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台的“杠子头(火烧)”
<FONT size=4> 前些年,烟台“杠子头”着实热闹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趋于冷淡了。那时我也常到不同商家购买、食用,但总觉得形状虽然相似,吃起来有些不对头,有的象个发面饼(甚至中间凸起),有的就是个面疙瘩(却标榜为老式杠子头),有的加糖以便有甜感……这些都不是真正传统的烟台“杠子头”。差别在什么地方呢?<BR> 烟台“杠子头”是火烧一类的烤烙面食品,无馅无添加料,其制作工艺和形状、口味等都很有特点,回忆起来大体如下。<BR> 首先是调面。用一半发面、一半呆面,一起揉合后,使用一根木棒,借助杠杆原理,反复压面,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左右,调好的面,柔软、不粘、不塌,生面闻起来就有种自然的香甜味。<BR> 其次是成型和烤烙。压好的面,作剂擀成圆饼,厚约2~3厘米,周边砍上花边,在一个两层的烤炉中,先放在下层炉膛,由明火烧烤一段时间,然后再放到上层的平铁锅上慢慢烘烙。<BR> 成品的两面外层酥焦而香,酥层厚度约3~4毫米;内中韧而不硬、发而不暄、咀嚼略带甜味,砍花的周边处尤其香甜;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论切、掰、咬时都不会掉渣!这在非常珍惜粮食的年代也是很重要的。<BR> 烟台“杠子头”一年四季都可以放置多日而不变质,据说夏季也能放置半月有余。可以作主食直接吃或加热吃,也可以泡菜汤吃,更可以做烩饼吃,所以特别受到外出人员和船员的欢迎,其外销数量,远远大于本埠的购买量。<BR>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烟台有代表性的店铺,还剩少数几家,如儒林街的“李家杠子头”、小舞台的“郭家杠子头”等。以后基本再没有人用“杠子压面法”来调面,所以老烟台的“杠子头”就此失传了。<BR> 历史上也有一些外地人在烟台制售“杠子头”,但形状、口感、味道乃至制作工艺都大不相同,到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有人仿制“杠子头”,形状和味道有些相似,但工艺不同,是用发面加糖,用机器和面,用烤箱或电饼铛烙烤而成,虽名“杠子头”,其实说是“砍边糖酥发面饼”更为确切,传统“杠子头”真的失传了。</FONT> 没吃过。 <P>原文由 龙王 发表: <FONT face=隶书 size=6> 加不加三聚氰胺?</FONT> </P><P><FONT size=5><STRONG><EM>一定要刷两道地沟油。</EM></STRONG></FONT></P> <FONT size=5>就象我们这里的火烧馍一样,很香,啃一个的话,腮帮子肌肉会劳损.</FONT> 什么叫呆面?是不是干面粉?我好像吃过麦子的香味很浓 <FONT color=#0968f7 size=4>1980年代的时候,吃过姐姐从文登师范捎回来的,印象中很耐吃,越啃越香甜。。。。。。</FONT> <FONT size=6> 现在用来说一些人倔强、咬牙、一根筋叫“杠子头”。</FONT> 唉,老了,牙都掉光了,不敢吃喽。 挺好吃的,适于野餐。比压缩饼干可口。 莱山区去牟平老道的路边就有一家,据说生意很好!~~~~ 原文由 马刺 发表: 杠子头硬邦邦!~~~~~~~· 原文由 龙王 发表: <FONT face=隶书 size=6> 加不加三聚氰胺?</FONT> <FONT color=#aa4b34 size=7>本来不加可以为龙王大人特制</FONT> 风版是饿了 杠子头硬邦邦!~~~~~~~· <FONT face=隶书 size=6> 加不加三聚氰胺?</FONT> 东山宾馆做的杠子头很好吃。谁吃过吗? <P>原文由 深海鱼游 发表: <FONT size=6> 现在用来说一些人倔强、咬牙、一根筋叫“杠子头”。</FONT> </P><P><FONT size=6>看来愚公不多,“杠子头”不少!</FONT></P> <P>原文由 海螺号 发表: <FONT color=#ff0033 size=5><STRONG><EM>一定要让互相吹捧蔚然成风,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EM></STRONG></FONT> </P><P> </P><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鳄鱼,鳄鱼!</FONT></STRONG></P> <P>原文由 龙王 发表: <FONT face=隶书 size=6> 愚公就是个“杠子头”!</FONT> </P><P> </P><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7>名师出高徒</FONT></STRONG></P> 呵呵呵。。。从文章写得看起来很好吃似的<br>可是没有吃过啊<br>现在哪儿有卖正宗的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