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谈疮。
点评: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点评:心动不如行动。
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
点评:不要问别人赚了多少,先看别人付出了多少。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点评:盛时当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人走茶凉,别等茶凉了再走!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点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点评:一夜想了千条路,清晨起来卖豆腐。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点评: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点评: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点评: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
点评:未知明朝事,且尽今日欢。
桃三杏四梨五年,葡萄两年就换钱。
点评:短线投资快进快出,长线投资稳扎稳打。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风凰池。
点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点评: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点评: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点评:马死不倒架,人穷志不短。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点评:家和万事兴。一勤天下无难事。
天冷不冻织女手,荒年不饿勤耕人。
点评:人生在勤,不劳何获。
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点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点评:有始有终,不忘初心。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点评:没有经历过困苦的人,体会不到生活的真正甘甜。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点评:把握应该拥有的,放弃不属于自己的。
一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点评:人的名声有了污点很难摆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点评:不怕敌人迎面一枪,就怕朋友背后一刀。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点评: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骗子嘴巴会讲经,小偷眼光最敏锐。
点评:小有才而适足以济其奸,有才无德,其才不过是助其奸罢了。
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点评:骗术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人性的优点,比如善良;一种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婪。
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点评:茶醉不碍情醒,书香最能宜人。
纸上画藤不结瓜,芦花虽白难纺纱。
点评:画饼充饥,沙上筑屋,空中楼阁,终是虚话!
没有不上钩的鱼,没有不上竿的猴。
点评:人容易受诱惑而“上钩”,都喜欢“顺杆爬”。
大路不走草成窝,好歌不唱忘记多。
点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
点评:条条大道通罗马。
美酒饮当微醉候,好花看到半开时。
点评:饮酒微醉,看花半开。恰到好处,见好就收。
平生最爱鱼无舌,游遍江湖少是非。
点评:话多必失。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点评:随顺时势,切莫紧跟形势;超凡脱俗,切莫挑战世俗。
世事茫茫难预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点评:世事多变,盛事难长久;清风明月,伴人亘古存。
在职场上,如果做人太过软弱的话,总是被别人欺负的没完没了,如果做事太实诚,别人就把很多屎盆子都往你身上扣,所以一定要学会下面这六个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打破自己这种被动的局面。
【1】说话要学会给人留面子。
大家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给人家留足了面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实诚而伤害了别人,很多人就是这样子的,觉得自己很耿直,结果说了实话,把人家得罪得很苦。
【2】做事要学会给自己留退路。
老实人有时候想问题比较单纯和幼稚,做事情的时候不给自己留退路,结果出现了异常的紧后果,导致自己损失很惨重,所以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留一些退路,不要搞的那么绝对,也不要动不动就给人家打保票。
【3】为人处事要学会守住自己口。
管不好自己的嘴,是惹祸的一个重要的根源,所以在自己为人处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守住自己的嘴,不要胡说八道,自己知道的要保留自己,不知道的更要闭嘴,话说不好,往往会得罪很多人。
【4】做承诺要学会给自己留缓冲。
不要自己那么实实在在的给别人做各种各样的承诺,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有些人也不是你想的那样子的善良,和自己相关的,自己做承诺,没有问题,和自己无关的,自己没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答应别人如何。
【5】处关系要学会保留自己观点。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不要到处去兜售自己的想法,更不要把自己的野心和未来的规划和别人说的太多,那样的话就会给自己树立更多的竞争对手,反而对自己更不利。
【6】拒绝人要学会绕个弯子。
很多老实人,就这一点不是太好,拒绝人的时候总是直来直去的,你没有任何恶意,但是不等于别人是这样理解的,你拒绝别人的时候,要学会绕个弯子,要学会说几句好话。
1.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4.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8.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0. 精忠报同。——《宋史. 岳飞列传》
1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2. 人生自古谁无死,马革裹尸是英雄——沙天香13. 正气堂堂贯斗牛,誓将贞节报君仇。——岳飞
14.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15.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丘逄甲
16.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陆游
1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人玉门关。——戴叔
18.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19.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
20.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1.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回空无人——陆游
2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2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24.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2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26.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27.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28.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2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0.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31. 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谢枋得
32.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
33.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论语》开篇——修养法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因为这平实的几句话所承载的,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真正修养。人的自我超越与世间修行,都要以此为基本。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既是讲学习之道——经常温习、反复琢磨、嚼烂吃透,是学有所得、内化于心的不二法门。延伸到做人则就是经常自省和反思,正是不可或缺的修养之法,乃慎独的基本功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最直接是说君子之交,以心相交而不是以利相交,才能长存心中,不想起却从不忘记,在岁月中缓缓流淌成久远。延而广之,这更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论相隔多远、关系亲疏,见了来了,都是好友亲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也不简单,关键在“不知”二字上。可以理解为无心——冒犯和伤害如果是无心的,便不必生气,这是宽容;也可以理解为无知——世间种种人的不堪,说到底都是因为不明大道,智慧和境界不够,自己也受着其中的苦,其实都是可怜的,若生气只能说明自己也是这样的层次,真正的君子只会悲悯,这是慈悲。
清代学者胡文英说庄子:“开口就说没要紧的话,人往往竟当作没要紧看。”孔子,何尝不是这样。
《孟子》开篇——处世法则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开口就问你奔波千里而来,可以对我的国家有什么利处?孟子则开口就回答了这一句。简单的一句,提出的却是儒家的重大命题,乃至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重大命题——要仁义,还是利益?
这是一道难度极大的选择题,以至于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选好。所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的轮回才不断上演。老子的那句话如同预言也如同注解——“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人在局中迷的太久,陷的太深,也终究会遭遇“价值”二字的逼问。
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回到源头去寻找,注定要回到先贤所安立的起点,重新抉择。
《大学》开篇——修身法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篇的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也是真正之修身的三个主要过程。
所谓“大学“,大人之学。研习大学,意味着心理成人的开始,开启光明大道的修行。三纲领,就是三项总要求。
“明明德”,张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人之初,性本善”,人心本来光明。守住或回到这种光明,是修身的真正开始。
“亲民”通“新民”,意为不断改故向新、自我求新,在修身就是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是“明明德”的方式。人要通过更新自我、刷新成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止于至善”,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这是“明明德”和“亲民”的目标。完美和极致注定只是一个理想,永远不可能达到,所以君子修行、大道之行永无停歇。虽无止境,你却实现了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明明德”是内心源点,“亲民”是努力过程,“止于至善”是方向的灯塔。这是唯一的光明正道,而走在这条路上,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中庸》开篇——天人法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北宋杨时说,这是全篇的要领。南怀瑾说,这三句话是影响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最大的东西。《中庸》高深,开篇三句说的更是大本大源。
“天命之谓性”。钱穆说:天命所与你的,就是人之禀赋,这就叫做性。人受了此性,这就在人之内有了一份天,即是说人生之内就见有天命,这不就是通天人了吗?
“率性之谓道”。因为人负天命,所以遵循天性,便是人生大道、自然大道。合乎人性,都是道;违背人性,就非道。太多人却早已忘了自己的天性是什么。
“修道之谓教”。上天赋给人善良的本性,顺此发展,择善而秉持,在实际生活中修养及印证,将一切蔽障完全除尽,恢复本来的光明正大,这就叫做“教”。
守得住性,把得住道,做得成教,就是那条天人合一之路。
“五经”开篇
《诗经》开篇——性情法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开篇便是《关雎》,写的是男女之情,充满了真挚和纯粹。真挚和纯粹则正是整部《诗经》最重要和珍贵的东西,无论所写所唱的是何种情愫。所以《论语》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思无邪”正是那种精诚之至,所以才那样动人。很多人以为这是艺术的,其实更是哲学的,因为它为我们指出了那个最核心的东西——诚。诚于自己,就是纯粹;诚于他人,就是真挚。自诚诚他,就是直道而行的真人。
将这种艺术性和哲学性融合的最好的四个字,正是“不忘初心”。而最终,我们的思都邪了,我们的人都假了。
赤子之心,赤诚为人。这就是最好的性情。
《尚书》开篇——政治法则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作为上古历史文献,《尚书》开篇所说就是尧舜禅让之事。这是一个伟大的寓言,隐喻着中国政治的最高理想——圣王政治。
何为圣王政治?内核不过就是十六个字:能者居之,以德服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孔子每每回望那个圣王时代,老子也梦想回到曾经的结绳记事之时。有个词叫“人心不古”。不古的事情,其实已经太多太多。
《礼记》开篇——教养法则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礼记》是礼仪之书,礼仪关乎的则是教养。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体现在他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礼记》开篇这九个字,所说的正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的整体状态和表现——待人恭敬有礼,态度端正稳重,言语温和沉静。
外教养,内修养。有修养的人发之于外,就是言行举止的教养;言行举止往有教养上靠,熏陶的就是自己的修养。
这需要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去做。《礼记》开篇九个字,给出的则是大方向。
《易经》开篇——人生法则
“元亨利贞。”
《易经》开篇是乾卦,乾卦卦辞是“元亨利贞”。对中国文化的最高概括是“道德”二字,“元亨利贞”则同时包含大道至德。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刚健,人道进取,便是其中大道。
乾卦文言传说:元,众善之首;亨,美的会合;利,义的体现;贞,做事的根本。元、亨、利、贞,是君子的四德。
君子得此大道与四德,元、亨、利、贞便正是人生成功的四个阶段——合于善,是最好的开始;集合美,路就亨通;讲究义,就能得利;保持这些,事业就能稳固。
《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础和终极,而乾卦居于开始。之所以如此,其中的分量,开篇四个字,已足以说明。