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绿水青山13 于 2018-9-13 12:09 编辑
"土山诚会"是流传于武安市西土山乡西土山村、东土山村的民间社火活动。"土山诚会"以祭祀碧霞元君(俗称"老奶奶")为中心,以祈福驱邪、保佑风调雨顺、百姓安康、社会和谐为宗旨,由两村的"十八班"会社的成员,围绕着碧霞元君出宫、迎神(点贵宾)、巡游(摆道子)、稳驾、回宫(安神)等程式,表演多种民间艺术,直接参与的人员五、六千人甚至超万人,其参加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在中原地区堪称一绝。 西土山乡东土山村碧霞宫(老奶奶庙),供奉的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土山老奶奶)。有碑文记载土山碧霞宫始建于明朝隆庆元年,重修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是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土山村,声势浩大的民俗文化活动"土山诚会",已经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经国内外专家现场观摩《土山诚会》后,认定《土山诚会》为我国三大民间社火之一,并称为"中国农民的狂欢节"。 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傩戏学会会长曲六乙先生在2009年4月16日观看土山诚会之后称之为"东方狂欢节",并亲笔题词"燕赵雄风 唯我诚会"。2012年5月4日,世界纪录协会将"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民间社火演员带妆合影世界纪录"授予河北省武安市。该纪录是2012年4月7日,在武安市东土山村拍摄的《大社火》摄影作品时,共有5000多名民间社火演员带妆合影创造的。
土山诚会每逢农历的丑`辰`未`狗戌之年举办,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活动,赛祭活动一般为五天,即:启会一天,下请一天,迎神一天,享赛一天,送神一天。2018年五一期间正好是举办年,我和战友李岩约好,五一和北京的一些摄影爱好者去武安拍摄这壮观的场景。 说实话这种专题片没涉足过,因为以往拍社会人,人家一般不让拍,甚至态度很不好,为了避免不愉快,基本不拍。 我们北京一行9人五一傍晚入住武安“鼎宝宾馆”,第二天早饭后就奔了东土山村。
跟着前面的车走,一路狂奔,穿过武安县城,走了20多公里,来到了目的地。下了车以后,顺着村口的马路向村里望,一组宏伟的庙宇在村里的最高处,金碧辉煌,以为那里是主会场呢;村口的牌楼上没有写村名,写着“清霞观”三个字,下面吊着一个红色横幅,写着“紫青驴肉专卖恭祝土山老奶奶生日快乐”;村子西南方向有两个像是人工堆起来的三角形煤山;村子东南方向则是烟筒林立,像个大型企业;村子道路两侧是平整好的庄稼地。 到了这里,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村?怎么表演?在哪儿表演?都什么程序?什么都不知道,以为跟我们这边的庙会呀?扭秧歌啊?拉场子演节目啊什么的差不多呢。 跟着大伙一块进村,这些摄影大伽们便四散分开各忙各的去了,只有我和李岩在一起。 村口的一个敞开的院子里,当地村民往一个架子上正绑大刀片,就像苗族登刀山的那种;进村不远,就是一个丁字路口,只见村里街道上横空拉着一条条的大红条幅,有的还把床单布条挂在上面;横向、竖向的大红灯笼一排排、一条条挂在街道上空,就像是过节一样;街道上人来人往,有忙着准备道具的,有看热闹的,有做小买卖的,最扎眼的还是一个个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仿佛猎人进入了狩猎场,一会儿对准这儿、一会儿对准那儿咔嚓、咔嚓闪动着快门;这里的大人、孩子好像也习惯了,你爱咋拍就咋拍,人家该干嘛干嘛。 丁字路口有个小石碑,指示老奶奶庙向东,原来,在村口看到的那组庙宇是新建的老奶奶庙,老的老奶奶庙往东走,主会场还是老的老奶奶庙。
老的老奶奶庙不大,很古朴,背东面西;庙门前是一个条案、一个上香的架子、一个铁铸的长条香炉,香炉里密密麻麻的插了许多正在燃烧的大小粗细不一的香,时不时的游人前来上香叩拜;庙前的西侧和北侧很宽敞,北侧与老奶奶庙并排的房子很现代;西侧南北向的墙上贴满了全村捐款的人名单;贴着庙的南墙是向东的一条胡同;南侧有个很大的焚烧炉,有许多人抬着檩条一样的三根粗大的香在用炉里的火点燃,然后插在上香的架子上;焚烧炉旁边也是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胡同,胡同两边是一些断壁残垣的老房子,这里可以说四通八达,是村中心。 一会儿,各路社班从东西两个方向分别浩浩荡荡的开了进来,他们有的脸上上着彩妆,有的穿着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戏装一样的服饰,有的举着彩旗,有的抬着门旗和他们的社班物品,有的手握大刀长矛,有的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古装;有的少年男女穿着戏装、踩着高跷;有的身穿制服、敲着军鼓;每个社班都有自己的锣鼓队,喧天的锣鼓声不绝于耳;还有的拿着“三眼炮”——一根铁管上面一个小圆筒,小圆筒里放着火药,戳在地上冲着天,点燃了药念一阵白雾、一声巨响,炸雷一样,震得两耳嗡嗡作响;各个社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高潮不断;那阵势,仿佛要让天知、地知、人知、神知!队伍当中基本都是男人,也有一些儿童和少年。 我看了,在这里拍照完全不用顾忌被拍摄对象的感受,你是拍场面还是拍特写?你是想反映什么主题?随意!只要你能抢拍得到或者人家愿意为你摆拍,你尽可以发挥你的技能和想象。这个地方的人可能是经历得太多了、也愿意把他们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出去,都非常配合摄影人的拍照。 我和李岩始终相距不远,他拍他的,我拍我的。除了拍些人物和场景外,一些老门楼、老房屋也是我的拍摄对象。 拍着拍着我俩进入了一所老宅院。男女主人都在家,年龄不是很大,他们继承的老房子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男主人老实巴交的,女主人很配合拍照。说实话,从他们家的摆设和家具看,我感觉虽然房子反映了当地的特色,也说明了这两口子家境一般,我没有看不起的意思,我是觉得如果是有钱人家保存的这所房子,现在会是啥样? 因为我们很快就走进了一所豪宅大院,这个大院的建筑格局、装饰和家具,都衬托着非同一般!我们进到院里一会儿,回来了一对60多岁的老年夫妻,跟他们一聊天得知,这所宅院是他们当村长的儿子盖的,他们这儿子因为开过煤窑,挣到钱了,让老两口在这里安度晚年。 我们随老两口进屋后,这座两层小楼的堂屋、也是客厅,更是富丽堂皇,真皮沙发透着豪迈大气,屋子的壁炉上方,恭恭敬敬的贴着毛主席的画像,男女主人大方、热情、好客,有问必答。原来,武安这里有煤矿和炼钢厂,老百姓的生活还算富裕,不然,哪儿有精力家家捐款、弄出十八个社班搞这么大规模的社火活动啊!
中午饭是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吃的,就是馒头和一种炖菜,据说是当地文联主席自掏腰包请我们这些外地摄影人。
午饭后,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到一个老乡家里看她们的土纺车,上午约好了,下午给我们表演。等我们到了的时候,纺车在院中放着,老太太有事出去了,只有她儿媳妇在家,但是年轻的儿媳妇不会织布,我们也只得作罢。
从这家出来再到街上,各路社班从早上我们进村的那条路的北端一队接着一队、边行进、边表演,向南、向东齐聚老奶奶庙;人们兴奋地把锣鼓敲得震天响,三眼炮时不时的发出震耳欲聋爆炸声,街道两旁挤满了参观的人群,还有的上了临街的屋顶;这种仪式,应该是请神。 五一的天气不是很热,但是艳阳高照,街筒里人群满满,恐怕也没法拍照了,况且我一直在外围,也不想去凑热闹了。 第二天早上,摄友说,村里人要早起化妆,要拍拍他们化妆的题材,因此,我们也早早的出发了。到了东土村还不到7点,但是村里的各条街巷早已有不少社班队伍在集结了。 我们在一些街头巷尾和院落里,确实发现了一些大人给孩子们化妆、演员们互相化妆的场景,大部分也画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在村里漫无目的的转着、拍着。村里参加演出的各社班的人们组织纪律性还是挺强的,大家聚在一起,互相整理着、准备着,一个个的很平和。看那认真劲,这个活动在他们心里还是很庄重的,没有嬉笑打闹的,就连看上去四五岁的小娃娃,也是一脸的认真和虔诚,装扮起来有模有样的,煞是招人喜爱。 我们在村里寻找着拍摄目标,感觉和昨天的情况差不多,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行头,据说今天他们要走几里地去西土村,我也不想去了,挨到中午,吃完午饭,就回宾馆收拾行李,奔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出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