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安采风时,偶然听当地百姓说他们那里有一处土匪山寨遗址———大王寨。山寨是古时候留下的,且有相当的留存,是中原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顿时激起了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初夏的一个周末,我约上大自然房车俱乐部的资深驴友石磊一同上路了。 大王寨在武安贺进镇道沟村,距邯郸50多公里,驱车一个来小时就到。然而大王寨到底在哪个山头,路怎么走,却是个问号,看来只好请向导了。我们在道沟村找到一位退休教师白老师,他虽然年过六旬,但满面红光,身板十分硬朗,欣然为我们带路。 从村口向东望,有一个锥状山峰,峰顶能依稀看到一个小炮楼。白老师说,这个山峰三面都是峭壁,人根本爬不上去,只东侧有一条道与大王寨相通,是大王寨的天然屏障和瞭望哨,昔时土匪在此处昼夜设岗,有官兵来剿,即点火放烟报警,所以当地百姓都管此峰叫烽火台。 白老师把我们领到路口,这是一条简易的石阶路,三人开始攀登。白老师说,这路可不是土匪修的,而是人民公社时期社员为了开荒而修的,现今实行封山育林,已经很少有人上来了,所以一路上都是荆棘。经过40多分钟的攀登,我们上到了岔路口,由此向左是烽火台,向右是大王寨,我们决定先到大王寨。 去大王寨,先要走过一段天险路。原想这样一个小地方还能有什么天险,等走上去才知此言不虚。我们就像是走在一堵墙上,总共2米多宽,中间是羊肠小道,两侧是百丈深的直立的峭壁,无处可倚无处可扶,我只觉头脑发晕两腿发软,只好蹲下去慢慢地往前挪,当年土匪若在此安排一哨人马,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没想到这里还有景观,白老师指着右前方的一方石壁说,那是一个天然回音壁,我们用一般的声音说话,当真可以在远处听见清晰的回音。 走过令人心惊胆战的天险路,就到了另一座山上。蜿蜒的山腰小路上散落着许多奇特的石块,敲击这些石块,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也有石块天然形成各种形状,我无意中捡到一块酷似热带鱼,带回留作了纪念。沿着小路前行,不一会儿就看到前边有一片石屋,那就是大王寨。 寨子倚山就势,上下有多处石屋,多半因年久失修已塌顶,但有一部分保存完好。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石屋均是全石结构,不用任何灰浆木料,墙壁由石块砌成,屋顶呈馒头状,由一块块石片逐渐向中心围拢盖成。石屋的门十分低矮,屋内也狭窄昏暗不堪。白老师说,这些石屋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紧靠山根的隐蔽处有一个向阳的石洞房屋比较宽敞,三间屋子全是从山体里开凿而成,有门有窗,中间是厅,两侧各有套间,是山寨最豪华的建筑,看来是大王的办公室兼居所了,规格应该相当于水泊梁山的聚义厅,但远没有梁山好汉那般风光气派。我们想象过去的模样,大王的压寨夫人也许就存放在这个套间里。 山寨虽然简陋,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寨前有水窖,打开盖子,清亮的水映出了人脸。稍远处是石砌的厕所,和一般山里人家的别无二致。寨后有石碾子、石磨盘、石灶台,还有存放粮食蔬菜的小地窖。山后还有一个天然山洞,据说是土匪的兵器库,我们走进山洞,意外地看见洞顶上还有一个石钟乳,看来这还是个溶洞。总体感觉,这伙土匪的生活也是十分清苦的,也许是山民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才被迫上山落草的。 离开大王寨,我们又开始爬烽火台。通往烽火台的路荆棘丛生,走这段路真可谓是披荆斩棘,山圪针挂破了我的衣裤,扎透了我的旅游鞋。好在路不算长,很快便登到了台顶。站在孤零零的高峰上俯视脚下,道沟村美丽的轮廓一览无余。山风吹来,让我有一种超凡脱俗,飘然欲仙的感觉。 下得山来一看表,此行共用去了将近四个小时时间。在村头小饭馆里美美吃了顿“武安炒面”,心满意足返回。
[此帖子已被 了望者 在 2008-5-24 16:56:3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