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清明 奠祭“新升隆”轮蒙难77周年 ——暨中山舰水文化联盟轮值主交接
2015清明奠祭“新升隆”轮蒙难77周年
——暨中山舰水文化联盟轮值主交接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7年前,武汉沦陷前夕,在嘉鱼长江边曾有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人员租乘新升隆轮,被日寇飞机轰炸沉没,近百人蒙难。
在中山舰水文化联盟的积极奔走下,在《楚天金报》等媒体大篇幅连续报道下,沉寂长江77年的“新升隆”轮何时能重见天日的话题,引发社会和舆论的强烈关注。
值此清明之际,中山舰水文化联盟、《楚天金报》组织“新升隆”轮蒙难英烈奠拜暨联盟轮值方交接活动。
一、报名方式:
1.接受以协会(泳队)为单位报名,报名即日起三月三十一日截止。
汇总报名:宋怀顺(川页)。电话:13387578323; QQ:37900456。
省内县市:嘉鱼:黎敢(三湖人)。电话:13986637739; QQ:2454207405。蔡甸:邵光飞,电话: QQ:449818705。
2.拨打《楚天金报》热线02786788888,以及登陆官方微博、微信参与报名。
二、集合时间,地点:
2015年4月4日(星期六)上午10时23分, 洪湖燕窝镇原新升隆小学。
三、活动议程:
1.凭吊新升隆轮遇难烈士纪念碑。
2.嘉鱼县博物馆朱强馆长讲述新升隆轮遇难史料。
3.烈士后人、目击者、记录者、爱好者讲述或采访。
4.参加活动泳队和嘉宾代表发言(拟请洪湖市文化局、博物馆领导)。
5.水文化联盟轮值交接仪式。
6.中山舰水文化联盟主席邹金宁讲话。
7.畅游長江新升隆轮蒙难水域以示缅怀。
中山舰水文化联盟、《楚天金报》
2015年3日16日
又坐沙发欣赏!:P :victory::victory::lol:lol:victory::victory::handshake坚决支持!:handshake:victory::victory::lol:lol:victory::victory:
热烈支持!:victory: :victory: 好活动,很想参加,但今年清明对我来说是个特殊时期,不知时间是否能安排过来。
我想骑车去,不知是否有人能与我同行:lol
万水千珊 发表于 2015-3-18 0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骑车去,不知是否有人能与我同行
我也有此想法,不知老天爷是否同意。:lol 好活动,应该邀请嘉鱼县政府官员参与一起去缅怀和纪念!
好活动!
好活动啊,支持,可惜了,清明节太忙啊,可能去不了!
2015清明
奠祭“新升隆”轮蒙难77周年
——暨中山舰水文化联盟轮值主交接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7年前,武汉沦陷前夕,在嘉鱼长江边曾有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人员租乘新升隆轮,被日寇飞机轰炸沉没,近百人蒙难。
在中山舰水文化联盟的积极奔走下,在《楚天金报》等媒体大篇幅连续报道下,沉寂长江77年的“新升隆”轮何时能重见天日的话题,引发社会和舆论的强烈关注。
值此清明之际,中山舰水文化联盟、《楚天金报》组织“新升隆”轮蒙难英烈奠拜暨联盟轮值方交接活动。
组织和参加本次活动是:
中山舰水文化联盟
楚天金报
武汉晚报
湖北经视
洪湖,咸宁,嘉鱼,汉川,蔡甸,鄂卅,武汉的部份冬泳队。
新升隆轮事件的目击证人,烈士后人,和社会热心关注人士。
洪湖市和燕窝镇部门领导。
在此,我代表本次活动组织方对大家的热心参与表示敬意!
现在,
依活动议程:
第一项,请全体肃立,向新升隆轮遇难烈士默哀!
第二项,请.嘉鱼县博物馆朱强馆长讲述新升隆轮遇难史料。
第三项,请烈士后人、目击者、记录者、爱好者讲述或采访。
第四项,参加活动泳队和嘉宾代表发言。
第五项,水文化联盟轮值交接仪式。
第六项,请中山舰水文化联盟主席邹金宁讲话。
第七项,畅游長江新升隆轮蒙难水域以示缅怀。
中山舰水文化联盟、《楚天金报》
2015年3日30日 漫游天际的云:通知:中山舰联盟清明奠拜“新升隆轮”蒙难77周年,嘉鱼冬泳组队参加。目的地:洪湖燕窝新升隆小学,集合时间地点,4月4日(星期六)早八点在沙滩基地乘中巴车。带游泳装备统一着队服(蓝色),领队,三湖人。报名联系万水千山: 13451101188。 本帖最后由 三湖人 于 2015-4-7 17:57 编辑
http://msh.baidu.com/2Tje9GRv162g 本帖最后由 漫游天际的云 于 2015-4-5 22:35 编辑
3月28号上午,中山舰水文化联盟的邹金宁教练一行 和嘉鱼冬泳协会、蔡甸区冬泳协会相约洪湖燕窝镇“新升隆”轮纪念碑,商议4月4号祭拜“新升隆”轮遇难烈士和同胞活动安排及轮值主席协会交接仪式。
与中山舰水文化联盟邹金宁教练一行会合
拜访冯圣梅老人
燕窝酒厂
考察活动现场
察看漂流地点
与蔡甸区冬泳协会协商交接仪式
新升隆轮遇难烈士同胞祭祀活动4月4日在燕窝隆重举行,参加活动的有武汉市部分冬泳队、洪湖、汉川,蔡甸、鄂州、咸宁、嘉鱼冬泳协会等100多人。《楚天金报》、《武汉晚报》、《咸宁日报》、《中新网》、湖北经视直播台和洪湖电中视台的记者全程参加,并进行了及时的报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清明节扫墓的车辆真多呀!
乘车前往洪湖燕窝
祭奠活动由嘉鱼冬泳协会会长三湖人主持
嘉鱼县博物馆馆长朱强(漫游天际的云)讲述“新升隆”轮遇难经过
李延峰讲述编辑《新升隆轮遇难五十周年纪念专辑》搜集资料及建碑的经过
邹金宁教练(左二)、三湖人会长(左一)
嘉鱼冬泳协会与蔡甸区交接轮值主席旗帜
新升隆”轮蒙难77周年奠祭活动湖北洪湖举行
2015年04月04日19:56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洪湖4月4日电(孙维彬 曹旭峰)4月4日,奠祭“新升隆”轮蒙难77周年纪念活动在蒙难地湖北洪湖市燕窝镇举行,来自海内外近百名各界人士参加奠祭活动。
奠祭活动由武汉中山舰水文化联盟、嘉鱼县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向武汉进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租用“新升隆”号轮船运送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工作人员向重庆转移。23日,船驶至洪湖市燕窝镇(原属嘉鱼县管辖)渡口附近时被日机炸沉,16名原《新华日报》报人和9名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人士牺牲。
现年86岁冯盛梅老人是仅剩目击者。她回忆说,当时她只有9岁,正在离渡口约百米远的屋里,忽听有人喊“看飞机咯,看飞机咯”,她跑出门看见日本飞机正对着“新升隆”船狂轰乱炸与机枪扫射,大约半小时后“新升隆”轮向江心侧翻。
“我还记得船有两层,前面有两根烟囱,船被炸后就慢慢侧翻,一年后才完全没入水下。”冯盛梅说。
武汉中山舰水文化联盟主席邹金宁认为,“新升隆”轮船被炸事件是日军侵略中国的重要历史见证,只是由于当时消息闭塞等原因,这起悲剧鲜为人知。
1987年,洪湖市政府在事发地修建了“新升隆”轮蒙难纪念碑和烈士公墓。1992年,纪念碑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看到,8米高的纪念碑题书有“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碑词,以及“洪湖市燕子窝新升隆殉难烈士公墓”墓碑词,字迹清晰可辩。
邹金宁表示,根据历史记载“新升隆”轮吨位约300吨,比中山舰的吨位稍小,都是在“武汉会战”期间被日机击沉于长江,是中国抗战转折点重要见证。
本帖最后由 漫游天际的云 于 2015-4-5 21:12 编辑
“新升隆”轮蒙难77周年本报读者赴洪湖祭殉国英烈□文/本报特派记者夏中华 图/本报特派记者/邹斌 实习生黄畅
77年前,“新升隆”号轮船在嘉鱼(今洪湖燕窝镇)长江边被日军炸沉,原新华日报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25人牺牲。历史应当铭记,英雄不可忘怀。昨日上午,事发地洪湖燕窝镇虽飘起了大雨,但楚天金报与“中山舰水文化联盟”共同发起的“‘新升隆’轮蒙难77年,祭奠25名殉国烈士”活动仍如期举行,近百人冒雨参加了祭奠活动。
后代冒雨碑前献花17朵白菊寓意烈士牺牲时17岁
昨日上午11时,在洪湖市燕窝镇原新升隆小学内,高约8米的纪念碑前,本报两位读者代表捧上一束菊花,对25名遇难英烈寄托哀思。随后,他们与冬泳队员、抗战文化研究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近百人在纪念碑前排成两行,鞭炮声响,集体默哀。 记者了解到,25名烈士中,李鉴秋、许厚银两位烈士在武汉还有后代。昨日祭奠活动期间,李鉴秋烈士在武汉的孙辈因为有其他的祭扫安排未能到场。不过,得知本报组织本次祭奠活动,他们十分欣慰,并称将于今日带着全家人前往石门峰李鉴秋等英烈的衣冠冢前祭扫。 昨日的集体默哀活动后,烈士许厚银的侄女许丽华、侄孙女许静静和许铮铮一行三人来到“新升隆”轮遇难烈士纪念碑前。年已七旬的许丽华在两名侄女的搀扶下,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捆白菊和一捆黄菊摊开,将20朵黄菊、17朵白菊依次摆在纪念碑前,并连鞠三躬。“我走不动了,以后这些事就交给你们了。”许丽华现场教许静静和许铮铮如何摆花,一再叮嘱摆多少朵有讲究。总共37朵表示1937年日本侵略开始,17朵表示叔叔徐厚银牺牲时才17岁。 据了解,“新升隆”轮被日军轰炸时,还是少年的许厚银作为《新华日报》营业部职员,正在船上看护着印刷设备。许丽华说,许厚银有兄妹4人,他排行老二,牺牲时没有子嗣。根据旧时习俗,哥哥许厚金事后将一个儿子过继给他。后来,许静静和弟弟许人维就成了他的过继孙辈。 根据《新升隆轮遇难五十周年纪念专辑》等史料记载,1938年10月22日,许厚银准备随新华日报最后一批人员离开汉口。他将行李装在一口木箱中,放在自行车上就走。骑到长堤街时,自行车突然坏了。他不得不回家修车。“叔叔走得早,最伤心的是我奶奶。”许丽华说,当时许厚银的母亲很高兴,以为儿子不走了。然而许厚银修好自行车后,继续赶往码头,登上“新升隆”号,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家。
英雄事迹不能忘 辛亥义士后裔建议修缮陵园
时隔几年再次来到纪念碑所在地,这里已不是先前的新升隆小学,而是变身为一个酒厂。许丽华在纪念碑后昂起头看了好久,没有找到叔叔许厚银的名字,就连碑身旁边的台阶都破损了。“这里估计是缺乏管理。”许丽华多少有些失落。 1987年,洪湖市政府在事发地长江外滩修建了纪念碑和烈士公墓。1992年12月26日,纪念碑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事实上,竖起这座纪念碑来之不易。李廷锋说,1987年到1988年间,他作为燕窝镇文史资料收集负责人,曾辗转北京数次,住了3个多月,托人请邓颖超题词,最后湖北省委拨款5万元在江边修了纪念碑和烈士公墓。1989年后,李离开燕窝镇到了银行系统,此后便很少关注此事。“一个墓碑和一个公墓,又藏身在一个小酒厂,显得十分落寞。”昨日前往祭拜的辛亥义士后裔郭迅表示,为了更好地纪念“新升隆”轮蒙难烈士,建议当地政府能尽早修缮新升隆陵园,将与此事件有关联的资料和实物陈列出来,让后人铭记英雄事迹。
民间呼吁初见成效 “新升隆”打捞已有政府行动
“希望政府能尽快将‘新升隆’打捞上岸,对后辈而言,是一份哀思和寄托。”许丽华说。 64岁的读者王先生说,他故去的父亲是一名中尉押运员,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时期取得了不少战绩。每年清明,他都会到父亲的坟头祭奠。“前两天,我去了父亲的坟前,已说了打捞‘新升隆’号轮船的事情,希望他能听得见!”“新升隆”轮沉没77年,何时重见天日?打捞“新升隆”轮就是打捞那段历史,民间人士积极呼吁,在本报的积极推动下,最终有了官方行动。值得欣慰的是,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表态支持打捞,湖北省水下文物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劲称,目前,已启动打捞前的资料收集工作。 昨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王传雷教授也自发来到燕窝镇,得知“新升隆”轮沉没的大概方位后表示,利用磁探技术可以在一周内确定沉船位置。如果有需要,他愿意带团队义务帮助完成此事。据了解,王传雷教授最早在长江将磁法勘探技术应用在港航领域中,曾在长江马当河段沉船打捞工程中使用磁探设备对沉船进行勘察以及打捞净度工程质量检测,有着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
本帖最后由 漫游天际的云 于 2015-4-9 00:57 编辑
为了“新升隆”再度启航
2015-04-05 06:32 武汉晚报见习记者姚传龙实习生黄敏
这是一艘沉没的轮船,1938年10月23日,两架日本军机投下炸弹,炸沉了这艘停靠在洪湖燕窝镇的民船。这又是一艘不沉的轮船,船上当时运输着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武汉行将沦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他们撤至重庆,继续抗日,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25名先烈在日军轰炸中不幸遇难,其中最小的只有15岁。他们不屈的抗争,只因民族危亡,只为人民安康,他们是英雄,更是我们的亲人。 77年前,“新升隆”号沉没于距中山舰沉没处20公里的洪湖燕窝镇水域,它是遇难烈士家属的痛,也是他们后人的心“结”。 昨天,洪湖燕窝镇,“新升隆”号遇难烈士纪念碑前,武汉晚报记者和自发前来的群众一起,向25位“新升隆”惨案遇难的英雄鞠躬致哀;滚滚长江,不能逝去的是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凄风冷雨,阻挡不了后人的哀思。 82岁老人绘制水道变迁图 助“新升隆”再度启航 查询40幅地图、阅读2本页码过千的县志、无数通电话……这是当年轰炸时的亲历者、82岁老人杨声显最近22天的生活状态。自从本报开始为“新升隆”的打捞鼓与呼时,杨声显就在默默关注,并主动联系我们,愿意捐出1000元用于打捞。而当老人得知,“新升隆”号打捞的关键在于寻找,寻找的核心又是沉船区域的水道变化时,老人翻出了自己收藏多年的《嘉鱼县志》、《簰洲镇志》和民国时期的簰洲地图,对照着在网上下载的最新地图,依靠记忆,一点点地标出簰洲镇长江水域的河道变迁。 82岁的高龄,加之“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经历,让老人许多记忆都有些模糊,但是只要有模糊之处,杨声显就会与还在老家的亲戚电话沟通,共同还原当年的点滴。从幼时玩耍的田间到离家时的老屋,在杨声显使用过的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记着自己过去的足迹,更标注出记忆里“新升隆”烈士殉国时最准确的情景。 4月3日,在杨声显家中,老人将一份整理好的地图交到记者手上。“你们明天要去,带上它,给村里的亲历者看看,他们会指出‘新升隆’暂时沉睡的地方。”杨声显说。明天,老人就将飞抵台湾,与自己的亲人团聚,老人说,他已经托人在台湾的图书馆中搜集沉船前后的相关资料,力争回来后,对“新升隆”的再度启航,有一点点帮助。 87岁老人讲述“新升隆”不屈的沉没 来到洪湖长江边燕窝渡口,见证“新升隆”遇难的冯圣梅正站在渡口,向江面眺望。寒风冷雨,没能阻止这位已经87岁高龄老人独有的哀悼,每年清明时节,她总会来到这里,看一看长江,念一念故人。 1938年10月23日,正在江边玩耍的冯圣梅,目睹两架日本军机,穷凶极恶地向一艘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民船投下炸弹的全过程。“炸弹扔下后,‘新升隆’变成一片火海,烈士们在火海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活下来的勇士用怒吼表达坚持抗日的决心。”老人指着江面说。 残肢、鲜血、怒吼,当年的悲壮变成了冯圣梅永恒的记忆。老人说,“新升隆”被炸后,船体进水,但没有马上沉没。“新升隆”的桅杆直到一年之后才被江水淹没。“面对强盗,连‘新升隆’都在作不屈的斗争。”冯圣梅说。 武汉晚报记者向死难者敬献花圈 长江畔,一座刻有“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的石碑竖立,石碑旁,青青芳草之下是25名遇难烈士的长眠之所。 “我们的热血在沸腾,我们的心头在悲愤,不须悲哀,不须流泪,燃烧起民族仇恨,怀着一颗创痛沉重的心,悼念新升隆轮上为国死难的烈士们!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你们奋斗到最后,在撤退后艰难的途程上,继续奋斗到‘死而不已’!”邓颖超的诗作是她的心声,也是昨天前来悼念群众的呐喊。 中山舰水文化联盟来了,洪湖冬泳队来了,关心“新升隆”号的民众来了,长江救援志愿者陈忠贵英雄队也来了。手持花圈与挽联,带着哀思与追忆,清明的雨水中,数百群众自发来到纪念碑前,向在民族危亡时奋起抗争的父辈们,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地下安睡的25名烈士中,16名是当时《新华日报》的记者、编辑、发行人员,9名是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新升隆”的沉没是共产党抗日的见证,也是新闻人为正义而斗争的写实。 武汉晚报记者手持花圈,站在敬献花圈队列的首位,引领着敬献花圈的民众,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向纪念碑走去,恰好迈过77步,这77步象征着“新升隆”沉没77年。细雨里,写有“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武汉晚报敬挽”的白联,格外醒目,它代表着对英雄的哀悼,也是新一代新闻人对老一代新闻人抗争的敬意。 专家现场确定“新升隆”重生起点 祭奠中,一位学者的出现引起很多人关注。作为参与“马当要塞和东流航道沉船及水雷探测”的专家,参与编写《考古勘探》的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王传雷教授也来到事发地,用自己的所学去确定新升隆打捞的具体地点。 既是教授,也是读者。王传雷说,之所以关注“新升隆”号,是源于本报的报道,“我们全家是武汉晚报的忠实读者。”王传雷表示,根据他在现场的观察,冯圣梅老人的讲述与历史资料的搜集,他大致确定了“新升隆”号目前的位置。 “新升隆”不屈的沉没,作为后人,不能再让烈士最后战斗的地方,淹没于冰凉的江水之下。王传雷说,他来到这里,是怀念,是追思,更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片心:“沉船位置基本定在江面及附近,我回去之后还会把今天现场的情况进行计算分析。” 年仅15岁的许厚银是最小的烈士 许厚银,“新升隆”惨案中,年龄最小的烈士,牺牲时的他年仅15岁。77年前,许厚银义无反顾地加入《新华日报》,还没成年的他担负起成年人都难以胜任的报纸发行工作,没有一丝差错。敌机来袭时,他正在船上看守印刷设备。 接近中午,许厚银的3位后人应本报邀约,从武汉赶到燕窝镇,一起怀念这位少年英雄。许静静是许厚银的孙女,说是孙女,但是从血缘上讲,许静静应该是许厚银哥哥许厚金的孙女。许家在许厚银这一辈有兄妹4个,他排行老二,由于15岁早逝,许厚银没有子嗣。旧时,家中为了让他留有香火后代,就将哥哥许厚金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许厚银。 许静静说,1938年10月22号,作为“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最后一批在汉工作人员之一,许厚银登上“新升隆”号轮船,准备前往重庆,继续从事抗日工作。“离家时,我曾祖母舍不得啊,爷爷15年来,没有一天离开过家。”许静静说,许厚银将一些生活必需品、自己爱读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工作记录装在一口木箱中,放上自行车就走,他说抗日救亡需要他。 然而,当许厚银骑车走到长堤街时,自行车突然坏了。他不得不返家修理自行车。许静静说,当时许厚银的母亲很是高兴,以为儿子回来就不走了。然而许厚银在修好自行车后,继续赶往码头,登上了“新升隆”号,而这一走却再也没能回家。 “生于抗战烈火之中,自始即为抗战建国而努力,一切言行但求有益于国家民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是许厚银到《新华日报》工作后最爱说的一句话。 烈士墓前,许静静摆上自带的鲜花,15朵白菊花,暗合着烈士的年龄,38朵黄菊花,记录着1938年英雄遇难的时间。“打捞‘新升隆’就是让后人传承那段历史与精神。”许静静说。 新升隆”是燕窝镇永远的印记 结束了祭拜,记者来到燕窝镇上的一家小餐馆吃饭。得知记者是来参加“新升隆”的祭奠,小店老板和周围群众都来探听“新升隆”打捞的具体时间。“这是我们的地标,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镇上居民说,每一个燕窝人,都为生活在这样光荣的地方自豪。 饭店不远处的宣传栏上,有一句标语:“一个曾经苦难民族,因为有了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一个曾经落魄国家,因为有了不绝的脊梁才可以重铸辉煌。”这应该就是“新升隆”带给燕窝独有的印记 昨天晚上,湖北经视在新闻节目期间,用大篇幅报道了整个祭殉场景,这是湖北经济电视台首次播放有关“新升隆”的消息; 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 感谢湖北冬泳队员!
感谢湖北新闻媒体!
感谢关注“新升隆”轮的各界人士!
为一段尘封已久的抗战史,
作出的伟大贡献!:handshake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