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就是哲学家。他们站在金字塔的塔尖上,让我们景仰,脖子都酸了。你想想,塔尖上多大一点地方,能站几个人?风光归风光,高处不胜寒。做一名哲人,委实不易,哲人往往是逼出来的。ffice ffice" /> 先说庄子。庄子名周,战国宋之蒙人,肚子里有学问,人也就高傲。楚戚王曾经遣两名大夫拟聘他为相,庄子发了一通议论,叫人家走了。这就是哲人的作风,饿死事小,高官做不得的。一旦做了高官,离哲人王,就远了。譬如王安石。王安石有学问,不一定比庄子小,但他做了宰相。我们可以说王安石是政治家、文学家,但绝对够不上哲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糊口,庄子做过漆园吏,无非是个小工头,干得时间还不长。那他每天都做些什么呢?“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悠闲归悠闲怪话还得说,不说怪话,不发阔论,别人怎么知道你?又如何青史留名?!“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这不仅仅是怪话,多少还有些刻薄了,即使庄子想做事,如何去做?谁又敢请他去做?!说话尖酸刻薄的人,往往朋友就少,惠施可以算庄子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也是他最大的仇敌,为什么?两人总抬杠,一部《庄子》,几乎页页都记载着直接或间接糟蹋惠子的话,对朋友尚且如此,外人就可想而知。庄子茕茕身,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不成哲人,谁成哲人?! 这是东方的哲人。与此同时,在西方也诞生了一位哲人,叫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又矮又胖,相貌丑陋,洒量惊人,据说做过石匠。但他显然不是一名好石匠,经常出没于雅典的街头或市集之内,提出问题,引发市民参与讨论,渐渐地,就有了名气。苏格拉底是斯多学派和儒学派两者的先驱,尤其是善于反讽。他的老婆很厉害,苏格拉底不务正业,一天到晚在外面闲扯,老婆心烦,推开窗户,大吼一声,将污水兜头浇了下去。老苏毕竟有涵养,也不生气,笑着说:雷霆过后,必然暴雨倾盆。然而,言多必有失,他于公元前399年被雅典人民法庭判处了死刑。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否定希腊传统神祗的存在。本来,老苏是可以躲过一劫的,只要答应从此保持沉默,不再走向街头,与人论道。但老苏是个犟脾气进了监狱就不肯再出来,谁劝都不行最终饮鸩身亡。前些年有位美国学者,写了本书,说苏格拉底为了做一名圣哲故意装疯卖傻,亵渎神灵,其目的,就是想站在被子告席上,人民法庭上了他的大当。无论如何,苏格拉底是死于非命脉。当然,怪话少不了,临死之前对他的门徒说: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出鬼没知道。听听这是一般人讲的话吗? 说来说去,逼哲人走上不归路的,就是哲人自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