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仔细一看,这还不是个别案例。大满贯得主叶诗文、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打破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刷新全国纪录的余贺新,以及在预赛中拿下第一名的于静瑶和方喆,都和傅园慧一样,因为“基础体能测试不过关”而无缘决赛。 与傅园慧等因基础体能测试不过关而无缘决赛的遗憾相比,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项目,更是上演了“全国大赛表演业余空翻”的滑稽一幕。 据报道,在这届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上,由于体能测试淘汰的运动员太多,一共只有五个人进入决赛。其中资格赛排名最后一名的选手,估计是知道自己怎么跳反正都是第五,因此选择了一个难度最低的前手翻完赛,最终获得全国第五,央视解说对此也很无奈。 ▲傅园慧预赛第一却无缘决赛:难倒众名将的“体能测试”是什么?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别用长跑能力淘汰了傅园慧叶诗文们 职业运动员也过不了的“基础体能测试”,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事还得从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制定的体测新规说起。 今年2月27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发布,要求包括足协、篮协和各级各类国家队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 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包括深蹲、卧推、引体向上、3000米长跑等10个项目,要求不可谓不全面。通知的第二条还明确提出:坚持“体能是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选拔标准。 毋庸置疑,新规出发点是好的。运动员的体能是赛事表现的基础,也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有些运动员续航能力不足的短板也确实存在。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领域存在“重技术、轻体能,重专项体能、轻基础体能”现象,与之对应的是,体能已成许多国家运动员自我提升的掣肘。 在此背景下,这次全国游泳冠军赛增加基础体能测试,强化运动员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弥补现有短板,本是积极举措。 可从现在的情况看,基础体能测试成了“冠军消灭者”、“名将粉碎机”,这难免引来“矫枉过正”的疑虑:这样的体测标准有必要搞“一刀切”吗? 首先,专项运动都有特定的运动要求,综合体能测试不一定适用,甚至会有冲突。比如说短跑运动员要求爆发力和肌肉强度,强调耐力的体测项目不仅不能提高其运动能力,还会存在训练目标的冲突。还有些严格控制体重的项目,增肌增重过体测和控制体重之间也很难协调。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贵在相宜,不宜拿一把尺子去量所有运动员。 其次,赛事制度是有国际通行标准的,也是多年来施行的。强调体测的重要性,强行在成熟的赛事制度中把体测和决赛资格挂钩,对比赛公平的普遍认知形成了冲击。毕竟游泳比赛比的是游泳,用长跑能力淘汰了预赛冠军,决赛的含金量成色确实可疑。 其三,为了过综合体测,占用过多的训练时间,对运动员的前途和中国体育事业都是损失。傅园慧在这次赛前就“恶补”了体测,遗憾的是洪荒之力也没能帮她过关。 问题是,对于这些运动健将而言,将来要面对的毕竟是专项运动,体能的比拼再重要,也不能超过专项运动的技战术能力。投入大量的宝贵精力去过测试,有本末倒置之嫌。 能够同时争取世界一流的体能与世界一流的专项运动成绩,当然是理想的状态。让我们的游泳运动员同时还是长跑健将、卧推达人、引体向上吉尼斯纪录保持者等,当然是好事,一专多能越多越好。然而,这种全面要求不应该是现实的目标。 基础体能测试新规直接和决赛资格、“东京奥运会入场券”挂钩,或许有些用力过猛了。这样能不能打造最强的中国奥运军团,显然是个需要直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