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往事——踏着“铁人”的足迹前进 甘肃玉门油田,南依祁连山,北靠戈壁滩,东临嘉峪关,西通莫高窟,是“铁人”王进喜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玉门:“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1965年,在“铁人”王进喜转战大庆5年后,年轻的张振鲁和其它600多位聊城儿女来到玉门油田。 “如果说王进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玉门人,我们应该算第二代。”张振鲁笑着说。 上世纪60年代,每天早晨,张振鲁和同事乘大卡车去工地。 受访者供图 一周学习,一周工作,最初3年,在技术学校半工半读,聪慧的张振鲁很快成长为一名电工。 每天早晨,电工班的工人和油田工人一样,在调度室乘大卡车去工地。旭日东升,四面宽阔,一群年轻人豪情满怀,踏着“铁人”的足迹前进。多年后,张振鲁对此依然深有感触:玉门永远是清晨。 每到周末,运动场上跃动着矫健的身影,张振鲁喜欢打乒乓球,曾荣获玉门油田乒乓球冠军。 如今回忆起来,感慨里多是美好,但事实上,当时他们战斗的条件不可谓不艰苦: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地上只有骆驼草。张振鲁住过地窝子,每年沙尘暴袭来,更是让大家吃尽苦头…… 张振鲁不仅无惧挑战,而且乐在其中。他干活不惜力气,更喜欢钻研业务,1972年,他当选油田劳动模范。 也是在那里,他与上海知青段慧萍结缘,收获了爱情。 2018年,在离开37年后,张振鲁和老伴重返玉门,触目所及,是更多感慨:公园的荷花喷泉,曾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新华书店里曾留下他和孩子的身影;职工浴室,曾洗去工人们一天的疲劳;走在路上,仿佛还能听见当年老铆工大锤的咚咚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