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洁白坚固的牙齿,能让你受人欢迎、充满自信。而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被不同程度的牙病困扰。即使认真刷牙、饭后漱口,为什么还会有龋齿、牙周病等问题?其实,你的牙齿可能是被一些不起眼的习惯损伤。记者综合美国《预防》杂志的报道,并采访多位专家,教你规避9大毁牙习惯,给你一生用得到的护牙建议。 受访专家: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口腔治疗中心主任医师高旭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口腔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王立凯 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九大习惯最毁牙 1 把牙齿当工具 把牙齿作为开瓶器开啤酒,当成剪刀撕开塑料袋,或当成其它工具使用,都会大大增加牙齿断裂、牙根损伤、慢性下颌疼痛等风险。 2 牙刷乱放 将自己的牙刷和家人的牙刷放在一起,很容易发生不同牙刷细菌交叉传染。 3 刷牙太用力 刷牙用力过猛不仅会导致牙龈过敏,而且损害牙釉质,增加龋齿风险。如果刷牙爱使劲,最好选择软毛牙刷。 4 刷牙时间短 很多人每天只刷一次牙,每次刷牙也是草草了事。刷牙时间太短、次数太少、刷牙马虎都会大大增加牙菌斑及龋齿危险。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应刷够2分钟。另外,每天至少用牙线清洁一次牙缝。 5 不定期洗牙看牙 牙科专家建议,每6个月洗一次牙,至少1年看一次牙医。然而,很多人会拖到两年甚至三年。拖延过程中,口腔中的小问题也会逐渐变成蛀牙等严重问题,并且导致治疗时间更长,治疗成本也更大。 6 冷热交替 太烫的食物会导致牙釉质膨胀。如果此时大口喝冷饮,会导致牙釉质突然遇冷收缩,产生头发丝一样的裂纹,久了就易患龋齿。 & k3 G* m0 W! g6 @' W" J7 J
7 吃太多高糖食物 蛋糕、饼干等高糖食物会让口腔中的细菌激增,导致蛀牙。为防止牙齿受到腐蚀,吃完高糖食物后最好漱口或刷牙。 8 吃得太酸 为了保护牙齿,应当避免大量喝苏打水、橙汁、红酒,或吃柠檬等酸性食物。原因是酸性食物吃太多也损伤牙釉质。 9 茶水太热 由于温度急速变化,冷天喝热茶等热饮取暖时,容易导致牙齿表面产生肉眼可见的细小裂缝。裂纹一旦变深,必然伤及牙质,导致牙齿过敏,严重时会损害牙髓或牙神经,引起感染或脓肿。 专家教你刷对牙 如何挑牙刷: 首先,牙刷头宽窄合适,以适应扭转和分区洗刷的需要。 其次,牙刷柄扁平而直,使之有足够力量刷去污物和按摩牙龈。 最后,每组牙刷毛的长度相等,以适应三面洗刷的需要,各组毛的间隔距离适当,这样能防止刺伤或擦伤牙龈。 怎样刷牙才有效: 一是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至少3分钟。 二是刷牙齿内、外表面时,保持刷毛与牙齿表面呈45度角斜放。轻压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来回颤动牙刷。上牙往下拂刷,下牙往上拂刷。 三是清洁前牙里侧时,要把牙刷竖起,上下轻轻地刷。 怎样使用牙线才正确: 刷牙只能清洁牙齿的部分表面,无法清洁牙齿间的缝隙,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牙线来清洁牙齿之间的缝隙。 使用时,应让牙线紧贴牙面,上下前后移动至牙龈,而后再移至另一段干净的牙线,重复以上步骤,依次清洁每个牙缝。 如何保持牙齿洁白: 生活中有一些常见因素,容易把牙齿“染黄”,要注意避免。比如,经常饮用含碳酸的饮料、浓茶、咖啡,且饮用后不注意及时刷牙漱口;另外,醋也容易给牙齿着色。 9种天然护牙食物
9 k+ s0 T4 Q: Z/ [: e 洁齿抗菌 芹菜: 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当你嚼芹菜时,它就像在帮牙齿进行大扫除,能擦去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从而减少牙菌斑形成。越是嚼得费劲,就越能刺激唾液分泌,平衡口腔里的酸碱度。达到自然抗菌的效果。 香菇: 除了能烹制美味佳肴外,其所含香菇多糖体还可以抑制口腔中细菌制造的牙菌斑。 芥末: 不仅是吃生鱼片时必备的调料,研究发现,其含有的异酸氰酸能抑制造成龋齿的变形链球菌的繁殖。 洋葱: 洋葱里的硫化合物是强有力的抗菌物,能杀灭造成龋齿的变形链球菌,尤其以新鲜的生洋葱效果更佳。 白开水: 喝白开水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护牙方法。适量喝水,能使牙龈保持湿润,刺激唾液分泌。吃完食物后,再喝些水,可以顺便带走残留在口中的食物残渣,这样不易形成牙菌斑,进而损伤牙齿。 强健牙齿 乳酪:
. n0 W: j6 R" T, `$ J6 \3 Z& \长期钙摄取不足会导致牙齿松动。奶酪不但是钙的良好来源之一,对牙齿还能发挥其它保护作用。 英国研究指出,乳酪里所含的钙及磷酸盐可以平衡口腔中的酸碱值,改变口腔处于有利于细菌活动的酸性环境,防止造成蛀牙。 富含维C的果蔬: 西红柿、西兰花、甘蓝、猕猴桃、柑橘、木瓜、草莓等果蔬,是维生素C的最佳来源。多吃些,不仅能补充体力,保护牙齿。 口气清新 绿茶: 含有大量的氟,与牙齿中磷灰石结合,具有抗酸防蛀的效果。并且有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儿茶酚能减少口腔中造成蛀牙的变形链球菌,还能除去口腔中难闻气味。 薄荷:薄荷不仅能缓解牙龈发炎、肿胀等不适,还能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 1 y9 W, g: \0 s+ N9 C6 u) c#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