苦,我们将生出广大之悲心。当痛苦时,我们承担这份痛苦并思维:愿此世界之苦海能枯竭。自省:我现在所受之苦,皆是过去恶业所成之果;此苦是无常,在恶缘枯尽之时此苦将尽——波卡仁波切

很多众生即便你告诉他道理,他也听不懂,给他条好的道路他也不肯走。就象容器装满水放了只青蛙下面有火煮,开始它不觉得水烫,水烫的时候它想要出来已经来不及了。——大宝法王噶玛巴《普贤行愿品》释论

当我们为所有的众生,无私地做一切事情的同时,所有福德资粮的累积、智慧资粮的累积,就已经在那里了。诸佛也都是那样获致证悟的——为了利益所有的众生,而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大司徒仁波切《香巴噶举传承教授》

当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或当你遇到压力的时候,或者一件事情让你非常恐惧,想要转头就跑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不应该逃跑,你应该要做的是警觉,应该是面对它,这是最重要的!——堪千创古仁波切(2015年10月香港开示)

什么才是我生命的究竟皈依处?家庭?事业?财富?它们拥有化解一切烦恼的能力吗?它们可以让我具备清净无染的心吗……一一对照三宝之所以称为“宝”的六重内涵,我才全面认识到三宝的殊胜性。唯有三宝才是我生命的究竟皈依处! ?【观玮:什么才是究竟皈依处】

在我们心绪之中的烦恼,不管修什么法,都要让它成为烦恼的对治法;若不能成为烦恼的对治法,那就不能称之为佛法。即使它在名相上被贯名为佛法,但在真实上它并不是佛法。所谓佛法,是要有利益、有帮助,能成为断除烦恼的对治。——大宝法王噶玛巴《百段引导文》

我们自以为明察秋毫,但往往只能看见我们想看见的东西,听见我们想听见的声音,而不是我们能看见、能听见的东西。O别让看不见的“它”,挡住真相

我们以为的教育,就是知识、能力,就是分数、考级、各种证书……而这一切,最后将导向所谓的成功——更多的财富,更大的事业,更高的地位。却从未想过,要给孩子哪些关于做人的教育。 ?【什么才是输在起跑线上】

认识烦恼的三重境界:第一层是无知,当烦恼生起时毫无所知,受烦恼的遮蔽而随之造作恶业(未修);第二层是觉知,当烦恼生起时,虽然心有怨怒,但不随之流转更造恶业(起修);第三层是真知,烦恼未生已知烦恼能生大过患,不落窠臼(实修)。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忙,像锐利无比的慧剑,斩断妄想葛藤;忙,像点石成金的手指,化腐朽为神奇。修道者,要用忙来开启本具的潜能,用忙来发掘本有的宝藏。


内心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能放下世间的琐事,这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唯一的助缘与条件。

如果你拥有诚实利他的心,那么不论你为自己或他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每个人的愿望都会达成。在今生,护法会保护你,使你具有名望。每个人都将爱你、敬重你,你将在来世自动成就佛法。不要让自己与这种良善的发心分离,是非常重要的。——《遇见.巴楚仁波切》

接触佛法之后,就算没有办法完全投入,至少每天不忘记修持一点点,这样子对于你的今生,你的来生,你自己,或者周遭的朋友,甚至扩及到全世界来讲,都非常有帮助。——堪千创古仁波切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自然的法则,正如水往下流、烟往上飘,并非能够随意地改变。因此,我们应当了解善恶的因,然后行善止恶。--大宝法王噶玛巴

要想得到利乐,先要承担苦报。要想得到幸福快乐,先精进、苦行,要面对种种的困难,经过如此之精勤,最终才会得到真正的利乐。就如藏人谚语中所说的,如果没有经过勤劳的工作,岂能得到引起微笑的美食呢?直接翻译就是,没有耕耘哪有收获?——大宝法王噶玛巴《噶举传承的见修行口诀》

我们应该不执着快乐,也不因痛苦而忧虑;我们应该寻求稳定、可靠之道。如果我们总是在寻找好的感觉,让心迷失在寻求欲乐的乱阵之中,那么,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种局面?我们将偏离真正的目标,并且很容易受到伤害。——大宝法王噶玛巴《狮子吼》

佛法的最终是心念的改变,是心的转变。如果只是静坐冥思,却对每日生活中的佛法视而不见,那么人心与意念是不可能得到转化的。——丹津.葩默《雪洞》

有个出家众向无着贤菩萨请益,生病时当如何思惟。意思是如何把病用在修行上。于是无着贤菩萨建议说:自己和他人的这躯幻化身生病真好,因为藉此,无始以来所累积的恶业可以净除。怎么做呢?用慈心、悲心、利他的菩提心来经历这场病,思惟:“我要为了饶益一切无数的有情经历这场病。”——梭巴仁波切

大家都来向天神求福报,天神却说:天欲祸之,必先福之;天欲福之,必先祸之。即我如果想害你的话,先给你福;反过来,真的想让这个人出息,长点智慧、多点品格,反给你多些磨难,因为这短暂的几十年里,“磨难”会给予你更深的生命感悟。 有时肩挑一些艰难,生命反而得到真正的成长。

对于每一位被痛苦逼迫的众生,我们设身处地的去想着他们的痛苦,如此就会觉得,其实,自己的痛苦并不是很严重的。同时也会想到,自己不论如何都好,只愿众生能脱离痛苦,因为众生的事业是极为广大,而自己却极其渺小。应以这种方式去观修。——大宝法王噶玛巴《百段引导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6-4-17 14:5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以为的教育,就是知识、能力,就是分数、考级、各种证书……而这一切,最后将导向所谓的成功——更多的财富,更大的事业,更高的地位。却从未想过,要给孩子哪些关于做人的教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7-1 23:45 , Processed in 0.13130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