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坎坷跌宕的回归路 据介绍,这7根石柱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生活、工作的挪威人约翰·威廉·诺尔曼·蒙特(Johan Wilhelm Normann Munthe)旧藏,上世纪60年代由佩特思—蒙特协会捐赠给挪威科德博物馆的前身之一西挪威装饰艺术博物馆。 1913年蒙特在北京时拍摄的照片 (图片源于科德博物馆官网) 2013年8月,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怒波先生在北欧参加活动时,由中国驻挪威前大使赵军先生引荐,与挪威的科德博物馆前馆长爱兰德(Erlend)结识,后应邀参观了科德博物馆。参观过程中,他看到了圆明园石柱的展示,当即向爱兰德馆长表达了希望圆明园石柱能够回家的愿望。经过科德博物馆基金会与董事会的反复商议,科德博物馆内部就石柱重归故园一事,达成了一致意见。 黄怒波先生决定推动这些石柱回到中国,并存放在北京大学校园里进行展览。2013年10月,爱兰德馆长带领科德博物馆基金会成员应邀访问并参观了北京大学、中坤集团和圆明园遗址公园。访问中,中坤集团、北京大学及科德博物馆三方就圆明园石柱回归及协助科德博物馆整理馆藏中国文物的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科德博物馆代表团访问北大时与时任校长王恩哥(右四)、副校长吴志攀(右二)等合影 2013年11月,北京大学相关专家及中坤集团代表访问科德博物馆,初步判断科德博物馆馆藏石柱疑似源自圆明园的石构件。2013年12月,经过多次沟通,中坤集团、北京大学及科德博物馆最终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约定将7根石柱运回中国,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中坤集团创始人黄怒波(右一)与前科德博物馆馆长爱兰德(左一)在科德博物馆签约时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