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盲人也需正确方式 骑行的路上有美丽风光,也需要消耗大量体力。从北京到承德,两人用了六天。“第一天,道路比较平坦,一天骑了60公里,从密云过来都是山路,有时连续几公里的上坡。李竹蹬,我在后面推。一天只能骑行20多公里。”胡存格说,提前他们在网上发了一个沿途寻借宿的帖子。“不少人为我们提供了帮助,但大部分夜里需要野外露宿。有一次,几条狗围着帐篷叫,我们都不敢出来。” 6月20日,两人到达承德市区,在一家盲人按摩店借宿一晚后,他们与承德初见客栈取得联系。客栈老板为他们提供了住所。“我们大约要休整两个星期,原因是李竹生病了,另外,我们打算把自行车再改装一下。” 由于两人并没有太多积蓄,他们选择在客栈中做义工。6月26日下午,他们在客栈内举办了一场沙龙,一是讲述自己的经历,二是告诉大家如何正确地帮助盲人。 “大家在路上遇到盲人时,一般会扶着他们往前走,或者在前面牵着盲杖。”胡存格说,这两个方法是不正确的。“盲人走得慢,如果在一旁扶着,盲人就会感到是推着他们在走。盲杖是盲人的第二双眼睛,如果牵着盲杖,他就无法熟悉周围环境。” 胡存格说,对于盲人来说,大家的过度关心可能会削弱盲人独自出行的勇气,引起盲人的反感。“双方有时不欢而散,所以在提供帮助前,应先问需不需要帮助,如果需要,要站在盲人的前面,让他扶着你前行,这样会有安全感。” 采访中,胡存格还让大家进行了“黑暗体验”。体验者被蒙上眼睛,在后面扶着他从一个房间走出,穿过小院,经过台阶,转4个弯,进入客栈办公室。记者体验时感到,在黑暗环境中,每一步都觉得忐忑不安。不过,在他的带领下,体验者都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许多人都认为,盲人认路,是通过记步。其实并不是。”胡存格说,“盲人走路呈S形,计步没什么用。我们到新环境,先用盲杖判断周围都有哪些障碍物,以此在心里画张平面图。熟悉后,就可以根据障碍物,寻找要去的地方。” 胡存格告诉记者,自己这次骑行的目的,除了挑战自己外,还想让大家关注盲人出行问题。“一是鼓励盲人走出封闭的世界,更好地融入社会;二是呼吁大家为盲人出行创造好的环境。”胡存格说,尽管城市里铺设了许多盲道,但盲人很少在盲道上行走。盲道被挤占的情况很严重,无法顺畅行走。另外,盲道设计应该更趋人性化,并且应该邀请盲人朋友参与盲道设计。比如,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让盲人了解经过的区域是商场超市,还是医院。 笑容灿烂的胡存格。 演示如何引导盲人行走。 黑暗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