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5-12-17 15:36

玄学论坛1217


如果真要修持慈悲心,就必须減少自私自利的心,尽量以他人为中心,这是很重要。我们有可能完全没有自我的想法吗?我觉得那也很困难,或许这本来也就不是我们的目标。重点在于,不要因为自私自利而漠视他人,而应该积极地开发利他的心,增强关怀他人的力度。——大宝法王噶玛巴《观世音:慈眼观世间》

当你的心随着禅修练习变得越来越平稳和宁静,你对于每一时每一刻中所发生的事情,都会有更多体会和感受,你会开始感觉人生变得有趣多了。你真正的人生,比你所想的那些「概念人生」有趣多了。——竹庆本乐仁波切《叛逆的佛陀》

心中怀着慈悲时,我们会与其他的众生更亲近,因为我们知道他很容易受苦,就像我们一样。透过将自己受苦的经验,应用在我们见到的他人的痛苦上,我们会有某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这深深的打动我们的心,让我们生起坚定的决心,真正的慈悲就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多愁善感和真正的慈悲之间有什么不同?当你感到真正的慈悲时,你不会要求任何回报,你纯粹地帮助人。其实能够帮助别人是有许多乐趣的,但我们并未做到获得那好的感觉,即使做了,也是为了你自己而做的慈悲行为,你自己被包括在内,那在洞见真理本身的实相上便有一个自我或某种无明——吉噶.康楚仁波切

尽可能的以饶益其他有情之思、菩提心的动机,来度过一天当中的其余时间。无论你为中心或公司、工厂而工作,尽可能的怀着饶益他人之思、菩提心的动机去做。这样一来,你的生命毫不浪费。如果你怀着菩提心的动机而工作、睡觉、做每件事,无论你做什么,全都变成法行。——梭巴仁波切

在真实的生活中,不断地去修行,有一天你会感觉到自己改变,有一点佛法的功力。每一天去想一次,有一天会感受到佛法的味道,充满法喜。不断地去培养自己的善心,用心地去对待别人。虽然不是在真正的实修,但也会有修行的效果。——大宝法王噶玛巴《心创会开示》

12月17日(星期四 农历冬月初七)#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我们要多为别人着想,将好事留给他人,也许收获会更多。给他人留些机会,也是在给自己播种希望。每个人都有感恩的心,就会消融掉不满与仇怨。【季风书法】感恩

法会期间,大家都在念莲师心咒。念咒的意义很大。一般而言,我们通过念咒,就可以跟诸佛沟通。若是相续成熟了,这时念一句咒语就可以开悟,听一句咒语就可以见性,佛法就是这样简单。所以,大家念咒的时候,不要想太多,尽量把心量打开,把心态放下,就行了。

如果是一个上师去世,他的弟子太伤心的话,对这位上师的佛行事业是会有伤害的。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就算他转生人道,也会长得不好看,因为身为亡者的他太担忧伤心的家人了。或许很难安慰亡者的家人,但是以清净心为亡者所做的佛事、持咒,绝对能帮助亡者。——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

生命很长也很短,精神修持非常容易,它只是思惟的方式,而不是唱诵。试着将你的精神思维融入日常生活中。——宗萨钦哲仁波切

拥有对佛法全面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只是简单的唱诵和祈祷,或持诵强有力的咒语。强有力的咒语有时不一定会起作用,因为你缺少一些最根本的质量。没有发展出智慧、悲心与慈爱这些最基本的质量,尽管你持诵强有力的咒语,但这根本不会对你和他人带来帮助。——桑杰年巴仁波切《四无量心的修持》

很多人会说自己在修行、禅修、课诵,或者观修本尊、持颂咒语,但是却说不出自己在一年当​中,哪个法门真正对治了烦恼,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的时间​不算短,我们却连一个实际对治烦恼的法门也说不出來,也没有调伏​了哪一个烦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宝法王噶玛巴《菩提道灯论》

为了自己的名声及地位而收集各种佛法知识同样错误。如常言道:“知识越多,傲慢越大;离家越远,诚实越差。”在调伏隐藏于自心的各种烦恼之前,我们怎么能利益别人?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却宣扬自己供给了全村人食物,这只能是一个笑话。——顶果钦哲仁波切

【】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5-12-17 15:50

生命很长也很短,精神修持非常容易,它只是思惟的方式,而不是唱诵。试着将你的精神思维融入日常生活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