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青少年是易患游戏障碍的高危人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19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青少年是易患游戏障碍的高危人群


  7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关于游戏障碍的专家共识。专家共识指出,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针对游戏障碍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国多项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游戏相关问题患病率为3.5%~17%。综合既往相关研究结果,游戏障碍患病率平均约为5%,且保持相对稳定。游戏障碍者以男性、儿童青少年人群为主,亚洲国家患病率可能高于欧美国家。

  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其中,将“游戏障碍(gamingdisorder)”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他在门诊中曾经接诊过一个初中生的家长。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允许他玩到晚上10点,然后家长就把手机没收,看着孩子关门睡觉。结果孩子第二天早晨7点起床非常困难,如果一直睡,可以睡到上午11点。家长以为孩子有睡眠障碍,带着孩子来到门诊求助。陆林告诉家长,孩子半夜肯定没有睡觉,让家长半夜起来确认孩子的情况。

  果然,孩子晚上睡到凌晨1点以后,起来悄悄拿到手机,玩到早晨5点,再把手机放回去,接着睡觉。陆林在门诊中遇到了很多因网络游戏成瘾而没时间睡觉的中学生,有的家长睡前把网络关了,孩子半夜起来再把网接上继续玩游戏。陆林说,来我们医院就诊的孩子都已经比较严重了,因为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不得不暂停学业。

  游戏障碍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对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失去控制;游戏优先于其它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尽管已经因游戏产生了负面后果,但依然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强度。

  陆林分析,孩子沉迷于游戏的主要原因是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没有其它兴趣爱好、和父母同学的交流少,导致手机成了孩子的重要“陪伴”;此外,父母、老师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也“逼着”孩子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打怪升级、发号施令等行为反而让孩子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专家共识指出,社会支持和人际沟通不足,师生关系或同学关系不良,学校氛围较差等也与游戏障碍的发生相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游戏障碍的发病风险有关;监护人不能陪伴或监护不力的儿童青少年可能有更高的发病风险。

  关于预防措施,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儿童青少年等患游戏障碍的高危人群,在个体层面应从情绪调控、认知控制、人际交往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儿童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应重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能的科普宣传工作,改善家庭关系与亲子沟通能力,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需求。

  据了解,此次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共同参与完成。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收起 理由
天中华姐 + 5
868584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7-19 14:22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7-19 23:42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7-20 08:29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1 00:15 , Processed in 0.12694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