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岛观象台开创性的科学研究,促成观象山成为水准原点 观象山能够成为水准原点,除了因为青岛海面平静、观象山为整块花岗岩外,还因为青岛验潮站有百年验潮的数据,观象台较早开启天文、气象、海洋等科学研究,且卧虎藏龙,闻名中外的科学家蒋丙然、高平子等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月球上有一座高平子环形山 这还得从1898年说起。德国侵占青岛时,由于一次暴风雨的侵袭,发生海难事故,这让他们意识到气象预报的重要性,于是在1898年3月,气象天测所在馆陶路1号成立,这时的观象台身影尚不清晰,在历史的进程中时隐时现。 1905年,气象天测所移至水道山,老百姓之前口中的小石头山,之后因为有了贮水池而改名。 1910年,在天文学博士梅尔曼主持下兴建大楼,1911年1月1日,德国天文学会将其命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水道山也改名为观象山。 随着1912年1月9日新观象台的落成,“一座城市的天文视野就此展开”。 1914年11月,日德战争后,日本将观象台更名为青岛测候所,即便1922年青岛主权回收,日方仍然拒绝撤出,其侵略者的嘴脸暴露无遗。 直到1924年2月,观象台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手中,而科学家们的加入,也使得青岛观象台成为当时天文学界一颗亮丽的星星,绽放耀眼光芒。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台长孙立南是二代观象台台长,父亲孙寿甡20岁时就在观象台工作,从小耳濡目染,1986年她跟着父亲观测哈雷彗星,种下了一颗喜欢天文的种子。父亲退休以后,调入观象台工作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