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80|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疫情】每次都是阴性,为什么还要持续做核酸?— 2022-04-2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2 0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2-5-2 04:52 编辑

@香官愚叟  @山苗  @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 @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应检尽检
近期,全国多地疫情散发,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少地方都组织了大规模、高频次核酸检测。
每次结果都是阴性,为什么还要持续检测?现在继续高频次地做核酸检测,是否有必要?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37 收起 理由
岸上人 + 4
山苗 + 8
868584 + 3 很给力!
威海杆哥 + 8
泽雅 +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04:52 | 只看该作者
用核酸检测和病毒赛跑
数百年来,控制传染病的基本原则都没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为什么要连续做核酸?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专家赵靖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开展大规模的或者全员的核酸筛查的目的是迅速从人群当中把阳性感染者找出来,进而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
赵靖强调说,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跟病毒赛跑,用核酸检测跟病毒赛跑。如果有地方有疫情,我们去处置的时候,把这个地方看成一场战役。核酸检测就是打冲锋,这场战役的长短,规模的大小,主要看冲锋打得好不好。只有通过核酸检测把传染源找出来,后续才可以进行流调溯源、社区封控、隔离管控等等所有后面的动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04:52 | 只看该作者
高频次重复多次检测非常有必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检验实验中心主任高春芳4月17日在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频次重复多次的检测非常有必要。
核酸检测是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检测鉴定高精准有效的方法。临床病原体检测有经典的形态学染色、传统的生化反应、免疫反应(检测抗原抗体)和病原体核酸检测这四大类。核酸检测是目前疫情防控当中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04:5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为什么要高频次重复检测,高春芳介绍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来说,任何病原体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新冠也不例外,且潜伏期长短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第二,从检测技术来说,有检测窗口期的概念。病毒感染后在体内有一个增长复制过程,感染初期病毒载量太低,低于检测下限,阳性是无法发现的,这个时间段就是检测窗口期。以上感染潜伏期+检测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够检测到阳性结果,反复多次检测,可以增加阳性发现几率,及时发现阳性。
第三,由于呼吸道病原体的采样主要采用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几种形式,取样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取样差异。这种差异包括采样部位、深浅、采集的分泌物量的多少等。因此重复多次采样检测可弥补采样误差可能带来的假阴性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04:52 | 只看该作者
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
初期核酸或呈阴性
对于封控区内为何有必要连续多日进行核酸检测,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晓波近日在采访中也强调,当社区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之后,通常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能被筛查出来,但也有部分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会在初期呈现核酸阴性结果,只有等到他们体内病毒复制越来越多的时候,才能通过检测将其发现。后者如果不能被及时发现,就可能成为社区中的潜在传播者。
所以,需要通过连续多次多轮的核酸筛查,尽早动态发现阳性感染者,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04:52 | 只看该作者
实现社会层面清零
全员核酸检测是最有效的策略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4月7日发文称,当疫情出现广泛的社区层面传播后,要实现社会层面清零,全员核酸检测是最有效的策略措施。以清零为目的的核酸检测,一要快,二要全。
奥密克戎毒株的平均潜伏期为3天,确诊病例一般在首次出现症状前1-2天就开始向体外排出病毒。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与新冠感染者发生有效接触(即被感染),在当天甚至第二天进行核酸检测,基本是阴性。第三天核酸检测,才有意义。
吴尊友解释,当完成第一轮全员筛查,那些感染且已经向体外排毒的感染者,都能被筛查出来。但那些感染了病毒但还没有向身体外排毒的感染者,在第一轮筛查中会呈现核酸阴性。这些尚未排毒的感染者会继续留在社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他们将很快发展成为向体外排毒且具有传染性的感染者,将会继续在社区传播病毒。
因此,第二轮筛查必须紧接着开展,赶在其将病毒传染其它人以前,能将其筛查出来,切断传播。由于核酸检测超敏感,只要咽喉部位有病毒,一般来说都能检测阳性。如果感染者核酸检测为阴性,用棉签采样都无法采集到病毒,那么,其在24小时内通过呼吸或讲话,将病毒传染给别人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
吴尊友强调说,全员筛查必须快,而且,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筛查,必须接二连三,一轮接着一轮连续开展,就能很快实现社会层面清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5-2 05:03 | 只看该作者


  高频次重复多次检测非常有必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05:06 | 只看该作者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22-5-2 05:03
高频次重复多次检测非常有必要。

谢谢老朋友海湾大哥第一时间关注,点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蓝色海湾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5-2 06:25 | 只看该作者
     疫情期间,好好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是必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5-2 08:07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2-5-2 04:52
实现社会层面清零全员核酸检测是最有效的策略措施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4月7日发文称,当疫情 ...

读帖子长知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5-2 09:56 | 只看该作者
防控疫情需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5-2 11:19 | 只看该作者
必须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15:33 | 只看该作者
泽雅 发表于 2022-5-2 06:25
疫情期间,好好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是必要的。

谢谢老朋友泽雅长老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15: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15: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868584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15: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山苗长老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5-2 16:03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2-5-2 15:33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不客气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5-2 17:15 | 只看该作者
        核酸检测是目前疫情防控当中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手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04:19 | 只看该作者
岸上人 发表于 2022-5-2 17:15
核酸检测是目前疫情防控当中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手段。

谢谢老朋友岸上人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9 07:42 , Processed in 0.03808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