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 发表于 2007-7-24 14:47

历史上的今天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421ae6 size=3><STRONG><FONT size=6>拉丁美洲民族英雄玻利瓦尔诞辰</FONT>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STRONG><BR><FONT color=#421ae6></FONT></STRONG></DIV><P><STRONG><FONT color=#421ae6></FONT></STRONG></P><STRONG><FONT color=#421ae6>  <FONT size=6>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是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袖之一。他领导了1810—1830年期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建立了联合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及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是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 <BR><BR>  玻利瓦尔1783年7月24日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城一个富有的克里奥尔(西班牙后裔)地主兼工商业者家庭。他生活的时代,正是西班牙封建专制腐朽衰落、美洲殖民地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玻利瓦尔3岁丧父,9岁丧母。在亲属的抚养下,他在加拉加斯度过少年时代,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家庭教师西蒙·罗德里格斯的影响下,他读了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狄德罗、伏尔泰和欧洲其他进步学者的大量著作,学习了欧洲和西班牙的历史,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和法国大革命的情况。 <BR><BR>  玻利瓦尔在1799—1803年之间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在欧洲,玻利瓦尔遇到了他的老师罗德里格斯。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并对他说:“已经到了把西班牙人赶出美洲的时候了,你应该去完成这件事。”玻利瓦尔当即向老师表示:“我准备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这个事业。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在我没有打碎西班牙束缚着我的祖国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要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也不会安静。”这些誓言成玻利瓦尔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从此以后,他返回祖国,投身于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洪流。 </FONT></FONT></STRONG></TD></TR></TBODY></TABLE><BR><BR><br><br>[此帖子已被 天空 在 2007-7-30 10:34:44 编辑过]

熊掌 发表于 2007-7-24 15:20

刚了解.谢谢.

天空 发表于 2007-7-27 09:1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5233cc size=6><STRONG>毛泽东、张闻天强调红军改编原则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5233cc><BR><STRONG><FONT size=6></FONT></STRONG></FONT></DIV><P><FONT color=#5233cc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5233cc size=6><STRONG>  1937年7月27日,毛泽东、张闻天代表中共中央就红军改编的方针问题发表指示指出:中央决定红军与苏区必须全权由我们包办,决不让步,但红军统率机关的名义可暂时让步;人选不能让步,国民党不准插入一个人。28日,再次重申红军改编的原则。规定8月15日前编好,20日出动抗日。3个师以上必须设立总指挥部,朱德为正、彭德怀为副,并设政治部,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以便指挥作战。3个师4.5万人,另地方1万人,保安队司令高岗,副司令萧劲光。主力出动后,集中作战不得分割。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7-27 09:07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农业部推广“土地大翻身经验”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2b2bd5><BR><STRONG><FONT size=6></FONT></STRONG></FONT></DIV><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STRONG></FONT></P><STRONG><FONT color=#2b2bd5 size=6>  1958年7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农业部在河南长葛县召开全国深耕农具和改良土壤现场会议。5月间,长葛县负责同志曾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土地大翻身,争取亩产八百斤》的发言,说土地经过深翻,可以增产百分之几十至一倍、几倍。8月29日,中央发出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此后,各地农村都调动了大批劳动力,掀起了所谓“让土地来个大翻身”的浪潮。</FONT> </STRONG></TD></TR></TBODY></TABLE><br><br>[此帖子已被 天空 在 2007-7-30 10:36:34 编辑过]

天空 发表于 2007-7-27 09:1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421ae6 size=6><STRONG>中共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421ae6><BR><FONT size=6><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421ae6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421ae6 size=6><STRONG>  1948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的《击破敌人假和平运动的阴谋》的指示。指示指出,在我人民解放战争日益胜利面前,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则有不少的派别及个人,已在美帝国主义当权派的策动和鼓励下,进行一种假和平运动,企图利用国民党区域的一部分人民中尚存在的对于和平的幻想,准备在蒋介石军队更加失败&nbsp;、国民党局势更加危急的时机发动政变,表面上牺牲蒋介石,宣布停战议和,实际上是为整个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取得喘息时间,以便休整兵力,卷土重来,消灭人民力量。在这一活动当中,许多地方军阀政客,以李宗仁为首,企图取蒋介石而代之。一部分中间派右翼分子,亦企图倒蒋取得权位。此外,确有一部分中间派右翼分子,亦企图倒蒋取得权位。此外,确有一部分人民天真地认为在倒蒋之后会有和平。至于蒋介石及其死党则尽力挣扎,非至万不得已,不肯轻易下台。指示指出,必须注意这一局势的发展,必须具有说服性地而不是笼统地武断地分析&nbsp;这一阴谋的企图及其具有的危险性,以打破他们(指人民、民主党派及民主分子)&nbsp;对于倒蒋和平的幻想。同时,又要区别反动统治内部的倒蒋和平阴谋与人民群众及民主分子中的和平要求两者之间的不同性质。对于这一策略方针能有清楚的认识,&nbsp;并坚定而又灵活地执行下去,将有可能配合解放战争的胜利,击破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br><br>[此帖子已被 天空 在 2007-7-30 10:37:13 编辑过]

天空 发表于 2007-7-27 09:1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5233cc size=6><STRONG>中央军委授予朱伯儒“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称号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STRONG><BR><FONT color=#5233cc size=6></FONT></STRONG></DIV><P><STRONG><FONT color=#5233cc size=6></FONT></STRONG></P><STRONG><FONT color=#5233cc size=6>  1983年7月27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朱伯儒“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荣誉称号。28日,命名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九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题词,号召全国军民向朱伯儒学习。叶剑英的题词是:“人民公仆、模范党员”。邓小平的题词是:“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先念的题词是:“像朱伯儒同志那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团结一心,建设四化。”陈云的题词是:“向朱伯儒同志学习,为争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而努力。”彭真的题词是:“学习朱伯儒同志热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邓颖超的题词是:“学习朱伯儒高尚的共产党员品质”。徐向前的题词是:“学习朱伯儒同志,做雷锋式的共产主义战士。”聂荣臻的题词是:“向朱伯儒同志学习”。杨尚昆的题词是:“学习朱伯儒同志,做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践者。”</FONT></STRONG> </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7-30 10:19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BR><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STRONG></FONT></DIV><P><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  据新华社1972年7月30日报道,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早期墓葬在湖南长沙市郊的马王堆出土。在这座古墓葬里,尸体、官椁及大批的随葬物,都保存得比较完整,是我国考古发掘工作中一项极为罕见的重要发现。这对研究西汉初期的历史、文化、手工业生产、工农业生产以及医药、防腐等方面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BR><BR>  尸体出土时,全身裹着20层丝绸衣服,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溶液里。出土后,经医生的解剖检验,证明女尸不但外形完整,而且内脏器官也是完整的。尸体的皮下结缔组织还有弹性。股部动脉的颜色,几乎跟刚死去的尸体一样。给她注射防腐剂时,皮、肉、血管等软组织,随着药水所到而鼓起,然后通过微血管扩散。估计女尸死亡年龄在50岁左右。食道和胃里还保存着几颗甜瓜子。从各方面的病理查明,死者生前患有多种疾病,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似乎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BR><BR>  马王堆中的女尸为什么经历2000多年而不腐烂呢?原来这与墓葬的严密结构密切相关。女尸由三层椁和三层棺装殓,这已经够严密的了。椁的四周以及上部又填塞了一尺厚的木炭,用来吸水防渗。木炭外面还包着一层透水性极小的二三尺厚的白膏泥,形成密封状态。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对于女尸的不腐不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br><br>[此帖子已被 天空 在 2007-7-30 10:35:56 编辑过]

天空 发表于 2007-7-30 10:2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第一架飞机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FONT color=#3333cc><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IMG src="http://www.guxiang.com/lishi/others/jintian/200107/200107300005.jpg" align=left><BR>  1923年7月30日,中国第一架双层螺旋桨敞盖飞机由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是年初,广东革命政府为了加强空军的建设,特别设立了航空局。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任命杨逸仙为航空局长。杨遵照孙中山发展航空必须首先发展飞机制造业的主张,任职后立即在广州大沙头创办了广东飞机制造厂。这是继冯如之后中国第二次自行制造飞机。杨首先认真挑选了20余名机械员,基本上解决了技术骨干问题。接着利用以前以美国购回的部分零配件及机具,解决了必要设备。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自行设计生产出第一架双层螺旋桨敞盖飞机。制造期间,孙中山经常亲临视察,勉励全厂员工群策群力。新飞机试飞那天,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临大沙头机场参加试飞仪式。孙中山以宋庆龄求学时的学名命之为“洛士文一号”。还载宋庆龄在广州上空飞行,最后一起在机前摄影留念。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7-30 10:2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法国哲学家狄德罗逝世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2b2bd5><BR><STRONG><FONT size=6></FONT></STRONG></FONT></DIV><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  德尼·狄德罗(1713—1784年),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 <BR><BR>  1713年10月5日,狄德罗生于法国朗格尔一个有名的制刀师傅家庭。童年曾受过耶稣会学校教育。1729年到巴黎求学,19岁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学位,然后开始学法律。父亲只准他学医学或法律,但他更热衷于数学、语言学、哲学和文学,并且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从1734—1744年的10年内,他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却磨炼了意志,也使他对社会有更深的了解。 <BR><BR>  从1745年起,他呕心沥血地从事《百科全书》的组织和编撰工作,同时又亲自为这部书的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美学和工艺学撰写了1000多篇文章和条文,而且为这部书监制了3000多幅插图。《百科全书》有28卷,从1751年出版第一卷到1772年发行最后一卷,前后经历了21年的时间。狄德罗为它倾注了毕业的精力,这是他一生中最杰出的贡献。 <BR><BR>  狄德罗不仅是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而且是重要的文学家和出色的艺术批评家和美学理论家,他为戏剧、绘画和美学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BR><BR>  狄德罗在晚年病中所写的《论赛涅卡》,是他一生的自辩书。他在1781年写成的剧本《他是好还是坏?》中塑造了一个事事关心他人,唯独不考虑自己的主人公的形象,被认为是他自己的一生的写照。 <BR><BR>  1784年7月30日,狄德罗吃过晚饭后,坐在桌边,用肘撑着桌子就溘然长逝了。直至临终前不久,他还同朋友们谈论科学和哲学。他女儿听到他讲的最一句话是:“怀疑是向哲学迈出的第一步”。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7-31 09: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阿富汗外交部长为苏军队在世界一些地区的扩张辩解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3333cc><BR><FONT size=6><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  1979年12月下旬,苏联发动对阿富汗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并于27日占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总理阿明被处死,宣布成立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新政权。从此,阿富汗问题成了全世界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阿富汗是不结盟运动的倡议国之一,它是怎样逐步丢掉不结盟原则而落入苏联霸权主义的圈套的呢?原来苏联蓄谋已久,早就在经济上向阿富汗渗透,到1978年3月,苏联向阿富汗提供了10亿美元的援助,占阿外援总额百分之六十左右。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政变,亲苏的塔拉基推翻了达乌德总统,苏联第一个承认了达乌德的新政府。此后,苏联在很短时期内,先后同阿富汗签订了四五十个技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协定,军援也在不断地增加,使阿富汗逐步为其所控制。 <BR><BR>  1979年7月31日,阿富汗外交部长在不结盟国家的外长会议上,为苏、古军队在世界一些地区的扩张辩解,公开背离不结盟原则。同年9月,塔拉基公开称赞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是个好主意,表示支持。1978年12月4日,塔拉基访苏,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阿苏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这个条约,使阿富汗从一个不结盟国家,变成了超级大国苏联的附庸。 <BR>  苏联控制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直把阿富汗作为南下印度洋的一个桥头堡,加紧对阿的渗透和控制,以达到它打通进入波斯湾、印度洋陆上通道的目的。1979年9月,阿明的支持者打死了塔拉基,阿明接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苏联是支持塔拉基的,早就暗示塔拉基干掉阿明,结果适得其反。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苏联不得不表示支持阿明。但阿明上台后,阿苏矛盾加剧,苏联为了控制阿富汗局势,不得不悍然出兵侵占阿富汗。苏联入侵,引起了阿富汗人民的坚决反抗,也遭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它撕下一切伪装,将霸权主义的嘴脸彻底的暴露在全世界人民面前。</STRONG></FONT> </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7-31 08:5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赫鲁晓夫秘密访华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FONT color=#3333cc><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3333cc size=6><STRONG><IMG src="http://www.guxiang.com/lishi/others/jintian/200107/200107310003.jpg" align=left><BR>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在这以前,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份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以使苏联红军能同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的苏联潜艇保持通讯联系。苏联提出,由苏方出大部分费用,中国负担部分费用,6月,中共中央答复,同意建设该项设施,但一切费用由中国负担,可以共同使用,所有权归中国。苏方提出交涉,全部费用仍由苏方出。此事未达到一致而被搁置。7月21日,苏联大使尤金在会见毛泽东时,就中国所需的海军援助问题提出苏中联合舰队。毛泽东指出,这是政治问题,你们要把俄国民族主义扩大到中国海岸,是要控制我们。他拒绝了这一损害中国独立主权的要求,并要尤金大使把他的话如实向赫鲁晓夫转告。7月31日,赫鲁晓夫就此事秘密来华。在与毛泽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谈中,赫鲁晓夫否认了要搞共同舰队是苏联领导人的意思,责怪尤金大使不懂军事,没传达清楚,苏联只有提出共同研究舰队的问题。毛泽东严词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驳回了苏方侵犯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申明了中国党的立场。会谈不欢而散。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7-31 08:5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573cc4 size=6><STRONG>李斯特逝世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FONT color=#573cc4><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573cc4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573cc4 size=6><STRONG>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贵族管家家庭。6岁起学钢琴,9岁公开演奏。先后跟车尔尼、萨里叶里学钢琴、作曲。1823年迁居巴黎。以卓越的钢琴琴艺驰誉欧洲各国,亦从事创作与评论。深受圣西门学说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法国七月革命时,写了《革命交响曲》(未完成)。1834年里昂纺织工人起义时,写了钢琴曲《里昂》,以示同情。后在瑞士和意大利旅行途中,写了许多钢琴小品。1938—1847年间从事频繁的演奏活动,遍及全欧洲。多次将演出收入捐赠匈牙利灾民。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消极悲观,笃信天主教,放弃演奏活动,主要从事创作、指挥和教学。1861年迁居罗马。1865年在梵蒂冈受剪发礼,成为修士,但仍继续创作。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长。他是西洋音乐史上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曾丰富和革新钢琴演奏技能,首创交响诗体裁,倡导标题音乐,创用单一主题发展手法等。代表作品有:交响诗《前奏曲》、《塔索》、交响曲《但丁》、《浮士德》,19首《匈牙利狂想曲》、2部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高级技巧练习曲集》、《巡礼年代》曲集等</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7-31 08:5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2b2bd5><BR><FONT size=6><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央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同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毛泽东的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号召全党必须相信:一、广大农民是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二、党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报告认为“在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但报告对“右倾”的批判是不符合实际的。1955年下半年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同时也出现了要求过高,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的问题。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8-1 08:5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2b4dd5 size=6><STRONG>中国民航正式开航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FONT color=#2b4dd5><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2b4dd5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2b4dd5 size=6><STRONG>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经政务院批准的通航计划规定,首先开辟天津—汉口—广州、天津—汉口—重庆两条直达线,以及重庆—成都、重庆—昆明、重庆—贵阳、重庆—汉口4条支线的班机飞行。另外,依据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关于建立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中苏两国政府已选派人员成立公司管理委员会,进行各种筹备工作。该公司于7月1日正式成立后,自8月1日起正式开航。其航行计划规定目前开辟3条直达航线,即北京—太原—西安—兰州—酒泉(肃州)—迪化—阿拉木图、北京—张家口—库伦—伊尔库茨克、北京—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赤塔。</STRONG></FONT> </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8-1 08:5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陈纳德泪别中国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STRONG><FONT color=#2b2bd5></FONT></STRONG></FONT></DIV><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5c44bb size=6><STRONG><FONT color=#2b2bd5><IMG src="http://www.guxiang.com/lishi/others/jintian/200108/200108010004.jpg" align=left><BR>  1945年8月1日,清晨,陈纳德乘坐C—47飞机离开中国的土地。自1937年他从上海港登岸,至今已过去了8个年头。<BR><BR>  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第十四航空队,在中国与日军英勇奋战,共摧毁了2600架日机,击沉和击伤了总重量达220万吨以上的日军商船和海军船只,击毙了6.67万名以上的日军。他的机队与日机战斗的损失比,达到了1∶80的神奇境地。<BR><BR>  在他向重庆市民告别的那一天里,蒋介石将私人汽车和司机供他使用,汽车在市内被人群堵塞,人群推着汽车在重庆陡峭的街道上走了好几个小时,一直推到一个广场的中央。在广场人们搭起的台上堆满了赠送给他的宝石、碧玉、漆器、古董和国画,以及各种条幅和锦旗。泪水从陈纳德饱经风霜的脸上流了下来。一个中国人向他说:自从马可·波罗以来,还没有一个外国人那么博得中国人的人心。</FONT>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8-1 08:55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4444bb size=6><STRONG>“人民英雄纪念碑”动工兴建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FONT color=#4444bb><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4444bb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4444bb size=6><STRONG>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动工兴建。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央,建筑面积共为3000平方米。碑身高37.94米,碑顶为民族传统的顶式,碑身由大小不同的413块花岗岩岩石砌成。碑的正面向着天安门,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背面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承托碑身的为双层巨座,上层刻有由菊花、荷花、百合花、牡丹等组成的八大花环;下层四周镶嵌着10幅大型汉白玉浮雕,分别表现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南京等百余年来的革命史实。两层座下是围着白玉栏杆的双重平台,四面有台阶伸向四周的花坛和草地。整个建筑高大挺拔、秀丽庄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内游客缅怀人民英雄、举行纪念活动的场所。在此之前&nbsp;,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举行了奠基仪式。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此后全国各地专家共提出了100多种修建方案。按最后归纳的种方案修建,于1958年4月建成。</STRONG></FONT> </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8-1 08:56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STRONG><FONT color=#2b2bd5></FONT></STRONG></FONT></DIV><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2b2bd5><FONT size=6><STRONG>  1930年8月1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并在北平、南京、武汉、南通、广州、太原、青岛等地建立分盟或小组。曾组织工人、学生剧团,出版过《戏剧新闻》、《艺术信号》、《艺术新闻》等刊物,对开展无产阶级戏剧运动、粉碎反动派“文化围剿”、反映30年代初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1936年解散。</STRONG></FONT> </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8-1 08:57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4d2bd5 size=6><STRONG>核动力潜艇正式装备海军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FONT color=#4d2bd5><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4d2bd5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4d2bd5 size=6><STRONG>  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命名为“长征&nbsp;一号”,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同日,中央军委为这艘潜艇举行了庄严的军旗授予仪式。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等参加了潜艇的交接命名大会。从此,人民海军进入了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这艘核潜艇是1970年12月26日建成下水的。</STRONG></FONT> </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8-1 09: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4822dd size=6><STRONG>高校毕业生开始按计划分配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FONT color=#4822dd><STRONG></STRONG></FONT></FONT></DIV><P><FONT color=#4822dd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4822dd size=6><STRONG>  1953年8月1日 政务院下达《关于1953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统筹分配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1953年暑期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的基础方针,仍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配备重点是基本建设的施工、设计方面和高等学校的助教、研究生。这次毕业的学生共34985人,除培养的在职干部回原单位及一部分提前毕业生外,实际分配&nbsp;的共31974人。其中分配给工业系统11209人,高等学校助教、研究生5712人,分配给农林、水利、财经系统4809人;医药类毕业生1975人,一部分留作助教,大部分到工矿企业。为照顾私营企业需要,分配毕业生184人。1953年寒假毕业生共5378人,重点分配给重工业、国防工业各部门,占43%,其次分配给高等学校,占10%。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天空 发表于 2007-8-1 09:06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height=30><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波兰华沙起义 </STRONG></FONT></TD></TR><TR vAlign=top><TD class=p4 colSpan=2 height=379><DIV align=center><FONT size=6><BR><STRONG><FONT color=#2b2bd5></FONT></STRONG></FONT></DIV><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STRONG></FONT></P><FONT color=#2b2bd5 size=6><STRONG>  1944年夏秋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同盟国大反攻阶段。东线,苏军和波兰人民军已兵临华沙城下;西线,盟军已在诺曼底登陆。7月26日,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授权在国内的“国民军”司令博尔·科莫罗夫斯基将军发动起义。29日,莫斯科电台广播了波兰工人党号召华沙人民起义的呼吁。8月1日下午5时统一开始军事行动,由于组织工作不善,加之起义发动的时间不一,打乱了整个战略部署的预定计划,起义军各点未能打通联系,成为各自作战的“孤军”。2日,华沙人民加入起义队伍,形势很快好转。到5日,华沙市的8个区中,起义军攻占了5个区。此时敌军陆续从外省调兵增援,并开始向沃拉区和奥霍塔区的起义军阵地进攻,沃拉区首先告失,后又失去奥霍塔区和吉城。最后的殊死决战是在城中心区。德军几乎集中了驻华沙的全部兵力向城中心区发动进攻。9月10日,在起义军占领的阵地大多失守的情况下,苏军和波兰人民军第一师开始进攻维斯瓦河东岸——布拉格区。14日,攻占了布拉格区,但波兰人民军强渡维斯瓦河没有成功,苏军空投物品支援起义军也无法扭转败局。10月2日,“国家军”全权代表与德军司令签署了投降协定,致使这次历时63天的起义遭到失败。 </STRONG></FONT></TD></TR></TBODY></TABLE>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