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 发表于 2010-11-23 21:33

各国酒文化

各国酒文化

中评社北京8月16日电/“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人很快成为朋友,那就是喝酒
。”听到英国著名音乐经纪人西蒙?纳贝尔发出这番感叹时,《环球时报》记者有一点意
外———一个“老外”竟如此明白中国“人情世故”里的门道。纳贝尔曾将英国摇滚乐
队“威猛”引入中国,他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说,第一次到北京,他不知道该
跟哪个部门讨论演出问题,于是就给每个部门打电话,约官员吃饭。最后他联系到了一
位分管煤炭的部长助理,两人把酒寒暄后,这位“不对口”的官员把他介绍给相关部门
负责人,终于促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西方乐队来华演出。纳贝尔说:“在中国,酒是
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从北到南,从商场到官场
的“酒桌社交”,甚至明白了汉语语境下“关系”一词的含义。但他们除了依旧不能适
应中国的酒桌文化外,还认为这背后隐藏着制度、体制问题。英国《金融时报》形容说
,在中国,“关系”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奥秘,维护这个迷宫需
要昂贵的成本,而酒是其中一项。

  中国人一年“喝掉”300亿公斤粮食

  《环球时报》记者居住的日本小城伊丹是中国广东某市的友好城市,双方人员往来
密切。市长藤原提起中国的酒桌文化是又赞叹,又苦恼,“中国真是文明古国,喝酒居
然有那么多名堂。”第一次访华,藤原出发前特意把中国的祝酒辞研究了一遍,不料在
酒桌上却一句话也没用上。中方没说任何祝酒辞,只是客气地端上一个大盘子,上面有
几十个小酒盅,里面的酒五颜六色。主人解释说,这叫“航空母舰”,每个酒盅里都是
当地一种名酒———“请随意”。这位日本市长盛情难却,结果没喝到一半就壮烈退场
了。第二次访华,他又接到一大杯啤酒,里面扣着一个小酒盅。主人把小酒盅拿开,啤
酒里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液体球———原来小酒盅里扣的是白酒,主人说,这叫“潜水
艇”———“请随意”。藤原一饮而尽,然后便人事不知。藤原说,他一直无法适应中
国人的劝酒方式,因此一到中国赴宴就两股战战。

  擅长豪饮的俄罗斯人也不习惯中国人的敬酒方式。曾在中国工作的俄专家康斯坦丁
对中国人行酒令时“罚酒”的做法很不理解,“酒应该奖励赢的人,怎么反倒让输的人
喝呢?”他还说,俄罗斯人的祝酒辞言简意赅,如果是军人,只大吼三声“乌拉(万岁
)”便一饮而尽,可中国人却喜欢长篇大论,喝酒时的讲究也多。康斯坦丁说,俄语中
有一个习惯说法———“中国仪式”,就是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另一
位莫斯科的新闻工作者玛利亚则对记者抱怨说,她本来滴酒不沾,但中国朋友一听说她
来自俄罗斯,就会来劝酒,而且不相信她不喝酒,结果总是很尴尬。一位美国人近日在
“企业社会责任”网站上撰文说,他几年前在青岛学习时搞懂了三件事:一是很难让中
国人相信你不喝酒;二是更难做到让青岛人相信不喝青岛啤酒并非怠慢这座城市;三是
啤酒不被看成酒精饮料。他说,每个外国人一到中国就学会了干杯,但还是不明白,为
什么在中国做生意,喝酒是必需的。

  上个月,中国两名官员在酒桌上倒下,其中一人死亡,另外一人昏迷,引起了国外
媒体的注意。《华尔街日报》称,在中国的公款酒席上,鱼翅、鲍鱼、海参等价格不菲
的佳肴是菜单上的主角,人们拿着酒力强劲的中国白酒敬完一轮又一轮,晚上的活动可
能会以去卡拉OK厅或按摩院告终。报道称,中国人每年要“喝掉”300亿公斤粮食,用在
公款吃喝的费用每年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称,毛泽东曾说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现在中国官场派对上,白酒四处流动。

西方人学着用喝酒与中国人“搞关系”

  韩国《朝鲜日报》认为,中国官宴、私宴上“逢酒必醉”,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喝酒
关系到礼节、面子和人际关系。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很多人只要办事,
先想到有没有关系,而只要求人,几乎必以请客喝酒开场。以至于不少西方国家向将要
前往中国公干的本国人提出忠告,要懂得用吃喝维持人际关系。

  英国政论性杂志《TABLET》题为“建立‘关系’的秘诀”的文章说,如果你想与中
国人做生意,低估“关系”将会带来风险,几乎所有中国商人都把“关系”视作重要资
产。文章列举了10个建立“关系”的秘诀,其中有3项与喝酒有关。包括参加宴会敬酒时
一定要学会说“干杯”;要努力寻求在酒桌上达成理解和共识;喝白酒时切记:中国人
欣赏你的“开放性”。

  在法国,工商经贸专业杂志常会出版一些商务指南,提醒商务人员注重礼貌礼节。
经济杂志《扩展》编印的《商务行为指南》介绍说,在商务宴请中,敬酒应该在用餐正
式结束时进行,喝酒时嘴里不能有食物,喝完后要抹嘴唇,酒杯里应当剩一口酒,不能
见底,此外,不要强行向他人敬酒。但《指南》也特意说明:在中国例外,中国人喜欢
敬酒,法国的商务人员应该了解这一点。

  “中国有个词汇,叫关系。大到开办公司,谋取职位,小到孩子入托上学,都要有
关系,”英国《金融时报》这样写道,“那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
奥秘。维护‘关系’这个迷宫,需要昂贵的成本,烟酒就是其中的一项。”美国《波士
顿环球报》说,作为一位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如果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必须有“关系”,
“这种相互影响在中国很重要。”但对于一些西方人认定,“中国的关系等同于腐败”
以及“酒桌下暗藏幕后交易”的说法,该报称,专家并不认为搞关系不道德,在中国,
“关系”并不意味着在达成交易后就可以任意妄为,它只表示,商业伙伴需要发展比西
方标准更深厚、密切的往来联系。

多国严控酒桌社交成本

  一位美国商人曾在中国媒体撰文说,对于想在中国开拓业务的外国公司来说,美欧
公司不如日韩企业具有优势,“因为韩国和日本的生意习俗跟中国的饮酒标准有相似性
:他们也喜欢把自己喝得晕头转向,以向中国同行表明他们的真诚和勇气。”

  日本和中国一样,自古以来就把喝酒当作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即便是
日本最普通的职员,每周也至少有一两次酒局。而且在日本,拒绝饭局邀请的风险更大
,可能有被排挤、甚至丢饭碗的危险。但日本人在酒桌上绝不劝酒,大家心照不宣,自
我控制,而且原则上都是自掏腰包。大多数日本员工的每月工资,都会预留固定比例作
为应酬用款,高级管理层的比例更高。也许正因为如此,日本酒局虽多,却很少衍生出
挥霍公款、腐败等问题。

  在韩国,人们正试图抛弃喝酒陋习。韩国媒体去年说,该国一半以上的上班族,无
论男女,“一喝酒就暴饮”,每年有20万亿韩元浪费在饮酒上。一位在韩国工作多年的
中国人告诉记者,韩国人喝酒的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他们喜欢晚上请人吃饭,吃饭
时一般都喝“炸弹酒”,喝到很晚后还要再换地方喝啤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
始在中午请人吃饭,尤其是正式的商务宴请,一般只喝一点红酒或一杯啤酒。现在韩国
一些公交车内的显着位置上还贴有“拒绝喝酒并不失礼”的公益广告。在朝鲜,2005年
初曾刊发居民教养材料《根除侵蚀社会主义的“酒风”》,批评人情往来以送酒为美的
现象以及不分场合时间动辄大摆酒宴的现象。2007年,朝鲜还出现过针对军队士兵的演
讲材料《军队沉迷酒风则社会主义就会灭亡》,里面提到,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
饮酒成风,而军人泡在酒里就无法保卫社会主义,因此助长“酒风”是叛逆国家的行为


西方国家对公务宴请中饮酒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托比尔斯是英国在野党保守党的铁杆
党员,常要参加英国政坛的各类酒会。他告诉记者,尽管英国人很爱喝,但想在公务场
合“喝个够”的机会却几乎没有。如果是政府部门或政党组织的酒会,每位登记参加活
动的人只能分到一杯酒,因为主办方对财政开支严格把关。托比尔斯还经常往返中英两
地,他说,多数英国朋友在听了他对中国酒桌文化的介绍后,都为这种铺张浪费感到可
惜。一些朋友认为,如果是个人行为就是道德问题,但要是政府行为就涉及法律了。不
过托比尔斯常告诉他的朋友们:“想让中国人把五千年的酒文化一下子来个大改变,就
像英国人把女王赶下台一样,不那么容易。”

  在“啤酒之国”德国,布伦瑞克市的官员丹尼尔向记者介绍说,德国政府部门和企
业有非常繁杂、严格的报销程序,首先要在请客前填写一份“请客计划”,详细列出宴
请地点、菜品、酒品标准以及请客目的,经批准后才能实施;吃完饭要在发票上标明每
道菜和酒的价格,还要汇报请客效果如何。丹尼尔说,德国公务宴请中酒的标准一般是
每人一杯,不超过2欧元。如果违反规定,除了议会的专门委员会可以提出质疑,各联邦
州的腐败案件处理中心还可协同联邦审计署专案小组对其进行调查。

中国该培养公私分明的酒文化

  “酒桌社交在中国地位如此特殊,是因为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把公、私观念分得
很清。”法国历史学教授伏维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
欣赏,也会相约吃饭,但吃饭只是办事后派生出的私人交往成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
办事的工具,私交也可能成为办事的基础。另一位巴黎大学的教授则认为,中国的酒桌
文化与中国人官本位及权威崇拜的思想有关,在劝酒、敬酒习俗的背后,可能是公权私
有以及人身依附的问题。

冰岩 发表于 2010-11-23 21:34

转帖:老外看中国:不停劝酒太失礼 难以接受的酒文化

曾经有个老师问我:“你们家里有XO吗?”我告诉他,我们偶尔会有那种烈性酒。他说:“它们的价钱很贵,对吧?每瓶大约得1000块吧。你们一晚上就能把一瓶XO喝完,是吗?”我努力向他说明,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烈性酒的价格千差万别。有些烈性酒确实价格不菲,但我从来不买那些酒,我不可能把那么多钱花在一瓶酒上。其次,不管什么时候,你绝对不可能一晚上就把一整瓶酒喝得一干二净(除非当时有很多人)。在中国的电视剧里,人们会把一些国外生产的价格高、度数也高的烈性酒倒在大大的酒杯中,然后立刻“倒”下去,而不是喝下去。我们很难理解这种情况。在西方,很少看到有人那样厉害地喝烈性酒。相反,我们只在自己的杯中倒上一点儿酒,然后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抿,而且通常是在晚饭后。你不可能每天都喝烈性酒。一般只在家里来客人时或是在其他一些特殊的场合,你才可能拿出烈性酒。也就是说,一瓶XO是可以喝很长时间的。

  但是,不管你喜欢西方的烈性酒,还是中国的白酒,我认为这里的饮酒习惯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区别。好多人都曾对我说,当他们和中国人一块儿出去吃饭时,尤其是某个场合与生意多少有些关系时,中国人,往往是男人,免不了要喝好多酒。他们不光自己喝中国的白酒,还频频劝酒,让客人也不能少喝。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要是别人给你倒酒的话,你就不得不喝下去。主人通常会提议干杯,而作为客人,你实在是无法拒绝。我本人倒没有碰到过这种事,可能是因为我是个女人吧。我也说不清其中的缘由。但是,那些西方男士对我说,当他们感到自己确实喝不下去,而对方却不停地劝酒时,他们觉得这样做太有失礼节了。他们说,不管自己怎样努力,他们无法拒绝对方的好意,他们感到自己是在被迫喝酒。我曾经听到过很多这方面的故事,既有中国人讲的,也有西方人讲的。他们都在说自己由于迫不得已而喝了太多的烈性酒,结果他们感到很难受,甚至都快吐出来了,可主人还在不停地劝酒。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请客人出来吃饭,你不就是为了招待好对方,让他或她感到很愉快吗?难道你不是为了大家在一起好好地开心一下吗?

  我自己不能喝酒。要是友人非得劝我喝的话,我会拒绝他的好意。不管他们如何恳求我或是逼迫我喝下去,我都是不会喝的,不仅是因为我不喜欢喝,而是因为我的身体无法接受酒,即使喝了也会马上吐出来。而这与不够礼貌或是不尊重他人没有丝毫关系。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决定他们想吃什么或是想喝什么。我听说,在这里,不停地劝某个人多吃或多喝是人们公认的礼貌举止。但是,在我们那个国家,情况恰恰相反。你当然可以劝客人两次,有时甚至第三次。但是,倘若客人不想吃或不想喝了,那么你接着劝他们恐怕就显得不合适了。

  我丈夫在来这儿之前,认识一位在中国居住而且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了好多年的西方人。当我丈夫问他觉得这里的一切怎样时,他说自己对大多数事情都很喜欢,就是有一点他真受不了。他说,每次他们出去参加商务宴会,每个人都喝好多烈性酒,他们希望他也一块儿喝。他对此非常讨厌。尽管西方国家的习俗各有千秋,但总体来说,大部分人在参加商务宴会时都很谨慎,尽量不喝得过多。西方人觉得在那种场合喝醉了是不太合适的,你有可能给自己的商业伙伴留下一个坏的印象。倘若有人劝你喝酒的话,你就可以说自己不想喝,自然就没人会硬劝你喝了。我们大家都有不同的习惯,有些人不喜欢喝酒,有些人会过敏,有些人因其他一些身体问题不能喝酒。

冰岩 发表于 2010-11-23 21:34

转帖:为什么中国的劝酒文化那么可怕?http://iask.sina.com.cn/b/2281645.html

品美酒是享受,愿意喝就多喝一点,不能喝就少喝一点。
可是,我国大部地区东北西北中部等地区包括文化发达的东部地区(南方我不了解),尤其是中部地区,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喝酒却非常让人讨厌。明明朋友在一起喝酒是快乐的,可是在这里已经变成了把别人喝趴下,叫别人喝的出丑才是令人愉快的。往往几个人喝酒,如今已经文明了,不吆五喝六了,但是频频激将对方喝酒,喝完了白酒,喝红酒,还不过瘾,再要一箱啤酒,最后每个人带着紫猪肝的脸色、喷着恶臭、挺着肚子、高声喧哗、东倒西歪、相互拉拉扯扯地离开酒店,如果酒店厕所满员,还要出现尴尬的场面。

红酒,在法国代表着文化、浪漫、爱情,要有一定的氛围,用高脚杯慢慢品味,可是在我国,我见过的是3-4个人,要一、二瓶干红,用玻璃杯满上,各自承包,往死里灌,谁喝不完就要受谴责,太可怕了,什么文明的东西到了我国就被诠释成了中国的特色。
劝酒的客套太多了,不由得你不喝。真是太可怕了。
酒席桌上,喝多了的人,又拉又扯,语无伦次地同一句话来来回回地说,无非是想说明你我感情深,你我都会为对方赴汤蹈火,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几乎连老婆都要搭上了。
这样多累呀?!!
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百害无一利。劳民又伤财伤身。
或者为了生意应酬,难道做生意就一定要这样往死里喝才能表示你的诚意吗?

那么好面子,就是好虚荣,是虚伪的,这就是说,我们国人都很虚伪。

冰岩 发表于 2010-11-23 21:49

本帖最后由 冰岩 于 2010-11-23 23:17 编辑

记得有次鱼王说,不敢来河南,河南喝酒太厉害。其实在冬泳圈里劝酒还是挺文明的,很少有逼酒的,因为都是AA制,哈哈。AA制喝酒一般酒风都很好。我所见的逼酒比较厉害的人,大多是公家酒或别人的酒,反正很少自己出钱请别人喝酒。逼酒从本质上说是把酒当成了伤害他人的武器,情谊是幌子而已,他敢逼他父母、老婆和孩子喝酒吗?所以说,从酒风看人品。逼酒的人一般都有暴力倾向。南方人很少逼酒。

海底森林 发表于 2010-11-24 12:32


我曾发过的:废除不利于健康的饮酒习俗

不要因为喝酒的问题阻挡了冬泳朋友来访的脚步   

----河南冬泳人的倡议            

       我们中国关于酒的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先不谈别的,只谈我们河南人在招待客人时,关于敬酒、碰酒的桌上礼节问题.
       在我们鹿邑,每当我们宴请客人喝酒时,开席就有入场酒,每人不能少于3杯,然后从尊贵的客人开始喝起,每人先喝“3、6、9”(也就是指3杯、6杯、9杯)也可以一次性喝18杯(3+6+9),完成“3、6、9”以后,(还有每次递增6杯的习俗,就是喝了18再喝24)在接下来就是从客人开始打通关,这个打通关都要和同席客人喝不少于6杯的酒,等等.......还有好多礼节。比如,宴席上了一道很普通的菜--鱼,就是这道菜,足足可以让每个客人喝上不少于12杯的酒,名之为鱼头酒、鱼尾酒...... 以上是我们这里宴客的一部分礼节,还有很多,我不再一一介绍了。
       之所以我不厌其烦的介绍我们这里喝酒的礼节,是因为我这种古老的待客方式,已经影响我们河南人的形象问题,也堵住朋友的来访之路。就在这次第三届版主会上,有许多冬泳的朋友都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这个问题,阻挡了许多客人的来访,即使来了第一次,也不敢来第二次。再者,酒喝多了也伤害身体,影响健康。
      
      鉴于以上几点,我提议,咱们河南冬泳人按咱们的冬泳网的喝酒方式招待朋友(就是大家量力而行,一杯酒随意喝),与时俱进,废除不利于健康的饮酒方式,提倡健康文明的饮酒文化!   

      欢迎更多尊贵的冬泳朋友来我们河南做客!
       我们以更加热情的方式欢迎您的到来!
原文网址:http://bbs.china-ws.org/viewthread.php?tid=161519&highlight=

冰岩 发表于 2010-11-24 22:46

本帖最后由 冰岩 于 2010-11-24 22:49 编辑

海底森林说的挺好,农村与城市又有一些区别,劝酒文化主要由北方人展现,北方人比较热情,希望通过劝酒来表达热情,这种热情有易于期望中的未来的相互协作,劝酒人中有一部分变成了逼酒者。劝酒是中国式的礼节,逼酒就变成了暴力,逼酒的文化形式就是3、6、9或楼上楼等专用词汇。我们新乡市周边越落后的县越逼酒,越逼酒越落后,恶性循环。谁愿意和逼酒之人做在一起啊,只能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他。而逼酒之人在心理上往往以成为恶人而自豪。逼酒的女人比男人更可怕。

淇之游 发表于 2010-11-27 07:09

:victory:

海豚大侠 发表于 2010-11-27 13:44

太厉害啦

南溪山 发表于 2010-12-3 22:57

太厉害啦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各国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