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 发表于 2009-9-1 20:09

'商"为何意?----商丘之行有感

商丘之行,让我感受到浓重的“商”文化熏陶。
在商丘我就一直在思考,商的本意究竟为何意。
玄鸟生商的典故,使玄鸟成为商丘的标志性雕塑。
商丘有一个中国古代钱币集萃的雕刻百米画道,但商字本身和钱好像没有关系。
甲骨文图片“商”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14 19:06 编辑 ]

冰岩 发表于 2009-9-1 20:13

【汉字释义】  商 拼音:shāng 

  
  ①一起讨论;交换意见:商议;商量;协商。

  ②生意;买卖:商务;商场;经商。

  ③古指行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做买卖的人,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人。~贩。~贾(ɡǔ ㄍㄨˇ)(商人)。~旅。

  ④除法运算的得数:8除以2的商是4。

  ⑤朝代名,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汤所建。

  ⑥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

  ⑦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⑧姓。参见“商姓”条。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d4239b35cbffa20290ef3912.jpg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14 19:03 编辑 ]

冰岩 发表于 2009-9-1 20:13

详细字义  商 shāng 〈动〉

  (1)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2) 同本义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4)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 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5)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商校(商度,衡量);商串(商量串通);商决(商量决定);商宜(商量如何处理);商订(商讨订正);商借(商量借用);商通(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商论(磋商讨论);商略(商讨)

  (6) 经商,贩卖货物

  商旅不行。——《易·复》

  商而无盈。——王充《论衡》

  (7) 又如:商市(买卖货物的场所)

  (8) 揣测,臆度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王充《论衡》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2 13:00 编辑 ]

峰泳 发表于 2009-9-1 20:17

我觉得应该是“商贾”的意思。应该是2楼的第2条。

冰岩 发表于 2009-9-1 20:17

【历史朝代】  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定都安阳 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商族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悠久的部落,为东夷的一支,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与《史记》的记载一致。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过渡。

  契之孙相土在位时,商的势力进一步发展,把附近的许多部落征服或纳在它的控制之下。约公元前16世纪,成汤灭夏建立了商朝。都于亳(音同“博”)。汤建立商朝后,吸取夏朝教训,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四方征伐,把疆土扩大到西部的氐羌地区,商朝统治逐渐巩固。

  据载,从成汤至盘庚,商人“不常厥邑”,曾五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发展,特别是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朝最强盛时期,武丁在商代诸王中颇负盛名。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部落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记有: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诗·商颂·殷武》也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记载,反映了商王朝在汤的统治下,已经成为强盛的国家。

  商汤和左相以后,在处理政务、稳定政局、发展生产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仲虺死后,伊尹在政坛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汤时期重要的辅佐,政坛的一位元老。

  商汤死后,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中壬继位;中壬死后,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乃商汤之长孙。据《史记· 殷本纪》记载:“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后,太甲修德遵法,诸侯归服,百姓的生活比较安宁。这个故事,反映了伊尹为贯彻商汤的治国方略、使商王朝长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这个故事流传久远,伊尹也获得了“大仁”、“大义”的美名。

  不过,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

  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不过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这四个遗址的面积都很大,均在三、四百万平方米以上。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在洛阳偃师和郑州发现了规模很大的城垣。安阳殷墟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王陵区祭祀场。从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较一致。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 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这样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祭天祀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史前时期的考古中曾一再发现这类遗存。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产生对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种。祖先崇拜又叫灵魂崇拜。它源自对先人怀念,把梦中的情景理解为先人的灵魂作祟而产生。人们祭祀祖先,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开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内容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就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结合起来,创造了天或上帝这样的至上神。从文献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这个神,1899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商代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余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并让人们识读。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无可争议,并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安阳殷墟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社会中发生的许多事情。经过几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丰富内容,为研究商代历史开拓了重要的途径。甲骨文中则有“帝”或“上帝”。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号,鼓动军士和同盟者去执行上帝的意志,奋勇讨伐。但天上的上帝与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对的。为了执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过巫与上帝沟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时,用五种祀典,对上甲以后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安阳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了上千个祭祀坑,武丁时一次使用人牲达数百人。这种情况反映了商王对祖先崇拜的重视,因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不思改变,不听忠谏,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商纣王才组织力量,仓促应战。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为武王的军队开道。帝辛看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2 13:01 编辑 ]

蓝背鲸鲨 发表于 2009-9-1 20:18

欢迎冰岩兄来到商丘专区!

冰岩 发表于 2009-9-1 20:43

http://bbs.china-ws.org/attachment.php?aid=234226&k=c26b38b76302cd56fb8751a95fa97048&t=1251808213&noupdate=yes

商的甲骨文有多种写法。
左边的几个写法好像是一个大人,一个小孩。水滴难道是漏刻计时的意思吗。
右面的猜不出来。
考究甲骨文“商”,利于搞清楚,何为商文化,何为商人,商朝文化的特点,商朝人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历史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至少目前我不太清楚,也未见到令我信服的解释。经典或字典的解释可能不一定对。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14 19:04 编辑 ]

冰岩 发表于 2009-9-1 20:47

见到玫瑰说“三商大地”,不太明白,感觉是在说商丘,查了一下“三商”的解释,如下;

三商  1、古代用漏刻计算时间,叫作商。三商也就是三刻。

  犹言三刻。古代以漏刻计时,谓之商。《诗·齐风·东方未明》"狂夫瞿瞿"唐孔颖达疏:"《尚书纬》谓刻为商。郑作《士昏礼》目录云:'日入三商为昏',举全数以言耳。"后亦以"三商"指漏刻。明杨慎《梁白纻舞歌》之一:"高张洞越吹参差﹐二八递代三商移。"清惠周惕《再用衣字韵》:"年来无梦到彤扉﹐卧听三商玉漏稀。"一说﹐商为"啇"之讹字﹐"三商"应为"三啇"。明焦竑《焦氏笔乘·三啇》:"《士昏礼》:'漏下三啇为昏。'啇,音滴,与夏﹑商之商不同。苏易简文:'三啇而眠,高舂而起。'用其语也。今人多误读。"近人朱起凤亦持此说,谓"啇"即滴之省文,"三啇"即漏三滴,见《辞通》卷二四。

  2、三商,经外穴名。《针灸集成》名排刺三针。即老商、中商、少商之合称。老商位于拇指尺侧,距指甲根0.1寸;中商位于拇指背侧正中距指甲0.1寸;少商位于拇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主治高热、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等。点刺出血。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2 13:05 编辑 ]

冰岩 发表于 2009-9-1 21:03

蓝背鲸鲨好!我最早在悠游网的网名叫鲨鱼,有缘啊。
漯河的蓝鲸,安阳的海豚,郑州的轮子,土豆不知道冰岩是谁,就熟悉鲨鱼,哈哈

海上花 发表于 2009-9-1 21:38

欢迎冰岩来到商丘专区!

商丘山风 发表于 2009-9-2 08:04

原帖由 冰岩 于 2009-9-1 20:09 发表 http://bbs.china-ws.org/images/common/back.gif
商丘之行,让我感受到浓重的“商”文化熏陶。
在商丘我就一直在思考,商的本意究竟为何意。
玄鸟生商的典故,使玄鸟成为商丘的标志性雕塑。
商丘有一个中国古代钱币集萃的雕刻百米画道,但商字本身和钱好像没有关 ...
                                 商丘的来历(之一)
                      商丘城西南三里,有一座十来丈高的土台,人们都叫它“阏伯台”,台上有一座庙,人们叫它“火神庙”。说起阏伯台和火神庙来,倒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古时候,人们都吃生食,后来由于打雷闪电和刮风等自然原因,形成天然火,把树籽和来不及逃走的野兽等物烧熟了。人们拣了吃,发现熟食比生食好吃得多,于是慢慢学会把食物放到火上烤烤吃。那时候没有现成的取火工具,人们一见打雷触电森林起火,就如获至宝,千方百计想办法保存火种。 有一次,帝喾带着他的儿子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一个地方,见这里的人们还拿着生食吃,大都身体虚弱,带有病态。帝喾十分可怜他们,问大家为什么不吃熟食,老百姓回答:“没有火”。帝喾问:“怎么不到别处去找?引来火种,别让它灭呀!”百姓对他说:“找来几回了,有时因为柴草供不上,有时因为洪水泛滥,都灭了。”帝喾四处看了看,果然有被泛滥的河水浸灭火后的灰烬。他不禁长叹一声,心里想:咋能想个办法让火不灭才好。想了一会,他语重心长地对阏伯说:“你看,眼下帮助这里的臣民引来火种,并把火管理好不让它灭,是关系着这里的臣民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你是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想让你办这件事,如何?”阏伯是个忠诚、听话的人,当即就满口答应下来。从此,阏伯就成了这里的“火正”(管理火的官),这片地方就成了帝喾给阏伯的封地,封号为“商”。 阏伯被封到这里后,终日为火事操劳,忙得饭也顾不上吃,觉也睡不好。他先带领百姓从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并想办法堆成一个土丘,把火种置于丘上,上面搭上一个遮雨的蓬子,这样,天上下雨不能把火浇灭,河水泛滥也不能把火浸灭。然后,他又亲自带领人们四处寻找柴草,由于阏伯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商”的百姓们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息。大家感激阏伯,都说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给百姓造福来了。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以当时最厚的葬礼把他葬在生前存放火种的土丘上,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从此便被称为“商丘”。时间长了,“商丘”便成了这儿的地名,直到现在。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2 13:06 编辑 ]

商丘山风 发表于 2009-9-2 08:06

商丘的来历(之二)为什么会叫做商丘呢?

商字作为地名出现,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有商、中商、大邑商、丘商的记载,而第一次将商丘两字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记载,来自春秋时期的《左传》。

商丘博物馆馆长 王良田:“因为在春秋战国以前,商丘这一块是属于高岗起伏的地方,一般居民都居住在比较高的台地上,或者叫岗地,直到现在我们都有些地方叫什么什么固堆,什么什么固堆这样一个村庄名字。我们发现的一些遗址也都在这些固堆上,现在看来就是说做为商民族,生活在商丘这一带,他们的居住点活动点主要是在这些高岗上,所以称了商丘。”

另外关于商丘名称的来历,还有这样几种说法。

一是说火正阏伯去世后所葬的高台也就是现在的火神台称为商丘,后来推而广之就成了一个地方的名称。

第二种说法是因为这个地方对应天上的商星,阏伯在丘岗之上观测商星的四季运行,后来这里就被称为商丘。

这些记载和传说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同样反映出了商丘悠久的历史。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商丘的名称也几经更改。西周时期这里是宋国的所在地,称宋城。秦朝时改为睢阳县,睢阳的称谓一直沿用到隋朝,隋朝时又改称宋城,宋代在这里设置了应天府,后来又改为南京,到了金统治时期这里又被改成了归德府。直到明朝初年,这座古老的城市才又重新恢复使用了商丘这个名字。

同期 商丘博物馆馆长 王良田:“明初的时候,置商丘县,又恢复了商丘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么叫,大概应该是做为商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大,叫商丘这个称谓时间也长,所以明代初年又改称了商丘这个名字,一直到现在。

除了商丘、睢阳等这些正式的名称之外,历史上,一些文人雅士还赋予了商丘许许多多的别称和雅号,所以商丘就有了以下这些称谓。

正名:商、商丘、宋城、睢阳、归德府、南京、应天府
别称:亳地、梁宋、梁地、豫东
雅号:东苑、梁苑、梁园、雪苑

现的一些遗址也都在这些固堆上,现在看来就是说做为商民族,生活在商丘这一带,他们的居住点活动点主要是在这些高岗上,所以称了商丘。”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14 19:07 编辑 ]

商丘山风 发表于 2009-9-2 08:14

商丘的来历(之三)
商丘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早在4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阏(e)伯,故《诗经 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阏伯便是商的始祖。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王亥便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称他们为"商人"一直沿袭至今。
商丘有三皇之首的燧皇陵,有文字鼻祖仓颉墓,有五帝之一的帝喾陵,有中华民族最早的天文台,有宋氏始祖微子墓,有葵丘会盟台,还有名声在外的商丘三杰:职森、屠东、张珂.有纪念孔老夫子的文雅台,有爱情悲剧的青陵台,有道家大师庄子墓,有风景如画的三陵台,有闻名中外的芒山汉墓群、有纪念巾帼英雄的木兰祠,有纪念大唐忠烈的张巡祠,有颜真卿手书的神品八关斋,有中原四大名刹之一的白云寺,有赵匡胤避暑的清冷台,有范仲淹读书的明朝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有明清黄河大堤“水上长城”,有天下奇观“八卦城”,有侯方域故居壮悔堂,有春秋两季祭孔的大成殿,有佛教胜地小南海,有李香君住过的翡翠搂,有古朴典雅的明清四合院,有淮海战役总前委司令部,有中原二月会议会址,有西式圣保罗医院,有洋式西班牙教堂。商丘还有众多的古木园林。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梁园遗址,有木瓜园奇观,有西陂别墅,有南园风光,有申甘林带,有风景迷人的黄河故道;这里有两千余年的梁园古木,有张飞、赵匡胤的拴马树。
商丘文化灿烂,轶闻趣事丰富多彩。这里有"相思树"的悲剧,有"月下老人"的喜剧;有"闹龙街"的幽默,有"葫芦诗"的戏谑;有"桃花扇"的传奇故事;有"高祖斩蛇"的神话传说;有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有鲜为人知的两桥趣话;有对邪恶势力的辛辣讽刺,有对善良行为的美好赞歌.可谓包罗万象,枚不胜收。商丘是中华民族的祖居地之一。帝喾高辛氏之后裔数千年来繁衍生息,已多达千余姓氏,遍布海内外。汉民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占52个;台湾10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占6个。千余个姓氏的"根"在商丘。

商丘传为上古帝王之都,约在公元前24世纪,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帝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安徽亳州)。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
秦时,本地分属砀郡与陈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为梁国,属豫州。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将梁国改为梁郡。后乳癌吧管理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时仍为梁郡。南朝宋、齐为南梁郡,属南徐州。北魏为梁郡,属南兖州。隋开皇初梁郡废,十六年(596)置宋州,大业三年(607)复置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为宋州,天宝元年(742)置睢阳郡,属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复为宋州。五代梁三年(909)升为宣武军,五代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改为归德军,五代周时仍为宣武军。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属京东西路(应天府始为京东东路路治,后为京东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诏升为南京。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更名为归德府,属南京路。元为归德府,属河南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府为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为府。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民国2年(1913)裁归德府,所属各县划归豫东道。1914年改豫东道为开封道。1932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直到1948年。
1948年11月全区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辖睢县、民权、宁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7个县及商丘市。1950年5月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1951年7月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同年8月朱集、商丘二市合并为商丘市,市治朱集。1952年1月,永城县(现在的永城市)由皖北专区划归商丘专区,同年8月撤谷熟办事处正式建谷熟县。1953年1月,裁淮阳专区,其所属淮阳、鹿邑、太康、沈丘、项城、郸城等6县划归本区。1958年12月,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1961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1965年6月,淮阳、鹿邑、太康、沈丘、项城、郸城等6县划归周口专区。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1977年10月兰考县由开封地区划归本区,1980年8月兰考重归开封地区。1997年6月撤地设市后,商丘市:辖梁园、睢阳2区,虞城、夏邑、民权、宁陵、柘城、睢县6县,代管县级市永城市。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市辖梁园、睢阳2个市辖区,商丘经济开发区(省级)、虞城、民权、宁陵、柘城、睢县、夏邑6个县,代管永城市。共有14个街道、61个镇、115个乡,4619个村委会、183个居委会。
【汤王兴商】夏朝末年,商族部落首领汤在商丘一带活动。汤以伊尹为相,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约公元前16世纪灭掉残暴无道的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葵丘会盟】春秋时期,诸侯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以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在葵丘(今民权县林七集黄河故道北岸)盟会诸侯。齐桓公、楚成王等大国诸侯均参加,并在此写下和好息战盟书,使各国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这次会盟史称“衣裳之会”。?

【梁孝王守睢阳】公元前154年,西汉发生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亲率大军攻打睢阳(今商丘),企图打通西进京都长安之路。梁孝王刘武拥兵10万,死守睢阳城3个月,给西汉王朝得以重整旗鼓的机会。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梁孝王因守睢阳有功,深得汉景帝厚爱,赐天子旌旗并与皇帝车同辇,梁孝王所在的梁国也成为汉王朝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睢阳之战】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757年正月,叛将安禄山部下尹子奇率10万大军攻打睢阳(今商丘)。睢阳守军5000余人依靠睢阳坚固的城池,与敌激战数百次,坚持了半年之久。最后,弹尽粮绝,捕雀捉鼠为食,人亦相食,却无一人投降。城破,张巡、许远皆被残杀。?
【赵构登基】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康王赵构在金兵的威逼下,逃至陪都南京(今商丘睢阳区古城南),在南门外举行登基大典,继皇帝位。?
    【李自成两次攻打归德府城】明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率农民军暴动。在荥阳聚会,决定兵分五路,进攻官军,李自成等担任东攻任务。三月,他和张献忠率兵数万攻打归德府,归德府守卫军凭借城墙固守,在城四周架起火炮,轰击农民军,农民军久攻不下,伤亡甚重,遂撤离。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张献忠在入陕西途中,攻破归德府城,杀死官兵3000余人,取得胜利。?
【黄河在商丘北徙】明嘉靖十六年(1537)夏,黄河水在今商丘市梁园区李口乡南岸决口,河水泛滥,灌归德府城,直至十九年冬城内始干。其后河水漫流,归德府一带灾害连年。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水向北迁徙,以后商丘一带才少有黄河水灾。?
   
【淮海战役商永战斗】1948年11月30日,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战斗最为激烈。国民党军的3个兵团和地方党政机关共30万人沿徐永公路向永城、商丘方向撤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永城市陈官庄一带截击敌军,与之激战四昼夜,全歼国民党军26万余人,活捉“剿共”副司令杜聿明,击毙第三兵团司令邱清泉等人,淮海战役就此结束。
?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 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建于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商丘古城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城墙周长 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木兰祠】

该景区位于虞城县营廓镇大周庄村,距虞城县城35公里,距京九铁路木兰站2.5公里。
该景区兴建最早的景点花木兰祠,始建于唐于唐代,后金太和年间(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城镇酒都监乌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献殿各3间,并塑木兰木兰祠像。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2500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该祠僧人坚科、坚让等,再次募资修祠、立碑、至20世纪四十年代,木兰祠占地万余平方米,各类建筑120余间,另有祠地400亩,住持僧10余人。祠围墙内外,植有柏树、槐树。大门过道两侧,各有一泥塑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像,献殿内塑有木兰戎装像,后楼塑有木兰全家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府、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60余通香火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周边的官府带领乡民前来致祭,后发飞展成连续五日的香火古会,每日接待客人10多万人。可惜,这座恢宏壮观的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存有元代、清代祠碑两通,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迹和历代修祠情况。

【芒砀山】

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豫东边陲一座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它西依京九,东傍京沪,北枕陇海。有欧亚大芒砀山陆桥之称的连霍高速公路纵贯其间。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
文物旅游区占地十二平方公里,内括四大景区,三十个旅游景点,是中原“一线五点”旅游开发的重点。


【孔子还乡祠】

史籍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西周初年,微子启封于宋。死后,其弟微仲继位。微仲死后,子宋公稽立。宋公稽死后,子丁公申立。丁公申死后,子泯(min)公共立。泯公共死后,弟炀公熙立。泯公共次子鲋祀杀炀公,欲立太子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鲋祀自立为厉公。弗父何则为宋国上卿,受采邑于栗(即现在的商丘市夏邑县)。 弗父何在栗定居后,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王考父生孔父嘉。
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它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年)被太宰华督所杀。又三十年,宋国又爆发了一次内乱。孔父嘉之曾孙孔防叔避乱奔鲁。防叔生伯夏。孔子还乡祠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 因为夏邑是孔子的祖籍,孔子的先祖弗父何及以下六代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皋易均葬于此。 自1994年始,国际性的孔子祖籍文化学术研讨会已在夏邑召开三次,并成立了孔子祖籍文化学会。 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有孔子的祖坟。孔子常回来祭祖省墓。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在此大兴土木,建起了还乡祠。
据考,还乡祠始建于唐初,多次被毁。其形制仿文庙,坐北向南。曾有一壁、四门、一坛、两庑、两殿、一厅和碑林。宋真宗时,孔子四十五代孙孔良铺、孔彦辅由由曲阜来此定居,对还乡祠修复扩建。金代,又立杏坛碑于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四代祠(崇圣祠)。 还乡祠由于年久失修,逐渐毁坏。现政府正按旧制逐步修复。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位于夏邑县城东北17公里八里庄村,为纪念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1944年9有11日壮烈殉国于此所建。1982年始建,1985年10月15日落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震及省、地、县部分领导人参加了落成典礼。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馆内松柏青翠,迎门是一座醒目的卧碑,正面刻“鼓雪枫将军壮烈殉国处”,碑阴刻有彭雪枫生平事迹。中央坐落彭雪枫将军半身塑像,底座正面镌刻有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彭雪枫将军”5个大字。另有“彭雪枫同志事迹展览堂”、“新四军第四师指挥部旧址”及“彭将军遗体停放处“等建筑。展览室陈列有彭雪枫将军一生战斗经历介绍和240幅画片,并有毛泽东、朱德、彭雪怀、陈毅、贺龙、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馆内文物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14 19:05 编辑 ]

商丘山风 发表于 2009-9-2 08:16

商丘自2006年起每二年举办一次国际华商文化节,

商丘被称为“三商之源”,三商指:商人,商业,商文化
商丘是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14 19:08 编辑 ]

毛大侠 发表于 2009-9-2 12:21


   
    冰岩版主不愧为大学教授!学问之深之广令人叹为观止!佩服佩服!!!

    经考证正如冰岩所说,“商 ”字确实与钱没有关系,商字的本意是祭祀,因祭祀而形成集会后延伸为商业、经商等等都是延伸意。甲骨文中右面所书,是象形字,意为祭祀平台,上有祭祀者站立,在远古,祭祀在人们生活中当时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欢迎冰岩有时间再次光临商丘游玩,也感谢豫香玫瑰所做精彩介绍回帖。(只是两位字体小点,我帮着编辑大了些。)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14 19:08 编辑 ]

冰岩 发表于 2009-9-3 01:42

谢谢毛大侠对我的赞誉,我惭愧的很。首先向大家道歉,刚发现我上传的“商”甲骨图片有问题,所谓图片左面的商,原来是“育”的甲骨文,所以是2个人(大人和小孩,水滴表示奶水)。下面这个图片不易产生误解。我用白纸把“育”甲骨文给遮盖掉再拍摄。就完全是“商”的甲骨文了。

数字1,2,3,4,5,6是不同时期的甲骨文,6是周甲骨,1是最早期的甲骨文。
“商”的上部是个“立”,“立”在甲骨文里表示站立在地上的人。立的下部,或商的下部是甲骨文“内”的写法,因大部分的“商”甲骨文没有“口”,有口的是“冏”的甲骨文写法,冏字在商代应该是内字里面加口,“冏”是鸟飞或明亮的意思。鸟加人,让人联想到玄鸟生商的典故。

[ 本帖最后由 毛大侠 于 2009-9-14 19:12 编辑 ]

冰岩 发表于 2009-9-3 02:00

“立”的甲骨文图片


“内”和“冏”(古文是“内”里面加“口”)的甲骨文图片


冏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5beeba0feba8c6feab6457c3.jpg
  冏jiǒng明亮、光明。:~ ~(又写作"炯炯")秋月明。

  
  (象形。本作“囧”。象窗口通明。本义:光明)

  同本义 。如:冏冏(光明的样子);冏彻(明亮而通彻);冏寺(即太仆寺。古代官署名。掌舆马及马政);冏牧(冏卿。太仆寺卿)

  鸟飞的样子 [(bird) flying]。如:冏然(鸟飞的样子)

  现代多不常用,常见于文言文中。

[ 本帖最后由 冰岩 于 2009-9-3 03:09 编辑 ]

冰岩 发表于 2009-9-3 04:33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商”字。
“商”和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我们把玄鸟的后裔叫商,鸟是商人的图腾,因为鸟是动物中的语言大师,象征着商人(准确的说应该叫“商地之人”)的语言天赋不同于其他族人。由这些能言善辩的族人统治并当权的朝代就叫商朝。
一句话,商是和鸟,而不是和商业有关的字。这是从字源上理解。商业是后来的演化和借用。
我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指出我推理的的不严密之处。我真是半信半疑。

商丘山风 发表于 2009-9-3 20:59

真的很佩服你冰岩,说真的,虽然我身为商丘人倒没有深入考究过你提到的问题,对于商丘这座城市的来历,只是略知一二,很是肤浅,我个人认为,你的推理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希望有机会你再次来商丘,到时候我陪你一起仔细的考证“商丘”。

水中飞龙 发表于 2009-9-3 23:45

原帖由 冰岩 于 2009-9-3 04:33 发表 http://bbs.china-ws.org/images/common/back.gif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商”字。
“商”和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我们把玄鸟的后裔叫商,鸟是商人的图腾,因为鸟是动物中的语言大师,象征着商人(准确的说应该叫“商地之人”)的语言天赋不同于其他族人。由这些能言善辩 ...

把商族的商和商业的商联系起来,源自商族王亥从事了经商的活动,带领族人从事了以物易物的行为。后来人们就把这种从事贸易之人称为商人,来自商族或商地之人。商字才有了今天的商业贸易的含义!也就是说:商业贸易的含义是来自古代商族人从事贸易的行为。
后来,商族从夏桀手里夺权,建立了新王朝,也就是中国第二朝,商朝。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商"为何意?----商丘之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