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qi 发表于 2013-5-26 10:06

中国传统文化“谦德之美”

本帖最后由 liqi 于 2013-5-26 12:07 编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德乃谦虚、俭约之德,影响中国历史五千年,成为中华民族最为显著的民族性格之一。谦和之美是一种高尚境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指出天地覆载万物,给予万物,自身却不索取任何事物,质朴、谦逊,博大无私,人们应效法天道,与天地同心,以无私之心关爱天下众民,有包容万物的气度和胸怀。古人历来推崇有而不居,满而不盈,实而不骄的谦谦君子的品德。
“谦虚”二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老子说:“不自以为是的人,才能够对事情判断分明;不自夸的人,他的功劳才会被肯定;不骄傲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谦虚是放开心胸容纳他人,尊重他人;是虚怀若谷的精益求精,不耻下问的诚恳求教;是不为私利,不突出自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人谦虚的例子不胜枚举,以下为其中几例。
《尚书•尧典》开篇描述尧德:“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允、恭、克、让,即诚信、恭勤、善能、谦让四种德性。在这四种俊德中,尧的“谦德”居于核心地位,最为后人称道。《庄子•让王》记载:尧治理天下万民,使海宇清平,他举贤任能,可谓人才济济。但他仍认为自己不够贤能,唯恐埋没人才,常常深入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他曾先后四次将天子位让于有道名士。尧曾说:“天下者,公之者也,凡为公者,贤者为尊,乃行天下之大道也。某德薄才疏,深恐贻误苍生。”贤士们见尧如此谦卑恭让,无不感佩的说:“忧民深切如斯,无怪臣民呼尧天也!”皆不受位而隐居。尧还拜著名道士蒲伊为老师,对他极为恭敬,执弟子之礼,北面而朝之求教。他后来禅位于德才兼备的舜。明代王阳明说:“尧舜之所以为圣人,就是谦虚到了至诚的境地,也就是允恭克让,温恭允塞。所以君子之道,就是要善于谦光照人,谦恭待人,后己先人。”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意思是说崇高的善行,就应该象水一样,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大小河流的总汇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能够接纳、包容一切大小河流,以成为百谷之王。老子是把“江海”比作“圣人”,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心所向,是因为“谦下”而不高高在上,把自己放在民众利益之后,能包容一切,因此天下人尊敬他、拥护他。老子还说:“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圣人从不居功自傲,正因为如此,他的功勋才永不磨灭。因其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抗争。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非常谦虚。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明白孔圉为何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于是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为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说:“孔圉学习勤奋,如果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啊,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诸葛亮德才兼备,被后人称为“智圣”,他一生求贤若渴,善于纳谏。他任宰相后,在成都南方筑一招贤台,以迎接四方之士,重用了一大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此举被时人称为“德举”。在他所任用的文武官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才,也有魏吴降将,其包容四海之襟怀、容人容物之雅量受人赞誉,时人称“蜀官皆属天下才俊”。他处理国家大事时集思广益,听得进不同意见和建议。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的过失和缺漏。对于指出其过失和提出治理国家建议的人,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赞赏这种忠于国家的精神,说大家如果都能这样认真、勤勉,“则亮可以少过矣”。他在《自勉》中说:“骄者招毁,妄者稔祸”,从不居功自傲,不争功诿过,勇于承担责任,从善如流。史载其治蜀“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易书》中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因此器量大的人,福泽也必定深厚;器量小的人,福泽也必定浅薄,而谦虚和骄傲,则是福祸的分际。如明代袁了凡有一次与其县中九人去考进士,其中有一位叫丁敬宇的最年轻,为人谦和有礼。袁了凡就告诉另外一个同伴费锦坡说:“丁敬宇今年一定会考中进士。”费锦坡说:“何以见得?”袁了凡说:“惟谦受福。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有哪一个像丁敬宇这样谦虚、讲信用、恭恭敬敬,在大众之中,他不坚持自己的成见,能够倾听并尊重别人的意见,无一点骄傲的神气。即使极小的事情,也能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方便,这个实在难得!一个人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神明也会保佑他,哪有不中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人一旦有自满高傲的心,就会障碍自己德行的提升。只有谦逊、努力的在德行上提升才是最有意义的。谦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思想境界不断升华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日新之道;谦是“法天则地”、“民胞物与”的胸怀,能包容和善化世间的一切。

冰花01 发表于 2013-5-26 15:35

本帖最后由 冰花01 于 2013-5-26 20:33 编辑


阿弥陀佛
多谢传播正能量

冰花01 发表于 2013-5-26 15:50


                                                                  救他人就是救自己
    不可否认,在这个世界上,只要生活在人群中,就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人不需要他人的相助。是以今日的助人、救人就是明日的助己、救己。

    前几天看到网上一则新闻,说的是江苏无锡市中级法院于12月30日公布了“2011年无锡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位列榜首的是“姚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这起案件发生在去年6月27日。当晚6时左右,姚某6岁的儿子独自在他们一家租住的社区河道小码头玩耍时落水,命悬一线。姚某以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因此没有施救,而是选择了冷漠离开。当他回家后没有找到儿子时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他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但为时已晚,孩子已溺水身亡。悔恨不已的姚某遂到法院起诉社区居委会,以社区居委会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为由要求对方赔偿,最终被法院驳回。

    姚某败诉在情理之中。试想,如果姚某能在孩子落水的第一时间内施救,孩子获救的希望是非常大的。但一念之差让姚某选择了见死不救,从而成为了儿子走向死亡深渊的推手。曾经,广东佛山小悦悦一案中那见死不救的18名路人让世人目瞪口呆,如今姚某上演的“父亲见死不救”的悲剧再次让国人无言以对。难道人们业已忘却在一个人与人紧密联系的社会中,帮助和救助他人就是在帮助和救助自己?!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深夜,一个男人沿着一条昏暗的小路回家。经过一片丛林时,他突然听到有人挣扎的声音,忙停下脚步,仔细倾听。原来是两个人在扭打,间或夹杂着衣服的撕裂声。他立刻明白:一个女人正被袭击!他十分纠结,一瞬间他很犹豫自己是否要介入此事。但几秒钟的思考让他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他冲到丛林后面,将歹徒从那个女人身边拉开。随后,他和歹徒扭打成一团。歹徒终于放弃,选择了逃跑。

    男人气喘吁吁地爬起身来,发现处于黑暗之中的女孩仍在啜泣和不停地发抖。他遂对女孩慢慢说道:“好了,那个人已经走了,你现在安全了。”一段很长的沉默之后,女孩开口了,带着不可思议的惊讶:“爸爸,是我啊。”男人此时发自内心的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还有一件21年前发生在万里高空的故事。1990年5月26日早上6点10分,型号为BAC-1-1的英航5390班机和往常一样,从伯明翰机场准时起飞,飞往西班牙马拉加机场。机长是拥有21年飞行驾驶经验的西蒙,副驾驶员则是刚来5390上班的阿拉史泰尔,除此之外,飞机上还有一名乘务长和3名空姐,以及84名乘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飞机起飞13分钟后到达1.3万米的高空处时,西蒙左侧的一块挡风玻璃猛地一下被炸开,之后,舱内舱外巨大的气压差一点将西蒙吸出了机舱外。万幸的是,在被吸出机舱的过程中,西蒙本能地用一只脚死死地勾住了驾驶室里的一把椅子,然后又被随即赶来的乘务长和两名空姐死死拽住,这才没有被完全甩出去。

    副驾驶阿拉史泰尔临危受命,将飞机重新拉升,但由于舱内的气压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不能即时阻住炸裂开的进风口,舱内供乘客呼吸的氧气至多只能维持30分钟,这意味着要丢掉西蒙。按照英航规定,飞机在空中遭遇事故时,机组人员有义务牺牲一切来确保乘客的安全,除非乘客不要他们那样做。因此,丢不丢下机长,只有询问乘客了。

    在乘务长的授权下,一名空姐走到客舱内,向乘客们说明情况,并请大家考虑后表决,赞同丢掉机长的人请举手,举手的人超过半数,机组就将丢下机长。最初举手的乘客们很多,但最终所有举手的人都选择了放下。而飞机也在事故发生22分后成功降落,包括机长在内的所有人都得救了。

    后来的调查表明,这场事故是由于机械维修师在更换飞机挡风玻璃时,粗心上错了螺母而引发的。更让人后怕的是,多亏当时没有丢下机长,因为一旦机长被丢下,他百分之百会被卷入机翼上转动的引擎里,结果只能是机毁人亡,谁也救不了!显然,乘客们私心和爱心交战的结果,不仅是仁义善念正见的胜利,也是他们自我拯救的过程。

    不可否认,在这个世界上,只要生活在人群中,就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人不需要他人的相助。是以今日的助人、救人就是明日的助己、救己。当人人懂得这个道理时,中国还会有小悦悦和姚某这样的惨剧吗?


                      推荐阅读

善行像种子,总有发芽的一天
善恶一念 天壤之别
因为善良 让善念在人间传递

转自宇儿
回复 编辑

颍河米虾 发表于 2013-5-26 15:56

好文章,分享了,谢谢楼主!:victory:

武当侠 发表于 2013-5-26 17:16

拜读学习了。谢谢!

冰花01 发表于 2013-5-26 20:57

                                                       善行像种子,总有发芽的一天

   
   善心是从不失败的投资 ——美国文学家亨利.戴维.梭罗

   有一户农家养了一对金鱼,农家夫妇、孩子都非常喜欢那两只金鱼。一家人在景色优美的农场中,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但好景不长,这个国家发生了战争,眼看敌军愈打愈近,不逃到别的地方避难不行了!这家人虽然百般不舍,但仍匆匆收拾家当,跳上马车。

   一家人已经离开家一段不小的距离,小男孩却突然想到:“糟了!我们忘了那两只金鱼!”

   爸爸、妈妈听小男孩这么一说,都面面相觑。父亲犹豫地说:“可是……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再折回去了……”

   “金鱼也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不能不管它们啊!”小男孩焦急地说。

   母亲也附和:“是啊!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还是个未知数。万一鱼缸里的水干了,那可就糟了!”

   “好吧!”父亲想了一会儿,将马车掉头,决定回家救那两只金鱼。

   远处已经传来“隆隆”的炮火声,一家人小心翼翼,将两只金鱼放到住家后院的水塘里,小男孩轻轻对它们说了一声“保重”,一家人才连忙离开农场。

   战争持续了一年才结束。这家人终于可以回到让他们朝思暮想的故乡。但是,真正回到了家,他们却都愣住了——过去苍翠的田野、蓊郁的森林都不见了,只有被炮火侵袭过的一片荒芜,他们的房子也坏了大半。

   一家人合力修好房子,却忍不住发愁起来:田地都被战火烧毁了,想要恢复,必须花上好长一段时间,一家人该怎么生活呢?

   就在此时,小男孩突然发现,池塘里有好多亮晶晶的小光点。靠近一看,这才发现池塘里竟然有好多好多金鱼,都是最初那一对金鱼的后代!

   于是,这家人就靠着把金鱼卖到城市里,当作人们的宠物,一起度过了这次的危机。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台湾的商人,长期跟中东几个国家的客户有生意上的往来。

   他有一个伊拉克的客户,彼此只做过一、两次生意,并不是很熟悉,而且他一直觉得这个客户有点挑剔、小气,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

   后来,伊拉克爆发战争,这个男子突然辗转接到一封信:是他的伊拉克客户写来的。

   原来,这个伊拉克人,有一个儿子在美国念书,但现在伊拉克对外的汇款作业完全中断,眼看他儿子就要断炊。

   而这个伊拉克人想了老半天,都想不到他在海外有什么朋友,除了这个台湾商人。

   于是,他只好写信,拜托这个台湾商人跟他儿子联系,请他先借学费、生活费给他儿子。

   台湾人有点犹豫。但他一想到,远在伊拉克的父亲是多么焦急、在美国的儿子又是多么无助,于是心一横,到银行转帐给对方,心想,如果对方不愿意还钱,那就自认倒楣吧!

   时间一久,他也几乎忘了这件事。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通电话——是那个伊拉克人打来的。

   他在电话中表达了千千万万个感谢,不但把钱全数归还,还另外下了一笔钜额的订单!从此,两个人也成为好朋友。



   善行,往往就像一颗种子,总是在我们遗忘的时候,悄悄地成长、茁壮。因此,不要小看自己任何随手之劳的善举!

   善行,时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就算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也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是再多钱也买不到的幸福滋味。

冰客 发表于 2013-5-27 00:12

德以善为本,当然是真善,而非伪善。

黑牛牛 发表于 2013-5-27 18:15

:victory::victory::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统文化“谦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