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冬泳人》有奖征文投稿贴
本帖最后由 笑看人生 于 2013-11-8 13:51 编辑《锦州冬泳人》有奖征文
我的偶像高队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301/14/113509q84t1qzqg18nedn4.jpg
凡是锦州冬泳人或了解锦州冬泳的人一定都知道锦州冬泳创始人、现任锦州冬泳协会名誉主席、原锦州冬泳协会常务副会长、原锦州冬泳协会水上义务搜救大队大队长、原锦州海豹冬泳队队长高树均,冬泳网上的网名叫山水散人,人们都一直亲切的称呼他为“高队”。照片上是他在冰水中冬泳后和正准备下水的我在锦州冬泳之家的平台西南角的合影。
高队是我的老大哥,是我的老朋友,他比我年长整整十岁,他与我相识在2003年8月军民横渡笔架山的大海旁。那天他带领海豹冬泳队参加第二届锦州市军民横渡笔架山海域的海泳活动,我带着妻子和女儿也去参加横渡活动。当妻子看见迎风招展的海豹冬泳队的蓝色队旗时,对我说:“人家都说你是海豹,能游泳,你就去和他们比比吧。”于是我走上前去,和领队的高队握手相见,并表示要参加海豹冬泳队。高队十分热情的接纳了我,还告诉我明天一早就可以去小凌河的二坝附近去找他,一起下水游泳。
婚前我的父母说什么也不让我去小凌河游泳,婚后妻子也坚决反对我去小凌河游泳。我是比较听话的人,所以在锦州居住快半个世纪也一直没敢去小凌河游泳。过去只在夏天我去室外游泳池游泳,后来就一年四季都去室内游泳馆了。这次妻子在海豹冬泳队的影响下,签了特赦令,允许我去小凌河游泳了,真是机缘巧遇。没有高队的海豹冬泳队,我恐怕今天还在室内游泳馆里泡着呢。
第二天,我如约来到小凌河边,看到高队和许多冬泳人都在那里游泳,我和高队打声招呼后,也更衣下水,从凌河北岸下水游到南岸返回,畅游了一个来回。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横渡小凌河。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几乎天天都能看见高队那熟悉的身影,也了解到高队从2000年就开始就在小凌河冬泳,是锦州冬泳第一人。也许在他之前也有人去小凌河冬泳过,但那也仅仅是一时的冲动,而高队却是14年如一日,每个冬季都始终来冬泳的第一人,并且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海豹冬泳队,由开始的四人,发展到今天有近四百人加入的锦州市冬泳协会。
2011年10月,我和高队的冬泳论文同时被选为全国冬泳委员会的优秀论文并一起免费到大连金石滩参加全国冬泳论文发布会,同住一间星级宾馆。
那几天,我和高队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天天早晨,我们一起穿着拖鞋和裤头去大海里游泳,虽然10月的天气很凉,但是高队却精神饱满,热情高涨,下海游泳的时间与我不相上下,令我佩服不已。
晚上睡觉前在宾馆里,我和高队侃侃而谈,了解到高队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海防前线,长年挖战备地洞的艰苦体力劳动磨练了高队那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使他有了今天对冬泳十四年如一日的挚爱和毅力。
高队大公无私,10多年里来一直把自己的精力都默默奉献给锦州的冬泳事业,不图名,不为利,不争冬泳协会会长之职,就是希望让锦州的冬泳蓬勃发展,让更多的人来参加冬泳,收获健康和快乐。
高对十分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组建水上义务搜救大队并担任大队长,组织搜救队员多次搜救溺水者。就在前不久还在冬泳后下水和石凤鸣、安敬义一起抢救奄奄一息的哮喘病急性发作的泳友。
高队很有组织能力,很有群众威信,当初偶尔出现的不实之词在高队的言传身教的事实下不攻自破。日久见人心,高队用自己14年的冬泳实践向世人证明,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把自己的前七十年都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说到这里我已经眼含热泪了。我要向高队学习,学习他对冬泳人和游泳爱好者们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冬泳的领导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热;对不利于冬泳团结的言行批评象秋天的大风一样凛冽;对冬泳的执着象冬天的坚冰一样坚硬。
再过十年,我和今天的高队年龄是一样的,希望我的身体能象今天的高队那样健康;希望我的精力能像今天的高队那样充沛。
衷心祝福高队永远健康,万事如意,天天快乐,生活幸福,晚年安康,长命过百!
笑看人生大哥有才,出口成章,征文刚刚开始,我还没琢磨好怎么写呢,大哥的文章就出炉了,佩服! :D:handshake 哦!冬泳征文,这是件好事儿啊!大家还记得2007年的冬泳网征文吧,那时冬泳网真火啊!经过几年的修整,网友们更成熟了,冬泳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征文又将掀起一个新的高潮来了! 哦!高队那征文是我帮着打字的,高队真是一丝不苟,非常认真啊!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12-1 10:10 编辑
滔滔凌河水养育了两岸百万生灵,但也吞噬了无数生命。8月20日晚,乌云压城,狂风大作,稀稀拉拉甩下了几个大雨点,天地又归于平静,但就是在这弹指间,凌河水又吞噬了一位47岁的生命。锦州冬泳水上义务搜救大队于8月21—22日,先后组织80余人,分成5个拨次,在凌河南大桥至云飞大桥东2号橡胶坝十几万平方米的河面上进行全方位的地毯式摸排搜索,于22日11时搜捞成功,其搜捞难度之大,投入力量为锦州冬泳协会历年搜救之最。 21日早7:30分,冬泳协会接到溺水家属求救后,我会同冯海俊先期带领8名海豹冬泳队员赶到凌河南大桥北桥墩事发现场,详细听取了目击者介绍情况,鉴于河面广阔、最深处达2.5米左右,河水流速每秒0.8米,水下可见度为零,我们8名队员手牵着手,从事发第一现场处往下趟、踩、摸,顺流而下,排查800余米至游船码头无果,之后逆水反向摸排。 9时,阳光冬泳队长赵剑涛带人增援,并带来铁锚、杨钩、救生衣、橡皮圈等简单设备,商讨研究后,分工负责,决定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搜捞,每个区域,每个杂草窝都要逐一排查落实,脚下的淤泥软软,深处可陷至小腿。河床上遍布坚硬刺脚的椎体状垃圾,很多队员腿部、腰部、胸部、胳臂被划伤刺破,但我们的队员仍坚持着,一步一步往前趟、摸,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点找到溺水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飒风吹过,轻起微澜,细波微浪拍打着队员的身躯,小北风有些硬,吹在身上冷飕飕的,搜捞工作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一个上午过去了,下午16时,队员们力竭而止。岸上的溺水家属及热心围观的群众企盼的奇迹没有出现。 翌日9时,30余名队员齐聚事发现场待命,冬泳协会会旗、红梅泳乐群旗帜烁烁生辉,红梅群主带众泳友姐妹早已做好了搜捞的后勤保障准备:备水、备药、忙着为挂彩队员换药包扎,分发装备,收管衣物、来回联络、摄影采访……,忙而有序,为搜捞工作争取了有效的时间。经研究决定,由阳光队长赵剑涛带部分队员,乘水上公园娄经理提供的游船到2号橡胶坝南侧遗露死角摸排,其余由会长于庆金带队摸排水流分水处,回水湾等重点河段。 早晨,微雨初过,空气新鲜,阳光明亮,繁花耀眼,滔滔河水,游人如织,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凭栏远眺,傍石看水,依树观云,指点江山,评判当下,搜捞成败得失。有的说:“人死前抓住草不放,人肯定在出事点那儿”;有的又说:“人死没抓头,手抓泥,很劲往里抠,冬泳队东摸西摸白费劲”;更有甚者说:“他们得钱了,要不咋这么卖劲”。面对众说纷纭,冬泳人的态度很坚决:“做我们的事,让他们说去”! 我们冬泳人把无限的爱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队员们常说:“是凌河水养育了我们,我们锦州冬泳人,怀着非凡的爱回报社会及家乡父老乡亲,却遭到诽谤攻击,不管怎么样,为爱付出代价都是值得的”! 大约10点30分,前方搜救队员“快刀”报告:发现目标,在2号橡胶坝第3个墩子下,无法起运上岸,请求支援”,宽阔的河水溢过橡胶坝飞卷直下,有如瀑布飞泉,响声阵阵,坝下荆棘丛生,浅滩烂泥随处可见,地上遍布青苔,十分光滑无法行走,给搬运带来极大的困难,我和于会长与另5名队员赵剑涛、张有为、曹振明、牛志明及张宇英手牵手相扶,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多次与遗体零距离接触,而每一次的大晃动后,赵剑涛都要为死者重盖一次遮脸布,以蔽天光,安息亡灵,仅仅500米的路程,却好像走了一年那么漫长,这一步,一步,是极普通的一步,平凡的一步,每一步都让人动容。冬泳人的爱在流动着,传递着,流经每个需要的地方,我想那一定会让酷暑清凉,让寒冬如春。 一切的一切,艰难险阻都成为过去,但我们锦州冬泳人的爱会留下来,在爱中行走的脚步会一直到永远! 山水散人 2012年8月24日于灯下 受高队委托《在爱中行走的冬泳人》参加征文活动
本帖最后由 笑看人生 于 2013-11-12 13:22 编辑
【冬泳征文】
作者:王义
题目:冬泳顶梁柱---记协会顾问王瑞璞
王瑞璞身高1米87,浓眉大眼,嗓门大,说话急,为人热情、豪爽,典型的北方“俊把子”。他退休前叱诧在公、检、法、司诸多部门领导岗位,退休后被我拉入冬泳队伍,被选为协会副会长。
2008年10月,锦州冬泳协会组织参赛队参加在抚顺举行全国冬泳锦标赛前,王瑞璞想方设法筹集了协会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捐赠款,使锦州冬泳人顺利完成了全场比赛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9年,王瑞璞为筹建“冬泳之家”绞尽脑汁,努力解决资金问题。他首先在市财政局与相关领导反复磋商,要来了给钱的承诺。因为有了这个底,于庆金会长和我会同王瑞璞一起,才有勇气坚持一年时间,在市政府各部门之间跑建房款,终于有了着落,使“冬泳之家”早日开工建设。
2010年,为了保证锦州冬泳协会水上义务搜救大队的队员安全和搜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王瑞璞又通过各方面的关系,筹集到资金,为搜救大队添置了救生设备。
王瑞璞一直为发展锦州的冬泳运动,为解决锦州冬泳人的实际困难,默默的付出自己的无私贡献。在冬泳协会的大会上和对外宣传报道中,从未出现过他的名字,在宣传锦州冬泳的光鲜电视或影像里也很难寻找到他那伟岸的身影。虽然王瑞璞为协会做的这么多大好事鲜为人知,但是他堪称“冬泳顶梁柱”名副其实,他为锦州冬泳立下了汗马功劳,是锦州冬泳协会有突出贡献的卓越领导者。
王瑞璞是我的好大哥,是锦州冬泳人的好朋友。尽管他已经不再担任冬协副会长,可是他还担当冬泳协会的顾问。最近几天,他又和于局一起不知疲倦的帮我为建成“冬泳健身中心”四处奔跑,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积极斡旋,付出了许多辛苦,令我很感动。
我衷心感谢王瑞璞不图名、不图利,甘当锦州冬泳的顶梁柱,为锦州冬泳运动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同时,我多么希望我们协会里能有更多的像王瑞璞这样的顶梁柱,共同托起我们的美好梦想,早日建成更加壮观的锦州东湖“冬泳健身中心”!
推荐诗一首 作者 夕阳下山了
清平乐 赞凌河泳者
河水清清,现游泳精英。橡胶坝内无清静,锦城最靓风景。 管它春夏秋冬,何惧雨雪霜风。聚来八方群友,乐陶疑在天宫 推荐作品 自由诗 作者 严春
谁敢说俺
他说俺是个怪物又说俺是个疯子还说俺傻的直冒傻气不然为什么往冰水里面钻他也不想想俺为什么这么办俺从前疾病缠身俺冒感的都出了奇俺夏天都不敢吹电扇俺还有关节炎俺还有肩膀疼俺经过冬泳什么病都好了俺现在冒也不感了俺健康了 快乐了他还说俺这个那个的这些都是从前的事了现在他不说俺了俺把他拉下水了
“真有救人不要钱的”?——2012.7.25救援中的感人事
“真有救人不要钱的”?这是昨天水手营子救援现场附近一村民发出的疑问。
昨天接到冬协救援大队电话赶往事发现场,因道路不熟。半路上向村民打听事发地点,有村民看到我所携带的游泳装备,问是不是去捞人的。并向我指明一条近路。救援结束再次路过该地点,我向村民了解了一下死者的简单情况。这时一村民问“多少钱雇的你们”,“不要钱,义务的”,“真有救人不要钱的?”。我再次给他肯定答案。
本次救援的队伍中有政府官员,有附近村民,有退休工人,退休干部,有工人,有公务员,有下岗靠打工为生的,还有位律师。
感人镜头——政府官员:松山新区应急办成主任,接到市应急办下达的任务迅速联系下级部门果树农场应急办陈主任协调车辆。同时联系冬泳协会请求援
助。从接到命令组织协调到人被打捞上来仅用一个多小时。
感人镜头——附近村民:溺水者落水第一时间,一位当地村民曾冒险下水试图救援。无奈水流湍急,自己被冲到下游一水泥管处,被强大的水流冲过水泥
管,下颚被撞个大口子,甚是危险,被送医院救治。
感人镜头——退休干部:冬泳协会的于庆金会长是某局级干部退休的,今年已经是六十八岁高龄,在救援行动中不仅在岸上指挥,还身先士卒下水搜寻。
感人镜头——下岗职工:搜救队中的周松岩是一位下岗职工,平时为了养家糊口打两份工。每天凌晨为环卫出车,白天还兼职开出租。接到救援电话通
知,提前交车赶赴现场。也正是他在第二次搜索中发现死者遗体,并用脚勾住死者防止再次冲走。
感人镜头——退休工人:董作民,铁路退休职工。在本次救援中因水流湍急,由他率先带游泳圈下水探路,也正是他首先发现目标。可是在下一步救援
中自己也遇到险情,被冲到下游。
感人镜头——孙律师: 孙晓忠律师曾在2010年为当时全社会救助的车祸女孩邹时做法律援助。曾在2011年夏天在小凌河救上一名游泳遇险的湖北打工仔
今年他也六十多岁了,下水救援并不落后。
感人镜头——水上义务搜救大队群体:冬泳协会水上搜救大队自成立以来已经参与救援搜寻30次。为了让亡者家属减轻痛苦,每次尽力在第一时间打捞成
成功。本次因为时间紧,仅集结了十余名队员。
以上数字谁都不愿意它向上增长,希望溺水事件不要再发生!逝者安息! 本帖最后由 红梅花儿开 于 2013-11-13 06:09 编辑
《锦州冬泳征文》 初八冬泳基地瞭望 红梅 2012年1月31日 晨起,扒着窗户,看着窗外,没风儿,窃喜,想着昨晚上聊天时和二于哥的相约----去冬泳基地!于是,快速穿衣,洗梳,飞也式的下楼,哎呀,蔫吧冷,犹豫之时,想编个理由退回,又感到失雅,于是骑上自行车,一路飞歌儿,随着哼完7首伴奏带里的歌曲后,来到了东湖基地,四位好汉已经上岸,正在小跑排寒,看到我来了,人家到是嘘寒问暖起来,想起来时的犹豫,自觉不好意思,看着冒气的冰上天池,看着早上头批冬泳健儿远去的背影,看着老远来瞧热闹的旁观者,我决定等待下一拨泳友,此时的我,置身于银白色的冰面上,心中涌出了无限的钦佩感慨和回想……,迎着橘黄色的、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的方向,踏出好远,此时的心情,就是想放声歌唱,唱到抒情处,全然没有顾及到旁观者的感受与行人疑惑的目光,歌声里,有我对冬泳人的欣赏,歌声里,抒发了我对冬泳人的赞扬,歌声里,有我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唱着,想着,不知不觉中,已走出好远,回眼一望,很远处,下一拨的泳友已经来到了基地,来到了冰面上,他们中,有我熟悉的二于大哥、冯大哥,也有我认识,但今天因为鼻子受伤而包裹严实,认不出摸样的高队长,他们七八个人环绕在池边上,拿着铁锹、扁铲、铁漏网,他们开阔池面,切割刨扬,,一网一网的将敲碎的冰块捞起扔到身后旁,我看到了1个姐妹也和男同胞一样,探身清理池央,感动啊,多么美丽的一副风景画廊,我的泳友,我的同伴儿,为了大家游泳宽敞,他们甘愿掘冰奉献,扩大池场。
清理完毕下水之时,他们活跃的身影在冰水里翻荡:跌荡着激情,起涌着梦想,踏浪中沸腾着每位冬泳人蓬勃热忱的进取与畅想。
回来的路上,与他们同行,我思量,冬泳人,锦城人的骄傲,冬泳人,锦州人的名片,冬泳人,不说大话,四季里的海河义务搜救,实际行动叫的最响!
分享到: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qzone.gifQQ空间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weibo.png腾讯微博http://bbs.china-ws.org/static/image/common/pengyou.png腾讯朋友
爱心在这里凝聚
时间退回到2007年8月28日。这一天,人们永远都会铭记着冬泳人的崇高与伟大,记住那支甘愿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群体。
那一天,在我们的小凌河畔发生了一起13岁少年不幸溺水的事件,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但大家都不会忘记在打捞的现场有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不辞辛苦连续在水中搜救了十几个小时,最终他们与海军官兵一起将孩子从水中打捞上来。他们是勇敢的锦州冬泳队员们。那一刻他们用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精神,演绎着让人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震憾人心的赞歌。
当小凌河畔传来小男孩溺水的消息,十万火急,冬泳队员们相互间转告着,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向河边集结。此时,队友们有的在下班的途中、有的正在家中吃饭、还有的在医院里正护理着病人,这突来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就是“最高”的命令。是呀,还有什么事情能比人的生命重要。当他们得知消息后,下班途中的调头返回、吃饭的放下碗筷、护理亲人的毅然离开了病房,不到半个小时队员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此时河边聚集着冬泳队员、公安干警和那些热心的群众。熟悉和不熟悉的此时都列队报到,等待着组织者们的一声令下。
啊!这是一支混合的抢险大军,这是用情感和爱心呼唤起的一支志愿者队伍。
望着那清撤的小凌河水,队员们怎么也不能相信,就在这温和的水下躺着一名风华正茂的少年。13岁呀,多么年青的生命,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无法承受的事实。
此时,孩子的妈妈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面对着河水,她张开双臂呼喊着:孩子你在哪里,妈妈在等你回家呀!孩子的爸爸蹲在河边,手棒着孩子留在岸边的衣物此时早已泣不成声。是呀,谁没有子女,谁又没有亲人,当一个母亲瞬间失去爱子的时候,她怎能不撕心裂肺,悲痛欲绝呀。
抢救方案出来了,焦急等待中的队员们迅速跳下水去,他们手拉手在水中一字排开,他们用脚向前搜索着。10米、20米、30米…..。河水已经没过了队员们的头顶,有些队员被呛得喝了水。水越来越深了,脚已探不到水底,队员们就潜下水去用手摸着,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一次次地潜到水底,身体已经是精疲力竭了,但他们全然不顾,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尽快地把孩子打捞上岸。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搜索的范围在一点一点地缩小。可是还是没有孩子的踪影。此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再加上水深地形复杂,打捞工作被迫宣布停止了,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不情愿地离开了河边,这一夜有许多队员一宿都没睡好觉。
第二天早上组织者们要求大家6点钟到这里继续参加打捞。可是天还没亮,队员们且早早地来到了这里.当他们看到河边堆放的行李,就知道孩子的父母一宿都没有回家。
河边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双手紧紧地拽着那河中拦截的渔网,且全然不知那双脚已在冰冷的水中浸泡了许久许久,她是怕河水把孙子冲走啊。手电光一道道地在河面上闪过,那是亲友们还在水中不停地寻找着。当队员们看到这个场面,一个个心里都酸楚楚的,一些女队员们实在是忍不住,便偷偷地流下了眼泪。此时,大家都非常理解一个做母亲的情怀。
在打捞现场我们的冬泳队员们那种舍已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群众。
冬泳协会于主席、高队长,都是近60岁的人了,知道消息后他们第一个来到出事的现场,与大家一起研究方案,并带头跳入水中。他们清楚自己此时身上的责任。
一男和大卫,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们来不及告诉家里便从单位直奔小凌河。第二天凌晨4点钟他们早早地就来到了河边搜寻着孩子的踪影。在搜救的过程中,他们冒着被鱼网罩住的危险一次次地潜到水下,此时他们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
大吴是游泳队里的救护队长,接到通知时他正在医院的病房里护理着父亲,他来不及和父亲有更多地解释,便火速赶到河边,因为他知道这里更需要他。
编外队员红豆和女儿金豆虽然不会游泳,但她们知道此时河边搜救的队员们需要的是鼓舞和力量,也来到了河边,看着队员们一遍遍地在水中搜救,她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母女俩买来了雪糕给大家解渴,一支支雪糕,一份份深情,一支支雪糕,一丝丝激励。
一对素不相识的大爷和大妈,主动把家里的拉网拿来,大爷不顾自己的高龄,主动下水,与队员们一起把网撒向河中。
啊,苍天啊,难道你此时就不能被这眼前的场面所感动,侥恕这个无知的孩子吗。
凌河水啊,平日里你与我们友好相处,难道你就不能网开一面,放这无知孩子一条生路吗。
苍天无情,河水无意。一个花季的少年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爸爸、妈妈。
当收网的时候,那网绳上一双双粗壮的、纤细的、稚嫩的手在不停地传递着,相识和不相识的,此时,大家把爱心和深情都凝结在这根十几米长的网绳上。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把大家的情感和爱心凝聚在一起。是什么精神让大家又如此地出力。
是爱心!是奉献!!是锦州冬泳人的情怀!!!
他们用那颗善良的心演绎着人世间的真情,他们用无私的行动诠释着做人的意义。
几年来,冬泳队员们曾多次参加抢险救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
张忠元,当小学生不幸落水的时候,他勇敢地跳了下去。用双臂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常大姐,游泳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位忽然犯病倒地的老者,她立即跳下车忙碌在老人身旁。直到老人子女的到来,然后她悄悄地离去。
徒步者和大卫,在水中听到橡胶坝上游船求救的喊声,他们奋力游了过去。
事后他们谁都没有留下姓名,大家只是知道他们是锦州冬泳人。
有人问他们得到了多少钱?他们这样做是要出名吗?不!这钱算什么,在他们的眼里这真情和爱心比金钱更重要,他们不要报酬,更不要名利,要的是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就是锦州冬泳人的情怀。
这就是锦州冬泳人的追求。
篮天,请你为他们作证,冬泳人不求名不为利,永远做一个有爱心服务社会的人。
凌河水,请你为他们喝彩,冬泳人就是这样大公无私,坦荡做人。
本帖最后由 野.草 于 2013-11-14 09:46 编辑
亲近自然享受冬泳
那是2003年8月17日上午,在市工人文化宫门前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游泳爱好者,大家身着印有“军民共渡笔架山”字样的彩色背心,准备乘车参加锦州市第二届军民共渡笔架海峡活动。人群中,一面蓝底,左上角印有红色海豹标识的冬泳队队旗,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只见在队旗下,一群中老年人很有秩序地在陆续上车。我,立马眼前一亮,随之急切地涌向前去想探个究竟。经人引荐,我结识了高树均队长,经过高队简要介绍,我知道锦州冬泳由2000年发起,队员是来自全市社会各界的游泳爱好者。当得知我有意加入其中时,高队非常高兴,随即留下联系电话,并表示这次军民共渡笔架海峡活动结束后,欢迎我尽快加入到不花钱买健康的队伍中来。 畅游笔架海峡以后的很长时间,由于事务较多,加入冬泳队的事被搁置了。一天,我在铁东市场买菜时碰见在铁路工作的包哥(包成海),他告诉我,自从那次笔架山活动以后,他就加入冬泳队了,现在每天早晨都在小凌河游泳。 几天后,记得那是2004年6月23日,早晨5点多钟,戴上泳具,我骑车奔小凌河而去。巧的是,在半路上我遇见了高队,说笑着我随他一同来到河边。不大工夫相继来了男女队员十多个,大家相互打着招呼,都对我这个新来者表示欢迎,显得无拘无束。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便融入他们当中了。让我难忘的是“二安”(安敬义,经交谈他长我两岁),见我是新来的,提醒我说,第一天不要游的太多。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安哥在前面仰泳全程观察我,我知道了他的良苦用心,老老实实地跟在后面。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安哥指着岸边的一棵树说,“现在已经游了500米,返回就是1000米了,你可以回去了,头一天少游点。”“听人劝,吃饱饭”,我很感激安哥,像小绵羊似的顺从地返回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逐渐认识了于冬、石大哥、董哥、张姐……我填写了队员登记表,交了会费,领了印有海豹标识的背包,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冬泳队员。高队又拿来了光盘和有关冬泳资料让我看,目的是让我尽快了解和掌握有关冬泳的一些常识,早日进入角色。 与做其它事情一样,冬泳不仅讲究勇气,也要讲究耐力和技巧,是有规律可循的。我虽然成功横渡了笔架海峡,但与很多冬泳爱好者相比,泳技显得粗俗,游速也不快,还必须得从头学起。我注意从书上收集文字资料介绍,再从网上看蛙泳、自由泳视频,又结合观察其他泳友的动作,对照着、比划着用心揣摩,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实践,不但逐步掌握了游泳要领,而且泳速也越来越快。在一次2000米的测试中,我耗时44分钟游完全程,显得比较轻松。 冬泳是在公开水域,利用水温的改变来刺激肌体,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促发肌体各系统功能向有利于自身健康方面转化的运动项目。在我看来,冬泳的好处,在于这项运动不但取代了各种健身器材,还能脱离游泳馆压抑、水中尿素超标、收费高的窘境,既绿色又能分享大自然的美,可以说,这是一种健康、自然、安全、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经常在水中俯卧,四肢在水上水下不停地运动,使上下肢关节得到活动,游进中,水的撞击犹如按摩,轻松自如,尤其对颈部、肩部、腰部有难以言表的理疗作用。还克服了在陆地上做其它运动容易拉伤肌肉和损害关节等部位的缺陷与不足。几年下来,我颈椎、腰椎骨质增生毛病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这些意外收获,都是我先前不曾想到的。 参加冬泳健身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对于像我这样的上班族,还有一摊“业务”,抽出时间来,显得紧张忙碌。其实在水里游泳的时间并不长,但加上来回路程,还有脱衣穿衣及冲洗身体,每次最快也要1个多小时。根据昼夜长短的客观变化,我的游泳时间夏季定在早晨,冬季选在中午,遇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则早晨游,有时遇到应酬待客或雨雪等恶劣天气就灵活安排,找时间“补课”。近两年为防止被其它事物干扰,索性把清晨作为游泳健身的必修时间固定下来。实践让我慢慢悟出了冬泳其实也是一种时尚高雅的休息,是修身养性的独特方式。真像有人总结的那样:难受一时,精神一天,健康四季。我经常这样想,平时抽不出时间锻炼的人,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来款待疾病。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使有时出门在外,我也忘不了带上泳具,记得曾在大连、青岛、威海、北戴河、南戴河、葫芦岛的313海滨浴场、兴城海滨、望海寺浴场游泳,也曾在丹东鸭绿江、鞍山游泳湖、泰山脚下的水库、阜新大清沟、丹东青山沟、大连冰峪沟、绥中大风口水库等自然水域畅游健身。可以这样说,冬泳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积极地创造条件去坚持。 2009年,市里拨专款建起了主体为轻钢彩板结构的“冬泳之家”,让每一位冬泳人惬意温馨,有了归属感,也愈发激励我在冬泳健身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我一向认为,人的健康并不是身材高低、胖瘦和单纯的体质好坏,而往往是需要一种快乐的心态,所以说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把参加冬泳,当作人生的一种快乐追求,通过和水的交流,和阳光的交流,和空气的交流,和风的交流,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如今,我在游进的过程中不计较速度的快慢,而较多的是注意手脚与身体的协调,注重动作的规范。当身体像小鱼一样在水中穿梭,流水声从耳边嗖嗖掠过时,偶尔发现嬉戏的水鸟,跃出水面和水中游动的鱼,心中自然而然地涌动着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的感觉、养生的感觉、幸福的感觉,每到这时我就会奇妙地松弛下来,疲惫和烦恼常常会烟消云散,这种感觉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对网络情有独衷的——三省克己 在锦州凡是参加冬泳或与冬泳网有点关联的人都会熟悉一个网名“三省克己”。不但是锦州全国各地的冬泳网友每天在冬泳网上都会看到他留下的印记。 每个人的网名通常都是有点由头的。“三省克己”的网名“三省”取自曾子的一段话:“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没有尽我的心吗?我和朋友相交,有不信实的吗?我所传授于人的,有不是我自己所日常讲习的吗?” 而这“三省”是不断反省自己做的事情。 “克己”取自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克己便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核心。 2007年9月4日,对于锦州冬泳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冬泳网锦州专区网友“三省克己”,被全国冬泳网任命为交流中心专版版主,这对于锦州来讲可是破天荒的大事啊! 从那时起,全国冬泳网的版主经常给“三省克己”的帖子加精、置顶。2007年12月7日,白冰老师还特意将“三省克己”的《新翁谈体会》推荐到冬泳日征文区,并加了重要的评语,说“‘三省克己’老师的‘十条’,是创新冬泳文化的要旨,是冬网论坛整体登上新台阶,共同打造冬泳文化新品位的基石!也是撰写这次征文稿件的热情提示。”许多人也许会感到莫名其妙,莫非他与中国冬泳网的领导有什么特殊关系?“三省克己”是蒋宏光的网名,他原是沈阳铁路局锦州列车段的工会副主席。2005年参加冬泳,热爱冬泳,情系冬泳,喜欢文学,是一位热心又尽责的冬泳老前辈。2007年5月8日他注册成为中国冬泳网的正式会员后,在6年多时间里,发表主帖3280个篇,平均每天发1.38个帖子,被冬泳网标注精华的文章高达300余篇。他的文章不但文采飞扬,而且富有哲理。无论是初见论坛的“眷恋”、“探索”,还是随后发表的“思考”、“选择”,篇篇是美文,句句是经典。特别是那“为迎奥运,冬游一百,夏游一千”的经典倡议,更是道出了我们冬泳人与奥运同行的决心。平时他总是带着一只笔和日记本,遇有相关的人和事就记下来,回家后再整理。“三省克己”曾写道:“世上运动千万种,我独衷情冬泳。冬泳网为我的生活开拓了新的疆域,使我遨游在网络世界, 汲取营养。为我自己理想生活又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我要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将与冬泳网紧紧地捆在一起,尽自己菲薄之力,网兴我荣。”可见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冬泳运动之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冬泳网锦州专区的发展兴旺,与三省克己版主的努力支持息息相关。 许多朋友就会想到,在“三省克己”的背后,有谁在支持他,有什么力量在为他加油充电呢? 原来,“三省克己”有一位非常贤惠的内助。他的妻子是从铁路医院护师岗位上退休的,上网,自然要掌握电脑操作技术,起初,他们两人加一块也顶不上一位会电脑的。于是他俩首先要尽快学会电脑。他们虚心学习,许多网友泳友都来当他们的义务老师,经常在夜里会接到他们的求教电话。他妻子电脑学得比较快,于是他俩又有了分工,“三省克己”打草稿,他妻子负责往电脑里输,并且帮着修改文章,夫唱妇随的网上行就开始了。 “三省克己”您是锦州人的骄傲,也是全国冬泳网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已是68岁的蒋老,您就尽情地施展才华吧!
本帖最后由 水神 于 2013-11-15 12:55 编辑
凌河风光 【锦州冬泳风貌征文】
凌河苍茫,天寒地霜。凤毛麟角,冬泳初享。
枕浪卧冰,天下谁行?强身练志,傲骨豪情。
协会继起,风雪洗礼。扶危济困,所向披靡。
冬泳之家,东湖落下。感恩之心,无以报答。
不测风云,苦苦搜寻。回报家乡,雷霆万钧。
风流今朝,浪涌新潮。气冲霄汉,百折不挠。
凌河东去,再造凝聚。共创辉煌,笑傲天地。
作者 周松岩
本帖最后由 沉默一男 于 2013-11-16 22:08 编辑
这是老会长于庆金在2010年1月1日冬泳之家落成庆典仪式后写的一篇稿件,推荐参加征文投稿。
冬泳人终于有“家”了! 今年,最让锦州冬泳人兴奋的是,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2010年1月1日,锦州市冬泳协会数百名会员聚集在东湖公园,举办全国冬泳日暨锦州冬泳之家主体工程落成庆典,副市长刘洋等市领导参加了庆典活动。
锦州冬泳最初由高树均、冯海俊、于东、李宏四名游泳爱好者从2000年发起。通过冬泳活动许多人治好了感冒、关节炎、失眠等疾病,许多人尝到了冬泳的甜头,男女老少游泳爱好者陆续加入进来。 2005年10月23日锦州市冬泳运动协会成立,市长刘志强,市人大副主任王永才到会祝贺,市长刘志强亲自为冬泳协会揭匾。 辽宁工业大学教工程正刚2007年患胃癌胃切除五分之四、个体工商户孟庆海患淋巴癌两次手术,通过参加冬泳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程正刚去年9月5日参加了北戴河参加铁人三项赛,今年7月4日,北京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赵泽春2001年患糖尿病,在用药的同时,摸索着锻炼的方式,徒步走、跑步、太极拳…..都进行过尝试,最后还是选择了冬泳。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冬泳人都要在小凌河举行庆祝活动,成为锦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但是多年来,这些冬泳人地没有一个遮风挡雪的地方,四处漂泊,在小凌河畔哪有水到哪,哪能挡点风就在那里扎寨。 冬泳协会积极在组织会员冬泳健身的同时,还组织冬泳队员参加国内外冬泳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锦州城市的一张名片。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灾区捐款、缉毒宣传、植树,冬泳队员多年来无偿打捞溺水身亡者尸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每年冬泳日、春节搞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都要前来慰问这些冬泳人。2009年1月1日,市领导前来参加冬泳日活动,一位老冬泳队员对市长说“市长啊,我们冬泳人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遭,没有别的要求,别让我们四处漂泊打游击了,让一些人指手划脚说我们是野浴,我们就想在河边有个家啊!” 2009年市委、市政府在财力很紧张的情况下,为冬泳人拨款10万元,建起了主体为轻钢彩板式结构,建筑面积105平方米的“冬泳之家。” 从此冬泳人终于有“家”了!屋里有压水井、长条蹬…..给更多人参加冬泳提供了方便条件,如今已有冬泳会员300余人。
这是2007年11月漏网之鱼发在网上的一篇稿件,推荐参加征文比赛:
冬泳对于我来说,过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听也只是听说哈尔滨和沈阳有冬泳的。对他们我也只有佩服的份。忽然有一天,姐姐告诉我她想参加冬泳队,当时我感到非常震惊,觉得那是天方夜谭。再听说游泳地点在小凌河水上公园,更是极力阻止:“媒体三令五申提醒市民不要野浴,而且朋友的弟弟就是在小凌河溺水而亡的,小凌河哪年都有悲剧发生。这么大的人了咋就这么不听话呢!”对于我的指责,姐姐即不生气,也不申辩,而是给我打开了冬泳网。告诉我:“锦州2005年就成立了冬泳协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并有水上救护队,我都考察过了,我想参加冬泳不是一时的冲动和盲目的行为。冬泳是讲究科学的,科学冬泳不仅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强身健体还能美容养颜呢。你不认可是因为你不了解。”一席话把我说得无言以对,原来是我孤陋寡闻啊。我想既然是这样,那就随她去吧。那段时间,我们只要一见面,她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冬泳,而且多次约我去冬泳基地,让我感受感受那里的氛围。刚开始我理都没理她,我还想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呢,可是驾不住她三番五次的劝说,特别是有天早晨,正在熟睡的我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拿起听筒,电话的一头传来甜美声音:“啥时走啊,该出发了”。哎,我这个爱叫针儿的姐姐啊!于是我来到小凌河水上公园,就算捧个场,看个热闹吧。这一来,我可开了眼界了,敢情咱们锦州有这么多“不听话”的大人在野浴啊!只见水中的泳者蝶、蛙、仰、爬变着花样的游,看得我非赏兴奋。再看看岸上的泳友也个个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令我羡慕。接连观看了两天,姐姐又趁热打铁说:“即然起个大早来了,也下水玩一会呗,不然还不如在多家睡会了。”其它的泳友也都热情相邀。也不知道冬泳队给了她什么好处了,这么执着的鼓动我下水。别人不知道我不会游泳,你还不了解吗?以前我也只是在泳池玩过,看着别人游,自己跟着瞎笔划。最高境界也就是会换气了,但脚要随时能够着地了。可资料上说冬泳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是要熟悉掌握游泳技术,会踩水,能连续游200米;另外游泳要从夏天开始,天天不间断;冬泳至少要有一年的准备期……。我是一条也不具备啊,咋地也得从2008年开始啊。但她好象也是蓄谋已久了似的,早有准备。你不是不会游泳吗,给你个救生圈。当时我也是头脑一热,心想:你能行,我为什么不行,下就下。于是就硬着头皮下水了。下水后,于冬大哥主动教我游泳技术,并纠正错误动作。我心中窃喜:哦,还有义务教练呢。这下心里有底了!都说艺高人胆大,可我却凭这匹夫之勇在水里扑腾开了。玩水的感觉真的挺好的。就在我“游”得尽幸的时候,不小心泳镜进水了,这下我可慌了,闭着眼晴瞎挠,连喝了儿口水。这时就听到岸上有人喊:别慌,别慌,放松,放松。随后只听扑通一声有人跳进水里,接着一双大手托住了我。是张刚和孟姐,他们把我安全护送上岸。当时我也懵了,对恩人连句谢谢都没顾得上说,是他们让我少喝了不少水。这水虽然是纯天然的,但喝多了也难受啊。在这里我谢谢他们,谢谢众泳友。通过这两件事,我有信心了。游泳有教练,遇险有救生,我就无后顾之忧了。就这样,自以为立场坚定的我被姐姐一步一步地拉下了水。而且从9月19日下水,一直坚持到今天,并顺利地闯过了冬泳人称之为的“三关”。我能坚持到今天,得益于众泳友的影响、带动、鼓励和支持。高队长特意为我们新队员发冬泳学习资料,指导科学科泳。于主席及时提醒我们每个时期应当注意的事项。还多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泳友指导如何快速穿衣服和恢服体温的窍门。在这个大家庭里,不论职位大小,没有高低贵贱,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有困难大家帮,有快乐同分享,团结向上,其乐融融。说了这么多让大家见笑了。现在我还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冬泳,家里人也只是少数人知道我参加了冬泳队,单位里的同事一个人也不知道。看看自己的泳技,真怕给咱锦州冬泳队脸上摸黑啊,不过不会永远这样的。不是说勤能补拙吗,就一个字,练!泳技不是一咬牙一跺脚就能上去的,悟性差的我如果不苦练基本功就算挂钩咬掉了也不行啊。我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游泳技术一定会有所提高。有一天我也会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冬泳队员!
本帖最后由 关东女侠 于 2013-11-18 20:36 编辑
推荐作品:大善大爱的冬泳人 作者:夕阳玫瑰 推荐者:高树均
(一)
2008年7月23日13点30分左右,一名来锦州打工的小伙子,与同伴在小凌河边嬉戏时,不慎落水身亡。冬泳队员接到消息后,陆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地点,冬泳协会的三位主席于庆金、高树均、冯海俊及救生队长大吴,他们身先士卒带领队员们展开了打捞行动。由于水域较宽,水下情况比较复杂,水深流急,直到晚上18点多仍无结果,队员们已经筋疲力尽,领导决定收队,明早继续打捞,河岸聚集了很多观看的群众,他们为冬泳人的行为感动着,但也无可奈何的离去。 第二天,也就是2008年7月24日,一大早河边就聚集了包括冬泳队员在内的几百人,都在期盼着打捞的结果。我们的冬泳队员,有的不到5点就到了现场,没有下水的队员“溜达溜达”和“关东女侠”等,自掏腰包为队员们准备了干粮、牛奶、水等食物,水中、岸上都体现着冬泳人的善与爱。在高树均主席的简短布置之后,近三十名冬泳队员们奋不顾身的一一跳入水中。他们在划定的范围内一字排开,有秩序的向前移动,潜水触摸。队员们一次次潜水,一次次浮出水面,在下去近30分钟左右,就在河岸上的人们翘首企盼,默默祈祷,希望打捞早有结果的时候、就在人们目不转睛的把焦急与敬佩的目光投向河面的时候,忽然听到林瑞国喊了一声:在这里!水里、岸上的人心一下子被揪住了,在哪里?水中的高树均主席立即组织队员们一起围住林瑞国指定的水域,队员景之利首先潜下水去抓住了溺水青年,大家一起将其拖到岸边。人群沸腾了,我看见岸上有人眼里闪着泪花,这泪水为逝者惋惜,被冬泳人的行为感动。 上岸来,有人拉着我们队员的手说:你们冬泳队怎么这么厉害,你们太好了……。其实,像这样的行动,我们的冬泳队员每年都有过数次,他们已经把这样的行动作为了自己的天职,只要有险情,保证会冲到最前面,没有装备、没有报酬、没有怨言、只有爱的奉献。 (二) 上午的打捞结束了,拖着疲惫的身躯,上班族的队员又要赶着去上班。 时针指向了下午的15点,公安局通知:一名13岁少年于下午13点多,在凌河边玩耍时落水身亡,请冬泳队迅速前往打捞!通知就是命令,冬泳队的领导和队员们忘却了两天来连续作战的疲劳,顾不了炎炎烈日,冒着高温、顶着酷暑纷纷赶来。凌河公安分局的局长来了,百股派出所的所长来了,特警们来了……。面对不规则的水域和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谁也束手无策。只有我们的冬泳队员,凭着长期练就的娴熟水性和过硬的基本功,二话不说,跳水捞人!队员王成刚为了打捞少年,拿来自己新买的一张渔网,事发地的水域有急流,也有漩涡,水深4–5米,潜水触摸和拉网都没有结果,打捞工作一直进行到晚上20点,我们的冬泳队员很不甘心的回去休息,次日再战。又是一个第二天,2008年7月25日,早上4点多钟冬泳队员们齐聚凌河边,“关东女侠”和“溜达溜达”又自费为大家买来早餐。这次打捞似乎比较顺利,也许是苦于我们的队员太累了,也许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很快王成刚就用铁锚发现了情况,大家一起努力把少年打捞上岸,情景让人震撼,家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人动容。又一次打捞成功,但是我们没有成功的喜悦,却让人有了很多反思。锦州小凌河,每年都有溺水事件的发生,我们冬泳队员再有能力,因为没有专用工具和设备,其结果也是事倍功半,两次打捞,四天的连续作战足以说明。我们用的设备,就是高树均主席平时做的那些铁钩、铁锚、橡皮圈等派上了用场。如果有专业的打捞设施和装备,其结果是事半功倍,几十人的工作可能一两个人就足够了。还要反思的是,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游泳,游泳不仅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项目,可以强身健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娱乐项目,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生存能力,何乐而不为?假如他们会游泳,结果会是这样的吗?又一次感人至深的场面,却让人不能释怀,被救还生的孩子跪在恩人的面前,千恩万谢,感激不尽,未还生的孩子阴阳相隔躺在那里,父母悲痛欲绝。孩子被打捞上来后,家长拿出了钱要酬劳冬泳队员,我们的冬泳队员坚决不要,大恩不言谢,我们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爱!试问: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不为报酬,甘愿奉献的人还有吗?有!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冬泳人,大善大爱的冬泳人! http://bbs.china-ws.org/attachments/Upfiles/20087256438323.jpg
打捞现场
本帖最后由 一宁 于 2013-11-19 20:51 编辑
渡 海——梦 圆 (征文)
蓝天、白云,沙滩 ......
阳光、海浪、渔船 ......
朋友,你可曾记得?
在这里,我们嬉戏、打闹、欢歌、畅饮、憧憬和聊天,
在这里,我们立下了铮铮的渡海誓言:
渡海!渡海!渡海!
7、24,2011年。
从那个大雾弥漫的早晨开始,
强列的渡海信念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心田,在我的脑海里魂绕梦牵 ......
我深知,渡海危险,大海不仅有激流,还有险滩;
我深知,渡海很难,渡海不仅需要技术和体能,更需要毅力和勇敢。
万通、汤上、新大陆,
体育场、北园、313,
宫山嘴、小凌河,
锦凌水库、白沙湾 ......
为了渡海这一天,
我把能游泳的地方游遍。
感谢朋友们的褒与贬,
是你们的鼓励和“嘲讽”,让我坚持到了今天。
自信与理想在风中飞扬,
汗水和泪水把美丽的花朵浇灌。
渡海!渡海!渡海!
圆梦!圆梦!梦圆!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311/18/1951221yr2kh62k4c6k67k.jpg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311/18/195104kw65wwz7qh6qk6v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