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明价值观的底蕴相通 文明在本质上是关于天、地、人三者总体关系的认知方式和行为范式的信仰体系,文明的特质性就是这个思想体系及其共同体建构模式的特性,反映了不同文明生态条件和实践经验的差异。但是,由于人的基因遗传与增殖的机理,人类对于文明本源即天地造化的终极感恩和敬畏心理,是文明创生传承的最大共性,也就是不同文明共同认同的价值。这种价值认同主要表现在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祭祀礼仪、节日庆典、英雄敬仰等最为重大的人类族群的共同活动中。 古希腊经历了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阶段,在荷马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900年)出现了以天神宙斯为首,赫拉、雅典娜、阿波罗等组成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而长生不老的神祇家族。这些神祇被赋予七情六欲等人所共有的秉性,全面参与治理社会的活动,其实是按照天文、地理、智慧、美丽、婚姻、健康、技术、军事等文明要素和禀赋来分工管理人的世俗事务。 认同宙斯神祇家族并对他们的祭祀、礼拜构成希腊城邦联合体的共同精神基础。 奥林匹亚这座距雅典190千米的美丽小城,是传说中天神宙斯的直接管辖地和主要祭祀地。尽管奥林匹克文化起源有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但是都指向一个宗旨,就是宙斯崇拜,也就是说,奥林匹克文化源于全体希腊人的宙斯礼拜仪式和节庆活动。由于这种活动加入了体育竞赛的内容,全体希腊人的参与程度与当中包含的美感、庆典意味与狂欢意味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因而“和平与安宁”“公平与正义”“快乐与健美”“勇敢与效率”“自由与勤奋”等世俗文明的标签便一览无余。 中华文明有着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和造人、伏羲等各种原始神话传说,历经尧舜禹的传说时代、夏商周的王政时代,中华节日庆典与观象授时、五谷丰登的农事形成密切关联,祭天拜地敬祖先实际上是世俗生活的信仰机制。 与古希腊“神谱”的社会治理模式本质上一致,《周礼》形成了6大“官谱”的社会治理模式:天官冢宰负责宫廷和王政63种事务;地官司徒负责农业和民政78种事务;春官宗伯负责宗亲和人口70种事务;夏官司马负责军事和外交70种事务;秋官司寇负责法律和司法66种事务;冬官司空负责工商与营造30种事务。 《周礼》就是中华封邦联合体和大型文明体的精神基础和行为范式来源,而后来演变为春节的“岁首”是其中最大的祭天拜地敬祖先的节日庆典。 岁首是如何演变为春节的? 岁首的确定在汉代以前有比较复杂的历史过程。在观象授时时代产生的“夏小正”直到秦代,按照太阳的位置春夏秋冬季节的“分”和“至”设置的是十月历,在《黄帝内经》《诗经》等典籍和彝族古历法中得到证实,因此将十月的冬至日期作为岁首。同时按照天干地支和月相的分布,一年也被定为12月,岁首有的定在1月,有的定在12月。由于诸侯国南北跨度很大,天象物候也有较大的差异,因而采用历法的岁首日期并不统一,但庆典的隆重性却是一致的。 直到公元前104年,司马迁提议改历后,《太初历》问世,一年分四季12个月,岁首定在1月1日,就是以农历的大年初一为岁首,岁首就演变成过年节庆。由于过年也是立春节气,因而叫做春节,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封邦联合体成长为大型文明体的历史过程。 以崇尚天道为首,春节文化代表了文明的价值序列: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诚、政道酬善、家道酬孝、业道酬精、文道酬美、商道酬信、食道酬养、寿道酬健…… “天神”与“天道”,东西方两端的最高文化范畴,底蕴之相通,发展之同步,其实即内在的缘分,今天看来令人惊奇,细想却十分合乎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